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六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5六月在台中舉行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者的課後回饋。
課程內容與架構說明,可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
想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的朋友,可參考以下梯次: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八月30、31日台北班(剩1/3名額)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綠角感言:
有些朋友學習投資,會以為要透過人為操作才會得到報酬。譬如低點買進,高點賣出。或是買到報酬遠勝過大盤的股票。
其實,投資是只要你拿錢去參與市場,不用任何操作,就有機會得到報酬。
在有長期向上可能的市場,譬如股票與債券,都是這樣的情形。
以為要靠自行操作才能得到報酬會有兩個缺點。
第一是把原本不錯的市場報酬搞壞。主動選股帶來的通常是落後市場的報酬。擇時進出更是幾乎不可能長期正確。
第二就是認為市場風險可以靠人為操作克服。譬如以為在一個十年沒有報酬或甚至負報酬的市場,只要自己好好操作,仍可以賺到錢。
這不僅會造成投資時對於風險準備不足。而且很可能最後才發現,市場環境,也就是當下市場有多少報酬,才是決定投資成果的要素。
指數化投資搭配資產配置的投資方式,就是直接取用各資產本身的特性。每個資產都用指數化投資工具投入,完整的取得其報酬與風險特性。
透過股票的成長性以及債券的穩定性。組成一個成長性足夠讓自己在未來達成目標的投資組合,但過程中又不會出現自己無法承擔的風險。
一開始建構投資組合需要花些時間瞭解原理與實做方式,但一旦上路之後,每年維護就變得非常簡單,需要投入的時間非常少。非常適用於忙碌的現代人。而且成效不錯。
很高興可以得到參加朋友的認同。我會持續的透過寫作與講座,分享資產配置相關知識。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課後問卷回饋
“除了解答我單純看書的許多疑問外,對自己投資方向更明確,也解答對進入全球化資產配置的問題,明白利用ETF做資產配置+再平衡,為何是目前最好的工具,也學會合理的看待實質市場報酬。還有綠角自己從2006年開始至今的歷程,可以讓大家不用自己摸索。還有很重要的是自己不用選股不用每天花時間盯股票,可以把時間投入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能力。” 陳小姐
“資產配置原理與方式選擇,許多名詞用白話的方式配合圖片讓我們容易理解,並解說所選用之ETF特性,最後教導實務上如何進場及心理層面的誤區。是很豐富的課程。” 許先生
“都很有收穫耶,每一刻都聚精會神!時間控制、接待服務都很棒,課程內容更是豐富紮實,引用眾多數據模型,而非斷章取義或無邏輯的斷言,是會想要推薦親朋好友來上的課程。” 王小姐
“作為一個在學期間主要為二類的人而言,綠角的介紹充分讓我有基礎可以去研究、客製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值得。” 蕭先生
“綠角的分析,會以非常長期的整體趨勢來看,使得投資後遇到劇烈大跌之未來變化,投資者能有穩定的心智。謝謝提供的有用理財資訊,受益良多。” 郭小姐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金管會2025最新高股息ETF配息指引(Official Guidelines for Distributions of High-Dividend ETF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金管會在2025七月一日發表了最新的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
(這個指引是一個PDF檔,點擊可下載完整檔案)
第一個原則,ETF實際配息率原則不應超過參考配息率。
ETF實際配息率是ETF每單位實際配息金額/每單位淨值。
譬如每股配1元,每單位10元,那麼實際配息率就是10%。
參考配息率,分成股票與債券ETF兩大類。
股票ETF的參考參考配息率是該ETF追蹤的指數之”當期指數息率”。
當期指數息率就是總報酬指數報酬率減去價格指數報酬率。
總報酬指數是Total return index。價格指數則是Price index。後者只有計算資本利得與損失。
譬如台灣股市一般講的加權股價指數就是一個Price index,只有計算資本利得與損失。有計入股息的,則是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所以假如當期,總報酬指數報酬率是10%,價格指數報酬率是7%。那麼參考配息率就是3%。
