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十月在台北舉辦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以下各梯次: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二月22、23日高雄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15、16日台中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22、23日台北班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配置好了之後,就能夠等待長期的回饋。回頭要重新審視自己現在的投資配比。這堂課根本應該要納入大學基礎教育啊,這是一堂如果自己二十歲就聽到,不知道多棒的課程。後悔太晚來上了。” 李小姐
“老師用很簡單的方式解釋很多投資概念。讓人很想趕快去實踐。受益良多。” 匿名朋友
“是一堂可能影響往後生涯規劃的重要課程,很高興能夠報名上到這門課。謝謝。” 李先生
“綠角邏輯清晰,思維縝密,架構完整。以實際資料數據分析與過去歷史發生貼切有趣的例子,來說明驗證與精進資產配置執行方式。隨投資時間經過更新數據資料,釐清許多市場投資策略的優劣。避免市場極端風險發生影響財務規劃,避免投資誤區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深刻感受到綠角之用心。感謝您的分享。” 游小姐
“收穫良多。” 匿名朋友
“覺得最有收穫的是資產配置的觀念,以及各工具的說明。” 廖先生
“指數化投置;資產配置非常詳細的理解。” 葛先生
“收獲很多,感謝。” 匿名朋友
“都講得很清楚了,面面俱到。” 王小姐
“資產配置的觀念和實際操作並展示成效。” 陳小姐
“更有信心且持續作好資產配置。” 陳先生
“觀念上的導正,還有實際操作的經驗分享。” 封小姐
“最一開始就是看綠角的文章而進入投資的世界,但後來在參與市場的時候漸漸遺忘了初衷,總是覺得自己能擇時進出,又能猜產業,結果大跌時只能嚇到腳麻不敢動。這次聽完實體課程又重新提醒自己在投資上應該要穩紮穩打,並再次審視自己的配置需要怎麼調整。
課程中把資產配置的ETF代號都直接寫出來了,也有各種配置的搭配讓人參考,還有Excel可以試算!對懶人的我來說真是一大福音,可以直接抄作業,實現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投資上,多花時間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但又能持續參與到市場。” 李小姐
綠角感言:
這次有朋友提到,這些知識跟內容應納入基礎教育跟希望自己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這些事情。
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的希望。可以在很年輕時,就有人系統、有條理的告知,在有工作所得的階段,投資去參與市場,長期下來很可能在財務方面會有很大的助益。投資不必忙進忙出,整天關注財經新聞,就用資產配置的方式持續參與市場。投資也不必付出高額成本或是費心思選股,就透過指數化投資工具參與市場就好。
這些是非常有價值的知識。
譬如有在跑步的人,可能花個幾千塊,買一雙好跑鞋。跑久了之後(要多久看這個跑者的跑量),鞋底磨薄或是破損了,就會換一雙。這是有時效性的消費。
但假如一個人取得這些有用的財務知識,那是在之後活著的每一年,都可以從這些知識中得利。就像一雙會一直陪伴著你,永遠不會壞掉的黃金跑鞋。
但很可惜的是,目前學校教育沒有教學生這些寶貴知識。我自己是在出社會工作幾年之後,想要開始投資,透過自己閱讀與摸索,才知道原來有這樣一套高效能低成本,而且普遍受到真正的投資大師認可的投資方法。
(但許多金融業者不會跟你講,因為擇時進出跟主動投資,是其利基所在)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不僅有資產配置原理的說明,更包括了一位台灣投資人可以採行的實際做法。還有我自身多年來實際執行的經驗。
很高興可以透過“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持續的分享相關實務知識,也有幸能得到不少朋友的認可。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How to Retire”讀後感5—女性退休者的特別挑戰
(想全盤掌握債券知識,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與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她一開始就點出女性面臨的三個問題。第一,收入的性別差異。第二,女性常是家中那位為了照顧家人而離開職場的人。第三,女性的預期壽命較長。
女性的整個職涯收入低於男性,Jean認為跟育兒有很大的關係。請長假照顧幼兒,或是儘管沒請假,卻刻意降低工作負擔,好騰出精力來照顧孩童,都是常見的情形。這不僅造成收入減少,也會拖累工作技能與成就的累積。另外玻璃天花板的存在,也會形成職涯發展的限制。
另外,女性也常被認為有照顧家中長者的責任。當父母生病了,常是女兒照顧與陪伴。這也會造成工作中斷。
對於想偏重個人事業發展的女性,作者建議,可以聘用全職照顧者,就算請人的花費會占收入的一大部分,但長期下來,因為職位繼續向上爬升,收入增長,可能還是划算的選擇。
另外,離婚也可能對女性造成財務困難。因為離婚之後,有些女性不容易肩負育兒責任時,同時還能賺取足夠所得,養活自己與家人。
(這個財務上的負擔是許多女性無法離開婚姻的理由。維持與建立財務能力可以在重要時刻給自己更多的選擇。)
整個工作期間收入較低,加上預期壽命較長,意謂女性退休面臨更高的挑戰。要在較低的收入狀況下,支撐更長期的生活。
另外,由於女性對安全有較高的要求,在處理金錢時,往往持有太高比重的現金與安全資產,這也會拖累資產的累積。
面對這些限制,處理方式是”正確”與”儘早”。
正確指的是,採用正確的儲蓄與投資方針。
在有收入的時期不要過度花費,多想一下自己可以活得比較久的現實問題,拉高儲蓄率。
資產累積階段,想清楚自己試圖達成的目標與自身風險忍受度,定好一個合宜的高低風險資產比重。以資產配置的方式搭配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持續參與市場,避開高投資成本的負擔,一步一腳印,確實的累積資產。
儘早是愈早開始這樣做愈好。假如離退休只剩五年,才發現自己過去花費太多,或根本沒有去投資,讓金融市場幫助自己累積資產,恐怕就已經太晚了。
好的方法愈早開始執行,就像人生早期就建立的好習慣,會帶來深遠的正面影響。
但女性在財務方面也不全然都是這些負面消息,由於女性一般存活較久,所以當先生過世之後,可能會繼承一筆有份量的資產。這是正面的幫助。
另外,由於女性壽命較長,往往是配偶中活較久的那位。當先生年老生病時,可能還有老婆在旁陪伴照顧。但當老婆生病臥床時,卻往往是一個人。所以女性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假如沒有子女或親近的晚輩可以擔起照顧的責任,手上要準備可以自行請人照顧的資金。
閱讀全文
Labels: 退休制度與計畫
“ETF關鍵報告”2024十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十月於台北舉行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4十一月24日台中班(最後三名額)
“ETF關鍵報告” 2025一月5日台北班(開放報名)
“ETF關鍵報告” 2025二月23日高雄班(開放報名)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字字珠璣,句句重要。” 陳小姐
“單張A4表格的資料收集與判斷~很有收穫。謝謝您精闢詳細地解說,讓我對美國ETF有更深入的認識。”李小姐
“了解ETF架構及如何挑選好的ETF。” 林先生
“每一章節都是寶貴收穫。課程內容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楊小姐
“第一次了解ETF的許多原則和原理,含金量超高。” 匿名朋友
“整堂課含金量高,最有收穫為老師針對大家常見數據及迷思做的解說。其實上課前有點擔心,因為我幾乎沒有投資相關基本知識,很擔心會聽不懂,但老師的講解非常有系統邏輯,講義也幾乎呈現所有內容,讓人可以好好聽課消化,非常感謝老師詳盡解說,將個人經驗用數據驗證完整分享,最後也謝謝工作人員課前及當日貼心提醒及協助:)” 陳小姐
“感謝綠角提供課程分享美國ETF基礎概念&好用工具。” 王小姐
“謝謝綠角詳細說明,受益良多!” 匿名朋友
綠角感言
現在ETF盛行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看起來簡單好懂。大多追蹤某個指數,按既定的指數規則進行選股與加權。不會像主動型基金,變更經理人,可能投資風格與投資組合就會有不小的差異。
買賣簡單。只要有券商戶頭,就可以投資。
但這些看似簡單的表面,卻反而形成一些投資朋友更深入瞭解ETF的障礙。
譬如一樣是追蹤指數,那個指數到底是什麼東西?是單純代表市場表現的指數,還是本身就是一種特別的選股與加權方法?
