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分析介紹(00939,2025年版)
(想瞭解如何以資產配置的方式,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想深入掌握債券,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投資組合中該使用那種債券為宜,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台股代號00939。於2024年3月8日成立,3月20日掛牌。
00939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高息動能指數”,簡稱”特選臺灣高息動能指數”。
候選成份股來自台灣上市上櫃公司股票。
首先挑出發行市值與流通市值兩者排名皆屬前250大的公司。
然後進行流動性篩選。候選股票必需最近12月,成交金額屬前20%大。
或者最近12月成交金額屬前80%大,且滿足以下兩點其中之一。
1.近三個月,月平均成交量達10,000交易單位。
2.近三個月,月平均週轉率達6%。
然後以以下指標進行篩選:
1.最近2季每股盈餘總合大於零。
2.近三年平均現金股利率發放率0-120%之間。
3.排除近一季營業利益率與季增率,同屬最低30%的股票。
4.排除定期審核前已除息之年配息股票,或宣告不發放現金股利之股票。
第一個條件,近兩季每股盈餘總合大於零。所以公司有賺錢,就通過第一個標準。
現金股利發放率不要超過120%,就通過第二點。
近一季營業利益率跟季增率,不要同時落在後30%,就通過第三點。
定期審核排除掉已經除息與宣布不配息的股票。這是追逐配息的選股條件。
這些指標不是嚴格的挑選標準。基本上是篩掉在各指標表現落後的族群,而不是挑出表現突出者。
通過以上流動性與指標篩選的股票,首先看已經公告現金股利決議或擬議分派金額,但尚未除息者。依配息率由大到小排序。挑出30檔成份股。
剩下的候選股票中,再從兩面向進行排序,選出10檔成份股:
1. 已經公告現金股利決議或擬議分派金額,但尚未除息者,依配息率。
2. 未宣告現金股利決議者,依據預估配息率。
從這裡可以看出,前面的流動性與指標篩選,目的是挑出一些符合基本條件的股票。最後最重要的選股要素,在於公司的配息率。而且最重要的是,預計就要配發的現金股息率。
00939在一年當中的不同時期,會採用不同的權重調整方式。
在五月的成份股定期審核時,是用配息率加權,再依發行市值調整權重。
不單純用配息率,有考量市值,是一個不錯的特點,可以避免投資組合過於偏重中小型類股。但公開說明書中沒有提到如何依市值調整。
另外在一月與九月,會進行權重定期審核。主要是以風險調整後的報酬調整權重。這就是00939名稱中,”動能”兩字的由來。
動能投資策略最單純的形式,是直接找尋過去幾個月表現最好的證券,然後買進。這個做法是相信,近期表現好的證券會持續表現好。其價格會呈現動能。
00939在實際執行動能策略時,則是看風險調整過後的報酬,風險調整後的報酬愈好,就給予愈高的比重。
但00939採用的是一種很局限的動能策略。因其選股標準主要是看股息率。所以00939是在高股息類股中施行動能策略。
不少有動能的股票,是投資大眾對其未來成長給與高度評價與想像。
這些公司未必會有配息。反而可能為了擴增與研發,根本沒有錢配發現金股息,或甚至虧損。但股價還是持續攀高,因為投資人認為,這些資本支出,日後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00939的選股模式會錯過這一類動能股票,其重點是高息。
高配息的公司,一般多屬成熟產業。沒有很多投資機會,所以公司選擇將賺到的錢以現金股息的方式發給股東。
00939收取0.3%的經理費與0.035%的保管費。2024全年內扣總開銷是0.99%。這是從去年三月初成立,到去年年底的費用。
近1%的成本相當高昂。假如現金股息率是3%的話,1%的成本,等同會吃掉配息的1/3。可以算是一種基金公司對投資人收益的”課稅”。
假如你想買這支ETF帶來”現金流”,需仔細想想,為了這份所得,交33%的另類所得稅給基金公司,是否划算。
00939自成立以來,累積配息總金額是每股0.809元。(2024八月1日到2025九月2日的配息)
00939在2024三月20日收盤價15.03,到2025九月10日收盤價是13.97。期間總報酬是-1.67%。(13.97+0.809-15.03)/ 15.03=-1.67%
同期間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報酬是33.72%。
也就是說00939自成立以來,會讓投資人落後市場35.39%。每一百萬少賺35萬。
00939去年風光發行時,創下募集記錄的金額。有如下圖的新聞:
現在,這五百多億台億的資金,在台股大漲時,錯過175億台幣的報酬,是投資人悲慘的成果。(35*5=175)
兩相對比,令人感慨。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ETF分析介紹(VEU,2025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Vanguard富時全球股市美國除外ETF,英文全名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ETF,美股代號VEU,於2007年三月2日成立。
VEU追蹤FTSE All-World ex-US Index。該指數包含全球47個國家,共3694支股票。投資範圍是美國以外的已開發與新興市場。VEU以複製法追蹤指數。
