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ss Test讀後感10---沒消息不是好消息


2008十二月,作者在墨西哥度過整天打電話協調政策、聯絡同事的聖誕假期時,想到一個名為Valuation exercise(評價練習),後來稱為Stress test(壓力測試)的政策。

這個措施的目的是要揭開金融業者的資產價值迷霧。

在2008的恐慌,投資人就是不知道這家銀行、這家保險公司,到底持有多少次級房貸相關資產,多少相關衍生金融工具。

不知道,所以感覺很可怕。每個人都往壞處想,是不是這家銀行內部已經有個大洞?會倒閉?所以每個人都想跑。

確實的讓大眾知道目前美國主要金融業者的資產價值,是破除這個心態的處方。

這個政策的第一步,聯準會將為美國主要金融機構模擬一個大蕭條等級的負面市場環境,看它們會面對多大的虧損。

作者當時其實非常擔心,萬一測試一做下去,果然掀出可怕的大洞。但他說,在恐慌中,No news比Bad news更可怕。因為當不知道,沒消息時,投資人會自動假設最差狀況。

第二步,銀行要針對測試顯示的資金缺口,補足資本。假如在一定期限內,銀行無法自行募得資金,那麼會由美國財政部灌注資本。

美國政府涉入多深,將取決於該金融機構的資金缺口規模,以及私人投資者有多大的意願提供資本。

作者於2009一月26日,擔任歐巴馬政府第一任財政部長。

但Stress Test這個政策在美國政府內部遭到許多懷疑。作者說,有計畫總比沒計畫要好。力排眾議,執意推行。

作者在2009二月10日公開演說,公布這個政策。那是一個很糟的演講。公眾認為美國政府仍在灑錢救大銀行。投資人則覺得政策強度不夠,無法將糟糕的金融業者救起來。兩邊都不討好。

新任財政部長的第一次公開演說時,股市同時大跌,這不是一個好徵兆。美國在2009一月,損失六十萬個工作,失業率7.8%。二月,失業率8.1%。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差的就業市場表現。

2009二月25日,FED公開Stress test更多細節。大眾反應認為這是一種”洗白”,為的是要掩飾銀行業更嚴重的虧損,用虛假的數字重建投資人信心。

市場分析師則認為,Stress test不夠stressful。

作者提出反駁,除了指出壞狀況的假設比後來的實際狀況還糟之外。他也指出,聯準會很清楚知道,假如Stress Test被認為只是在玩扮家家酒,那會根本沒效。他們要玩真的。

但作者也知道,雖然Stress Test的目的是要降低市場的不確定性。但在它完成之前,本身就會造成很多的不確定性。

二月26日,Stress test正式推出。

Stress test的實際分析工作由聯邦準備銀行紐約分行執行。他們抓出受測金融機構的資產總表,進行分類,包括一般住宅房貸、商業不動產、商業貸款、信用卡等。進行分類與統計。再搭配上收入預期,與Stress狀況下可能的減損,計算每一家銀行有多大的資本空洞。

之後公布這些銀行的總預期損失,資本落差與每一種它持有資產的預期損失。

到四月下半,初步結果出爐。看起來不到災難的程度。19家受測大型金融機構中,9家不需要新資本。5家應可自行募資補足缺口。但還是有5家狀況比較糟。包括Bank of America與GMAC(General Motors的金融業務部門)。

五月七號,正式在媒體公告。19家大型美國金融業者在Stress test中,假如遇到模擬的壞狀況,會再損失6000億美金。

看起來很巨大,但不是無法克服的數字。

市場反應正面。避險基金業者Bridgewater當時的報告標題是:”We agree”。他們同意FED估算的數字。

一個月後,作者跟總統簡報時,十家需要資本的金融業者已經在沒有政府介入的狀況下自行拉高資本額660億美金,缺口剩90億美金。

信心回到市場。信心帶來穩定性。投資人再次覺得美國金融體系可以投資。這次金融危機終於開始消退。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Stress Test讀後感1---當2008已成遙遠的回憶

Stress Test讀後感2---危機歷練

Stress Test讀後感3---金融危機的兩個要素

Stress Test讀後感4---危機前的太平盛世

Stress Test讀後感5---危機的起點

Stress Test讀後感6---限時拆解金融炸彈

Stress Test讀後感7---面對風險的兩種態度

Stress Test讀後感8---無法挽救的雷曼與幾乎倒閉的AIG

Stress Test讀後感9---資本與保證(Capital and Guarantee)

Stress Test讀後感11---金融海嘯時的股市表現

Stress Test讀後感12---金融海嘯的救援成果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