譬如在證券市場買賣,那是否要注意流動性問題,還有買賣價差?
美國的ETF還更複雜,還有主動型ETF,還可以採行不同的結構。
一樣是配息,配息的來源到底是什麼?有那些是正常的配息來源,有那些是比較不好的配息來源。
ETF其實有很多可以深究的地方。這些東西不是理論上的討論,是實務有用的知識。對於一個計劃長期使用ETF進行投資的人,掌握這些知識,會讓自己在幾十年的投資過程中都受益。
很高興可以持續的透過寫作與”ETF關鍵報告”,跟投資朋友分享相關知識。也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貝佐斯傳》(The Everything Store)讀後感2—亞馬遜如何擊敗對手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而實體書店也真的開創了網路銷售部門。
1996,連鎖書店巨人邦諾營業額20億美金,亞馬遜則是1600萬美金。邦諾是亞馬遜的125倍。
邦諾老闆找貝佐斯,提議合作被拒絕之後,就開始著手成立自己的網路書店。上線之後,很多人認為亞馬遜死定了,一定會被擊垮。
不,後來結果大家都知道,是亞馬遜勝出。
為什麼?
因為邦諾書店的核心業務是實體書店,實體書店的營收才是公司的主力。網路銷售只占公司營業額的一小部分。公司內部沒必要,也不會把高手與資源集中在網路事業。
但當時亞馬遜全部都是網路事業。假如做不起來,就是捲鋪蓋回家。公司將所有的心力放在網路銷售上面。
亞馬遜推出很多創舉。譬如每一個人連到亞馬遜網頁,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它會針對你過去的購買與瀏覽記錄,推出對你合適的產品。
這跟實體書店很不一樣。不同的人,到同一家書店,看到的是一樣的陳設。實體書店不會因為你偏好投資書籍,進店面的第一個書牆就都是投資金融書籍。也不會因為你過去買書以小說居多,這家店的進貨就改以小說為主。
踏入實體書店,讀者要自行探索找尋(這其實也是樂趣之一)。
在亞馬遜,你還會看到讀者評價。當初出版社對這項功能很害怕,擔心假如有負面評價,那書要怎麼賣。
貝佐斯回應:”我們會賺錢是因為幫客戶做出更好的購買決定,而不是只靠把東西賣出去。”
還有”一鍵下單”系統,真的很有吸引力。有時我看著Amazon上面一本很不錯的書,只要點下”Buy now with 1-Click”那個鍵,這本書就會收藏在自己的Kindle閱讀器中。很多書,就這樣買了。
一家小公司的全心全意,可以勝過大公司的心有旁騖。
但亞馬遜厲害的地方在於,當它自己成為大公司之後,它避開了這個問題。這就發生在電子閱讀器Kindle的開發過程。
在最早的電子書,火箭書(RocketBook),失敗之後,電子書被認為是一個已經走入死胡同的產品。
貝佐斯跟蘋果交手的經驗促使他全力投入電子書的開發。蘋果推出的iTunes網路音樂商店與iPod,成功切入網路音樂市場。亞馬遜完全沒有還手的餘地。由於書籍、音樂跟電影,就占亞馬遜營業額七成,貝佐斯很怕蘋果又推出什麼創新服務,打入電子書市場,這樣亞馬遜就糟了。
貝佐斯的結論是:”亞馬遜必需主宰電子書市場,就像蘋果主宰音樂市場一樣。”
這是很大的挑戰。當時亞馬遜的專長是網路銷售。從各供應商低價取得商品,讓顧客得到滿意的價格與服務,然後有超強的貨品揀取、包裝與分送體系。
要做電子書,亞馬遜要跨入實體電子產品設計與製造。這完全是另一個產業。亞馬遜會需要工業設計專家、電機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等許許多多專才,才有可能做出電子閱讀器。
另外,電子書做大,很可能會削弱自身已經很有規模的實體書網路銷售事業。
當時貝佐斯直接把實體書籍主管Steve Kessell叫來,跟他說:”你放下實體書業務,改領導數位書籍部。你的任務就是毀掉你原來的事業,讓賣紙本書的人做不下去。”
就是這種決心,決定創立新的商業模式,而且要強大到可以取代原本業務的態度,另外設立獨立單位去發展,終於讓電子書閱讀器在亞馬遜手上發揚光大,Kindle也成為公司招牌產品。
亞馬遜不僅為業界帶來創新,也以創新持續改變自己的樣貌。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How to Retire”讀後感4—三種常見動態提領方式的優缺點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最早期進行退休提領研究的William Bengen使用的是一種固定提領方式(Static spending)。
這種做法會設定一個初使提領率。譬如4%。
假如一開始退休持有1000萬的資產。第一年的生活費就是1000萬的4%,也就是40萬。
第二年提多少呢?
