”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投資態度(Stupidity vs. Personal Freedom)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自2006開始部落格寫作以來,我花了很多篇幅描述金融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
譬如高費用主動型基金。已經有明確證據指出主動經理人操作,長年下來很難帶來勝過市場的成果。就算有勝出者,投資者也很難事先看出。
業者卻大力推銷這些標的給台灣投資人。為的是讓投資人拿到更好的績效嗎?
不。為的是業者自身更好的收入。
而同一支主動型基金,在台灣銷售的,往往是內扣費用成本更高的盧森堡註冊基金。真的是將投資人權益視為無物。
ETF興起之後,主動型基金已逐漸失去投資舞台上的鎂光燈。許多討論都圍繞著ETF,也有許多台灣投資人選擇以ETF做為投資主力。
但我發現,除了業者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有一個同等具大的問題。那就是投資人自己。對於一些投資人來說,自己恐怕才是最大的敵人。
我這裡說的不是在投資時,看到上漲心癢難耐,跟著買進。遇到下跌,恐慌不已,離開市場。追高殺低。這種負面投資行為。
我講的是一種”投資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態度。
雖說投資不全然是科學,但不代表投資沒有科學。許多財金界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回答一個問題”怎樣投資會比較好”。
就像醫學界的研究,可以說大多的目的就是:”這個病,怎樣治比較好?”
在前人不斷累積經驗也做了許多試驗之後,幾十年間,我們的確看到醫學治療技術的大幅進步。
假如有一個疾病,醫師告訴你:”傳統方法治癒率是三成。現在新的療法,則是七成。你要那一個療法?”
你會怎樣回答?
還用說嗎,當然是好療法啊。
假如醫師跟你說,”舊方法與新方法的差別,就像一個人信基督或是佛祖,吃素或是吃葷,就是個人的選擇而已。都可以啦。”
你會不會覺得這位醫師有點奇怪。
但到了投資,明明在資產累積階段的主要目的是整體資產成長。面對高成長性與低成長性的標的。
許多人卻說:”這只是一個像信什麼教或是吃素與否的選擇”
他們似乎覺的,只要是我喜歡的標的,我為什麼不能使用。
目前台灣投資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高股息ETF。因為人們喜歡配到手上的現金。這可以給人一種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中,還可以穩定賺錢的感覺。
但這些人卻完全看不到,為何投資原理與歷史經驗,都可以證明高股息投資恐怕會犧牲成長。
然後面對這些證據說:”那都是回測,說不準”。
假如之前那位醫師跟你說,成功率比較高的新療法根據的都是回測,未來也說不準。你會不會覺得他有點奇怪。
(而且目前醫學界要驗證一個療法,最可靠的方式是做雙盲前瞻性測試。直接用兩組條件相同或很近似的患者,比較有或沒有接受治療的成果差別)
以為自己喜歡怎樣就是怎樣,忽略事實與證據,這真是明智投資人該做的事嗎?
我們都知道,人生中的成就往往都是靠有所節制與遵循原則達成的。
譬如你是一個體態良好的人。
你知道這是自己長期抗拒垃圾食物的誘惑,吃原型食物,均衡飲食的成果。
譬如你是一個工作上很有成就的人。
你知道這是自己在工作時,專注工作,提高生產力,不斷精進的成果。
這些成就都是靠著克制不良習慣,同時遵守原則所達成的。
然後到了投資,為什麼會變成有”我想怎樣就怎樣”的想法呢?
資產累積階段,靠高股息ETF的成長性根本就是遠遠落後市場。
在退休階段,靠高股息ETF也無法帶來穩健的現金流。
都是行不通的次佳方法,然後無視這些原理與證據,說:”我喜歡就可以啊”、”其他人不能管我”、”這是我個人選擇”。
大家都是成年人,其他人的確不能替你決定。
但看到可口美味的炸雞可樂,就沒有節制的開吃。工作時,沒有節制的一直開手機看穿流不止的最新議題與討論。
這會帶來良好的健康或豐碩的工作成果嗎?
財富位階的差別,往往就是有沒有知識,以及有沒有能力實際執行帶來的。
想想看,一位30歲的投資人,他開始投資,就滿腦高股息,以此為資產累積工具。
在平行宇宙的他,股市部位則選擇指數化投資工具。
30年後,累積報酬率差距可能可以達到上千趴的分別。你會希望自己成為何者?
想想看,一位65歲的退休者,他開始退休,就滿手高股息ETF。
在平行宇宙的他,則是用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所產生的總報酬做為現金流的來源。
到退休的某一年,經濟衰退,許多上市公司配不出現金股息,高股息ETF配息大幅衰減。前者無法透過高股息標的取得足夠的生活費。後者則還是安然的取出單年完整的生活費。
你會希望退休後是那種狀況?
投資有好方法與壞方法,也有好工具與壞工具。
這些選項,不是我喜歡就好。
我們希望可以仔細思考,分辨清楚。為自己帶來更豐碩有利的成果。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證明自己,或是享受報酬?(Buy and Hold Can’t be Right)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的反智運用(Irrational Attitudes toward Financial History)
看到別人玩危險的東西,你的反應是? (The Brutality of the Evil People or the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投資不是遊戲(Investing is NOT just a Game)
Labels: 投資概念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