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的盛行,將讓主動投資更加有利”,迷思還是事實(Is Indexing Making Active Investment Great Again?)

投資界有個說法是,指數化投資人與指數化投資工具,就是照指數投資。指數有什麼成份股,他們就買這些證券。這些成份證券在指數中比重多少,他們就照這個比重配置資本。

完全沒有去研究這支證券真實、合理價格是多少。

所以隨著指數化投資資產比率愈來愈高,市場上未被發現正確價格的機會會變多,主動投資將再次勝出。

看似有理,實際狀況如何呢?

首先要注意的第一個重點就是,不要自動把指數化投資資產增加,解釋為主動投資活動減少。

假如愈來愈多資產參與指數化投資,愈來愈多資本都不參與買賣了,那麼我們會看到市場交易量逐漸下滑。

近年來,市場交易量有下降嗎?


上圖是全球股市自1984到2019年,每一單一年度的周轉率。(資料來源是World Bank)

100%的周轉率是說,該年全球股市的成交量,等同於上市的每一股,全都換人持有一次。

我們有看到隨著指數化投資資產增加,市場成交量下滑嗎?

完全沒有。

事實是,成交量日漸擴大。到2000年之後,就很少看到單年周轉率小於100%。

在市場大幅波動的年度(譬如2008),周轉率更會明顯上升。

也就是說,儘管投入指數化投資的資產比率上升,但市場的交易買賣仍是非常活絡的。

價格發現的過程,也就是一支證券到底應該值多少錢的過程,是在買賣中完成的。不是在持有資產中完成的。

以為指數化投資持有的資產比率上升,就會留下更多等待發現的價格錯置的機會。是一種觀察方向的錯誤,也是一種對市場現況的不瞭解。


上圖是Vanguard在2019一篇報告中的圖。顯示美國股市中,指數化投資策略在整個市場交易量中的占比。不到5%。交易,大多是主動投資人在進行。

目前股票市場,主動買賣進行價格發現的過程,遠比10年前、20年前,活躍許多。

實際狀況是,指數化投資資產比率增加,同時主動投資活動更加熱烈。

第二個重點是,是誰投入指數化投資。



不是所有市場上的買賣都有意義的。有不少是一些根本沒有什麼新資訊、也沒有更好見解的投資人進行的雜訊買賣。

而進行這些雜訊買賣的,很多正是一般投資人。

假如一般投資人體會到自己的弱勢與不具優勢(這可說是投資最大的挑戰之一),放棄主動投資,改用指數化投資工具。但握有最新資訊、更強分析能力的法人,仍持續留在主動投資的戰場。

你說,主動投資的競爭壓力會變小嗎?

第三,無法脫離的市場鐵律。

不論指數化與主動投資的資產比率是10:90還是90:10,指數化投資人與主動投資人,整體就是拿市場報酬。
(詳細討論,可見主動與被動的加減乘除)

假如有些主動投資人拿到勝過市場的報酬,很抱歉,那就一定要有主動投資人拿到落後市場的報酬

就算指數化投資占整個市場的99%資產,那1%的主動投資人,也不可能全部拿到勝過市場的成績。那是一種數學上的不可能。

總結來說,以為指數化投資資產比率增加,主動投資就會更有勝出機會。是一個在實際市場狀況與基本投資原理,都不會成立的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關於指數化投資的爭論

指數化投資真的泡沫化了嗎?(What on Earth is Bubble of Indexing?)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誤解與實證反駁(Critics and Rebuttal)

看對一次,未必就是大師(Seer or Lucky Person)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