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3—投資人拿到更差的報酬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之前的討論提到,主動型基金因為高費用的拖累,報酬遜於市場。

譬如柏格書中的資料,在過去25年(1991年底至2016年底),一般美國主動型基金的平均績效是7.8%,同期間標普500有9.1%的報酬,少掉的這1.3%就是選擇主動型基金所受的損失。

但假如直接認為主動型基金投資人整體來說會拿到這7.8%的報酬,那是一個過度的幻想(原文:Grand illusion)。

為什麼?

因為投資人還會加上一些”自我傷害”。

第一個自我傷害是擇時進出。投資人往往在市場表現好之後,才投入。在市場表現差之後,撤出市場。

柏格提到,在1990年,90年代大多頭的起點,美國投資人只投入180億美金。到了1999,2000,市場達到高點,就要崩落之前,投資人投入4200億美金。

第二個自我傷害是選擇熱門類別基金。

1990年,美國基金投資人只有20%的資金是流入積極成長型基金,到了1999,2000年,高達95%的資金,全都是投入當時最熱門的積極成長型基金。

簡言之,投資人不只是在市場高點才大量進入市場,而且是進入當時最熱門,引領風騷的產業與市場區塊。

這個型態一再出現。2008金融海嘯前,投資人看著2002以來的股市多頭,一致認為股市投資是致富之路,紛紛進場。

而且不買別的,熱門買進標的就是東歐、拉美、能源產業、礦業這些當時熱門區塊。然後在之後金融海嘯的大跌中,摔得鼻青臉腫。

簡言之,基金投資人拿到比基金更差的報酬。

根據柏格的資料,從1991到2016期間,當主動型基金的報酬是7.8%時,基金投資人的報酬是6.3%。再少了1.5%。

當市場報酬9.1%時,投資人只拿到6.3%。這是單一年度喔。投資時間長達25年的話,每年9.1%,可以讓初始1萬元的投資,成長到88231。假如每年成長率只有6.3%,初始1萬元只會成長到46061。

46061只有88231的52%。

選用高費用主動型基金,加上自以為是的認為可以掌握市場波動、掌握熱門區塊,會讓投資人拿到慘不忍賭的成果。

而且,請特別留意,在90年代買高成長科技類股的美國投資人,在2007買新興市場基金與礦業基金的台灣投資人,沒有一個人在當時認為他們做的是錯誤舉動。他們當下,都是審視當時情勢,參考專家建議,閱讀許多專欄報導後,所做出的決定。

這個日後看起來愚蠢的投資行為,在當下,看起來都是睿智而聰明的。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當時的決定,有良好的過去績效佐證。
因為當時的決定,有許多專家的背書。
也因為當時的決定,有投資人自身過度自信的樂觀。

過去績效、專家建議,搭配上投資人自以為做些分析就可以掌握未來的樂觀看法,造就了這些不當行為。

所以正確應對方式就是:

不要看過去績效。不要以為過去那個產業好,那個地理區塊好,未來它們就會持續好。

不要理會”專家建議”。這些號稱可以幫投資人掌握趨勢的”專家”,專長是把一件事情說得頭頭是道,不是預測未來。他們其中更有許多,就是推銷高費用主動型基金的打手,與投資人有嚴重利益衝突。

不要自以為是。以為市場只要分析一下,就可以掌握。

所以,當你看到目前市面上還有那些人在倡導,說:”不要管費用了,只要選對產業跟看對趨勢,高費用基金一樣可以帶來很好的報酬。”

假如你接受這種說法,你等於要同時接受高費用與看錯方向,這兩個會造成報酬率減損的負面因素的雙重打擊。

假如你是個懂的人,你也會知道,這種人沒有基金投資的Common sense。

因為基本常識就是,自以為可以掌握趨勢,常是過度自信的表現。


本書中文版是: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1—投資報酬與投機報酬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2—複利的真相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4—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5—怎麼知道你的投資顧問是否值得信賴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6—ETF的罪惡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十週年新版讀後感7—沒常識投資法

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基金報酬率的新概念—投資者報酬率(Investor Return)

2 comments:

綠角 提到...

先看後照鏡
然後找理由將它合理化~

Jerry H. LIN 提到...

如果市場年報酬率是10%, 而手續費是2%, 那麼的確只剩下8%...
然而, 假設市場有人買就有人賣, 所以有一半的人賺錢, 一半的人賠錢..
那麼一半的人的8%變成0%的話, 就有一半的人的8%變成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