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High Costs are associated with Underperformance and High Attrition Rate)
終於看到很直接的文章了。2008年二月25日,晨星在Fund Spy專欄發表一篇名為”Why No One Sees High-Cost Flops”的文章,詳細解說高收費的基金會帶給投資人什麼不良後果。
綠角以簡單中文摘要的方式介紹該文。有興趣的朋友,請直接閱讀原文。
文章的副標題是”High-cost funds are an even worse bet than you think”,意即高收費基金比你想得更糟。我們來看晨星為什麼會這樣說。
文章開頭說明,你買到高收費基金會有三種後果。一是,基金表現傑出,二是基金表現低落,三是基金表現差到被清算或合併。晨星這篇文章在證明,高收費基金發生後兩件事的可能性較高。
作者先看基金開銷比(Expense ratio)高低與其存活性的關聯。作者選用自1995年來的滾動五年及十年資料,將基金依開銷比從高到低,分成五組。在美國股市基金方面,結果如下:
在國際股票基金方面(International Stock Funds),結果如下:
在債券基金方面(Taxable Bond Funds),結果如下:
結果非常明顯。高費用是基金的先天不良,讓它們難逃早夭的命運。費用最高的那一組,十年過後,將近一半會消失在市場上。當初買進基金的時候,投資人可曾想過,當初自己看好的標的,居然也會有被清算的一天嗎?
再來看基金的費用與其表現的關係。作者一樣把基金依開銷比高低分成五組,看其成功的比例。所謂成功,意謂其績效在同類型基金的平均之上。
美國國內股票型基金結果如下:
開銷比愈高,基金愈難超越平均。其它資產類別也有相似結果:
十年後超越平均比例:
這些數字說明的狀況我想已經非常清楚了,說服力也夠。不是只有晨星最近的報告指出這個結果,以下列出我在其它文章中引用的柏格先生演說圖片:
結果相同。收費愈低,表現愈好。
任何人看到這些資料,在買基金前,應都學會看基金的開銷比。晨星這篇文章有點長,還有更多比較,我非常推薦讀者自行全篇看完。
常有人說,費用不重要,績效才重要。晨星對此在文中評論如下
Yet, some people insist that costs aren't important--because they remember only the first outcome.
說這些話的人,只想到文章一開頭提到的第一個可能,就是卓越的表現。而事實是,後兩件事,表現低落與陣亡,發生的機會較高。其實可以更明白的說,任何人,說費用不重要,績效才是重點,要不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說蠢話,不然就是以為聽他說話的人不知道這是蠢話。
所以晨星在文章最後一段說道:Low-cost funds double your chance of success.我喜歡晨星的單刀直入。儘管這樣,會得罪許許多多的基金公司。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選基金的通用法則(Tips for Choosing Funds)續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基金成本大解剖(Detailed Analysis of Fund Expenses)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免佣基金的成長(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低費用的勝利(The Victory of Low Cost)
快樂梯度計(Ladder of Happiness)
台股基金績效與費用分析(Higher Cost, Lower Return---Evidence from Taiwan Equity Mutual Funds)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分析續—Analysis of AllianceBernstein Global High Yield Portfolio
關於基金費用的錯誤想法(Misconceptions about Expense Ratios)
Labels: 基金
11 comments:
真希望快點引進國外的ETF...
請問綠角大:
很多網站都可以速查 績效排行。
那麼,哪裡可以快速查詢一支基金的 expense ratio 呢?
最近才開始要詳查手上基金的 ER。 但是公開說明書都太厚了(昨天那支 57頁的PDF),不知從何讀起...
micyang 我也希望啊!
Lian 我必需說
台灣這些境外基金的expense ratio數字不易得到
這些設在盧森堡等地的基金公司
當地法令沒有要求他們要算出一個簡單俐落的數字
明白交代基金整年下來expense ratio是多少
看著年度報告中那一大堆各種支出的”詳細數字”
一般投資人
實在很難算出這些支出到底佔整年基金平均資產多少百分比
除非 這個投資人本身剛好是會計師
而且是個有時間算的會計師
相較於這種狀況
我是覺得美國註冊基金公開多了
expense ratio馬上可以查到
你連到晨星去就有了
基金公司自身的網頁也有
資料的分析說明了費用與績效成反比,但爲什麼高費用會導致低績效呢?(成本較高是顯而易見的理由,但我認為不夠強烈說服人)如果低費用導致高績效,那基金公司發行低費用基金就好啦,投資者依據費用率來選擇基金就好了(包含主動基金),但現實好像又不是如此‧資料分析也說明了,裙子越短,經濟越好‧只是我們直覺判斷這是巧合,所以一笑置之,不會當真,即使統計顯示相關性很高‧費用VS績效的負相關性很高,但機驗證的原因何在?有人知道嗎?
