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頻繁檢視投資組合損益狀況(Benevolent Ignoranc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有看過一些講述長期投資書籍的朋友,很可能看過一張圖表,呈現持有某風險資產,一個月、一年、五年、十年期間的報酬。會有隨著持有期間愈長,負報酬狀況愈少的情形。

本文以台灣股市為例,看看是否存在相同的現象。

計算期間從1970年初開始,到2019年底。以加權股價指數做為台股報酬指標。

首先是月報酬。從1970到2019,總共是50年,有600個單月報酬。其中有264次負報酬。

第二是單年報酬,過去50個單一年度,台股有14次負報酬。

第三是五年累積報酬。第一個五年累積報酬是1970年初到1974年底,第二個五年累積報酬是1971年初到1975年底,最後一個五年累積報酬是2015年初到2019年底,總共有46個五年累積報酬。其中有11個是負數。

第四是十年累積報酬。第一個十年累積報酬是1970年初到1979年底,第二個十年累積報酬是1971年初到1980年底,最後一個十年累積報酬是2010年初到2019年底,總共有41個十年累積報酬。其中有5次十年累積負報酬。

最後是二十年累積報酬。第一個二十年累積報酬是1970年初到1989年底,第二個二十年累積報酬是1971年初到1990年底,最後一個二十年累積報酬是2000年初到2019年底,總共有31個二十年累積報酬。全部都是正報酬。

整理成表格如下:



單月

單年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總次數

600

50

46

41

31

負報酬次數

264

14

11

5

0

負報酬比率

44%

28%

24%

12%

0%

所以台灣股市跟常被用來舉例的美國股市一樣,有持有期間愈長,負報酬狀況愈少的機會。

這個現象有幾個重點。

首先是,投資高風險資產最好在對你有利的遊戲場內進行。

對投資人有利,意思就是正報酬機會比較高的場所。換句話說,就是長期。

為了二、三十年後的退休累積資產,採用股市,可行。
為了在二、三十年的退休期間仍保有資產購買力,仍維持部分資產投資股市,可行。(註1)

明年要買車的錢或後年要買房的頭期款,現在投資股市?看一下上面那個表格,你最好再想一下。

想在股市裡面"當沖"、天天操作、達成長期累積正報酬。你是在自己身上加上很重的負擔(假如不是不可能的任務),你選擇了高度不利的投資場所。

再來,假如你是一個長期投資人,不要太常看投資部位績效。

又不是明天就要用錢,何必每天看一下今天投資部位值多少錢?

愈常看,你就愈常有機會看到負報酬。

愈常看,你就會覺得這項投資愈危險,你也會覺得投資帶來的心理壓力愈大。

何必呢?

假想一下,假如全球經濟在今年第四季開始回到正常運作,股市在兩年之內收復今年的損失(註2)。有個投資人,在2020年到2022年底,因為車禍重傷住院,不省人事。2023年初他醒來了,他可以說完全感受不到2020第一季恐怖下跌的壓力與氣氛。他不知道,就根本不會想去"操作",想"躲過之後下跌",然後走上賣在低點的可悲命運。

持有風險資產,是為了長期目標的投資人,卻每天、或甚至開盤時每小時看一下股市表現,是應該避免的行為。

最後,低風險資產可幫助投資人避免過度關心市場短期走勢。

什麼東西你會想要時常查看?

就是短時間內,可能就會有重大變化的東西。譬如烤網上的肉片、火爐上的水壺。

家中庭院那棵大樹,你會想要每天看一次嗎?

不會嘛。今天看,明天看,都長的一樣。

在投資世界,股票比較像前者,不像後者。

所以投資股市,投資人就是會想要時常關注。

但這不好,你愈常看,你的投資部位就會因為你的行為,很難帶來好成績。

解法,就是低風險資產。

讓你的投資組合中,有一棵很穩定的大樹,就會讓你覺得其實沒有必要時常去看。

所以,低風險資產除了在股市下跌中減緩整體損失之外。它的作用就是安心。安心是股市大跌時最重要的心態,是贏家跟輸家的差別。輸家選擇的心態是"恐慌"。

面對大跌時,會是安定的度過還是恐慌的賣在低點,那不是在大跌當下決定的。是由投資人在投入高風險資產時,是否有事先做好準備(就是搭配低風險資產)決定的。

對於高風險資產特性的瞭解與掌握,是投資人度過歷史上不斷發生的大跌考驗的良方。

想要藉由準確預測未來每次大跌來處理風險,你是在愚弄自己




註1:這個表格20年累積報酬全是正數。絕不代表長期投資一定賺。不要把低機會事件,當成不可能發生的事。股票沒有保證賺這件事。即便長期持有,也不是獲利保證。

註2:這只是用於思考用的假想狀況,不是我的預測。全球經濟也有可能遭受到超乎預期的損傷,或是肺炎之後,又接著一個目前還沒看到的危機。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危機帶來的機會—利用大跌修正你的投資錯誤(Silver Lining of Market Downdraft)

台股的長期觀點(TAIEX for the Long Run)

投資該學習的是如何留在市場,而不是如何進出市場(Stay or Stray? The Importance of Staying the Course)

2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綠角先生,這篇文章不錯,淺顯易懂。若能如同之前的文章比較上漲/下跌的月份的市值變動幅度,讓投資金額的最終值變化是個很好的範例。

記得那篇是美國股票歷史,漲幅平均跟下跌平均沒太大差別,但上漲月份比較多,長期的累積成果斐然。

指數迷猜客 提到...

謝謝你的文章.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