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 as Ever”讀後感3—複雜未必更好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人天生喜歡複雜的東西,會自動認為複雜就是比較好。對於簡單但有效的解決方法,則棄之不顧。

作者在Same as Ever書中的例子,是人類與癌症的對抗。最大的難題在於,比起癌症預防,人類花太多資源與心力在癌症治療上。

癌症預防?

少暴露在不良因子,譬如抽煙、檳榔、烤焦的食物。定期檢查等等。

聽起來真是無聊又無趣。

癌症治療?

某最新療法將五年存活率拉高了10%。或是有更高比率的患者得到緩解。

重大醫學進展!

一位美國的癌症研究者說道,假如可以讓人們戒煙。這在對抗癌症的戰爭中取得的進展,會遠遠超過我一輩子研究所能做出的貢獻。

不用分子生物學、不用藥物動力學,都不用,就一個行為上的改變就好。

我們卻常輕忽這些簡單,但有效的方法。

譬如如何維持健康?

每天睡飽,吃原型食物,但不要吃太多。運動。

其實就這幾項。你確實把這幾樣都做好,對個人健康就有很大的幫助。

但我們現在如何追求健康?

你有沒有吃益生菌、魚油、葉黃素、酵素,添加特定微量原素的維他命等各種保健食品。

然後不運動,晚上熬夜追劇。

這叫抓小放大。

有效的東西,可以很簡單。複雜與精致化,未必就是更好的解答。

但複雜的東西就是對人類有一種病態的吸引力(書中原文”Morbid attraction”)

有幾個理由。

首先,可以講出長篇複雜道理的人,看起來就是比較懂。

譬如可以根據就業狀況、通膨數字等各種經濟指標,分析市場的人,看起來就是比不太關注這些資訊,說這些其實都毋需理會的資產配置投資人更懂。

資產配置叫投資人不用管市場狀況,就根據自己的需求設定一個固定股債比。這就是個簡單又有效的投資解決方案,不少人卻覺得這是對市場狀況毫無頭緒。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很多對市場瞭解很深,然後想去操作的人,最後就是被自己的操作害慘。操作的成果不如不操作。

再者,因為可以說很多,所以看起來更能掌控未來。

譬如市場分析師可以跟你說一套道理,所以接下來會怎樣。資產配置原理則跟投資人說:”不論如何,就是要接受市場很難預測的事實”。

接受未來是個充滿未知的黑洞其實是讓人很不舒服的事。讓人難過到,很多人寧意去相信錯誤的想法,那就是未來可以掌握跟預期。

複雜性也會讓講的人,更具吸引力。

假如你聽到一個人講述你不知道的知識,或是從你知道的資訊中推導出你不知道的東西,你會覺得這個人在知識與推理能力方面可能都高於自己。於是你會想要追隨與相信。

最後,複雜的東西讓你覺得自己很努力。

就像間歇訓練,跑到喘不過來,或甚至在場邊吐,你會知道,練到了。沒受傷的話,之後就是進步。

簡單的做法會讓人覺得像公園內的散步。沒有付出,沒有努力的感覺。於是人們寧可相信複雜的說詞與作法。覺得自己有多付出,所以才有用。

不要讓這種天生偏好,讓你忽略了,人生很多重要面向,其實簡單的幾個大重點,就會決定大多數的成果。

均衡與適量飲食
好好睡覺
定期運動
量入為出
持續與低成本的去參與市場
不要擇時進出

抓住這幾點,你的身體與財務健康,都會相當不錯。

不要在追求作用不大(或甚至反作用)的小東西上付出太多心力。精力應花在持續維持重要原則的毅力上。



本書中文版是《一如既往》: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常見的投資謬思---簡單就是懶惰( Don’t Equate Simplicity with Stupidity.)

資產配置者的沉默(The Silence of Asset Allocator)

“Same as Ever”讀後感1—用無效率帶來高效率

“Same as Ever”讀後感2—值得的東西總有代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