不是當時資產的4%。
是第一年生活費*(1+第一年通膨率)。
假如該退休人士退休的第一年有5%的通膨,那麼第二年的生活費就是400,000*(1+5%),等於420,000。
第三年的生活費多少呢?
是第二年生活費*(1+第二年通膨率)
假如該退休人士退休的第二年有3%的通膨,那麼第三年的生活費就是420,000*(1+3%),等於432,600。
這之所以名叫固定提領,因為每年提出的生活費其購買力是固定的。
好處在於,不論市場起伏,退休人士都有穩定的生活費。而且跟上通膨,不會有多年之後,單一年度生活費實質購賣力大幅下降的問題。
相對於固定購買力提領,則是動態提領。書中提到三種做法。
第一個是每年提出當時資產的一個百分比,譬如4%。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每年”固定”提出4%,是”固定提領。不,這是動態提領。
我們可以看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個人剛開始退休是1000萬的資產。那麼第一年就提出40萬。
假如下一年,整體資產因為市場表現不佳,縮水來到900萬。那麼第二年是提出900萬的4%,也就是36萬,做為這一年的生活費。
市場表現不好,造成資產縮水10%,下一年的生活費就會少10%。
但假如市場上漲,造成資產增長15%,下一年生活費就會多15%。
每年提出當時資產的一個固定百分比,其實是種動態提領策略。
雖說這個方式也有市場表現好,就多提出一些,市場表現不好,就少用一些的作用。但其缺點在於,每年可以有多少生活費,會過度受到市場表現影響。有時可能太多,錢用不完,有些年度可能會覺得錢不夠用。
第二種動態提領,就是完全只拿投資組合的配息做為生活費。
這也是動態提領。兩個原因。
第一,公司股票配息或公司債配息,是會波動的。在經濟緊縮的時候(譬如2020肺炎疫情期間),很多公司會停發現金配息,公司債違約率也會上升。
第二,市場利率環境會變。高配息年代,可能買公債就有5%的殖利率。到了低殖利率時代,殖利率卻可能只剩1%。
也就是說,完全靠配息過退休生活,雖然表面看來會有一種”我都沒有動到本金”的感覺,但其實會面對變異很大的生活費波動。
而其實這種追求”都不要賣出資產,完全靠配息”的退休現金流做法,可能反而帶來很負面的代價。這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一開始,就有實際的案例說明。
第三種動態提領,是設定上下限。
譬如上下限是正負10%。而一開始的初始提領率是4%。
4%的上下10%,範圍是3.6%-4.4%。
也就是說,一開始這個人也是從4%的初始提領率開始。譬如一開始有一千萬,第一年提出40萬。
第二年提領金額,也第一年生活費*(1+第一年通膨率)
假如該退休人士退休的第一年有5%的通膨,那麼第二年的生活費就是400,000*(1+5%),等於420,000。
然後他要計算這42萬占他當時退休總資產多高的百分比。
假如第二年年初,因為第一年市場下跌,造成他的退休資產剩下850萬。
42/850=4.9%。
也就是說第二年的生活費占當時資產價值的4.9%,超過4.4%的上限。這樣花太多了。市場表現不好,應少用一點。最高不能超過4.4%。
所以這一年的生活費修正為850萬*4.4%,等於37.4萬。
但假如是另一種狀況。第二年年初,因為第一年市場上漲,造成他的退休資產增值,來到1200萬。
他一樣要算第二年提出這42萬,占1200萬多高的百分比。
42/1200=3.5%。
這個3.5%低於下限3.6%,這樣太少了。市場表現好,可以多花一點。所以這一年的生活費調整為1200萬的3.6%,也就是43.2萬。
這是一種用自己設下的上下限,每年動態調整生活費的方法。有因應市場表現做出調整,波動也不會太大。是受訪者Jonathan Guyton比較認同的動態提領方式。
閱讀全文
Labels: 退休制度與計畫
“ETF關鍵報告”2024八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八月於台中舉行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4十一月24日台中班(最後三名額)
“ETF關鍵報告” 2025一月5日台北班(開放報名)
“ETF關鍵報告” 2025二月23日高雄班(開放報名)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教導如何查詢ETF的資料,很實用。套利機制、交易時機、折溢價問題。兩天的課程後附的EXCEL和WORD檔都非常非常實用!” 梁小姐
“瞭解投資ETF有哪些要注意的點,以及分析ETF屬性。節奏很精實,服務人員很有禮貌。謝謝。” 藍小姐
“整體都很好。都聽得懂。收穫很多。感謝!十分感謝綠角老師及團隊,終於找到一個適合我們投資的方式。” 匿名朋友
“瞭解ETF各種特性如何查詢、選擇與優劣。” 陳先生
“謝謝綠角老師,內容非常精實。” 匿名朋友
“對於美股的結構和交易注意事項有很大的收穫。” 黃小姐
“瞭解如何選擇ETF。” 詹小姐
“原來ETF採用不同結構會有不同的成果。” 郭先生
綠角感言:
人在試圖回答問題時,想的往往不是”什麼才是比較好的解答?”
而是,”什麼是最常見,最容易取得的解答?”
思考不輕鬆,獲取足夠的相關知識讓自己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更是費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偷懶,直接採用常見解答。
有時這的確會省力,解答也不錯。但有時則會帶來很糟的選擇與很高代價。後面這個場景,在投資界很常見。
假如一個投資人看到ETF,覺得這就是一個新興、熱門的工具。大家都在談,很多人都在用。所以他就以為,買那些市面上熱度很高,很多人討論跟投資的ETF,不會錯到那麼去。
結果今年(2024)就去買熱門的高股息ETF。或是更早之前,去買一些低波動、基本面ETF。不知道這些標的它的特性是什麼,潛在缺點是什麼。只因為大家都在買,廣告上很容易看到,就覺得這是好選擇。後果是過去一年嚴重落後大盤的績效。
參與市場得到報酬,好像是一個很簡單的觀念。但實際執行上,那些ETF可以確實的達成這些目的,那些不行?用那種結構的ETF比較好?
好的ETF應在規模跟流動性方面達到怎樣的水準?
什麼叫好的與相對不好的配息來源,要去那邊查?
如何知道ETF的指數追蹤成果?
