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關鍵報告” 2019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19十二月在台北與台中分別舉辦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五月31日台北班。
南部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高雄四月班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感謝安排,非常值得的一堂課。”簡小姐
“每一段落都非常嚴謹。”孫小姐
“UIT與RIC的區別,這部分平時比較不容易得知。” 邱先生
“ETF的細節和基本分析方法。”程先生
“實戰教學如何分析各ETF。”李小姐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9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19十二月在台北與台中分別舉辦的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0五月30,31日台北班。目前剩最後個位數名額。
高雄四月班則是即將額滿。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整堂課都很有收穫。過去總是很片段地從各種來源接觸投資訊息,但是並沒有遇到讓我們能夠如此有系統地理解的老師,使我們過了很久仍在觀望不敢真正投入。
這次跟先生一起上過課程之後,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在開始投資之前就建立好良好的心態,並且訂下長期的計劃。可以從數據看得到未來的樣貌,使我們對"投資"這件事情不再感到那麼恐懼了。” 洪小姐
“課程安排相當地有邏輯,有系統化地引導思維,大量的數據案例佐證,讓我可以清楚理解整個策略的精神與脈絡,對於未來規劃自己的資產配置有更明確的思考方向了,謝謝綠角。” 匿名朋友
“謝謝老師,謝謝工作人員!從這堂課學習到了許多,拓展了我對於投資的視野,很多東西及觀念還需要學習,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可以參與更多的課程。” 洪先生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0五月30,31日台北班開課公告
由於五月16,17日的台北”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已經額滿,且有近20位朋友候補。
因此綠角決定在五月30,31日於台北再次開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日下午,有開設"ETF關鍵報告"課程。歡迎想深入瞭解美國ETF這項投資工具的朋友報名參加。
南部想參加資產配置課程的朋友,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四月高雄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9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9十一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9九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19八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資產配置是一般投資人最容易執行,管理的金錢與時間成本最低的投資方式。
單純的配置,有時甚至就打敗專業經理人不斷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的操作績效。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這個課程將詳細解釋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歷史經驗、資產配置的核心效果、綠角選擇的方法、以及如何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投資組合的實際做法。定期投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再平衡的實際做法,都有專門討論。
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能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開課日期:
台北:5月30、31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ETF關鍵報告” 2020五月31日台北班開課公告
綠角將於2020年五月31日下午於台北開立"ETF關鍵報告"課程。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投資組合設計原理的朋友,可以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最新一梯課程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0五月30,31日台北班。
南部想參加"ETF關鍵報告"課程的朋友,可以參考“ETF關鍵報告” 四月高雄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 2019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9十一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9十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9九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19八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ETF做為指數化投資工具,是目前公認可以讓一般投資人,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取得市場報酬的方法。
而且,光是指數所代表的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可以勝過大多主動型基金,專家選股的成果。
不論是台灣投信基金,或是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普遍有內扣成本過高的問題。
台灣當地的ETF,又可能有指數追蹤效益不彰或是隱藏高額內扣費用的問題。
美國成熟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明智選擇。
但是,你是否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參加者對美國ETF有一整體的瞭解,抓住重點,讓ETF成為你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二千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巴菲特2020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保留盈餘的威力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巴菲特在今年的致股東信開頭,先抱怨了一下,根據新的GAAP規則,波克夏必需將持股的未實現獲利(或損失),列入公司的盈餘(Earnings)數字。這會讓股市的波動直接滲透進波克夏獲利的表現。
譬如2018美股下跌,波克夏的未實現持股獲利下降206億美金,造成全年盈餘只有40億美金。2019美股大漲,波克夏的未實現持股獲利大增537億美金,讓全年盈餘上升到814億美金。市場起伏,造成近20倍的盈餘差距。
巴菲特請投資人把焦點放在公司的Operating Earnings,運作的盈餘。不要太在意短期市場起伏造成的損失與獲利。
實際公司在真實世界,實體運作賺到的錢,才是身為股東的公司所有者,真正會賺到的錢。
這不只是看待波克夏的方法,其實也是股市投資應有的觀點。
巴菲特在今年的年報中提到一本很古老的書,1924年由Edgar Lawrence Smith所寫的Common Stocks as Long Term Investments,並引用知名經濟學家凱因斯對這本書的書評:
“They retain a part of their profits and put them back into business. Thus there is an element of compound interest.”
