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又無聊的預測—續3(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最後,這些專家停不下來的原因,就是,他們總是有理由。面對失敗的預測,他們總有理由為自己開脫。

他們的理由通常有以下幾種類型。

首先是,如果… 就會…。譬如,之前公開預測出口將會成長的專家說”假如央行有把匯率守住,出口就不會衰退。”好像假如央行真的這樣做的話,歷史就會順著他預測的方向進展。問題是,央行就是沒這樣做。這只是個藉口。

再來是,因為發生了突發事件。譬如,專家說,”股市應該像我預測般上漲的,可惜發生了恐怖攻擊。”沒預測對就是不對。專家都在預測之後,才承認人算不如天算,忘掉自己當初說得如何斬釘截鐵。

還有,堅持預測,說只是還沒發生罷了。所以這些預測的人常說長線上看多少點,不敢說幾月到幾點。長線是五年還是二十年啊?

還有人說,我是人,人也會有錯的時候啊。讓我做個簡單的提醒。假如專家的預測連對一半都達不到的話,那銅板還比較高明。你不是有時候對就好了,你要對的比隨機還要多。

為什麼專家藉口那麼多?因為他們即使預測錯,也不會改變他們對自己的信心。為了維持自己的信心,為了Ego,他們尋找理由。

觀察專家預測行為的心理學家Tetlock說道, “Expertise thus may not translate into predictive accuracy but it does translate into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explanations for predictions that experts themselves find so compelling that the result is massive overconfidence.

專業背景不代表預測準確性。它倒是代表專家們製造一個有強力理由支持的預測的能力,而這個理由強到讓專家們常犯下過於自信的毛病。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Tomgren在2004年的Journal of Behavioural Finance發表他進行的一個研究。研究中有兩群參與者,一是門外漢,由心理系學生組成,一是專家,由操盤手、分析師組成。他們被要求從兩支股票中,挑出他們覺得未來表現會比較好的一支。他們的資訊有公司名、產業別和過去12個月的表現。除了選股之外,他們也被要求對自己的選擇有多少信心,進行評估。

整體的結果如上圖所示。兩組都蠻糟的,其準確度,accuracy,也就是選對表現較好的股票的機會,都低於50%。讓人困窘的是,專業人士,選對的比例,比門外漢還低。而面對這個其實準確度不怎樣的選擇,專家們有高於60%的信心自己是對的,比門外漢還高。堅定的說出自己論點,說服力較大,對於職業生涯有利,可惜對投資人沒有幫助。

再來看這兩群人怎樣評估自己選擇的基礎。門外漢承認單純的猜是他們選擇的最重要依據。但是專家們,最重要的依據是Other Knowledge,知識。不是猜、不是直覺、不是之前的表現,是知識。

好個知識!這個狀況,英文叫Illusion of Knowledge,中文或許可以叫知識帶來的幻覺。自以為學過這方面的東西,就覺得自己的立論,都應是立足於知識上的理性選擇。事實上,知識沒有帶來這種能力,反倒是讓專家們過於自信。說難聽一點,這就是呆,還不知道自己呆。這就是衣冠楚楚的專家們。

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說 ”If I have noticed anything over these 60 years on Wall Street, it is that people do not succeed in forecasting what’s going to happen to the stock market.”

Keynes在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書中寫道:

"The sense in which I am using the term is that in which the prospect of a European war is uncertain, or the price of copper and the rate of interest twenty years hence, or the obsolescence of a new invention . . .About these matters, there is no scientific basis on which to form any calculable probability whatever. We simply do not know!"

今日,我們看到許多比葛拉漢和凱因斯還要偉大的專家,整天在預測。許多不知道葛拉漢和凱因斯說過什麼的投資人,鎮日需要有人幫他預測。

投資人因無知與盲從而形成的需求,專家為名、為利、為過度自信所驅動的供給,造成了今日熱鬧滾滾的投資界。

每天、每小時、每分鐘,只要地球上某個地方有個市場運作著,就有人提供要如何操作的建議,就有人需要這些建議,而它們的絕大多數,都沒有意義。將這些對於短期市場波動的預測,置於投資活動的核心。就像在核子反應爐爐心放入一根煤炭,然後希望會有電生出,是一樣無聊可笑的行為。而且會帶來一樣的結果,失望