ETF其實有很多可以深究與討論的地方。
拋開自己想要找尋簡單解答的慣性,一開始投入時間與資源去學習相關知識。這些腦中的知識,會幫助你在日後持續的做出相對良好的選擇,是一生受用的重要知識資產。
良好與高品質的金融知識,最後才有較高的機會,反應出來,為投資人帶來更為豐沛充實的財務成果。
很高興可以多年來持續透過寫作與"ETF關鍵報告"跟許多朋友分享相關知識。
也感謝每一位參與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先還房貸還是進行投資,你該考慮的面向(Invest or Pay off Mortgag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手上有資金,該先還房貸還是投入金融市場?這是投資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這個問題很實際。大多人是用貸款的方式買下房子。所以買房之後,每月的薪資所得,就會區分成三大塊:日常生活所需、房貸、投資。
扣除掉日常生活所需之後,手上資金要如何在房貸跟投資之間進行取捨,就變成一個核心問題。
另外,這個問題似乎不容易解答。特別是在經歷大多頭的現在,不少人覺得,資金進入市場很有機會拿到比房貸利率還要高的獲利。所以錢拿去還房貸,似乎是一種浪費。但心中又隱約擔心,假如接下來市場反轉,那這些本來可以用來減輕負債的錢反而招致虧損,不就慘了嗎?
美國晨星已經連續幾年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專文說明。以下整理2024年版,文中提到需要考慮的重點以及我的看法。
首先是流動性需求。
晨星建議,假如你在未來幾年,很可能會有較大的現金支出需求(譬如買車或創業)。那麼手上多餘資金先拿來還房貸比較不好,投入金融市場比較好。因為房子沒有辦法只賣一個房間。真要賣,也需時甚久。要用錢的時候,從具高度流動性的股債金融資產拿出來,會方便很多。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要再多想一下未來幾年這筆現金需求的確定性有多高。
譬如是五年之內,有七成以上的機會會需要這筆支出。那應設立專屬帳戶,就逐漸將現金投入,建立起這個部位。
因為短時間之內,金融市場表現是正或負,很難事先知道。這種短期內就要用的錢,以現金將其準備起來就可以了。這筆資金不是投入金融市場也不是用來還房貸。
但假如是五到十年,或甚至更久,十年之後才可能用到的錢。可能性你覺得不高,有一半的機會需要用到錢,一半的機會不需要用到,那我認為這時晨星的建議可行。這筆資金投入金融市場,而不是用來還房貸。
晨星列出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大多人的核心考量,就是房貸利率與投資報酬率的比較。
很多人在想手上有資金該投資還是該還房貸時,他是用股市的預期報酬進行估算。那答案會明顯傾向投資。
這裡晨星提出一個較不同的觀點。晨星認為,手上有多餘可用資金,還掉房貸,那是取得等同房貸利率的保證報酬。
由於這是一種保證報酬,你要跟投資做比較的話,要跟也是幾乎可以保證的報酬相比。
文章中以美國人為例,那就可以跟美國公債殖利率相比。
台灣投資人則可以跟銀行定存利率相比。假如你的房貸利率是2.2%,錢放在銀行只有1.4%,那麼還房貸比較有利。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沒拿去還房貸的資金,才不會放在定存,我會去做股市,或是股債比80:20這類投資。
但請留意,風險投資就是無法事先確定成果。不要將預期報酬當成保證報酬,等到錢投入金融市場,真的遇到風險,才整天唉聲嘆氣,後悔不已。
晨星提到的第三個考量重點,就是你在人生的那個階段。
相對年輕的族群,譬如30幾歲的人,他可能傾向將多餘的錢拿去投資。因為就算遇到短期下跌,他耐得住的話,有時間可以撐過去,等到市場反轉的機會。(請留意,不要因為最近幾次的熊市都很短暫,就以為下跌一定會快速拉回。有時市場漲回原先價位,是一個耗時多年的痛苦過程。)
但假如是已經離退休很近的人,那麼將房貸還完,可能會是比較貼切的選擇。因為假如在退休階段還有未付清的房貸,那麼你需要建立的退休現金流金額,要同時納入自身生活費與房貸。要求會更高。
而且假如你已臨近退休,退休投資組合已經相對保守,譬如股債比60:40。這時將手上資金進行投資,其預期效果與房貸利率的差距會縮小。這時這個錢拿去投資,即便取得金融市場的正報酬,好處也不是那麼顯著。
最後要考量的是,自己對負債的感覺。
這算是個人特質,不是財務上的計算。假如你就是不喜歡身上有負債,欠其他人的感覺,那可以提前還款。但假如你覺得欠房貸沒關係,那就照計畫還款,多年之後,將欠款還清就好。
最後我想補充,手上有多餘資金該還房貸還是用於投資,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它比較像一個光譜上的定位。
譬如有一個人,每月收入扣除基本開銷後還有六萬。房貸是每月三萬。
那麼他的預設選項就是三萬還房貸,三萬投資。
假如他偏向還款,他可以四萬還房貸,二萬投資。
假如他偏向投資,他可以在寬限期就只還利息,手上多的錢都拿來投資。等到寬限期過後,再拿比較多的錢出來還房貸。
這是一個可以根據個人考量與狀況進行微調的選擇。
閱讀全文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八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八月在台中舉辦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以下各梯次: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二月22、23日高雄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15、16日台中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22、23日台北班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收穫太多了。錯過報酬的風險; 各國市場的歷史投報率和標準差; 股票搭配債券不但降低風險,甚至有機會增加獲利; 實務上應如何調高調低風險。謝謝綠角老師的講解,課程中的眾多考量都十分契合我遇到的現實情況,這是對我人生影響很大的課程,大幅降低我對投資的畏懼,2024年將是我的投資元年! ” 徐先生
“很多疑問解惑了:1. 定時定值或定時定額 2. 股債平衡 3. 再平衡。很實用。” 林小姐
“再平衡時機、定期定值的講解、抗通膨債券、VT的潛在缺點、股債搭配的資產泡沫防禦作用。深入淺出,謝謝綠角。真的是很棒的財經課!
