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我的批評(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The Untold Truth.)

帳戶價值是變額年金險的核心。因為變額年金險目的就在於累積財富,累積得愈多,你活到超過自己財富所能負擔的範圍,活到窮苦遼倒的可能性就愈低。這是變額年金險最重要的目的。帳戶價值愈大,變額年金的保障就愈大。但是,國內變額年金險,卻設置了累積財富的最大殺手,高費用。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實例1中的那張變額年金保單為例。每月扣帳戶價值0.2%,相當於一年扣2.37%。百分之二點三七,看起來不多。因為,那是從總帳戶價值的角度來看。我們換個角度來看。

一張變額年金保單連結的標的,股市、債市或是貨幣基金,一年的報酬是多少?

就以期望報酬最高的股市來看好了。你以為長期下來,股市基金的報酬是每年20%嗎?

假如是這樣,你這張一定叫做巴菲特保單。股市的長期期望報酬,是個位數字。扣掉通膨後,真正的報酬約是五趴左右。(可以參考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續1同門對決---The Great Debate between Jeremy Siegel and Zvi Bodie讀後感兩篇文章。)

一個報酬5%的東西,讓保險公司從中拿掉2%,這叫作扣40%。所得稅交13%就有點痛心了,投資所得讓金融界扣40%,你卻毫無感覺嗎?假如你不知道,每年帳戶價值被扣個”小小的”一兩趴的嚴重後果,請你一定要看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這篇文章。

我還沒說另一點。這些變額年金保單連結的,大多是台灣的特產,高費用主動型基金。


這其中,會有些Lucky few,產生贏過指數的報酬。但以它們每年1.5%的經理費來看,這些主動型基金的整體報酬,會落後指數1.5%。

一個個位數的股市真實報酬,保險公司拿2%,基金公司拿1.5%,你,我親愛的投資朋友們,你要拿多少?

你這個付出100%資本,承擔100%市場風險的人,你要拿多少?(ps,有些變額年金險有提供指數化投資管道)

透過這個管道投資高成本的主動型基金,會產生嚴重的報酬降級效果。如何降級呢?


你的股票基金的預期報酬,會變成類似債券基金。債券基金報酬,會變成類似貨幣基金。那貨幣基金會變成什麼呢?姑且稱作賠錢基金好了。

更糟糕的是。不論買什麼投資產品,你有的,只是期望報酬。一個在你的期望下,希望會是正號的數字。但是保單費用給你的,是白紙黑字的負報酬。只要保單有效,一定會扣。


假如不幸的在20年後回頭一看,我們這代創造了史上數一數二低的股市報酬,假設是20年,年化1%好了,扣掉通膨,實際報酬是負數。那麼透過這些高費用保單投資的人呢?要負多少趴?

你可以用繼續期待的態度,希望這件事不會發生,或以實際行動,事先防範,讓它即使發生,對你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面對不知道會是多少的未來報酬時,殺低可控制的投資成本,是明智之舉。

高費用就是變額年金險保單的矛盾


什麼叫保單?它是替保戶帶來保障的合約。但這些高費用的變額年金險,它們的高費用,大幅削弱保戶累積資產、保障自己的能力。

它們的高費用,就是它們沒有辦法替保戶帶來保障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保戶簽下一張高費用的變額年金險保單,其實反而身陷入更大的風險之中。假如你有更便宜的投資管道買一樣的投資標的,你將更能保障自己。你能更快的累積更多的資產,你可以較早退休,在退休時花更多錢。這才是保障啊。

推出這些保單的公司,豈會不知道這個道理。我想,他們可是知道的比綠角還要清楚。我很好奇,這些保險公司的精算師,有多少人買自家公司出的變額年金險保單。假如有保險公司可以公布這個數字,我想,會是很有說服力的。或者,它們敢公開嗎?

你假如認為,買變額年金保單的重點,根本不在長期投資,在於利用其中的轉換功能。在不同的時機,做好漂亮的進出。那麼,你一定具有非凡的能力。巴菲特在你眼中,也不過是賺小錢的卒子罷了。


假如有人跟你說,要好好用轉換功能,適時的轉換,在股市下跌前出場,在股市上升前進場,而且承諾可以做到,那麼請跟緊他,他會是名留金融史的響亮角色。

假如你要一點理性的事實,請看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這篇文章。假如有人說,要靠轉換才能做好資產配置,那麼他對資產配置的瞭解,大概停留在知道這四個字怎麼寫的程度。這一段,也就是我為什麼在變額年金的三大主要功能中,完全沒提到轉換這個功能的原因。這項功能,沒有也罷。

你假如認為,有的變額年金條款不錯,還有回饋金的設計。讓我把它解釋清楚吧。先從美國SEC變額年金險解說中引用一段文字:


Some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now offering variable annuity contracts with "bonus credit" features. These contracts promise to add a bonus to your contract value based on a specified percentage (typically ranging from 1% to 5%) of purchase payments.

Frequently, insurers will charge you for bonus credits in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ways: Higher surrender charges, longer surrender periods, Higher mortality and expense risk charges and other charges.

這種回饋金,英文叫Bonus Credits。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說,保險公司為了給付回饋金,必需要收更多的錢。


假如有兩張設計一模一樣的變額年金保單,它們只有一個地方不同,一個有回饋金,一個沒有。那麼,有回饋金的那張保單,常會有比較高的費用率。

為什麼?

不然給保戶的錢那來?保險公司幫你出?還是你的鄰居幫你出?

不要笨了。當然是,保戶,你自己出。

這種狀況可以做個類比。今天你家有面牆要打掉,你去找粗工。粗工甲說,我收1000,幫你把牆打掉。粗工乙說,我收1200,幫你把牆打掉,再給你200塊的回饋金。你大概會覺得粗工乙有點怪怪的。

但很多保戶,覺得保險公司的回饋金設計很有意思。

回饋金設計,是給每期保費的一個百分比,但內扣的費用,是從你整個帳戶價值扣。這是那麼難看清的不平等條約嗎?