每年的第一天,相信指數化投資的柏格網路論壇會舉辦一個有趣的活動。版主請網友們,大家一起來”預測”今年最後一個營業日的道瓊工業指數收盤價。大家發言擁躍,每個人都猜一個數字。討論串會累積到好幾百篇的留言。到了明年一月一號,版主公佈答案,某某版友猜得最準。而且,比美國金融業專業”預測”的最準數字都還要接近真實收盤價。年年屢試不爽。年年打敗專業預測。為什麼?因為猜的人很多罷了。每年這些版友們,都賞華爾街一個耳光。這是一個猜”與”預測”的最佳對比實例。

金融業希望投資人緊張不安、希望投資人隨指數起伏心情動盪,希望投資人相信,抓對趨勢進出市場,才是投資的正途。投資要那麼累嗎?你緊張、你害怕,所以你需要什麼?你需要預測,專家的預測,那看起來立足在繁複專業的估計上,所推導出的預測。金融業創造投資人的需求,然後他們才會被需要。

事實上,預測看起來精巧繁複,是為了取信投資人,而非增加準確度。這些專家,往往逃不出看後照鏡的窠臼,認為延伸最近的情勢,就是最好的預測。而且,專家們對於準確度不怎樣的預測,往往有高乎常人的信心,說起來頭頭是道,說服力十足。

投資朋友們,去閱讀、去索取、去相信這些短視的預測,成就的不是你的投資,成就的是金融業的名利。那些漫天飛舞的市場訊息,當中絕大多數的分類屬於不可回收垃圾。丟掉就好,根本不值一顧。

綠角對今年全球股市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不過和專家們不同的是,我承認我的看法和你家小黑狗對市場的看法,一樣準確。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續1(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續2(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空頭,回頭才看得到

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

9 comments:

micyang 提到...

一切都是貪念惹得禍
"短期快速致富"...
才給這些"專家"這麼多空間...

綠角 提到...

是啊!

Ian 提到...

我提供一個外資預測的案件,那個研究員因此一戰成名
在幾年前, 某外資研究員發研究報告指出宏碁因為組織改革正確,xxxx,xxxxx等等一拖拉庫理由, 所以未來一年業務會大好,建議買進,目標價是$$.
這算是做基本分析,公司展望及股價做預測, 比預估指數應該要有根據多了
結果, 外資資金大買,本土資金跟進,果然漲超過目標價位
預測成功 !! ???

過半年,該研究員(好像升任主管了)又在公開場合指出,宏基發展不如預期,所以達不到多少獲利等等, 不如預期, 建議賣出. 當然啦, 我猜他的客戶應該都先賣了, 然後宏碁果然跌了一蹋糊塗
又建議成功了

但以其建議的根據, 宏碁是從頭到尾都不是他所預測的情況,但是 已經建議兩波了

準嗎, 基本分析方面完全是胡說

大家很常聽到"不如預期" 這個說法嗎
不如預期不是公司的錯, 完完全全是分析師亂亂預測搞出來的,
測不準, 就來個不如預期, 好像公司經營很爛
昨天的ge,又是一個大大的不如預期

綠角 提到...

Chang感謝分享

其實大多買股票的人不也是這樣嗎
分析一大堆已知的資訊
覺得值得買進 然後買進
隔天 或下個月 股價真的上漲了
投資人以為自己分析正確
其實 股價上漲 是反應新的 當時未知的資訊
他只是猜對罷了

Kelly 提到...

我覺得綠腳大大說的很有道理..
我常在想,股市是否不應該存在??
既然許多的數據分析,都不可能真正預測未來,
股市的存在不是等於我們人類創設一個變相賭場,讓自己進行賭博遊戲嗎??我們美其名,
說買股票是一種投資,可是若依大大所言,
根本無法預測,那買股票這不就是一種賭博嗎??賭博不是不好的事嗎??我們為何會讓這些
投信,投顧,證券業,與分析師能存在我們的社會???這樣不是欺騙大眾事實真相,變相鼓勵民眾去從事賭博投機嗎???