我是2008年5月走上美國券商之路,記得就是跟著您的教學完成開戶的。2008之前幾年也是買了很多台灣的主動型基金,什麼聯博世礦、富蘭克林坦博頓OOXX,都是斑斑血淚。感謝您開啟了台灣人指數型投資的眼界,並開闢出開戶美國券商的道路,幫了很多人。” 梁小姐
“用簡單又有效率的投資技巧與資產配置,把時間用來投資人生,超棒。” 匿名朋友
“1.本來不理解為什麼不用VXUS就好,要分成歐洲、亞太跟新興市場,聽完課後有更深層的了解。 2.資產配置可以按照年紀與風險承受度做調整。 3.債券的配置可讓投資組合報酬更高且波動更小。
謝謝綠角老師對於資產配置的推廣,讓大眾對於投資有更深層的了解,讓原本只知道投資台股美股的我,了解到將配置到全世界的重要性,長期投資賺取完整報酬,平時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退休後維持生活水平,才是資產配置最終的目的。 推薦大家都來「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收穫滿滿。” 賴小姐
“還在大學階段,還是資產都沒有開始累積的狀態,給了我一個很好的目標去努力投資自己、投資在學業及未來工作上。還有在對投資的瞭解,明白投資不是一個需要反覆操作,要很會弄各種東西才能獲利的賺錢技能,其實投兩支ETF,簡單至上也能獲利。再來是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在投資是長期的這點更加認同,「錯過報酬也是一種風險」是之前沒想到過的,因此更有膽量去接受暫時的虧損,不會說因為擔心只敢放定存。” 楊小姐
“覺得最有收穫的是心態上的調整與資產配置的執行。內容都蠻值得跟充實的。謝謝老師可以開這一系列的課程讓大家可以在投資的路上不走冤枉路。” 匿名朋友
“提供了實用的Excel表及實用的投資標的” 匿名朋友
“之前對債與小型股方面不瞭解,在課堂中有吸收到這部分新的資訊。感謝提供充實的內容與舒適的上課環境,收穫很多。希望實際執行後,有疑問還有機會再參加您的課程。” 古先生
“心理因素在投資中的重要性、資產配置的比例、很多基本概念!(YT上看投資影片會是單點式學習,有可能漏東漏西,但在課程中老師把基礎觀念都整理好了,可以有系統的全面性學習)” 周小姐
“配置部分老師講的很好。” 劉小姐
綠角感言:
這次的回應,有位朋友提到2008年,就跟著我的方式,一樣在美國券商開始開戶投資。有位朋友則是說,在瞭解了整體的投資組合建構方式與投資觀念之後,2024將是他的投資元年。
有時看到過去亮麗的市場報酬,我們都希望自己更早就投資了。譬如我自己在2006開始投資時,看到過去90年代的大多頭,心中覺得:”大概以後很難有那麼好的時光了。”
一開始好像的確如此。投資兩年之後就遇上2008金融海嘯。這次事件改變了全球投資人對投資與報酬的看法,當時”新常態”說法盛行。業界普遍認為,未來會是低經濟成長率的低報酬時代。
結果是出乎意料的高報酬。美國股市近年表現,完全可以跟90年代匹敵。一個進行全球股市分散的投資人,會很完整的參與到美國股市的報酬。
(2008之前,全面看好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都是拉美、東歐、原物料基金的人,恐怕會是深陷泥沼。有些人則在美國股市表現好之後才投入,則會錯過之前的上漲)
現在的投資人不論是二十年前就開始投資,還是今年才開始,面對未來,還是如面對濃重白霧,一片迷蒙。我們不知道未來十年、二十年,股票報酬是否還是會贏過債券,也無法確定未來全球股市到底那個地區表現會最好?
但資產配置,正是用來處理未知風險的方法。
我在2006投資之前,閱讀資產配置相關書目,依原則建立起的投資組合,讓我度過這將近二十年的挑戰與波動,持續參與市場,得到報酬。
在今年,我自己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會跟今年開始建立起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朋友,一起面對下一個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挑戰。
面對未來,心中總有點不放心。但一個立足於堅實原理與實際經驗的投資方式,會讓我們有信心面對未知,留在市場,得到屬於自己的報酬。
感謝每一位參與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貝佐斯傳》(The Everything Store)讀後感1—股市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貝佐斯在1990年代為DESCO這家對沖基金公司工作時,開始想到網路的銷售潛能。DESCO創辦人蕭大衛是很早就注意到網路科技興起,並開始思考其實際應用。他不僅把網路科技應用在自家公司,也常跟貝佐斯談論網路的商業應用。
他們想到成立一家”無所不賣的商店”。但實務上這很難立即達成。貝佐斯縮小範圍,思考到底有什麼東西是比較方便在網路上販售的。
他的答案是”書”。因為一本書,不論從A商店或是B商店買到,都是一樣的。而且美國的圖書批發商集中,他只要跟它們進貨就可以了,不必跟成千上百家的出版業者一一接觸。
所以雖然無法賣所有的東西,但他可以透過網路,賣所有可以買到書。全球在版書達三百萬冊,超過任何大型書店的庫存。於是,1994,貝佐斯離開DESCO,在西雅圖自家車庫創立了Amazon。
初始資金,貝佐斯拿出一萬美元,自己再貸款八萬四。公司創立元老卡芬拿出二萬五。貝佐斯的父母拿出十萬美金。
貝佐斯跟他父母講,血本無歸的機會高達七成。
1995貝佐斯透過在西雅圖商界的朋友,跟60位潛在投資人募資,希望每人出五萬美金,目標募得一百萬美金的資金。除了講公司發展前景之外,貝佐斯也跟投資人講,錢全部賠掉的機會是七成。
有些早期投資人的確投入了,但當時也有不少人根據當時看起來相當正確的理由,譬如人們還是喜歡實體書店,選擇不投資。而亞馬遜的第一位律師,想到錯過的機會,懊惱不已。
1997年初貝佐斯受邀到哈佛商學院跟學生演講。學生討論後,結論是大型實體業者看到這些機會之後也會往網路發展,亞馬遜將無法存活。建議貝佐斯把公司賣了。
其實事情常是這樣。這些事後看來賺成千上百倍的公司,在發展初期都是很有疑慮,前景堪憂的。假如這些公司股票保證能賺大錢,那它在當時就不會是那麼便宜的價格。
風險正是有報酬得根本理由。當初有些人會因此這些風險,選擇不投入。有人則進場冒險。事後看,這些人得到豐厚的獲利。但不要以為這些獲利是理所當然,容易取得的。有更多投入新創事業的人,資金是有去無回。
就如貝佐斯當時一再講的,身為理應對公司前景最有信心的創辦人,還是認為有七成的機會,錢拿不回來。
1997五月,亞馬遜上市,募集得到5400萬美金,這些錢與日後發債募得的資金,是亞馬遜當時不斷擴充與招募人才的底氣。
但成為公開上市公司,難免面對公開的批評。在網路科技世界開始走下坡的1999,霸榮雜誌刊出一篇標題是Amazon.Bomb的報導,唱衰亞馬遜。
亞馬遜當時會計長分析給貝佐斯聽,照財務指標,公司幾十年都不會有獲利。貝佐斯才稍微放鬆不計成本不斷擴張的油門,朝獲利的目標前進。
更負面的狀況在2000來到,當時蘇里亞(Ravi Suria)這位分析師連續發表多篇不利亞馬遜的報告。說它的債券爛透了,應僅早出脫。商品配送服務不及格。公司現金不足,即將面臨流動性風險。
這些報導重挫亞馬遜股價。2000六月,三週之內,亞馬遜股價從每股57美元跌到33美元。2001年,股價最低剩個位數。悲觀氣氛不只影響投資人,也影響公司員工。
貝佐斯在員工大會引用葛拉漢名言:”短期來看股市是個投票機,長期來看股市是個體重計”,要大家少留意股價,注意公司為顧客創造的價值。
問題是,蘇里亞分析師的負面看法可能會形成自我應驗的預言。
假如合作廠商真的相信亞馬遜現金吃緊,要求馬上結清貨款。那就真的會造成資金壓力。假如客戶真的相信網路購物只是曇花一現,那就不會再來網站上購物。
公司內部高層認為:”假如你不能證明自己清白,別人就會真的認為你有罪。” ,所以積極走動,與美國、歐洲各大供應商見面,當面澄清。
貝佐斯本人頻繁的上節目,一再說明公司財務沒有問題,那位分析師講的不是事實。
亞馬遜不是消極的接受這短期投票的成果。因為他們知道,短期嚴重悲觀的開票成果,可能會讓公司在長久之後,連站上體重計的機會都沒有。
這就是股市的有趣之處。
股市的存在,讓新創公司得以募集資金,讓世界上有提供各種創新與服務的業者,其中一部分成長為像亞馬遜這種巨人。