變額年金險更已經有變形的狀況出現。很多保險公司推出的變額年金險保單,就是一個藏在保單架構中的投資產品。賣的主力是投資產品,不是保險。


這種年金險保單有幾個”特色”。首先,它常只連結單一投資標的,譬如連動債。完全沒有股、債、貨幣等可以讓保戶在同一管道內進行資產配置的選擇。

其二,它的宣傳品,常是那項投資的說明占了絕大篇幅,內容強調前景多好,可以賺多少錢。關於變額年金的說明,則是字小篇幅少。變額年金保單,提供了保險公司販售投資產品的通路。

當銀行等其它金融同業,藉著販售連動債大賺佣金時,保險公司假如只能坐在旁邊看,豈不氣人。有了年金險的包裝,保險公司也可以加入戰局。保險公司製作這種保單,他們的目的是在賺錢,公司賺,銷售人員賺,而且一旦賣出去,是一定賺

至於投資人能不能賺,這在風險說明書中不都講了嗎?要上戰場的,是投資人的錢,不是保險公司的錢。所以它會跟你說清楚在戰場上你會遇到什麼可能狀況。

這種變形與現代共同基金業是個類似的狀況。保險公司製造任何賣的出去的保單。(They make anything that will sell.)看起來會賺錢的美麗願景,就是銷售保單的賣點。而領佣金,有業績壓力的銷售人員,則會努力鼓吹這項投資的美好。投資人假如沒有自行深入瞭解,有多少會覺得這是不錯的投資呢?你以為專業金融機構的專業,是在幫你照顧你的金錢嗎?不,他們的專業在照顧好自己的Return on capital。

走於路上,逆風難行。


在投資的路上,費用就是逆風。投資人要儘量選擇低費用的投資管道,那麼他這一路走來會順暢許多。可惜的是,國內的變額年金險,在沒有優勢的稅務環境下,加上其中隱含的高費用,變成對保戶相當不利的工具。

更糟的是,許許多多的保戶,對於他身處的惡劣環境,一無所知。預期報酬5%,每年交出3%的費用。用逆風行走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50公尺的颱風天來作比喻,毫不為過。

很多人,選擇在颱風天,選擇永遠待在颱風天中,逆風而行,而且甘之如貽,真的讓人看了覺得心痛不已。在這些以服務自己為首要目的的金融機構環伺之下,投資人的自我覺醒與深究,是必備的貼身護心鏡。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談年金險(Fixed Annuity、Variable Annuity、Immediate Annuity and Deferred Annuity)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通則(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實例1(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實例2(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台灣與美國的比較(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Comparison of VA Policies in Taiwan and the States)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5---變額年金的重大缺點

台灣與美國即期年金險比較(Comparison of Immediate Annuities in Taiwan and U.S.)

台灣即期年金險比較(Immediate Annuity in Taiwan)

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續3(The Value of Life)

過度包裝的金融產品---(ETF, Packaged)

金管會准許壽險保單轉換(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Allows Insurance Policy Conversion)

國寶人壽與幸福人壽接管事件(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Took Over Global Life and Singfor Life)

57 comments:

micyang 提到...

謝謝版主分享~

SWISS 提到...

綠角大:
好犀利的文章,小弟五體投地.
小弟從前從未去仔細讀保單的條文,更惶論去研究它的眉角了.
唯一可堪告慰的是除了壽險及意外險外,沒有去買太複雜的保險聯結商品.
真是讓我冷汗直流.

Jack 提到...

變額年金市場確實是保險公司的新戰場,主要用來跟銀行的基金通路競爭,所以就設計出不收申購手續費改收帳戶管理費(按月),剛開始客戶以為占便宜(因為收取金額很小),等日子一長,才發覺有異狀,這在國內保險業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不過有些變額年金是不收按帳戶價值收取的管理費,只在初次申購時收3%或5%的申購費(前置費用),如果資金少或用每月薪資的定期定額,無法到美國去投資(匯款成本跟人力成本),錢如果留在國內,我倒覺得變額年金險是一個相對手續費較低的投資平台(因為一年轉換數次不用費用,銀行或投顧基金平台通常都要收),由於轉換不用費用,壽險從業人員沒有誘因要客戶常常轉換(銀行理專因每次轉換皆收費,所以常常帶客戶短線進出,周轉率很高),總的來說,投資人一定要自己做點功課,至少把銷售人員介紹的產品費用率看清楚算清楚,在台灣,壽險顧問還不太願意推薦變額年金險呢,因為有更高佣金率的投資型壽險(變額萬能壽險),除非談不成才會退而求其次推薦變額年金.

綠角 提到...

感謝讀者們的回應

SWISS 你說的沒錯
簡單的原則 不僅投資適用
買保險也適用
買簡單的東西 生活會愜意許多

Jack 感謝分享
你說的沒錯
一樣變額年金險
表面看起來
費用從帳戶內扣的似乎比較沒感覺
但持續性的內扣
其實殺傷力 很有機會高過一次性成本

但對於轉換 我的看法不同
的確 假如你是個沒有主見的投資人(非常糟的狀況)
你在銀行通路買
會比較有機會遇到帶進帶出的情形
但是 你持有轉換不用費用的保單
不見得是好事
假如有件事是很容易就可以辦到的
人通常就會去做
一個可以讓你隨意轉換的投資管道
不會讓任何人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倒是會讓你在下跌重挫之際 很想 也很容易就去執行轉換
(這就是買高殺低的行為
可以參考什麼是買高賣低?一文)
後果是 連市場報酬都拿不到
所以 轉換這個功能 不僅沒用
還很可能是個負數
當然 假如你要做market timer
這個功能很好
只是成功的機會 微乎其微

買同樣一支基金
銀行買 現在要拿到五折不難
你付出1.5%的成本
透過保單 要3到5%的成本
一樣的報酬
你多付出1%的成本 就是少1%的報酬
何必呢?

匿名 提到...

