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支0050在那裡?(The Next King of Taiwan ETFs?)

近來有財經媒體以”下一支0050”為主題,利用一些條件分析那些台股ETF表現會近似或有機會勝過0050。

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在此,我也寫出我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我們必需體認,衡量台灣大型股表現的台灣50指數是一個占有特別戰略地位的指數。

台灣50指數基本上就是取台股市值前50大的公司,以市值加權組成。

根據台灣股市結構,這50家公司就會占台股總市值的七成。

也就是說,假如你要針對台灣股市進行指數化投資,在沒有運作良好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出現之前,追蹤台灣50指數的標的,會是最好的選擇。(註)

取得一個市場的大型股報酬,你就會取得接近市場整體的報酬(長期來說)。

因為市場報酬大多就是由這些大型股決定。

瞭解這點之後,我們會知道0050占據了一個非常傑出的戰略地位。

所以,要勝過0050,要比它好,第一條路,就是占據一樣的位置,但成本比0050低,指數追蹤效果比它好。

近年來,我們已經看到可能的替代者浮現。那就是富邦台灣采吉50ETF(代號:006208)

006208這支ETF在2018的內扣總開銷是0.32%,比0050同期0.44%的內扣總開銷更便宜。而且在2017、2018這兩年006208都交出比0050更貼近指數的成果。

這就是下一個取代0050的可能標的。當然006208的規模與流動性仍遠遠不如0050。但假如006208可以持續維持更低的費用,更好的指數追蹤效果,預期將會吸引愈來愈多的投資人。

另一條勝過0050的路,就是全市場指數化投工具。台灣也有業者朝這方面努力,標的就是永豐台灣加權ETF(代號:006204)

但這支ETF有內扣成本較高,以及指數追蹤誤差較大的問題(2017,006204落後指數1.06%)。所以006204並不是一個運作良好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

0050是一個指數化投資工具,要勝過它,就只有兩條路,第一就是追蹤一樣的指數,但做得更好。第二就是追蹤更好的指數,換句話說,就是全市場指數。

至於報導中提到產業型或策略型ETF,這些都不是取代指數化投資工具的選擇。

僅管它們有相當部分的持股重疊,也一樣。

近來就有讀者朋友留言問道:

“綠角,我知道某某ETF是策略指數ETF,但其持股有九成跟0050一樣,用它來取代0050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投資界,假如有一支大型股主動型基金,持股有九成跟該市場的大型股指數相同,只有一成持股不同。這種經理人叫Closet indexer。躲在櫃子中,偷偷摸摸做指數化投資的人。

這類經理人由於害怕大幅落後市場造成飯碗不保,所以大多持股跟目標指數相同,只敢做一點點主動選股。

買這種基金,你以為是花1.5%的經理費,請經理人替你主動管理你全部投入的資金。

事實上,你每投入的100萬,有90萬,這位經理人是替你做成本微不足道的指數化投資,只有10萬在做主動投資。

投入100萬,一年花1.5萬的經理費,只做10萬的主動投資。實際上的經理費高達15%。(1.5萬/10萬=15%)

假如一支主動型基金被發現在做Closet indexing,那是非常負面的事情,大大扣分。

但在台灣,討論風向居然變成,一支策略型ETF,假如跟0050這類指標指數ETF的成份股相近,就可以用來取代0050。

這是一種邏輯顛倒。

評量一個策略指數,重點在於該策略指數的建構規則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達成其目標效果。以及投資人是否需要該特定效果。

而不是該策略指數的成份股有幾成跟0050一樣。

假如你認同透過台灣50指數,取得近似台灣股市整體報酬的做法,那麼你就應該選擇追蹤台灣50的指數化投資工具(譬如0050或006208) ,而不是找尋策略指數ETF。

策略指數會帶來跟市場不同的報酬。

註:這在美國股市也是一樣的道理。在VTI這類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出現前,追蹤美國大型股指數S&P 500的SPY。但有VTI這類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取得全市場報酬,我們指數化投資人就沒必要使用SPY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觀看台灣ETF費用有感---ETF未必是低成本(ETF with High Expense Ratios)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2---物理學的投資應用

元大台灣卓越50ETF分析介紹(0050,2019年版)

富邦台灣采吉50ETF分析介紹(006208,2019年版)

6 comments:

老菜鳥 提到...

借這篇文章想請教綠角大,
一般在資產配置的時候,若初期資金還不夠大,無論是透過零股交易買0050,或者在海外券商買ETF,
都可能會遇到投入的金額無法「整除」股數的狀況。
譬如預定投入5K美金,按預定的股債比例分80/20別購入股和債ETF,
但該比例的金額很可能沒辦法剛剛好"花完"全部,
請問那這樣不就會導致比例可能會稍微不準確嗎?
有可能會變成79/21之類的偏誤,

這樣的問題要再平衡的時候也可能會遇到吧?
這樣會有什麼影響嗎?
沒花完的零頭資金,就只能放在戶頭繼續等下筆資金投入時再一起嗎?
謝謝

綠角 提到...

其實還好

重點是你有投入市場,有做資產配置
目標比重80:20
實際投入後是79.4:20.6
沒必要那麼在意

DdDda 提到...

想問目前台灣有好幾隻追蹤台灣50指數的ETF,但是彼此之間的價位跟以及同時段價格走向都有差異,請問這是代表市場上對於這幾隻ETF的信心不同?還是有其他因素影響?

綠角 提到...

能否實際舉例一下同時段價格走向有差異的狀況呢?

DdDda 提到...

不好意思,仔細比較以後發現價格趨勢其實類似,所以疑問應該是訂價上的差異,像是元大50最近在95-98元之間,富邦台50在51-54元之間,這種價格上的差異怎麼來的?如果兩者報酬率類似的話,價格是否是選擇標的的考量因素?

綠角 提到...

可以參考低單價不是更值得買進的理由(Low Share Price is NOT Reason to B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