債券ETF的參考配息率是該ETF追蹤指數的平均到期收益率、最差收益率,票面利率或當期收益率。
(”最差收益率”是Yield-to-worst的翻譯。指的是在最差狀況,該債券會拿到的到期殖利率)
平均到期收益率是債券指數持有債券各自YTM的加權平均,票面利率是Coupon yield,當期收益率是Current yield,這是三種呈現債券”配息率”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債券指數有多少的配息率,追蹤該指數的債券ETF配息率就不應超過這個數字。
該指引還列出各種”違規樣態”。譬如在計算ETF實際配息率時,先將配息中的資本利得部分去除。這樣會算出比實際低的配息率。
或是以”過去多年”指數最高的股息率做為參考息率。這樣會拉高參考配息率。
這很有意思,感覺很像金管會在跟投信說:”你們不要搞這些花招,我都有列出來了。這樣就是違規。”
第二個原則,就是收益平準金有啟動標準與使用上限。
啟動標準有兩個。
第一個是ETF實際配息率小於參考配息率,那可以動用收益平準金。
第二個是ETF總單位數增加比率。比率計算方式是(本次收益分配決定日總單位數-上次收益分配決定日總單位數)/本次收益分配決定日總單位數。
譬如基金公司可於公開說明書中明訂,當上述增加比率超過10%時,是啟用收益平準金的標準。
從該文件後來的計算範例來看,金管會的要求是要同時符合以上兩個條件,才能動用收益平準金進行配息。
收益平準金的使用上限則是平準金金額占所有可用於配息資金的比率。
譬如除息前一天,ETF持有10元的股息、20元的資本利得,10元的收益平準金。總計是40元。收益平準金占四分之一,也就是25%。那麼這次配息金額,收益平準金的占比最高就是25%。
按照這個規定,收益平準金無法發揮”超過其份額”的作用。基金公司無法用收益平準金明顯拉高配息率。
第三原則,就是配息的來源有優先順序。應先以股息、債息、資本利得做為配息的來源。最後再動用收益平準金。
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第一原則,ETF實際配息率原則不應超過參考配息率
該文件還有一個實例。很值得詳細看一下。我這裡略過數字,講一下大略狀況。
一開始是先以ETF持有的股息與資本利得做為配息來源。然後發現這樣配息低於參考配息率。然後單位數增長幅度也超過10%的標準。所以動用收益平準金。即使動用收益平準金,仍有一個使用上限。最後出來的ETF實際配息率低於參考配息率。這樣就不用跟金管會解釋理由與留存記錄。
金管會沒有強制基金公司不能配發超過參考配息率的配息。但是,只要有某一次配息超過參考配息率,就要提出理由並記錄。
這比較像是軟性禁止。金管會等同在跟業者說:”我沒有說你一定不可以,但假如你做了,就要來跟我解釋。”
那你認為基金公司還會持續配發出超過參考配息率的配息嗎?
這個指引實行之後,那些配發出不合理高配息率的高股息ETF會比較回復常態。
在七月28日,經濟日報還有一篇名為” 高股息ETF成追憶”的報導。內裡有這樣的文字:
文中直接點名那些ETF有遠超過參考配息率的配息。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這篇文章就從網站下架了。但在其它地方,還看得到其被引用。看來,指名道姓的說那些高股息ETF有遠高於指數配息率的狀況,恐怕讓一些業者有被揭穿的感覺。
我認為這是一個正面發展。基金跟ETF配發出不合理的高配息,必然以犧牲日後的成長為代價。而本金就是配息的根本。本金沒有什麼成長,配息未來也很難成長。
全國投資人蜂擁使用成效偏差的投資工具,不管是成本超高的基金或是成績落後市場的ETF,對國民財富的累積都是負面影響。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只有少數人可以成功投資,事實或迷思? (You Don’t Have to Defeat Others to be a Successful Investor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上週在台中的退休資產管理與債券課程,分別有兩位參加者跟我分享投資經驗。
一位是在2018參加過資產配置戰略總覽,當時就依照資產配置的方式,使用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ETF開始投資。到現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另一位則是在2015就關注與閱讀綠角財經筆記,然後也是用低成本ETF組成投資組合,十年下來,看到非常可觀的資產成長。
也就是說,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法,只要你掌握其基本原則,然後照著去做,就會取得成果。