綠角大:
不知道你還會不會看到這篇文章
但是基本上我非常認同你的文章
只想簡單的跟你說 不管是任何形式的保單
都是以保障做出發點
如果我手上有大筆資金
一切都以最基本的為考量著手
但是如果手上資本就不多 其實有些商品反而可以節省成本
這部落格的舉例大部分用到的數字其實還蠻大的
如果說我沒有這麼多錢 又怎麼簡單化
買一份保障用傳統型的 我就沒錢買基金或股票了
所以是不是可以聊聊
保單的實質意義 而不是讓我覺得保單一無事處
那保險公司基本上不就不該存在 或是某些商品根本不該存在

綠角 提到...

因為沒有錢
所以要買有一點點錢就可以保險加投資的產品
這個邏輯
恐怕是金融界 對沒錢人的最大剝削

的確 產品的存在 一定有它的目的
但是
保險是為了保戶存在的
還是為了保險公司存在的?
有空再寫文章談吧

micyang 提到...

保險公司在利字擺中間的前提下
推陳出新的商品一定是源源不絕
保單基本上所要的是保障
用投資來做行銷已經違反初衷
--
以投資的觀點來說
投資型保單並不是合適的商品
以買保障的觀點來看
在經濟許可的前提下
投資型保單無疑不是提高保障的一種方式
--
在我的分類裡面
只要是"保單"
永遠跨不到投資的領域裡面...

醉眼星辰 提到...

看了綠角的文章
昨天我去把投資保單解約
問了業務員一些問題
在這分享一下
1.
業務員竟然不相信基金會消失
還問我為什麼會消失

當然是表現不好才消失啦
2.
他們覺得手續費一年收1%
只是很小成本
不用care
有1000萬本金的
對那10萬塊的手續費根本不在意
但問題是在累積到1000萬之前
錢都先被他們賺走了
何況我真的很care那1%

發覺綠角講的真的很對
要自己把錢看管好
別再相信業務員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論了

綠角 提到...

很多人看了這裡的文章後
走上指數化投資或是海外券商投資之路
您倒是第一個看了之後
改變保險策略的人
(或許有其它人 不過不知道就是了)

1%本來就值得注意了
可以留在自己口袋的錢
為什麼不留呢?
0.1%都值得注意

匿名 提到...

話說,國泰有一張飛翔人生的變額年金險,不就還不錯囉? 因為那張可以選擇保證報酬5%的樣子耶... (( 很怕還是陷阱,保戶自己的錢,不是保險公司給的利息錢 @@ ))

綠角 提到...

保證報酬5%?
請問是寫在保單條款的那裡?
怕陷井
那就把保單條款全部都看一次吧

磐石保經TP901李書億 提到...

綠角大:
您好,你真的是非常的專業,我想大多數的金融從業人員都沒有你這種專業知識,你說的我都贊同,只是都從"投資"的角度出發,還有大多數人並沒有辦法如此的瞭解金融商品,比如以壽險來說,以精算的角度,精算師只會買定期壽險,如果很幸運沒用到,交的保費就做善事,但如果是終身型的壽險(平準),雖然貴,但它有保價金等年紀大了不需要保障了,可不可以當一點點的老年生活費,再來現在很多壽險都有加註老年住院的條款,就是75歲之後,可以提撥保額的千分之二或三,來當住院金,不也是一個附帶功能,解決部分老年的醫療,儲蓄險好嗎?一年3萬保費,存20年,第20年領30萬,之後每年領3萬,這是86年的保單,如果現在還有應該賣翻了,當然拿去投資可以賺更多,但是投資是不確定的,也可能賠(大多數人都沒那麼了解),但保單是確定的,它在心理層面給人安定的感覺,還有它給有錢人一些節省27萬利息所得的空間,還有當一個人死亡時,所以的資產都變遺產,只有保險變資產(現在有限額3000萬),這些都是我認為的"其他"附加價值,當然也造就了國泰新光這些大地主,還有就我所知有一些變額或萬能保單只收3.5左右的前置費,有些也不收帳管費,不知道綠角老大有沒有多看過幾家,這些是個人的想法

綠角 提到...

記得我不只一次在我的部落格看到
“綠角的金融專業程度超過許多金融從業人員”
這種”恭維”
我覺得很害怕

誠如許多讀者早已知道的
綠角學校所學與現在職業
皆與財經無關
我是把這些投資的事當興趣在研究
也應該要研究 不然學校都沒教過
我這樣業餘的程度
會超過從業人員
勝過把金融服務當吃飯傢伙的人?
真的嗎?

想像一個世界
在那裡
土木工程師 去一個對工程很有興趣的門外漢所建立的網站
覺得這個門外漢對工程很有瞭解
下次建房子 要依他的建議試試看

醫師去一個一般民眾的部落格
這個民眾研究搜集了很多醫藥知識
讓這個醫師覺得很有收獲

假如世界是這樣
我會很擔心住的房子 什麼時候會倒掉
醫師開給我的藥 有沒有效

金融從業人員程度大多比不上綠角
真的嗎?
真的是這樣 是綠角要高興
還是金融從業人員程度太差
沒有專業?

你回應後段中所舉的例子
我很能瞭解
保單都是有作用的
不然 它們為什麼要存在
但有作用
不代表 是好處

要升火
你可以拿兩塊木頭對磨
兩塊木頭 就有取火的功能
但在有打火機和瓦斯爐的現代
你為什麼要去用這種原始的功能
夏令營好玩嗎?

保單的功能 不一定是它的優點

3.5%?
你知道這個費用 可以讓Vanguard的歐洲ETF運作幾年嗎?
這支ETF 目前的年度總開銷是0.12%
答案是29年

國內任何綁有投資功能的保單
和國內其它管道 就比得氣喘噓噓了
更不用說要和美國投資管道比了

那張保單 你覺得費用低廉
何不就指名道姓說呢?

保單是確定的事?
那為什麼保險公司有信用評等
資本適足率要求是作什麼的?
保險安定基金為什麼要成立?

匿名 提到...

