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還是行銷通路的競爭(Competition Between Mutual Funds or Distribution Channels)
最近我在美國晨星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What European Fund Investors Can Learn From the United States。標題翻譯成中文的話,應是”歐洲的基金投資人可以從美國學到什麼”。整篇看起來,我認為,換成是”台灣的基金投資人可以從美國學到什麼”也是非常貼切。
這篇文章說道,歐洲的金融主管單位,ESMA(The 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考慮採取行動對付歐洲當地的Closet Index Funds。因為這種基金雖然表面看起來是主動選股的主動型基金,收的也是主動型基金的高價,但其投資組合根本與指數沒有太大的差別。
其運作目的,是希望在各種狀況下都不會落後指數太多,根本不是想要創造比指數還要高的報酬。
ESMA認為這等同是對投資人詐欺,所以應由主管單位出面遏止。
(關於Closet Index Funds的更多討論可見這篇文章: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續2---物理學的投資應用)
作者討論的重點在於,為什麼美國金融主管單位SEC,從來沒想過要採取類似的行動,對付美國當地的Closet Index Funds。
沒必要。
因為不必主管單位動手,美國當地的Closet Index Funds,早已被Vanguard領頭的True Index Funds打得潰不成軍。
所以,重點是兩地投資環境的差別。
作者用一個非常貼切的方式來形容歐洲當地的指數化投資,那就是Quietly succeed。安靜的成功。
指數化投資工具明明績效,投資成果比起大多的主動型要好,但當地投資人就是不知道,還在一大堆費用又高,績效又差的主動型基金當中選擇。還試圖要”精進”自己的基金選擇功力,突破困境。
跟台灣的狀況,一模一樣。
(譬如,有多少台灣投資人知道,美國費用超低的ETF,VTI,其十年績效,可以擊敗所有台灣的同類美股基金呢?)
會造成這個差別,作者指出的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財務顧問。他們選那邊站。
假如大多財務顧問,都在高費用主動型基金的行銷體系之中,那毫無疑問的,投資人透過他們,也幾乎100%都會接觸到主動型基金。
投資人自身,除非對投資有夠深入的研究,而且對自己的知識具有足夠的信心,不然很少人能掙脫這個環境,敢直接反對財務顧問給的建議,自行尋求指數化投資工具。
財務顧問的核心工作應該是那項?
幫銀行,幫基金公司賣基金?
還是以不偏頗金融業者的態度,以投資人的利益為考量,來為投資人提供投資理財建議?
想想看,台灣的理財顧問做的是那種工作?
答案很明顯。
在身為投資人的你,想要譴責台灣的理財顧問大多成為基金公司的銷售員與發聲筒時,且慢,我們問一個問題。
假如理財顧問以你的需求為首要考量,提供你投資建議,你會願意付費買這樣的服務嗎?
這就是個大問題了。
在基金業者方面,銷售端方面工作的”財務顧問”,因為他們領的薪資與報酬,來自金融業者,會給投資人一種,”我不必付錢,就可以有人可以問,有人給我投資指引”的感覺。
這要換成投資人自行付費的模式,談何容易。
俗話說”不要錢的最貴”。用在這裡真是一點也不錯。
“免費”的財務顧問,給你的,往往不是投資建議,而是推銷說詞。他們給投資人的通常不是依投資人的投資目標而建構的完整投資組合建議。而是一支又一支當前熱門的基金。讓投資人一次又一次,灰頭土臉的熱門基金。(能源、礦業,原物料、東歐….幾年前的大熱門,現在的落水狗。)
而且,也根本說不上”免費”。透過這種通路買基金,還要付佣金,還要付高額的內扣費用。
假如財務顧問向投資人收取顧問費,但實際執行的標的,都是成本超低的指數化投資工具。那麼表面上看起來,投資人似乎還要從口袋掏錢出來買投資顧問服務,但實際上,整體費用支出會比使用行銷通路的理財顧問還要低。也比較不會落入一再被推薦熱門基金的陷阱中。
不過台灣跟歐洲還是有點不同。
歐洲各國普遍有指數化投資工具,台灣沒有。
說真的,台灣的指數化投資人真的很不簡單。
首先,你在台灣各金融機構幾乎不會遇到跟你推薦指數化投資的財務顧問。在台灣,選擇做指數化投資的人,幾乎都是透過自己的努力,才知道什麼是指數化投資。而且,對這個投資方式的瞭解已經深入到讓他可以揚棄主動化投資工具。
不僅於此,台灣指數化投資人對指數化投資的信心,必需強到讓他有勇氣,去找尋陌生的金融業者所提供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美國券商使用美國當地的指標指數ETF)。
台灣當地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根本無法讓當地投資人組成一個囊括全球,多資產類別的投資組合。一定要往外找尋才有機會。
台灣根本不是一個指數化投資會興起的環境。
但在這裡,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實行指數化投資的朋友。
一個正確的投資道理,必然會因為它的本質,吸引投資人,讓人去瞭解它。
指數化投資,就像暗夜中的一束光。想迎向光明的投資人,自然會被它吸引,向它靠攏。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The Big Investment Lie)讀後感
誠意不夠的基金公司(Two Things We Seldom See)
基金公司的廣告策略
橘越淮而為枳---一家基金公司的故事(Different Pricing Policies of BlackRock)
Labels: 基金
6 comments:
It is now on the way to bring down the costs of Advisors.
最後幾段,實在是被莫名充滿的溫馨感所圍繞......。即使我不認識任何一位台灣指數化投資實行者,但知道有一群人在台灣對抗不利環境保有相同信念備感欣慰。
Cecillia
謝謝
我想很多指數化投資朋友都有相同的感覺
其實我們從不孤單
謝謝Learnman的分享
美國透過高度開放,高度競爭的環境,就能帶給投資人最好的機會,歐洲由主管機關選擇打擊某些類型的基金的方式,很難獲得滿意的結果的,往往會顧此失彼,開放市場模式勝過中央計畫經濟,二十世紀美蘇的競爭史已經告訴大家答案了
感謝Hutocat的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