股市的存在,也會對公司經營者帶來方向矯正與監督的作用。像霸榮的報導讓貝佐斯醒過來,不能一直只想著花錢擴增。整天想著這個業務假如亞馬遜不做,就會被別人搶走了。假如我腦中這個點子沒有實行,等一下其它公司也想到怎麼辦。
貝佐斯創業頭幾年,就是整個頭像滾水一樣,不斷蒸發飄出各種點子與擴張的想法。1999之後,貝佐斯還是積極擴張,但也終於想到公司該賺錢這個重點。
但股市的負面作用,就在分析師過度負面的報告問世時出現。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破滅,股市大跌。在悲觀的氣氛中,描述悲觀的未來,很容易被投資人接受。
但這些氣氛不只局限在股市,它會散布到真實世界。假如不只是投資人,連客戶與合作廠商都對公司未來有很大的懷疑時,公司很難走的下去。
公司上市,進入股市,就必需同時接受其好處與缺點。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22、23日台北班開課公告
由於2025一月台北資產配置已經額滿,而且還有超過二十位想參加的朋友排入候補。
綠角決定在2025年三月22、23日,於台北開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南部的朋友可參考2025二月22、23日高雄資產配置。
中部的朋友可參考2025三月15、16日台中資產配置。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八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七月高雄班、八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七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五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五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長期執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效,可見: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2024更新)
前言:
資產配置是一個容易執行,低時間與低金錢成本的投資方式。而且可根據個人的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做出調整。
不需要再一直留意或擔心經濟前景與金融市場的狀態。單純的配置,大多就可勝過專業經理人(或投資人自己)不斷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的操作績效。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
詳細解釋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資產配置的核心效果、綠角自己多年來的實際經驗。
以及如何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投資組合的實際做法。定期投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再平衡的實際做法,都有專門討論。
還有附帶一個Excel試算表,可順利的完成定期投入與再平衡時,每個標的要買賣幾股的計算。
目標在於讓參加過的朋友,不僅能對資產配置以及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而且也懂得實際執行的方法。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開課日期:
台北:2025年三月22、23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美國黃金ETF的比較與選擇—大哥與小弟之戰(GLD、IAU、GLDM、IAUM,2024更新)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目前美國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兩支黃金ETF,分別是道富資產管理發行的SPDR Gold Shares(美股代號:GLD)與貝萊德資產管理發行的iShares Gold Trust(美股代號:IAU)。
GLD在2004十一月上市。IAU則是2005一月上市。GLD較早發行。
目前兩者基本狀況如下表(2024十一月初資料):
代號 |
規模 (億美金) |
平均每天 成交量(股) |
內扣 總開銷 |
每股淨值 |
GLD |
782 |
640萬 |
0.40% |
253.32 |
IAU |
336 |
540萬 |
0.25% |
51.79 |
GLD的內扣總開銷0.4%明顯比IAU的0.25%要高。而且每股淨值也比較高,達253美金。
(GLD的每股淨值高於IAU,是因為一股的GLD比起一股的IAU對應於更高重量的實體黃金。)
假如一位投資人以GLD做為投資組合中的黃金部位,而且以整股為買賣單位的話,那麼最小調節單位就是253美金,約8100台幣。
道富也知道自身的標的比起對手,內扣費用較高,每股單價也較高。所以在2018六月,推出SPDR Gold MiniShares(美股代號:GLDM)。
GLDM每一股對應的黃金重量比GLD少,所以帶來比較低的每股價格。而且每年內扣總開銷降低到0.1%,
貝萊德資產管理在做出回應,推出 iShares Gold Trust Micro(美股代號:IAUM)。
IAUM不僅每股單價比GLDM更低,內扣總開銷還比GLDM低0.01%,來到0.09%。
可以說在黃金ETF的世界,除了原本的兩個大哥GLD與IAU之外,道富與貝萊德資產管理都分別再推出了兩個小弟,GLDM與IAUM來爭取投資人的青睞。
GLDM與IAUM的狀況如下表:
代號 |
規模 (億美金) |
平均每天 成交量(股) |
內扣 總開銷 |
每股淨值 |
GLD |
782 |
640萬 |
0.40% |
253.32 |
IAU |
336 |
540萬 |
0.25% |
51.79 |
GLDM |
95 |
380萬 |
0.10% |
54.35 |
IAUM |
15 |
200萬 |
0.09% |
27.36 |
GLDM的資產規模來到95億美金,比起去年年底的54億美金,有顯著增長。IAUM則是從去年的12億美金,成長到目前的15億美金,雖有成長,但與GLDM的規模差距明顯拉大。流動性方面,也是GLDM較好。
假如需要流動性最好的實體黃金ETF,最早推出的GLD目前仍居領先地位。
但對於在意持有期間持續成本的投資人,GLDM與IAUM內扣費用明顯較低。IAUM的內扣成本雖然比GLDM再便宜一些,但在資產規模跟流動性方面,都是GLDM勝出。
投資人可根據自身的需求來決定何者較為合適。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15、16日台中開課公告
由於台中2024十一月班已經額滿,且造成近二十位想參加的朋友排入候補。
所以綠角決定於2025年三月15、16日於台中開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北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2025三月22、23日台北班。
南部的朋友可參考2025二月22、23日高雄資產配置。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八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七月高雄班、八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七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五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五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長期執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效,可見: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2024更新)