凱因斯說的”They”指的是公司。公司將一部分的獲利保留下來,再投入自己的企業營運。用之前賺來的錢再賺更多的錢。所以這是一種複利的概念。
巴菲特提這個事情,是要講公司保留盈餘的重要性。
在波克夏的眾多持股中,假如波克夏是非控制公司(就是波克夏持股未超過該公司全部股權的50%),那麼波克夏投資這家公司所賺到的盈利,就只能列入這家公司配給波克夏的現金股息。
但現金股息,只占這些公司整體盈餘的一部分,這些公司留下更多的盈餘,投資自己,追求更有效率的營運方式或探索新的機會。
以波克夏持有的股權來說,波克夏持有的這些公司的”未分配盈餘”,金額遠遠高過這些公司發給波克夏的現金股息。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定期定額投入美國ETF績效分析---以VGK為例(Dollar-cost Averaging into Vanguard FTSE Europe ETF,2020更新)
這篇文章模擬對Vanguard FTSE Europe ETF (美股代號:VGK)定期定額投資的成果。
投入方式是從2007年1月到2019年12月為止,共十三年,分別在每年的一、四、七、十月,每季定期投入。
投入時間在該月的第一個營業日。以收盤結算淨值做為買進價格。
每季投入目標為600美金。因為ETF下單只能買進整數股。所以通常無法剛好將600美金全部投入。每次投入的目標雖是600美金,但因為ETF只能買進整數股的交易規則,所以有時投入金額會比600多一些,有時會少一些。
配息在扣除30%預課稅款後,剩餘款項於配息的可配發日當天,以ETF的收盤淨值再投入。
根據這樣的條件進行十三年的定期買進,過程如下表:
Labels: ETF實戰績效與投資策略
集中投資,是增加報酬,還是適得其反?(Concentration, Good or Bad for Investment Return?)
投資界常見的一個說法是:
“投資股市不應分散。分散只會讓你拿到接近市場的報酬,沒有突出表現的可能。
投資應該好好研究。選出幾支自己有高度信心的股票,然後重壓其上,集中投資。這才是致勝之道。”
這種說法表面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不要忘記,大多股票是不賺錢的,市場報酬是由少數幾支股票帶來的。
集中投資,當持股愈來愈少的時候,錯過股市中的大贏家股票的機會就會愈大。只要錯過這些Big winner,你的報酬反而會是落後市場。
所以問題在於,是否集中投資自己最具信心的證券,會帶來更好的投資成果呢?
美國晨星在Portfolio Concentration Doesn’t Have Much Sway on Returns這篇研究報告,試著解答這個問題。
作者Alex研究的對象是有持股與報酬這些公開資訊的共同基金。分為美國股市與國際股市兩大類別。
美國股市基金再分為:大型混合股、大型成長股、大型價值股、中型混合股、中型成長股、中型價值股、小型混合股、小型成長股、小型價值股這九個類別。
國際股市基金則分為:大型混合股、大型成長股、大型價值股、中小型混合股、中小型成長股、中小型價值股這六個類別。
美國股市基金的研究資料來源期間是1994年初至2018年底。國際股市基金則是2004年初至2018年底。
研究中,把這總共15個類別的基金,依其前十大持股占總資產比率,分為四組。
Q4代表投資組合最集中的基金。美國股市的Q4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40-50%。國際股市的Q4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30-40%。
Q1代表投資組合最分散的基金。美國股市的Q1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10-25%。國際股市的Q1基金,前十大持股占整個投資組合的8-17%。
首先是關於報酬率的探討。
結論,最集中投資的基金跟最分散投資的基金,在報酬率方面沒有明顯的差別。有些基金組別,是集中的贏,其它組別是分散的贏。但這個差距,都沒有統計上的意義。
(原文:None of the retur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st and least concentrated quartil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接下來是成功率(Success rate)。
Labels: 投資概念
關於年金險,你該有的基本認識(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Annuity)
年金險,意思是由保戶繳交保費給保險公司,然後保險公司承諾日後定期給付某一金額給受益者。譬如每月給付。直到被保險者過世,或固定支付某一段期間(譬如二十年)的保險。
年金險是用來處理”過於長壽”的風險。
活很久不是很好嗎?
不,活很久但沒錢,恐怕不會活得很高興。
年金險處理的,就是活到超乎預期,造成自身資產無法支應的風險。
但年金險這個風險處理工具並不是白吃的午餐。保戶等於是自己承擔活太短,領回的年金總金額遠低於交出保費的風險。然後由保險公司承擔,自己活太久,領的年金給付遠遠超過自己交的保費的風險。
其實真確的說,風險不是由保險公司承擔的,是跟著保險者一齊買進這份年金險的保戶,這個風險池(Risk pool),共同承擔的。
譬如有一千位保戶,每人花了一百萬買了年金險。那就是大家總共拿出10億放在桌上。
這十億,就是這一千人日後的年金來源。有些人會比較早走,譬如只領了一兩年就過世了。這些人拿回的年金,會遠低於他們交出的保費。
有些人活很久。領了足足四十年的年金。這些人拿回的年金,會遠超過他們交的保費。
也就是說,比較早走的人,幫忙支付的比較晚走的人的老年生活。有共同風險的人,大家一齊參與,互相幫助。這個原則,在壽險,在年金險,皆是如此。
一個人,會活到60歲還是100歲,不太容易預測。
但一千、一萬個人,整體來說平均可以活到幾歲,那是統計上可以相對準確預測的事。
年金險,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
年金險的基本特性是,買了年金險之後活很久,財務上相對有利。
Labels: 保險
台灣投信基金2019全年費用整理2---370億台幣的績效減損
上一篇文章是以百分比呈現的台灣投信基金費用率。
本文我們來看這些看似無害的個位數百分比數字,讓這些基金跟ETF實際上收了幾塊錢。下表是2019全年收取費用一億台幣以上的基金。
基金名稱 | 2019全年收取費用(台幣) |
元大滬深300單日正向2倍基金 | 688,238,963 |
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 | 674,627,146 |
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 | 662,375,501 |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 | 543,925,558 |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 518,585,155 |
聯博多元資產收益組合基金 | 476,309,618 |
富邦上証180單日正向兩倍基金 | 441,079,188 |
景順2028到期精選新興債券基金 | 394,551,863 |
瀚亞三至六年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67,759,199 |
元大台灣卓越50基金 | 357,880,574 |
復華十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348,563,768 |
摩根中國A股基金 | 343,178,509 |
國泰全球多重收益平衡基金 | 325,311,891 |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 | 283,833,632 |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 | 276,385,003 |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 | 255,844,716 |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 | 229,687,176 |