很像學開車,只要你記住重要交通規則,掌握基本開車技術,就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汽車駕駛。這是大多人都辦得到的事。
做好投資,也是大多人可以達成的事。
但問題是,現在盛行的看法是把投資講成好像只有少數人可以做好的事。
這種心態的根本由來,就是把投資當成競技遊戲,或是快速致富的途徑。
譬如說,你要選出未來十年、二十年,表現遠勝過大盤的基金。這樣你才是一個合格的基金投資人。
譬如,你自行選股投資,你的年化報酬需要達到年化二、三十趴,這樣你才是成功選股者。
譬如,你要多空操作,抓牛避熊,這樣才是一個成功的趨勢觀察家。
問題是,長期勝過大盤的基金沒有什麼特徵可以讓人事先看出來。自行選股年化報酬二十趴以上,是巴菲特等級的成績。你覺得自己在那個運動項目可以去奧運奪金嗎?那為何選股時,你會具有世界前幾名的水準?擇時進出,更是長期無法持續正確的事。
將投資活動當成一種競技,然後只有成功的完成幾近不可能任務的人,才叫傑出,才能說是成功達標。這樣,自然只有很少數的人可以說是投資成功。
但這恐怕是看待投資的錯誤角度。
投資其實是一個平實的活動。學好規則,觀念正確,就可以執行。這不是難如登天之事。
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就是每一位投資人都可以學習並運用,取得成果的投資方法。
這些方法只要你學會,然後去用,就可以達到合格的投資成果。所謂合格,就是利用自己投資期間的市場報酬,去幫助自己達到目標。
投入各資產類別時,使用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整體投資組合以資產配置的方式管理。這個投資架構,從資產累積階段到退休提領,都可以使用。
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執行,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的主題。
退休後,如何利用自身金融資產持續的帶來現金流,則是“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的內容。
學會這些投資原則,你不需要贏過其他投資人或是勝過市場,你只需要去執行,就可以成為一個稱職與優秀的投資者。
閱讀全文
Labels: 投資概念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分析介紹(00878,2025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台股代號00878,簡稱國泰永續高股息,於2020七月20號掛牌上市。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以完全複製法追蹤”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
該指數由兩方面進行選股,第一是ESG評分,第二是高股息。
ESG是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的縮寫,意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
指數編製公司先挑出在ESG三方面綜合評分較高的公司,然後再進行規模與獲利性篩選。規模要求總市值達七億美金以上,獲利要求則是年度每股盈餘為正。
在計算”股利分數”之前,會考量候選股票的現金股息率的穩定性。排除以下三種狀況的公司:
1.現金股息率排名落在後10%
2.現金股息率的標準差超過10%
3.未有股利資訊
最後再用現金股息率進行篩選。這個指數的計算方法是由”股利分數”評定。
股利分數=最近12個月年化股息殖利率*0.25+最近三年平均年化股息殖利率*0.75。
這個評分方式有考慮到近幾年股息率,不是只看過去一年股息率高低。但是最近一年的股息率還是有最大的影響力,因為近一年的股息率就占了五成的股利分數的評分比重。
在整個選股流程中,ESG這個篩選條件比較像一個基本的要求,因為在MSCI的七個ESG等級中,前面兩個等級AAA、AA是Leader,領先者。A、BBB、BB中間三個等級是Average,平均者。B和CCC最後兩個等級是Laggard,落後者。
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只排除最後兩個等級,不是挑出領先者。也就是說,在ESG方面只要不是表現太差的落後者,就有機會進入指數。
該指數真正的選股條件是股息率。從候選公司中,用股息分數前三十名組成指數成分股。
所以,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的重點是”高股息”,ESG方面的要求不是那麼嚴格。
候選成份股最後再用股利分數進行加權。
這是風險較高的高股息指數建構方式。假如有一家小型公司,只要有很高的過去一年配息率,它就有機會取得較高的股息分數。進入指數,同時有較高的比重。
針對這個問題,指數公司以” 總市場價值達七億美金以上”進行控制。