前言:
資產配置是一個容易執行,低時間與低金錢成本的投資方式。而且可根據個人的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做出調整。
不需要再一直留意或擔心經濟前景與金融市場的狀態。單純的配置,有時甚至就打敗專業經理人不斷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的操作績效。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這個課程將詳細解釋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歷史經驗、資產配置的核心效果、綠角選擇的方法、以及如何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投資組合的實際做法。定期投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再平衡的實際做法,都有專門討論。
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開課日期:
台中:三月15、16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How to Retire”讀後感3—先還房貸還是先投資?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這一章很有意思,因為它展示了兩個重點,第一個Collins由自身經驗展示,由主動投資轉為指數化投資,到底有多難,可以拖多久。第二,是退休投資的關鍵重點。本文重點是後者。
作者Christine Benz很直接的用一個又一個問題,詢問Collins對退休投資特定重點面向的實際建議。
第一,退休時的股債比。
Collins先生提到兩個重點。首先,很多人會想說,人的年紀一定是愈來愈大,所以投資組合一定要愈來愈保守。
其實未必。
因為假如這些金融資產在你這一生就會耗盡,那你的確就是考慮自己就好。但假如資產較為豐厚,有留給下一代的餘裕,退休者應以後代使用這筆錢的目標來進行規劃,可能反而有相當的高風險資產比重。
(或者像《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 書中提倡的做法,在下一代最需要用錢的時間點,譬如要大量資金買房或創業的時候,就將這些資產轉交給下一代。)。
再來,很多人想像中的退休投資組合是相當保守的,譬如持有70%或甚至80%以上的債券部位。這其實不是那麼好。Collins提到,股票部位低於50%就算是太保守了。
退休投資很有意思,有一個可以取得相對較好成果的股債比率範圍。這我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有很完整的推導。明白展示,為何退休的資產配置會有一個比較好的股債比。
對於單純持有股債兩大核心資產,近代投資人有一個容易取得的反對例子,那就是2022的股債齊跌。
這裡Collins先生提到一個重點,就是你要認清,像2022這種狀況,是一種很常發生,譬如平均每五年會發生一次的事件?還是很少見,可能要四十年才發生一次的事情?縱觀金融史,你會發現那是一個異常,原文用的是”Anomaly”。
(股債齊跌的發生頻率,在“《全新》債券啟示錄” 有長達百年期間的統計)
投資不應該只為那1%的極端狀況做準備。一直很害怕兩大主要資產類別同時下跌,所以就只持有非主流資產。這樣的投資組合可能是99%的時候表現都不怎樣,只有1%的機會大放異彩。這其實是很失敗的投資。
寧可99%的狀況表現都還可以,只有1%表現特別差。這樣已經算很好的成果了。
整個投資組合全部用來防禦特定單一風險,這種做法其實本身就是重大風險。
第二,退休時全部依靠投資組合的配息做為生活費。
作者Christine Benz在提問的時候其實就有講到這個做法的問題。就是假如一個退休者希望配息就能支應生活費,除非他的投資組合規模龐大,或是退休生活相對簡約,要達到配息就能支應生活費這點,會變成刻意追求高配息。股市投資偏重高股息股票,債券部為偏重高收益債。
Collins直接回道:”這是一個合理的思考方式嗎?”
原文:”Is it a reasonable way to think about it?”
也就是說,不要講實際這樣去做了,這樣去想就根本有問題。
上市公司有很多回報投資人的方式,譬如股票的增植,庫藏股政策等。現金股息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當投資人買進高股息基金或高股息ETF時,他等同買進特定類別的公司。
這些公司可能已經比較成熟,不再有大幅成長可能,於是將獲利以配息的方式發放給股東。以股息做為標準,會讓投資人錯過比較具成長性的公司。
Collins先生說,要賣出一些資產取得生活費,他是完全沒問題的。他知道,資產的增值會很有機會將其彌補起來。
就是說,你從一個價值2000萬投資組合中變賣部分資產,拿出100萬來使用。剩下1900萬的價值。這1900萬的投資組合,假如某年可以取得5.3%的報酬,就可以將那提出的100萬完全彌補起來。(100/1900=5.3%)
絕不是說因為賣出一些單位數,就會造成投資組合永久無法彌補的損失。重點是你的投資部位值幾塊錢,不是你的投資組合有幾股。
只持有一百股,但一股有三十萬台幣的價值。跟持有一萬股,每股十塊錢。前者有錢很多。
因為要堅守退休時”單位數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所有要完全靠配息過生活。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反而會扭曲投資組合,帶來特定風險。而且完全依靠配息的現金流,其穩定度與耐久性,都落後依靠總報酬的退休現金流。
(這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也有實例說明)
第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退休已近,或是已退休的人,是否要付清房貸?
Collins先生定出切分點。他認為假如房貸利率低於3%,那是便宜的資金。可以不用提前還。假如利率高於6%,他傾向先還房貸。假如是3-6%之間,那就比較是情感上的問題。對於厭惡負債感覺的人,會選擇先還。(這裡是根據美國的利率狀況,不是台灣)
作者Christine Benz繼續追問,在考慮是否該提前還房貸時,將房貸利率與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或甚至跟股市的預期報酬相比,是否合理?
因為提前付清房貸,那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確定的報酬率。譬如你將年利率3%的房貸提前還清,你這筆錢等同就取得3%的年化報酬。
但是你將這筆錢投入股市,股市可沒有保證在等同房貸還款期間,譬如未來15年,有年化3%的報酬。
作為Christine Benz的長期讀者的一個好處就出現了。這時我知道她的意思是,提前還房貸不能跟風險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相比,而是要跟幾乎也能確定得到的報酬相比。美國人的房貸,就是跟美國公債殖利率相比。這才是合理的。她以前在晨星寫文章討論過。
Collins的答覆似乎沒有抓到這點,但他的回答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這就留給自行閱讀的朋友去發掘。
總結來說,這一章對於退休的股債比、退休現金流是否要全靠配息,以及退休投資與房貸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說明。
閱讀全文
Labels: 退休制度與計畫
《跟達爾文學投資》綠角推薦序--你想不到的演化與投資共通之處
演化與投資看似兩個差距很大的學門,透過作者的說明,讀者會看到兩者的相通之處。
譬如演化上有一種現象叫”趨同”。也就是說,生活在類似環境的不同物種會發展出類似的特徵。譬如海豚跟鯊魚,牠們都有流線的體型,類似的鰭。但其實前者是哺乳類,後者是魚類。
那為何牠們有類似的外型?