金融從業人員人數眾多範圍廣,要說版主一定比所有從業人員強或差,都言過其實。一般網友應該是指,很多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不如您。

多數第一線人員,或者說多數的上班族,其實不具備自行研究學問的能力。以綠角大大的實力,如果今天換個主題改去研究法律或是生技或是國際關係,假以時日應都能超越一般該產業人員的專業。只是大大的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在各個領域都領先群倫。

綠角 提到...

大貓 這有點引申過度啦
可是有些事情
別人覺得很容易
我卻學都學不好

匿名 提到...

有些事情別人覺得很容易,大大卻學都學不好。嗯,這樣覺得大大跟大家比較貼近呢。不過,花時間研究有興趣的投資並把花時間把它整理分享出來,大大就接受大家的稱讚吧。也很欣賞大大沒被這些恭維沖昏頭呢。

磐石保經TP901李書億 提到...

綠角大:
首先這不是恭維的話,你真的很專業,我會來網站就是來學習的,保險從業人員普遍在"投資"的領域,真的比較不足,當然頂尖的sales就非常全面(理專可能更糟),首先要從角色定位說起,我們的角色比較像是家庭醫師,主要是在於整合與規劃,不像是專科醫師這麼專注,郭台銘學歷不高,但他的員工很多都是比他專業的人吧,而我們規劃是要以"人"為主,而不是以商品為主,是要看商品適不適合這個人,你回應保單的功能不代表是好處,但這個"好處"是誰來定義,每個人的好處定義都一樣嗎?你的好處是以"資產增長"為前提,所以成本越低越好,但對象如果是一個50多歲的人,這是他的好處嗎?他要的是保本穩定吧,一個私立醫院的副院長56歲,少說也有上千萬的資產,居然羨慕太太一個月6萬元的終身俸,WHY? 對於一個上億資產的人,他要的是幾趴的報酬嗎? 不是的,他只要不賠錢就好,對於普羅大眾有像你一樣的能力去這麼深入了解這麼多金融商品嗎(至少也有語言障礙),有一個同業在做境外(保單貼現)的商品,結果產品公司破產,因為招攬對象都是親朋好友,所以她全部承擔,因此負債上千萬,更何況是一般人,你可以問問周遭的朋友他知道它的基金實際投在在哪裡嗎?他的保險買了甚麼?一天住院多少?很多人國內的商品都霧煞煞了,還要比到國外去,這些都是實際的情形,我要說的是商品不是只能從一個角度去看,你至少可以把你的觀點說明在先,不要你在電視上表演吞劍,結果電視前死一堆人,關於保險公司的穩定度,這個個人信心問題,無解,美國有13兆美元的債務,且每13個月增加1兆2,美國真的這麼穩嗎?很多國家的銀行準備金,改為歐元的比例越來越高,銀行法定存款準備率只有5%,有的沒的超貸亂搞一堆,銀行就穩嗎?,在法令上保險業的資金運用受到較多的規範,還有15%的資本額要存於國庫,目前也沒有保險公司的退場機制,又有主管機關干預,像民國90年之後的保單預定利率一直降,銀行都沒倒了,還輪不到保險公司,這3,40年來,也沒聽過哪家保險公司生存金,還是醫療,死亡給付付不出來的吧,即使外商保險公司撤資,接手公司也蓋括接受原保單權益,我是對保險公司比較有信心啦
★保險公司會不會倒?★
--重要的是:您的權益有沒有受損--
1、 保險公司成立的資本額雖只有20億,但卻是特許行業。
2、 資本額的15%作為「保證金」,繳存於國庫。(141條)
3、 有國內、國外再保公司分散風險。(39條)
4、 資金投資範圍與比仃受財政部嚴格監督。(146條1-2-3)
5、 資產淨額不得低於保證金三倍;若低於此數,財政部將要求期限內現金增資,否則將派人接管、停業或解散。(143條)
6、 為保障被保險人的權益,並維護金融的安定,各產壽險業應分別提撥資金設定「安定基金」。(143條-1)
7、 當保險公司經營不善,安定基金先墊付虧損以維護客戶權益,取得代為求償權後,轉向原董監事訴求無限清償。90年度低安定基金已有38億,至今尚未動用。(143條-2-3)
8、 保險公司董事、監事、總經理、應負連帶無限清償責任。(153條)
9、 自92年七月起實施RB C制度(保險業風險資本額制度)。自有資金風險資本額的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兩百。
--保險公司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凡是在台灣境內開設保險公司,都須先向財政部申請設立並須接受保險法的規範。至於保險公司會不會倒,在財政部的監督下,要倒閉的機率可說是幾乎不可能發生,而不可能發生是基於以下幾項因素:
一、 保 證 金(第141條):每一家保險公司要申請設立時的資本額為20億,而且要先提存實收資本額15% 
作為保證金(現金)繳存於國庫。
二、 淨   值(第143條):每一年公司財務的淨值不得低於實收資本額的45%,若不足時財政部會強迫保險
公司補足,而且是以現金提存於在國庫,若是未在規定期限內補足,則更換董事
長。
三、 責任準備金(第145條):保險業於營業年度屆滿時,應分別保險種類,計算其應提存之各種責任準
備金,記載於特設之帳簿。
四、 安定基金 (第143條):保險法143條規定:保險公司每向保戶收取1000元的保費,必須提存千分
之一作為安定基金於在國庫不得動用。
五、 無限清償責任(第153條):保險法153條規定,保險公司的董監事要負與公司財務有關的無限清償
責任。(該項責任自卸任職務日起滿三年始得解除)
六、 再 投 保:保險公司不會賠錢賠到倒,因為有再保公司在賠。保險公司不會領錢領到倒,因為有精
算師算好一切變數了。
七、 再保公司 (第147條):國內的保險公司大都是向下列這五家再保公司在承保
1. 德國的慕尼黑&科隆
2. 日本的協榮
3. 瑞士的再保
4. 美國的全美
5. 台灣的中央
一般保險公司在發生理賠的時候,都是這五家再保險公司在理賠。
買哪一家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以各家保險公司保險契約內容的保單條款為理賠標準,並不是取決於公司的品牌為理賠標準。

綠角 提到...