施羅德2025到期新興市場雙盈主權債券基金 | 229,357,794 |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 | 224,372,084 |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 | 220,902,388 |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 | 214,785,632 |
國泰中國內需增長基金 | 214,369,084 |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 | 212,534,674 |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傘型基金之中國A股基金 | 211,390,179 |
景順2025到期優選新興債券基金 | 203,469,240 |
群益馬拉松基金 | 203,094,102 |
景順2029到期精選新興債券基金 | 198,516,453 |
國泰富時中國A50單日正向2倍基金 | 196,357,349 |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 189,482,391 |
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 | 182,480,779 |
德銀遠東2024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179,582,422 |
國泰六年階梯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174,626,494 |
國泰小龍基金 | 172,561,838 |
中國信託2024年到期新興主權債券基金 | 171,824,431 |
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 | 169,455,146 |
富蘭克林華美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 | 166,918,778 |
匯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 | 164,227,977 |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 | 163,154,282 |
瀚亞印度基金 | 162,927,301 |
施羅德2024到期新興市場首選主權債券基金 | 162,543,097 |
野村環球基金 | 159,483,855 |
復華中小精選基金 | 159,146,621 |
國泰中國新興戰略基金 | 158,472,956 |
景順2025到期精選新興債券基金 | 158,031,336 |
安聯台灣大壩基金 | 156,240,011 |
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 | 154,846,062 |
富邦上証180基金 | 151,264,449 |
柏瑞亞太高收益債券基金 | 150,013,419 |
景順2024到期精選新興債券基金 | 149,352,585 |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 | 146,332,500 |
群益10年期以上金融債ETF基金 | 145,932,057 |
統一大滿貫基金 | 143,694,758 |
保德信金滿意基金 | 142,377,464 |
國泰富時中國A50基金 | 141,935,828 |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 | 138,296,058 |
景順2025階梯到期優選新興債券基金 | 138,260,606 |
國泰富時中國5年期以上政策金融債券ETF | 138,213,649 |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 | 136,340,863 |
復華中國5年期以上政策性金融債券ETF | 133,264,423 |
摩根新興35基金 | 127,775,713 |
宏利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127,465,613 |
國泰主順位資產抵押高收益債券基金 | 125,738,670 |
元大20年期以上BBB級美元公司債券ETF | 125,631,744 |
元大20年期以上AAA至A級美元公司債券ETF | 125,004,001 |
摩根龍揚基金 | 123,612,512 |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 | 123,054,882 |
凱基2024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120,566,348 |
國泰大中華基金 | 118,489,653 |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 117,436,296 |
復華2024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116,451,765 |
復華人生目標基金 | 116,234,274 |
瀚亞外銷基金 | 115,802,431 |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 | 115,577,975 |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 | 114,259,389 |
柏瑞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 | 111,393,470 |
摩根亞洲基金 | 110,210,851 |
統一全天候基金 | 108,445,912 |
國泰彭博巴克萊10年期以上A等級美元公司債券ETF | 106,574,565 |
兆豐國際寶鑽貨幣市場基金 | 106,110,174 |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 | 105,833,911 |
國泰彭博巴克萊新興市場5年期(以上)美元息收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 105,414,057 |
施羅德2025到期新興市場首選主權債券基金 | 104,702,916 |
合庫六年到期ESG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104,621,422 |
群益15年期以上科技業公司債ETF基金 | 103,905,701 |
富邦中國政策金融債券ETF基金 | 102,872,771 |
國泰彭博巴克萊10年期(以上)BBB美元息收公司債券基金 | 101,895,749 |
日盛貨幣市場基金 | 101,625,375 |
共有87支基金,在2019跟投資人收取了一億台幣以上的費用。比起2018的66支基金,多了21支。
第一與第二名都是槓反ETF: 元大滬深300單日正向2倍基金、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
這兩支ETF不僅是2018收費總金額的前二名,在2019仍是前二名。
台灣50指數在2019有30%以上的上漲。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的投資人虧損,卻可以為基金公司帶來6.7億的收入。
這種不論投資人賺賠,基金公司都可以獲利的營運模式,讓人不禁聯想到賭場。不過這次莊家喊的是:
“大家快來猜猜看短期市場是漲或跌喔,下好離手,我們來看結果如何。”
這到底是投資還是賭博?
閱讀全文
Labels: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