因為,要在海中快速有效的游泳,就是這個體型最合適。
相同的概念用在投資。作者提出,成功與失敗的企業,也都有一定的模式。
譬如黃頁簿。在以前沒有網路的時代,這是重要資訊來源。你要找人或是找尋各種服務,就要翻黃頁簿。
搜集當地最廣泛住家與商家電話資訊的黃頁簿發行者,會一直占據龍頭地位。正因為最詳細,所以使用者都會用它。也因為有最多使用者,新商家也會希望在上面列名,付費使用這個服務。
這個原則到今天仍然試用。譬如求職網站。最大的求職網站,因為有最多人在上面刊載履歷,所以最容易受到公司訂閱。而因為有最多公司訂閱,求職者也會希望將自身資料登入。在這些產業,最大的業者,就容易維持最大。這就是投資世界的”趨同”。不同公司在不同時代利用相同的模式獲取成功。
另外,為了取得生存優勢或吸引配偶,欺瞞在生物界是常見行為。譬如母招潮蟹偏愛具有大螯的公蟹。假如一隻公蟹在打鬥中失去螯,牠會長出一個新的,比較沒那麼結實,但看起來更大的螯。實戰效果差,但就是看起來大,以吸引配偶,嚇退競爭者。統計顯示,有超過四成公蟹有再生的螯。
這種不實的訊號發送,在投資界也非常常見。上市公司透過各種管道對投資人發送訊號。其中有許多,都是擦脂抹粉,修飾過度,甚至是全然的虛假。所以,作者列出在評估一家公司時可以忽略的訊號,包括新聞稿,公司團隊的媒體訪談、投資人大會、財測等等。作者一一列出實際的例子,以及什麼才是投資人真正該留意,難以做假的公司訊號。
書中每一個章節,都會看到某個演化原則,在投資界的鮮活應用。
其實我是指數化投資人。我完全不選股,就透過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持有整個市場的股票。但這本書討論主動投資的書籍,我仍看得津津有味,覺得非常精彩。
許多主動投資人認為,指數化投資就是拿市場平均報酬,沒什麼突出的地方。但假如一個主動投資人根據大家都知道的訊息,採用跟大家一樣的分析方法來投資,有什麼理由會拿到更好的報酬?
主動投資是一個競技場,你必需比別人更快或是更正確的分析訊息,才有可能勝出。作者將演化的原則應用於投資界,得到許多不同以往,值得參考的選股與投資原則。這些不同於眾人的想法,才會帶來主動投資勝出的可能。
但一位投資人,也有可能看到書中的描述,體會到主動投資的難度與隨處可見的陷阱,於是採行指數化投資。而原本就是指數化投資人的讀者,也可以從書中的論述瞭解,為何長期持有不需要在意總體經濟訊號,體會到長期勝出的公司帶來的財富增長可以遠遠超過那些虧損的公司,為市場帶來整體的成長,而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
《跟達爾文學投資》不僅講投資該怎麼做,也談投資不該踏入的陷阱。作者透過各種原理與實證,完整的闡述每個論點。
可以說,只要你是一位股市投資人,很可能就會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打開此書,瞭解與吸收作者獨特的投資智慧吧。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博客來連結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2024十月回顧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寫在前面:
臉書詐騙與偽冒猖獗。綠角沒有LINE群,沒有經營臉書社群,也不會分享飆股、高股息股、定存股或ETF名單。還請讀者朋友留意,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本文回顧2024十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2024十月,部落格最熱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2. 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
3. 最多美國人成為百萬富翁的方式(How to Become a Millionaire)
4. “How to Retire”讀後感2—綠角的郵輪退休觀察
5. 日常生活支出由高股息ETF支應的幸福(The Happiness Brought by High Dividend Yield ETFs)
6. 綠角中文書局
7. 台灣前十大股票ETF現況分析(Largest 10 Equity ETFs in Taiwan,2024)
8. 台灣前三十大ETF可以為業者帶來多少收入以及台灣與美國的比較(Total Expenses of the Largest 30 ETFs in Taiwan)
9. “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讀後感5---為何你可以不用理會總經數據
10. 台灣基金經理人違規事件層出不窮(Frauds of Asset Managers in Taiwan)
綠角開課計畫、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與綠角中文書局這三篇重要功能性文章,仍是前十大熱門文章。
最熱門的新文章是最多美國人成為百萬富翁的方式。其實不花俏的方法,踏實的儲蓄,定期的投資,透過資產配置控制投資風險,持續參與市場,這就是大量美國人晉身百萬美金族群的方式。而且,這是可以複製的經驗。
第二熱門的新文章是“How to Retire”讀後感2—綠角的郵輪退休觀察。我將How to Retire的看書感想跟自己九月的郵輪搭乘經驗配合,寫出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引起很多朋友的分享與討論。
第三熱門的新文章則是日常生活支出由高股息ETF支應的幸福。這用一個假想故事(或是真實發生的事?),來說明當一些投資人喜孜孜的拿到高股息標的的配息時,往往忽略了自己錯過什麼。這篇文章有朋友跟我反應,看完之後,”很有感”。
接著兩篇熱門文章則跟台灣ETF業界有關,分別是台灣前十大股票ETF現況分析與台灣前三十大ETF可以為業者帶來多少收入以及台灣與美國的比較。台灣ETF業界已經是以非指數化投資為主,也收取不太便宜的內扣費用。
接下來的熱門文章是“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讀後感5---為何你可以不用理會總經數據。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這本書很好看,幾乎每一章都讓人覺得很有收穫。
最後的熱門文章則是台灣基金經理人違規事件層出不窮。一再發生的經理人違規瀆職案件,這是台灣資產管理業界的真正大患。因為投資管理首重信任。錢交給你,你會亂搞。那怎會有人會想把資金託付給你呢?
2024十月,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愛爾蘭與瑞典。
閱讀全文
Labels: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