謝謝回應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
財經界公認的
在Journal of Financ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或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的專業文章
假如你看過的話
恐怕你不會輕易的給綠角”專業”的評價
我這裡講的 都是很基本的東西
一些基本 卻因為利益衝突
金融業不太願意提的事
來得容易的認證 常只是個及格的表徵
而非真正的專業

首先 保險業務沒有資格自比為家庭醫師
一張家庭醫師專科執照需要以年為單位的訓練
不要扁低家醫科醫師
他們和外科 內科一樣
都是有獨特性的專業

東西好不好
誰決定
很抱歉
就是由我
客戶這邊決定
我用低成本注重資產增值
這是因為我年輕
我到70歲了 我還是用低成本注重保本

低成本 是投資通用原則
不管你是要保本還是增殖
用高成本投資管道
號稱可以增值或保值
才是真正的吞劍行為
會害死人都不自知

人 商品 合適?
一個費用率150%的商品 (還好不是300% 但為什麼不能是15%)
都因為是以人本優先的高貴目標
所以都應該要拿出來賣
而且可以賣
是這樣的嗎?

太多保險產品的存在
是為了保險公司與從業人員 讓他們賺錢
而不是為了保戶 給他們帶來高額保障和低成本投資管道
太多保險商品
適合被推銷
而不適合被購買

我厭惡保險公司和保險人員整天說合不合適
卻從來沒有一張列表
說那些條件的人適合那些保單
他們的邏輯中
任何願意付出佣金買這張保單的人
就是適合的人
你看過年金險 定期壽險 終身壽險等等
在那個保險公司網站上列出分別適合它們的條件嗎?
有那個網站列出過嗎?
有那個中文保險公司的網站列出過嗎?
有的話跟我說一下

見面就先談的佣金高的保險
業務心中最重要的保單 往往是適合賺錢
不是適合客戶
假如保險業務整體有作好他們的工作的話
把保險當保險賣 而不是當投資或儲蓄工具賣
台灣國民就不會有那麼低的平均保額
不用說我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整體資料看來
保險業務這一船人
就是沒作好將保障帶給客戶的基本工作
你們是被自己和自己的前輩打落水的
怪誰?

美國負債數目很驚人
不過它是全球最大經濟體
一個月賺3萬的人 欠100萬
和一個月賺100萬的人 欠100萬
是不一樣的狀況
你怕美國償債能力不穩
可以寫信去跟標普等信評機構建議一下
看要不要調降山姆大叔的信評
事實上 是沒有一家壽險公司能達到美國政府的信評
所有的措施 都是要預防保險業出鎚
不穩的東西 才要旁邊立很多柱子撐
美國政府發行債券
會需要去買債券保險來提升評等嗎?

我對保險業有很多批評
不是我生下來就天生帶一個反保險基因
而是這就是保險業帶給我的印象
保險業假如自許為服務業
能否就傾聽一下客戶
也就是 我的看法
不要客戶有意見
還要教訓客戶

我都不知道服務業可以這麼爽的
客人說菜難吃 服務生還可以說教
教客人怎麼品嘗難吃的菜
這種服務生 在餐廳早就混不下去了
很多保險業務 到處教訓客戶
還做的很好呢!

你不知道一個費用率150%的商品的美妙之處嗎?
我想 一個從中拿到高額佣金的銷售人員
最能品嘗到其中的美味

假如我的部落格真能分享一些觀念
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
我最希望和與我一樣的投資人、保戶分享
金融業第一線從業人員的看法和觀念
不是我的目的 也不是我該管的事
從業人員 也只是金融業中的底層員工
制度 風氣 都不是他們領頭造成的
上面的人 才是大有問題的禍首
改變基層員工的想法 也沒有用
但當我們這端
我們這些投資人 保戶的觀念改變了
讓那些圖利自身的業者和產品做不下去了
金融界才會轉為對我們有利的環境

trifire 提到...

chagi 的回應就覺得他是來討打的。
還是 chagi沒有看過 綠角大
人類學家保險的相關文章?

在這個部落格 ... 費用是一切商品的核心觀念啊 ...

匿名 提到...

chagi:

你講到「保本需求」講到「容易了解的金融商品」這我才覺得更氣人。一大堆有保本需求的人被推銷去買了有風險而且複雜到不行的投資型保單。

我雖然不敢說深入了解保險,但也有自信比一般買保險的人作了更多功課了解,在投資理財上更是作了很多努力,但我之前曾經花時間真正去看一張投資型保單的運作方式原理,花時間不說,累得我半死,最後還是參考其他人寫的文章才真正了解其中的風險、費用成本和有多少保障。海外券商買etf或指數基金,除了填表麻煩一點之外,運作方式絕對比投資型保單簡單好懂。這些保單難道就是你說的,要賣給那些不懂投資的人的商品嗎?為什麼不能多賣一些簡單好懂收費低保障高的定期險呢?(不管是醫療還是壽險)

匿名 提到...

其實覺得有反面意見不見得不好,如此一來比較不容易變成一言堂,雖然爭論秏時,也可能不愉快,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師。

當綠角大大在反駁論點時,總能讓我再次的思考這個問題,而且是從反面的角度去理解。如果沒有反正論點被提出,就沒這種思考機會了。

論點,還是要思考過,才會真的吸收,非常感謝綠角大大教導~

綠角 提到...

感謝幾位朋友的熱情回應

綠角 提到...

這位先生
我對詭辯和口水戰沒有興趣
也沒有時間

什麼叫讀者看了我的文章
把保險解約
萬一馬上發生事故
就沒有保障了
你為什麼不說
他拿解約回來的錢
買大樂透
萬一就中了

我這樣回你 你會覺得有道理嗎?
什麼是特例 什麼是通則?

所以你的回應 整個消失了

micyang 提到...

