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又無聊的預測—續2(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這些專家(和偽專家)宣稱自己可以知道市場走勢,除了可以為自己帶來金錢收入之外,另一個好處就是”名”。

眾人的擁戴、大師的光采,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對許多金融從業人員來說,能事先預測市場走向的人,才是專家、才有專長。於是他們致力於此。整天都在猜市場走向。

事實是,只要你運氣好,就可以猜對。財經媒體的工作,就在於挑出這些運氣好的人,就在於回頭看。整天報導這次某某,又事前成功預測了指數會跌到那裡、這次那個老師,又說對了某某股,會漲70%。那失敗的人呢?他們被自動除名了。

這些金融從業人員,加上財經媒體,成天預測,整天報導那些人預測對了,都是無意義的舉動。他們的目的,在於誘騙沒有深入思考的投資人,將他們的腦袋中灌滿,只要你跟對人,就可以賺大錢的信念。然後,這個被跟的人,就可以名利雙收。從那裡收?當然是從投資人身上,不是從市場。假如他直接就能從市場中撈到大筆鈔票,他就專心撈就好了,那麼費力跟投資人分享要做什麼?

因為這些猜對的人靠的是運氣,不是實力。所以最終受害的,將是投資人。你,投資人,假如選擇去相信這些騙局、這些大言不慚的話語,最終,他們的預言落空,害你虧蝕大把金錢的時候,你要為自己的這個行為負責。他們不會為你彌補損失。投資人將面對他們各式各樣的理由。而他們的顧問費、訂閱費,是真正可以稱作”落袋為安”的收入。因為那是他們的本業收入

你以為他們的專業在預測嗎?他們的本業,在讓完全靠運氣的預測,看起來理由充足,讓投資人花錢買。會不會對?你以為他們在意嗎?那是投資人的事。因為是投資人的錢嘛。下次那個老師說某某股會漲50%,你問他有沒有把房子去抵壓借錢來買。你以為他的信心程度,跟口水量成正比嗎?

更有趣的是,金融業,不僅找出同行內運氣好的人加以包裝行銷。他們也找一些”業外人士”,加以推廣。行銷內容聚焦於這個人如何的努力、如何的進修,而這些努力,在市場中獲得的怎樣的回報。編織出一個感人的故事。

這些人常有些特點,他們不見得是財金出身,卻也獲得了好的不得了的投資成績,專業基金操盤手都難以望其項背。這就像一個狀況,奧運體操比賽的金牌選手,是半路出家的,最近一年才開始練體操。他把中國、東歐那些從小開始練體操的人都打敗了。想一下,這有可能嗎?在這樣嚴格要求每一個動作的美感和流暢度的比賽,在一個真正需要技巧的競爭,這有可能嗎?或是一個加入棒球界兩年的菜鳥,投的比王建民好,可能嗎?看到投資界這個現象,你就應有所警覺,這是一個短期之內,運氣成份很重的競賽

金融界永遠不會缺運氣好的人。投資人成千上萬,總有人會連續猜對。過去的明星不行了,再找個新的就好了。推廣這些少數的成功經驗,隱藏大多數失敗的例子。讓成千上萬的投資人,前仆後繼的加入這場遊戲,盲目的進出市場,以為在操控自己的投資,以為努力就會有回報,讓業界賺取上百億的交易佣金。真是個美麗世界,不是嗎?只不過業界的美麗,是投資人的哀愁。投資人依賴運氣,買進賣出,都只是在奉養這些金融服務業罷了。

只要運氣好,就可以猜對。但不代表,你具有預測的能力。金融界很需要這些因為運氣好而猜對很多次的人。Ron Ross在The Unbeatable Market一書中寫道,” Wall Street's favorite scam is pretending that luck is skill.”金融界的貫用技倆就是假裝運氣帶來的好績效是需要技巧的。挑出這些運氣好的人,然後包裝,加以推廣。彷彿投資人的模範就應如此。一個專心於此,而獲取龐大報酬的典範。少來了。對於金融業,那是Model。對於投資人,不是每個人都有叫林志玲的命。

投資人依賴專家的預測所受到的另一個傷害在於,有些預測,是有目的的。

有的財經專家,在專業的蒙皮下,有著豺狼般的心地。預測個股到幾塊、市場到xx點,匯率到幾塊,目的全不在提供正確的方向,他完全不這麼想。這些預測,目的在吸引投資人的目光,引起他們的動作,幫自己抬轎。或是出貨,或是製造買點。你假如有個願意替你廣為傳播的媒體,有個大家都認得的頭銜,你要做這些事,那是輕而易舉。在美國2003基金醜聞爆發前不久,許多美國大券商的研究報告就被發現完全是在替自己抬轎。殷鑑不遠。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續1(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續3(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空頭,回頭才看得到

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6 comments:

micyang 提到...

不管是基金或是股票
再沒有辦法獨立思考前
貿然投入
無論趨勢剛好是否正確
淪為賭博的型態難免不了
若是如此
買大樂透還好一點...

綠角 提到...

謝謝micyang的分享

匿名 提到...

晨星有一家投資服務公司(Morningstar Investment Services, Inc.)揭示他們的投資哲學,其中一項是We believe in active management,內文是Outperforming passive index funds is no easy task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money managers
fail to do so. We believe our discipline puts us in a select minority with the capacity to outperform
over long-term periods with an active approach.
看起來似乎跟綠角兄推崇的指數投資不一樣,不知綠角兄或其他網友對此有何看法?

綠角 提到...

這一點都不令人驚訝
我在我看晨星一文中就曾提到
晨星很八面玲瓏
它裡面的文章
對被動和主動投資人都有交待
大家都可以找到合胃口的資料
你要比較指數型基金 ETF OK
你找得到資料
你要挑主動型基金 你還是找得到資料
其實 做為一個基金訊息提供者
本來就會這樣
不然 它要限定客戶類型嗎?
當然是生意做大比較好

至於資產管理
不止是晨星
所有主動基金公司都相信自己會是那可以贏過指數的少數
所以,
We believe our discipline puts us in a select minority with the capacity to outperform
over long-term periods with an active approach.

這句話我已經在不同地方看過很多遍了,同樣的是
I don’t buy it.

另外 謝謝匿名先生指正錯字
不過 蒙皮 倒是我的原意沒錯

匿名 提到...

很同意您的說法
畢竟真正能賺到錢的人是少數
可是大多數的人
都努力假裝自己是賺錢的少數

某次在一堆高階主管的飯局中
聽著每個在股市或房市中廝殺
如何如何賺大錢地吹噓
一年獲利破50%以上
甚至意忘形地自吹是M型社會偏左邊的族群
小妹只不過是去年股票獲利了結
年獲利算起來小賺了10%
這堆人就頭一轉
頻頻問是買了哪支股票
若真的賺了50%,怎麼會將小小的10%獲利放在眼裡
當下的心得就是...
大部分的人通常會隱匿投資失敗
而將意外幸運的獲利
視為本身投資卓越的選股能力並極大化

另外還有一件事小分享...
去年小妹常在印刷廠過夜監看印刷
某次遇到了XX週刊定稿
剛好遇到次貸引爆
封面標題為"股市年底上萬點"
總編輯在半夜一點氣急敗壞打來
急著要改標題為"明年總統選後上萬點"
問了隔壁師傅,才知道這是很正常的事
不然書就賣不出去

專家與媒體一同塑造股市一片大好的氣氛
投資人殊不知是落入了策劃好的出貨陷阱...
大家不得不小心啊...

綠角 提到...

感謝匿名小姐特別的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