目前國泰永續高股息ETF30支成分證券如下表:
代號 名稱 |
持股權重 |
|
1 |
2882 國泰金 |
9.20% |
2 |
2891 中信金 |
8.86% |
3 |
2303 聯電 |
6.52% |
4 |
2454 聯發科 |
4.38% |
5 |
2357 華碩 |
3.85% |
6 |
3034 聯詠 |
3.67% |
7 |
2379 瑞昱 |
3.42% |
8 |
3711 日月光投控 |
3.31% |
9 |
2615 萬海 |
3.07% |
10 |
2301 光寶科 |
3.07% |
11 |
2382 廣達 |
2.78% |
12 |
1216 統一 |
2.67% |
13 |
5871 中租-KY |
2.65% |
14 |
2885 元大金 |
2.57% |
15 |
2881 富邦金 |
2.56% |
16 |
2886 兆豐金 |
2.54% |
17 |
3231 緯創 |
2.50% |
18 |
5876 上海商銀 |
2.46% |
19 |
4904 遠傳 |
2.45% |
20 |
3045 台灣大 |
2.42% |
21 |
2376 技嘉 |
2.38% |
22 |
2412 中華電 |
2.28% |
23 |
5347 世界先進 |
1.99% |
24 |
1402 遠東新 |
1.92% |
25 |
2474 可成 |
1.77% |
26 |
2356 英業達 |
1.73% |
27 |
2105 正新 |
1.61% |
28 |
2324仁 寶 |
1.44% |
29 |
2377 微星 |
1.43% |
30 |
3702 大聯大 |
1.42% |
持股變的更加集中主要來自前三大持股的比重變化。
2024前三大持股 |
2025前三大持股 |
||
聯發科 |
5.21% |
國泰金 |
9.20% |
聯詠 |
4.96% |
中信金 |
8.86% |
日月光投控 |
4.06% |
聯電 |
6.52% |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的經理費在規模50億台幣以下,是每年0.30%。規模達到50億台幣以上,則是0.25%。
ETF目前規模已經達到4469億台幣(2025七月底資料),所以經理費是0.25%。保管費則是0.03%。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在2020成立,2021、2022、2023、2024這四個完整年度的內扣總開銷如下: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
0.47% |
0.50% |
0.46% |
0.42% |
去年寫00878分析時,我提到00878規模與0056差距只剩60億台幣,有機會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高股息ETF。
但根據我在上個月發表的台灣前十大ETF現況分析,00878資產仍落後0056達114億台幣。0056不僅沒被超車,還把差距拉大了。
下表是00878自成立以來的每次配息記錄。
日期 |
每股配息金額 |
2020十月 |
0.05 |
2021一月 |
0.15 |
2021四月 |
0.25 |
2021七月 |
0.30 |
2021十月 |
0.28 |
2022一月 |
0.30 |
2022四月 |
0.32 |
2022七月 |
0.28 |
2022十月 |
0.28 |
2023一月 |
0.27 |
2023四月 |
0.27 |
2023七月 |
0.35 |
2023十月 |
0.35 |
2024一月 |
0.40 |
2024四月 |
0.51 |
2024七月 |
0.55 |
2024十月 |
0.55 |
2025一月 |
0.50 |
2025四月 |
0.47 |
也就是說,完全靠00878這類高股息ETF帶來退休的生活費,每年配息金額波動。無法帶來穩定的現金流。退休者其實可以利用總報酬,自行創造每年購買力穩定的現金流。
00878近四年的績效如下表: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
24.65% |
-10.23% |
45.41% |
10.31% |
元大台灣高股息ETF |
19.36% |
-18.36% |
57.99% |
7.05% |
從2021年初到2024年底,00878累積報酬79.5%。勝過0056的64.8%。但仍落後0050在同期間81.7%的報酬。
台灣前十大ETF大多是高股息ETF,大量資金投注其中。
其實,高股息是特定選股策略。而主動去選出具有某些特徵的股票,長期下來,很難勝過市場。
假如資產成長是你投資的目的,那直接使用指數化投工具,往往是更好的選擇。
聲明:
作者與國泰投信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