給chagi
你大概沒接觸過什麼叫"好東西"
如果是我
我會買一年期的定期壽險、意外險、醫療險
而且主約有換成長年期平準保險
免再體檢的那一種
幾年下來保費差太多了
--
一年為什麼業務員不推薦
因為佣金少阿
--
長年期平準型保險
買再低利率時期
其儲蓄價值真的不高
--
變額(投資型)壽險唯一的好處是
繳費彈性
但若一開始就考量這點
還不如買一年期的定期壽險加上定存
--
沒錯
沒有不好的商品
只有不會算的人以及不道德的業務員

匿名 提到...

綠角這篇明明是在批評不良的投資型保單,又不是要大家不要買保險。業務不幫忙規畫單純便宜真能有足夠保障的保單,卻讓人買了不適用的投資型保單,現在有人發現真象後悔而不保了,這是指出保單問題的人的錯,還是一開始為了佣金推錯誤保單的人的錯。

微冷的天空 提到...

恩 因為我自己是金融從業人員,我要說句話,很多人是很專業的,我自己就是國內前幾名大學MBA畢業,坦白講我從事這行業,我很挫折,我也是著要幫客戶,"盡量"在銀行和客戶間有個平衡,結果呢?客戶不想聽我在那經濟分析、資產配置,我最常被問的問題是,你覺得買那支會賺

你是我,能怎麼辦

而且我的客戶都是VIP戶,老闆根本沒時間聽你在那瞭解客戶,那怎麼辦


資產配置,漲的時候問我,為何買這個報酬這麼少,跌的時候又說我害他賠錢,還不是盡量做


還有呢?我上司就是每天問,阿,你今天要賣多少,這手收比較高,你為何不賣,一說這沒良心,就會被諄諄教誨10年後你那知這好不好之類的


不要一干子打翻一船人,有很多很專業又有良心的人在做事,只是...沒人理我們
(好啦,我也承認比例比較少就是了,大部分的都只是看看基智網啦)


而客戶只能試著去找,誰是有專業的



難道我遇到顧客要從財經學開始解釋嗎?拿出白版解釋CLPM嗎?不太可能吧,我只能盡可能幫客戶做最佳選擇,即使客戶不知道、不諒解,但我一直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



拜託這世上是有好人的....不是所有人都是畜生,依我的經驗10個從業人員有5個是畜生、1個是天兵、3個是好人但啥不懂、還有1個是專業的好人啦,只是你要有耐心阿


還有基金管理費高,其實是投信公司的問題,根據法令在銀行我們不能推薦或介紹任何沒有經過金管會審查的商品,再來其實我也不太覺得收前收手續費有什麼不對(我對客人一向只打8折,該收多少我就收多少),因為我有做事.....我覺得那是我的工作收入(我每天工作12小時左右),拜託..收手續費是應該的,要是我的客戶覺得不值得,我都會幫他推薦別人,我只有一句,我覺得我值得(要6折那是沒有的,不過你可以找別人)



當然客戶也可以覺得不值得,這是客戶的權力,那就要自己做功課啦..也沒有什麼

這很像你感冒,可以找醫院看,也可以自己買藥阿,只是我不方便和您討論感冒藥的成分(因為法律不准,當然有比較好的藥,阿..台灣就沒上市阿,法律就清清楚楚寫著不准我提到外國藥名,免得有推薦的嫌疑),但因為我收了掛號費就很沒良心,好像不對吧


我不太相信我受的6年財經教育,都是廢紙,也不太相信,大家看看網路文章就可以比我們專業


對了,國泰那張我有研究
他是有陷阱的,他每年要收1.2%的帳戶費用,加上20年到期,如果投資標的輸給保證報酬(5%),則一定要用年金方式領取,陷阱在"年金發放期間(20年)是沒有利息的"

意思是,如果報酬很差您要40年才能領回這筆錢(前20年為年金累積期,後20年為年金發放期),我算過最差情況年報酬只有2.1%左右(如投資報酬率低於5%,這張保單不收每年1.2%的收續費,但基金管理費是毫不含糊的),不過這是最差情況(也就是您選的標的報酬低於平均5%(我個人覺得機會挺高的))

建議您還不如存定存....相信有很高的機率可以打敗這張保單

Jack 提到...

to:微冷的天空
6年確實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卻不代表專業,我也修過財金所(南部某國立大學)的學分班,對於老師上課的品質跟內容不敢苟同,因此也就決定不去念這所大學的學位.當然並不代表所有財金所都不好,我的2位之前同事都是這所大學財金所在職專班畢業,也是很多都不太清楚,主要是財金所修的學分也是很廣泛,如果工作上只專注某一領域(例如信託或保險或企業財務),那麼對投資或許就沒那麼專業!
再者:不是金管會核准的就不能做,這點深不以為然,如果你得了重病,台灣的醫師沒有治療你這個病的藥,只有美國才有,如果這位醫師知道有這種藥卻不告訴你(只是因為衛生署的落伍規範),而讓你慢慢等死,請問您做何感受?又如果知道美國有,您為了性命,您會不會到美國去治療呢?
在基金實務上,美國非但有優良的處方,而且費用還比台灣便宜很多,更不用飛去美國才能投資(只要網路就可開戶),不論您是主動式投資信徒或是被動式投資信徒,都有非常多的優質基金(相對台灣而言)可選,當然,這是對台灣金融業沒有好處的,所以不會有人推薦!
至於您說的前收手續費問題,這就需長篇大論了,在這裡我只提幾個要點:1.會有客戶利益衝突2.成本太高了(柏格的買對基金賺大錢這本書裡有詳細論述),就算不收還是太高.可以參考這篇http://dengfong.financial.officelive.com/chap7.aspx
我本身也是金融從業人員,目前已經逐漸克服國內這種劣質環境,希望您這樣的專業從業人員也能盡全力克服,而不是拿一堆理由來搪塞!

綠角 提到...

微冷兄
看到你的回應
有些感想
寫成今天發表的文章
或許不很中聽
但這就是我的感覺

我贊同Jack說的
這只是你的選擇罷了

匿名 提到...