to:匿名
費用和基金績效的關係,我在看綠角的部落格之前也完全都不知道這件事。有時候在討論區分享給一些人這個資訊,也還是會有人覺得績效好就好,內扣費用不重要。
既然大多數人不知道不相信費用的重要,那對於基金公司來說,能收一堆錢還是有人要買當然就樂得繼續收。
另外,我覺得收費多導致績效差還蠻合理的吧,績效=投資標的的績效-費用,費用高不會使績效變差嗎?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數學題。
在一個平均報酬率為10%的市場,所有投資人能拿到的就是這個報酬扣掉費用,費用越低代表能拿到的報酬越高。
有人會想說,我就挑選能超越平均報酬的基金不就好了,問題是,每年能超越大盤的基金都不同,事前也沒有徵兆,可參考綠角之前的文章。除非你運氣夠好,不然這是行不通的。
為什麼基金管理公司不發行低費用的基金,因為他們是公司,以營利為目的,賺的是投資人的錢,加上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不知道費用的危害有多大,大家想的是如何追逐熱門的基金,即使多付一點錢也沒關係,只要能賺錢就好。
殊不知,能不能賺錢,連基金公司都不知道,他們只知道這些熱門基金可以幫公司賺錢。
匿名說得很好
相關不代表因果
但高費用造成的低表現
是用加減法就能解釋的
而且屢試不爽
ffaarr和SJ都說得很清楚了
正是如此啊!
感謝FFAARR/SJ/綠角的回應,"加減法"就能解釋還是無法令我釋疑‧薄利多銷是大家都知道,若是基金薄利(低費用)導致績效好,績效好就能導致規模大(多銷),基金公司獲利會更多‧那市場上應該會有人以此為賣點‧不要說基金公司不願發行‧基金市場看來不是一個獨占/寡占市場,競爭還滿激烈的,所以若是上述成立,應該會有人以此為賣點(不管純粹是行銷手法,或是有實績佐證)‧指數基金不就是因為主動基金的缺點,而開闊一片天嗎?我想要知道的是,許多文獻證明了費用與績效的相關性,但期間的因果呢?還是她們只能說明有高度負相關性,卻無法找出其因果‧在許多社會科學例子中,我們認為的因果關係,常常經不住檢驗,即使她們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
匿名 你講到一個重點
基金既然低費用有高報酬
為什麼低費用基金沒有在市場上佔優勢的市佔率
這個問題 就可以寫很大的一篇文章了
簡單的說 兩方面
一是投資人不知道費用對績效的影響(有時 連金融從業人員都不知道 或是蒙著頭不願相信)
二是雖然費用有揭露
但不是在投資人買進時拿給他看
寫在公開說明書中的費用率
對投資人購買行為
大多沒產生影響
也就是說 基金費用間的競爭 效率不大
還有 高費用會產生低報酬是一定的
你買貨幣基金 債券基金
一個每年收你2%
一個每年收你0.5%的費用
大家都投資年利率3-5%的固定收益證券
那個績效會好?
股票型基金也一樣
股票波動大
看起來每年最好與最壞差很多
差距是費用的好幾倍
但時間一拉長
費用產生的內扣下跌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產生了低績效
研究反覆證明
基金的費用率
對基金未來績效有預測作用
Other studies and our very tentativ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fund's expense and turnover are likely to better predict its future net performance than any single measure of its past performance. William Sharpe如是說道
還有The expense ratio is the only reliable indicator of future performance.
Financial Research Corporation 2002如是寫道
高費用造成低績效
是一個經得起檢驗的例子
多年來 許多研究
都是一樣的結論
為什麼費用高的基金績效會比較差?這個用常識就想得出來。高費用的基金一定是主動型的,會花費很多人力物力去研究一個市場,產業,公司,但我們知道這些研究見樹不見林,企圖要以主動式的方式去擷取超額利潤,時間一拉長失敗的機率就提高很多啦,但因為費用高,一年扣過一年,整體基金怎麼獲利?難啦!
所以基金還是指數型的好。
謝謝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