請問股市的存在是不是違反道德的原則呢???
不過,若想到股市是要提供企業籌資的管道,
由民眾借錢給企業去經營,然後共享經營成功後的利潤,我又會覺得股市的存在似乎又不是
違反道德原則....我有許多問題很困惑...
既然金融界的獲利都是靠著種種不道德的手段,欺騙民眾投資的事實真相,使自己能收取巨額費用,那麼我們還應該念財金科系嗎???
念完後,進入金融界工作,不也是變成共犯了?!
既然金融界的獲利是建立在違反道德原則
下,來謀取自我利潤的產業,財金系所是否應該
廢除才對??念財金系所還有何光榮可言??
這難道不是ㄧ門不道德的科系與學問嗎???
我真的想不懂.....

股市不應該廢除嗎??
財金系所不應廢除嗎??
難道鼓勵學子繼續前進,
去從事這樣不道德的行業嗎???
明知金融界的經營型態就是必須欺瞞許多投資真相,才能使自己繼續獲取暴利..而各國政府卻繼續讓股市,投信,投顧,證券業存在...我們許多人還去念財金科系,這不是件很矛盾的事嗎???

如果大家都認為金融界長久以來的獲利模式是
一種不道德的有毒型態,我們怎仍允許這樣的學問科系與金融機構繼續存在呢??
這不是自作孽嗎???
我始終想不懂...明知不道德,卻繼續鼓勵
這樣的商業模式繼續存在...

綠角 提到...

這的確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建議閱讀
Bogle所寫的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Capitalism

homeik 提到...

綠角大你好,拜讀您的部落格讓我獲益良多,我也開始加入指數型基金的投資囉。

關於上面Kelly大的看法我有一些小小的看法。

因為我本身也是念財經出身的,其實就一門社會科學而言,財務經濟學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且在學校唸書的時候,老師及教科書也不會告訴你金融界如此黑暗啊XD,金融界的內幕是社會學,要出了社會之後才會慢慢學到啊~

就我所學的理論而言(我研究所是唸財務工程的,搞出連動債&次貸風暴的那個),其實我根本沒上過什麼技術分析,從頭到尾都在上random walk,換句話說,就是告訴你金融市場的波動都是隨機的,所以不用也沒辦法預測未來的價格。

但你要說是股票、選擇權或者是證券化商品的問題?恐怕這些商品都沒問題,真正有問題的在人的貪念與道德。

就像我也曾經待過保險業,你覺得保險好不好?我想就保險的本質而言絕對是好的,而在某些情況下保險也確實可以發揮作用。但真的每個買保險的人都會覺得保險很好嗎?恐怕未必。特別是市場上有太多不當銷售的案例,業務員為了業績與佣金銷售了不適合客戶的商品才是問題所在。

以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如果經濟發展確實是對人類有利的),金融市場確實提供了他的必要性,特別是讓企業家(資金需求者)可以透過金融市場獲得社會大眾(資金供給者)的資金來創業,並因此創造出許多便利(汙染?)我們生活的事物。

而金融界儘管有許多黑暗的真相,但那些見不得光的真相也絕非金融界的全部。畢竟事情總有些光明面吧XD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知道多一點的內幕與真相,讓我們在面對日趨複雜的環境時,能夠找到較好的因應之道。就像我們現在知道被動式基金的績效可以打敗主動式基金,simple is best.

神樂 提到...

之前想買基金時偶然讀到綠角大的網頁

看到其中一句

買了一支主動型基金明年在同類型基金中
它可能排名在前10%也可能是倒數10%
買了一支指數型基金年年月月它都會落在前50%

就有種開竅的感覺
對於上班繁忙也沒時間注意消息的自己應該較適合指數化投資........

因為南部薪資低 每個月只拿得出3000~6000而已只好選基金而不是050

目前擁有寶來加權指數 雖然"不夠好"
但目前2010後的表現感覺比前幾年進步

成效還可以 反正只看一些新聞的經濟消息
還有大盤走勢操作增加或減少扣款次數而已
不必考慮其他類股因素

近來就慢慢打平和稍微獲利了

反觀朋友們買的一些明星台股基金
都躺在地上了 才問說為何大家大跌而你卻是持平或小虧而已?

才開始向他們介紹 這網站 和指數投資的觀念.......

然後全部的人才說 他們的理專都沒說過
且電視和報章上都很少提到啥是指數化投資......

當然 有誰會提供你收費相對低的商品呢?

綠角 提到...

感謝神樂的分享
真是相當傳神

以為買高波動基金會有高獲利的投資人
大多拿到的是相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