Hello 綠角先生 想請問您 是否台灣現今的所謂代保公司會在幾年後消失呢? 有聽到朋友這麼說 那麼 我們繳了那麼多年保費有可能拿不回來 保單貸款利息要6 % 也太高了 不知道您對代保公司會消失這件事 有何高見呢 是不是乾脆減額繳清把錢贖回比較保險

謝謝您

綠角 提到...

抱歉
這個問題我目前沒有特別看法
不過 郵局也有賣保險 不是嗎?

Jack 提到...

你說的應該是保險代理人公司,如果是的話,保代公司即使倒閉也不會對要保人造成損害,因為保單是保險公司所發行,最多就是服務較差罷了.另外保險代理人或保險經紀人公司因為規模較小,本來就存在許多倒閉的事實,只是這不影響要保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權利義務

匿名 提到...

thanks for the Feedback Jack...

我想再請教綠角先生與JACK
一般來說 買保誠人壽的投資型保單(大部分都是投資基金 但是保誠有選過所謂ㄉ高報酬率基金) 是否 不如自己投資基金呢? 因為保誠雖然一直強調保險功能 但是第一二年保費也都當成營業成本吸收掉了啊
很多人看不清楚保單條款
還以為是保證 10 % 報酬率 政府怎麼 不立法管制這些投資型商品 ?
thank you !!

綠角 提到...

感謝Jack的方享

匿名
這是個可以吵翻天的問題

假如買投資型保單的人想要考慮這個問題的話
建議你一條捷徑
你可以問你的業務員一個問題
他賣你這張保單
可以為他帶來多少收入
相信會讓你很快找到答案

Jack 提到...

投資型保單的糾紛很多,這是因為他的設計結構,同一張保單業務員可以設計成高佣金也可以設計成低佣金,2者相較相差約6~10倍,你說業務員是要為他自己多賺點錢還是為客戶呢?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只要台灣金融機構還是使用銷售獎金來給佣,這種問題就不會消失.
強調保險功能但卻暗示有高獲利,這根本就是欺負保戶,將保戶當猴子耍,投資人(保戶)應該要大聲的抗議,並唾棄這種金融業生態!

匿名 提到...

Haha.. 謝謝你們 我瞭解了

綠角 提到...

感謝JACK的分享
沒錯
同樣一張保單
設計不同 佣金不同

買保單的客戶可以自問一下
你知不知道手上這張保單
是為了你對保險的需求而設計的
還是為了業務對收入的需求而設計的

北極熊 提到...

看到這篇真的是感到很悲哀

兩年前 2007 年 12 月的時候某壽險公司辦了一個 "投資講座" 邀請的都是公務人員,我爸也有受邀,我一起跟去了

當然,所謂的投資講座其實是投資型保單 (變額萬能壽險) 的行銷會

席間只見台上講師說的口沫橫飛,信手捻來,每張保單保戶第四季的投資報酬都在 30% 以上 (仔細看那幾張的投資標的都是重壓某世界礦業基金) 說著說著,台下的人越來越 HIGH

等到飯局結束的時候,我看到業務人員所到之處幾乎人人都買了,我爸也差點買下去

回家以後我去那家壽險公司看了看這張保單的條款,嗯,前五年每年從總保費中收取的費用合計 250% (也就是說前五年共繳 100 萬保費的話,實際進入投資帳戶的只有 50 萬),每年再抽總淨值的 1.2% ~ N% 作為危險保費,此外每個月再收帳戶管理費 100 元、一個啥費用的 0.5%

這是多鬼扯的費用率
然而當場是人人搶買
這些公務員年齡層還是從 3X ~ 6X 都有
並不是都是些中老年人

台灣對於理財的教育實在太薄弱
不管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
對於投資的觀念都很薄弱
偏偏又很愛做發財夢
遇上能說能掰能扯的業務
三兩下就被洗腦
錢隨便灑出去還高高興興

我很支持綠角兄把金融機構剝削投資人的手法狠狠的揭露
只是悲哀的是
我不認為能醒的人有多少
金融機構往後依然可以靠這些手法大發利市

P.S 根據該壽險公司提供的投資標的,除了其中一檔貨幣型型基金以外,扣掉債券型基金,在 2008 年遇到的虧損最少為 27% ,最高 75%,我在想當天那些搶著買的人後來看到投資季報表情變成怎樣...

綠角 提到...

謝謝北極熊詳實的經驗分享

我真的很懷疑
這些推銷人員
有沒有想過他們帶給社會大眾
怎樣的"服務"
他們創造了什麼價值(假如不是負的話)?

TONY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綠角 提到...

Tony抱歉
你在打廣告
所以留言刪除

david 提到...

本來是來看綠角的解析的
結果看了回覆欄後
才發現主題早就換了
俗話說: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殺頭的生意搶著做
如果明天讓我中個五億頭彩
我馬上、立刻就脫離現在的金融業工作
專心來開一個blog跟綠角大大一起發聲
但如果我的生活還得靠這份工作來養
只能說湊合湊合的做
我是台灣少數目前還在“持續認證中”的CFP
想必綠角大大如果也耳聞
應該也能體認我們這些人內心中理想與現實的極度爭扎(或許不是每個CFP都這樣)
但會感到爭扎,或許也能讓我感覺到自己才像個人…像個想“好好做人”的人
「今日的業績、明日的業障」是我對金融業務人員的語評。
有個畫面可以給大家回想一下…
駭客任務第一集:當莫菲斯拿著紅色及藍色藥丸給尼歐時,告訴他:若你想看到真實的世界就拿紅色藥丸,若不想就吃下藍色藥丸………
當我們看了綠角的文章、當我準備去考CFP時,當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事實”時,其實我們都選擇吃下紅色藥丸了…如何,現實世界很殘酷、很骯髒吧!但如果不吃下這紅色藥丸,您干願活在那個“電腦母體”當個活死人嗎?
電腦母體靠無數個活死人的能量來取得能源養活自己,而無數個活死人則靠著“電腦母體”給的虛擬畫面獲得滿足。就像現在的台灣金融業跟客戶的關係,是不是很神似呢?

