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出英雄(Investment Return without Verification)
各位投資朋友不知是否注意到這個現象。
像台股基金2012年績效回顧這篇文章的分析指出,”2012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報酬率是12.94%。在全部187支台股基金中,有78支勝過指數報酬,也就是有58.3%的基金被指數打敗。”
由專業人士管理的台股基金,超過一半,在單一年度,被無人控管的指數打敗。
而像美國股市ETF(VTI)與美股基金績效比較這篇文章,讀者朋友可以看到,在台灣發售的美股境外基金,十年績效,沒有一支可以勝過單純追蹤指數的VTI。
相比之下,大家會看到”民間”有很多厲害的投資人,台股,一年績效都是20%起跳,美股績效也是30%起跳。
而在台股基金2013年績效回顧、台股基金2012年績效回顧各年度的系列文章中,大家會看到,前一年前十名的基金,到了下一年,大多無法留在前十名。
而民間投資人,每年績效突出的,看來是大有人在啊。
所以,投資時,真正的專家看來在民間,而非業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來做個對比。有兩個族群:
第一: 專業投資人+會計師驗證後的績效
第二: 民間投資人+自己算的績效
前者的成績,持續落後後者。理由何在?
第一個可能是,民間投資人的確比較厲害。平均智商高過專業經理人50以上,或是知道一些專業經理人不知道的投資技巧。
但仔細想一下,這似乎說不通。沒道理經理人會是特別笨的一群人。他們沒必要,也沒有理由會特別笨。
那投資技巧呢?
難道整天以投資為工作的專業人士,反而會輸給一個以投資當業餘興趣的民間投資人嗎?這似乎也說不通。
這兩個族群績效的差異,恐怕來自第二點,績效那來的?
一支基金或ETF的績效,都是經過正規會計方法計算過的成果。(假如你買的不是馬多夫發行的基金)。
而很多雜誌訪問的’投資專家”、或甚至成績好到可以出書的作者,他的績效來源,恐怕有很大的問題。
好一點的,可能還自行算過。但算的正不正確,那又是另一回事。懂得K線的人,似乎比懂得內部投資報酬率概念、定期投資損益計算與不定期投入的報酬率計算方式的人,還要多很多。
比較糟的,有人就靠回憶。這些人接受訪談,很可能會像下面這樣:
問:”那您這樣投資下來平均每年有多少%的報酬率呢?”
答:”大概每年20%,已經20年了吧!”
這種問答就像:
問:”那您這樣下班練習跑步,成績如何呢?”
答:”馬拉松可以在2小時5分內跑完。”
這兩組問答一樣可笑。
一般人絕不會認為隨便就可以碰上一位馬拉松全球頂尖跑者。財經雜誌翻開來,每一期都會跳出一位台股巴菲特,投資人倒是一點都不奇怪?
這未免太不理性了吧!
靠回憶的報酬率,就是根本沒有基礎的報酬率,就是自稱的報酬率。
回憶其實不是回想當初的狀況(Recollection),回憶是重建當時的狀況(Reconstruction)。
有個心理實驗,請大學生在假期當中,評估自己是否快樂。假期想起來是不錯,不過實際上出門可能會被蟲咬,到海邊會被曬傷,去Party會喝到宿醉。當時評起來,都不是些讓人快樂的事。
可是同樣一組人,等到假期結束後一個月,再請他們評估自己在假期時的快樂程度。同樣的人、同樣的假期,在回憶中,快樂評分足足高了24%。
回憶總是最美。再加上人在投資時,總有一點想要顯得自己很厲害的傾向。
“每年20%,已經20年”的答覆,符合人性,是個重建過的印象,但恐怕離事實很遠。
最糟糕的是”吹噓”。吹自己的投資成績很行,是一個對自己非常有利的行為。他可以藉此出書、招生、收會員,轉化成個人的利益。但實際上,跟著他學的投資人,學到的是沒有實際效果的投資方法。利己而不利人,是種自私的行為。
總結來說,為何投資英雄總是出現在草莽民間?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不是他們特別厲害。恐怕大多只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成績沒有經過正確的計算。
真正要看投資專業所帶來的成績,基金業界的成績會是比較好的窗口。它是經過驗證的成績。
一些民間投資人自稱自己績效如何偉大?
看看就好。
20%還不容易?
任何人都可以說自己年化報酬20%。
後記:
美國還真有自稱有高投資成績,變成投資專家到處巡迴演說。然後被人抓到,事實成果並非如此的例子。請看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The Big Investment Lie)讀後感文中,關於Beardstown Ladies的解說。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少有人用的正確算法(The Right Way to Calculate Rate of Return)
聽說與實證(Hearsay or Evidence)
不要把困難的事想成很簡單(For Most Investors, Individual Stocks are Simply Too Hard)
萬用建議(Universal Advice)
過度自信的病癥—沒有自覺(The Problem with Overconfidence)
投資時,多學習就是好的嗎?(In Investing, Learning is Not Always Good)
投資路上的烏賊車
What I Know About How You Invest讀後感---過度自信的危害
Labels: 投資概念
6 comments:
看到綠角大的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一本書對此現象有深入又有趣的討論,可以推薦給您「Why We Make Mistakes」作者 Joseph T.Hallinan。誠心推薦值得一讀,很適合拿來探討投資中所犯的心理錯誤。
謝謝佑子的分享~
指數化投資可以帶來比較好的投資成效的另一個原因
就在於它可以讓人很放心的把大筆資產的主力全數投入
而不是怕個股虧到下市 只敢放2%或更低的資金
我相信投資時
有些功課是要自己做的
這個部落格的一千多篇文章
很大部份已經可以解答初學者的問題
所以假如我覺得您留下的問題
應該是自行尋找解答的
我就不回覆 或不發出了
還有
有些問題應該問對人
有些應該問券商
問銀行
問基金公司的問題
我也就不發出了
我沒辦法身兼券商、銀行外匯部還有資產管理公司客服
那非人力所及
那是不可能的事
每個人都只有有限的時間
綠角也不例外
多謝綠角兄的回覆,
有種被唸一頓的感覺@@
我會試著自己找答案,
也十分感謝綠角兄啦~
Justin
謝謝您的體諒~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