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只能註定低報酬?(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Truths about Asset Allocation)

有投資朋友來信問我,”資產配置長期投資的報酬率是不是真的很低?”

問題源於今周刊在2018的一則報導(註1),其中關於我對資產配置績效的描寫,似乎造成一些朋友的誤解。

該報導提到,一個股債比80:20的投資組合,從2008年初到2017年底,這十年來,累積報酬是54.8%,年化報酬率是4.4%。

有些朋友對此過度引申,說”做資產配置長期報酬率就是只有4.4%而已”。(註2)

這個報酬率其實是這樣算的。

這是從2008年初開始投資的成果。在2008一開始,就單筆把資金投入,經歷了2008年金融海嘯全部的下跌,這是在近半世紀最差的時間點開始投資的成果。

雖然這個報酬率看起來不怎樣,但其實它顯示了資產配置的強項,也就是不用猜測市場未來起伏。只要持續的參與市場,維持住這個投資組合,堅定的走過這個下跌,到2017年底,不僅弭平了這個損失,還得到近55%的獲利。

請問一下各位投資朋友,假如在十幾年前你就已經開始投資了,你在2008年初投入的資金,買到的標的,到2017年底的績效是多少?

這個成果,其實是一些操盤高手,市場老手,也未能達成的成績

有不少投資人更是在金融海嘯之前,買到拉美,世礦基金,在大跌中撐不下去,離開市場,實現負報酬。或是撐到今天還沒有回本。

更有些投資人,在市場上漲多年之後,覺得漲太多,心中不安,開始買VIX之類的”避險”工具,不僅沒參與到股市上漲,還造成重大虧損。

而這個固定股債比80:20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假如不是從2008年初開始,是從2009年初開始到2017年底,或是從2010年初開始到2017年底,會有不同的成果。如下表:



年度

總報酬率

年化報酬

2008-2017

54.8%

4.47%

2009-2017

127.6%

9.57%

2010-2017

72.2%

7.03%

2011-2017

53.1%

6.27%

2012-2017

65.4%

8.74%

2013-2017

43.6%

7.50%

2014-2017

26.3%

6.02%

2015-2017

25.8%

7.94%

2016-2017

30.2%

14.10%

最高的年化報酬是從2016年初到2017年底,14.1%。最差的年化報酬是2008年起到2017年底,4.47%。

對一個投資人來說,一般他不會一開始就把這輩子可投資的資金全部投入。他會分批把資金投入。因為一個人可以用來投資的錢,大多來自定期的薪資所得。

有些錢投入的時間點很差,譬如在2008年初投入,會造成十年只有四點多趴的年化報酬。

有些資金投入的時間點很好,譬如2009年初投入,會有九年9.57%的年化報酬。

這許許多多高低不同的報酬率,才是一個資產配置投資人真正取得的成果。

只拿這些成果中最差的一個出來,說”啊!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報酬率。”。

恐怕只是想印證自己心中”資產配置=低報酬”的成見。

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用資產配置的方式參與市場,會得到怎樣的報酬,簡單一句話:”市場決定”。

市場強,報酬率就高。

市場下跌,報酬率就差。

資產配置是一個投資指引,一個讓投資人有信心走過市場波動的方法。

資產配置讓投資人有固定的投資方針,不會在新興市場、原物料走強時,就去追逐熱門。也讓投資人不會在上漲的市場中過度擔心,去採用奇特的”避險”方式,結果反而是避險工具本身帶來嚴重虧損

資產配置不是報酬保證。實際狀況是,它的報酬率可能高,也可能低。(註3)

有些投資朋友,拿最低、最差時期的報酬來強調,貶低這個投資方法,說資產配置只能註定低報酬。恐怕這些評論更大部分反應的是自己的誤解。

我在分享這些投資組合的績效成果時,常會看到這樣的留言或回應。

假如是從2009年初開始計算,就會有人說:”從上漲多頭起點開始買,當然成果很好啊。”

假如是2008年初開始計算,買在最差的時間點,後面完整接受了幾十趴的負報酬,就會有人說:”你看,你的投資方法績效就是不行吧!”

對於心中已有定見,追求多空皆賺這種”高等”策略的投資人來說,不論資產配置成果如何呈現,他們的看法是不會變的。

但聰明的投資朋友會看到,資產配置即便完整經歷了2008大空頭之後還能拉回正報酬的韌性,以及在上漲的市場中同步帶來高報酬的成果。

這其實是相當可行的投資策略。

註1:該報導中的全球股市四地區平均分配的投資模式,也不是我自己所採用的投資配重方法。當初採訪時,我說只是給他們一個範例,報導卻說是"綠角投資組合大公開"。恐怕是一種不實與誇大。

註2:我不是從2008開始投資的。我在金融海嘯前,就開始投資了。

註3: 我在不同股債比率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績—以美國ETF為例這篇文章中計算的資產配置報酬率也是從2008開始。

我不太喜歡以偏向報酬的方式來解釋投資的成果。當然報酬很重要,但那是風險處理後的成果。

所以我在訪談時或寫文章時,都比較保守談論報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同股債比率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績—以美國ETF為例(Different 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2更新)

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不同持有期間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Different Holding Periods,2020更新)

資產配置的真正價值(The Value of Asset Allocation)

資產配置的原罪(The Sins of Asset Allocation)

看似公允的質疑(Questions Based on False Assumptions)

資產配置者的沉默(The Silence of Asset Allocator)

Stress Test讀後感11---金融海嘯時的股市表現

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19更新)

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0更新)

真的大多人都不需要資產配置嗎?(One Way or Another, Everybody is an Asset Allocator)

“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 (Life and Death in the Andes)讀後感2---沒想到就看不到

小資族不適用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迷思(Indexing and Asset Allocation Are Great Investment Choices for Assets Large and Small)

8 comments:

Nikolai 提到...

我覺得一個很大的差別是
資產配置做法是可以安心地放入極高比例的資金的
如果是高風險投資標的,一般人是不敢放入高比重資金

考慮到高風險投資必然要投入很高的時間成本和心理負擔
卻不一定能在總資產的規模上提供很高的回報

我覺得資產配置是很經濟的做法

jian wei 提到...

感謝綠角老師願意在台灣為指數化投資挺身而進。
很認同投資該優先考慮風險,但也該更努力提高本業收入!

Rib 提到...

如果仿造標題風格,倒也有個還算公允的說法:收費低廉的指數投資只能注定接近指數的報酬,價格昂貴的主動投資只能注定低於指數的長期報酬

綠角 提到...

Nikolai
沒錯
用資產配置的方法
可以很完全的將資產投入市場中

綠角 提到...

謝謝learnman與Rib的分享~

綠角 提到...

謝謝jian wei的鼓勵

Ethan Lin 提到...

綠角大您好,
請問在股災發生時,您對逢低買進有什麼看法?對指數化投資來說,算是契機或危機呢?謝謝。

綠角 提到...

定期再平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