對於客戶…能聽得下我對理財觀念的長篇大論的人,我會很珍惜,因為他們就像珍寶一樣的稀有
只能聽得下50%的客戶,我會好好善待他那50%部份,因為這50%的信任很可能是他未來人生的避風港
只能聽得下10%的客戶,我會好好服務他,因為我就是個服務業,只要能提升他的“爽”度,客人付錢買得到快樂就好,重點是要快樂,不過大部份這類的客人,無論“存續期間”多久,最終都買不到快樂…

從業人員不能想太多,想太多會失去動力,失去往前變得更好更出色的動力
雖然駭客任務~墨菲斯只是個通俗電影角色,但從業人員如果真的想好好做事,把業績跟業障的相關係數降到趨近於0或是負數。任何關鍵時刻記得試著多拿幾次紅、藍雙色的藥丸給客戶選擇。客戶不懂是我們解說的不夠、客戶不認同是我們努力不足…
學著墨菲斯肯定不會找到你的救世主,但會找到許多知心好客戶

綠角 提到...

感謝David的分享
真是精采

綠角 提到...

版友Jack分享:

david:
我是上完CFP課程且一次通過3科考試後便決定放棄取得CFP資格的金融第一線從業人員,
在傳統金融業服務了13年,雖然業績也相當好,還好都是秉持客戶利益優先,所以沒有造成今日的業績就是明日的業障,
但卻也帶來了客戶數過多,要做到精緻服務上力有未逮的狀況。因此在3年多前選擇走了一條極少人煙的道路,
來解決國內金融從業人員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改變制度與遊戲規則),雖然相當具有挑戰性,還好也挺過來了。
有一點我跟您的看法不一樣,如果我今天中了大樂透(雖然我不曾買過),明天我還是一樣會站在第一線服務我的客戶,
而且會持續做到不能動為止,許多的弱勢族群或是一般上班族甚至是大老闆,
他們面對茫茫的資訊大海,很難從中獲得它們需要的資訊,更遑論去自己DIY規劃與管理自己的財務,
而有良心與職業道德的金融顧問卻相對是少數,因此一個都不能少,我不能也不願意退居第二線。
另一方面,從事金融顧問(financial advisor)具有許多的社會價值跟成就感,這也是我一直樂在其中的原因。

綠角 提到...

Jack
謝謝分享

匿名 提到...

最近新聞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 就是金管會在2月20號公佈第二回年金生命表, 所影響的年金險費用將於7月1號實施.

相關新聞: 即期年金保費 擬漲達2成

http://n.yam.com/cna/fn/201202/20120223634914.html

金管會的新聞稿: 金管會通過臺灣壽險業第二回年金生命表,將賡續辦理發布作業

http://www.fscey.gov.tw/Layout/main_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44604&path=1736&LanguageType=1


金管會新聞稿裡值得注意的是:

"隨著國內醫療、環境與經濟等因素之持續改善,近年來臺灣地區居民之死亡率不斷下降。金管會鑒於壽險業現行適用之年金生命表自86年頒布至今已15年,且該生命表之部分年齡死亡率有高於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之現象,而有重新檢討編製之必要"

新聞提到:

"金管會表示,然而現在若依照新的年金表來計算,民眾死亡率降低、年歲更長來計算,年金險保費也就會變得比較貴",

所以

"依據金管會試算,40歲到80歲男性,投保即期年金(多為躉繳,保險公司即開始給付年金)保費漲7%到20%;女性則為8%至24%。",

新聞裡只提到即期年金的價格會上漲, 但是在金管會新聞稿裡也有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一起算進去.

我的問題是既然我們的死亡率降低、年歲更長, 那麼壽險(死亡險)的保費是否要降低, 這方面新聞則沒看到.

綠角 提到...

感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我有留意到這點

這或許是一種促銷手法
改用新的生命表
年金險保費會升高 壽險會降低
假如兩者都報出來
明顯會讓預期投保的人
提前買進前者 延後買進後者

但現在只報導年金險的部分
對於目前年金險銷售有幫助
對於壽險目前的銷售
則沒有傷害

JACK01 提到...

壽險業在92年才剛實施第四回經驗生命表,以此生命表來計算死亡保費,可能不會那麼快再變動經驗生命表。壽險保費(特別是終身壽險)變貴,主要是受到利率變低的影響。

匿名 提到...

根據金管會新聞稿的內容, 今年7月1號也會同步實施第五回經驗生命表.

http://www.fsc.gov.tw/Layout/main_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44043&path=1736&LanguageType=1

在2008年的一份雜誌文章或許可以略窺一二

http://www.rmim.com.tw/instencenews.cfm?en_seq=4958

"現行使用的第4回生命表是於93年才開始使用,短短3年間,現在已跟不上國人實際生存年齡的變化。"

等7月以後才能知道未來的壽險, 尤其是一年期壽險(死亡險)的費用有無變化.

綠角 提到...

感謝各位朋友的分享與討論~

匿名 提到...

真是經典的一片文章!

想跟保險公司購買非保障型商品之前,
應該要好好讀讀這篇,
業務員的話術繞來繞去,
就是要掩蓋如此不堪的事實吧!

綠角 提到...

真是過獎了

感謝您的支持~

Terry 提到...

這期的今周刊跟商業週刊都一致的鼓吹因人越活越長所以推廣年金險. 在 Google 上輾轉看到這篇 2008 年的文章! 剛好跟主流媒體是不大一樣的說法. 讓人更審慎思考年金險

綠角 提到...

謝謝Terry的分享

年金險最大的問題是就是高額費用
讓它成為很不值得的選項

匿名 提到...

綠角大:
請教一下如果已經買了2張的年金險各已經5年及2年,您覺得現在適合提前解約嗎?謝謝

綠角 提到...

抱歉 這實在無法回答

Mandy 提到...

最近香港也在吹一陣年金風,政府推出公共年金,各家保險公司也在大力宣傳年金計劃。
能看到綠角先生的分析,讓我更加慎思慎思.

綠角 提到...

謝謝Mandy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