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初步— 配重的決定(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Determine Allocation Weight)

我們使用X先生在資產配置初步—資產比例的決定(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Determine the Mix)一文中,算出需要資產比例,股比債8:2繼續進行假想的配置運作。





現在的問題是,股票和債券分別要買那些標的?

股票內含有三種核心資產,分別是本國股市、已開發國家股市與新興國家股市。

債券的核心資產則有政府債與通膨連結債券(Inflation-indexed Bonds)兩大類。

在股票方面,台灣投資人需要思考的是,本國股市,也就是台股,要放多少的配重。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有兩個思考方向。一是本土化投資,一是國際化投資。

本土化投資人的股票配置看起來可能類似這樣:

台股就占了整個股票部位的70%。整個股票部位的表現,台股將有決定性的力量。

國際化投資的配置看起來會像下圖:

把錢投入廣範圍的已開發國家股市與新興市場標的,台股在表面上完全看不到,但其實在新興市場標的中,會有一部份的台股比重。

選擇國際化或本土化投資人主要的考量,在於投資人有多在意台股的表現。

假如你沒辦法忍受,台股當年上漲25%,你卻因為採用國際化投資,使得整體股票部位,該年只有10%的報酬。假如你沒辦法忍受,當身邊的親友和同事都在談台股賺多少,你卻因為把錢都分散到全球去,沒享受到這個好處。假如你就是會拿自己的股票部位和台股的表現做比較,那麼你的資產配置,應採用本土化的方向。

重點就在於,投資人拿什麼當作參考點。喜歡用台股為參考點的投資人,自然可以多放一些錢在台股。這樣他比較不會產生落後參考點的壓力與挫折感。畢竟,資產配置計畫是拿來完成的,不是拿來放棄的。從風險評估到參考點的考量,一切都是為了打造出一個可以執行的計畫。

假如,這個投資人不太在意台股的表現,他比較喜歡分散全球的投資觀,那麼他可以大方的採用國際化投資。

我在上方的例子中,本土化投資就擺了70%在台股上,國際化投資則完全沒看到單獨給台股的配置,僅用新興市場來代表一小塊對台股的投資。這只是舉例用的,投資人大可在其中進行變化。本土化投資,台股放50%,當然也是可以。國際化投資,特別拿10%出來買一些台股,當然也是可以。份量的調整,就取決於投資人,是否想多參與台股、是否會拿台股來進行比較。

投資人要認清這兩種策略分別會帶來什麼效果。

本土化投資,在股票部位大量投入台股,會讓股票部位的成敗,與台股習習相關。你是否相信,台灣這2300萬人居住的島國,將持續的經濟成長,在全球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球化投資,則是壓寶全人類。單一市場的重挫,將難以撼動你的投資組合。但是,你將引進匯率風險。

註: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念匯整,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總目錄

台股的長期觀點(TAIEX for the Long Run)

台股的長期觀點(TAIEX for the Long Run)---續1

8 comments:

匿名 提到...

這篇很了覺得很有收穫,台灣的投資人不像美國人一樣,本土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平常用的是世界通用的貨幣,所以處境不是很相同,所以比起看到那些美國人寫的資產配置的書,這篇寫的更能貼近我們的感覺。作資產配置時,匯率的確是蠻難處理的問題。(即使實際持有幣種分散,但台幣過度上漲時還是會成為不小的損失風險)個人目前也是採提高一些台股持有比例的作法(看過一篇台股和台幣的關係的統計,雖不能說有密切關係,但長期來說二者還是有正相關)來面對匯率問題。

赤腹鷹 提到...

我認為資產配置要視
你對投資標的的熟悉程度及掌握度來配置
愈熟悉及愈有把握的配置多一些
愈不熟悉及愈沒有把握的配置少一些
或者根本不需要配置
除非你的口袋很深
錢太多了,不知道放在那裏

許利銘 提到...

對於台股的比例,投資的用途也應該要考慮進去。

如果投資的目的是在台灣退休,台灣的資產比重就應該要高一點,至少未來的消費都是用台幣計畫,投資台股少了匯率的風險。(在我看來,匯率的風險是無謂的風險,因為不能帶來報酬。)

如果投資的目的是讓小孩去歐美先進國家留學,那就該多買些已開發國家的股票或債券。

綠角 提到...

三位讀者的回應都是重點
台灣的比重 熟悉的程度還有未來的用途
都是要考慮的

感謝回應

匿名 提到...

這位朋友提到
"匯率的風險是無謂的風險,因為不能帶來報酬。"

我有不同的看法。
匯率風險可以帶來報酬--若是台幣大跌不就有報酬了嗎?

在我看來,把資產都放在本土市場,一樣是在冒匯率風險--賭本土貨幣不會貶值。

不過若是還有數十年才要退休,長期不斷進行全球分散投資下,應該能將匯率風險的因素減到最低吧。

綠角 提到...

謝謝Yogalex的分享

持有外國貨幣 外國債券 外國股票
的匯率風險 是不相同的

我之後應該也會再談這個主題

匿名 提到...

光是匯率漲跌本身不能帶來報酬我是贊同的,匯率可能漲,但也可能跌,但除非有能力預測匯率,不然平均而言匯率漲跌帶來的報酬就是零,負擔風險並沒有提高平均報酬,反而增加了一筆換幣的成本。(除非本來就要出國使用外幣,不然台幣眨再多,投資台幣資產的人也不會損失)

但各幣種資產本身的長期預期報酬並不會一樣,例如買澳幣來定存,會比台幣定存多了一年約3.5%左右的利息,所以等於是用承擔澳幣對台幣的匯率風險,去換一年3.5%的報酬。又或者假設有兩支同信用等級同存續期間的債券,其中台幣計價的債券殖利率是3%,而美金計價的債券殖利率5%。那買美金債券,就等於用承擔美金對台幣的匯率風險去換那多2%的殖利率。

綠角 提到...

謝謝ffaarr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