目前VEU全球各大地區的相對比重是,北美:歐洲:亞太:新興市場=7:40:26:27。
跟VEU性質近似的標的是VXUS。VEU與VXUS都是投資美國以外的全球市場,四大地區的相對比重也很近似。
VEU和VXUS主要差別在於對中小型類股的涵蓋程度。
VEU持有3819支證券。VXUS則持有8615支證券。VEU投資大型股與中型股。VXUS則是同時投資大、中、小型股。所以VXUS持股數目較多。
VEU持股的中位市值是514億美金,VXUS則是431億美金。後者較小,因其有納入小型股。
VEU跟VXUS一樣,都可以與專門投資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搭配,形成全球股市投資組合。
VEU內扣總開銷是0.04%。比起2024的0.07%,大幅下降。
VEU資產總值達465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280萬股(2025九月資料)。資產規模與成交量與去年相比,皆有提升。
2025七月底,VEU投資的前十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
日本 15.2%
中國 9.3%
英國 9.3%
加拿大6.7%
法國 6.5%
德國 6.0%
瑞士 5.6%
台灣 5.6%
印度 5.6%
澳洲 4.7%
跟去年相比,前十大國家組成完全相同,只有排名順序不同。比重提高最多的是中國,從去年的7.1%,今年增為9.3%。
VEU的前十大持股如下: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台積電)
Tencent Holdings
SAP SE
ASML
Alibaba
Samsung
Nestle
Roche
AstraZeneca
Shell
跟2024相比,Alibaba、Roche進入前十名。、Novo Nordisk與Novartis退出前十大。
前十大持股占VEU資產總值的10.38%。第一大持股台積電占比2.93%。第二大持股Tencent則是1.36%。第三大持股開始,每一家公司比重都不到1%,這是非常分散的投資組合。
VEU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年度 |
VEU績效 (A) |
對應指數績效 (B) |
ETF與指數差距 (B-A) |
2008 |
-44.02% |
-45.26% |
-1.24% |
2009 |
38.89% |
43.00% |
4.11% |
2010 |
11.85% |
11.65% |
-0.20% |
2011 |
-14.25% |
-13.76% |
0.49% |
2012 |
18.55% |
17.48% |
-1.07% |
2013 |
14.50% |
15.31% |
0.81% |
2014 |
-4.05% |
-3.31% |
0.74% |
2015 |
-4.67% |
-4.72% |
-0.05% |
2016 |
4.79% |
4.80% |
0.01% |
2017 |
27.24% |
27.11% |
-0.13% |
2018 |
-13.97% |
-14.13% |
-0.16% |
2019 |
21.63% |
21.81% |
0.18% |
2020 |
11.39% |
11.22% |
-0.17% |
2021 |
8.16% |
8.36% |
0.20% |
2022 |
-15.46% |
-15.49% |
-0.03% |
2023 |
15.64% |
15.82% |
0.18% |
2024 |
5.46% |
5.80% |
0.34% |
2024,VEU落後指數0.34%。這是自2015年以來,最大的單年追蹤差距。希望追蹤誤差能很快回到以前的水準。
VEU的主要作用是跟VTI搭配形成全球股市的投資組合。
VEU跟VXUS相比,規模較小,但VEU內扣總開銷0.04%比VXUS的0.05%略低0.01%。VXUS雖然多持有上千支證券,但其小型股與微型股也只占整體投資組合3.8%的價值。
所以,假如想進行國際全市場指數化投資,要同時囊括大中小型股,會選用VXUS。
假如投資人覺得放棄小型股,對市場的主力,大型股與中型股,進行指數化投資就好,則會去使用VEU。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ETF關鍵報告”2025六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5六月在高雄舉辦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課程主題與整體架構,可見“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5十月19日台北班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綠角感言
自1993美國第一支ETF發行以來,ETF是一個一直在變化的投資工具類別。
最早出現的是單純進行指數化投資的ETF,後來出現Smart Beta的策略指數ETF,然後有追逐各種熱門主題的Thematic ETFs,業界再發行了主動型ETF。近年美國還有單一個股ETF,以及利用選擇權帶來收益的ETF。
選擇很多,令人目不暇給。每種ETF都有自稱的好處,讓人難以選擇。
但這廣大的ETF世界,仍有貫穿其中的核心原則。假如投資人能抓住大綱要,其它變化都是相關衍生,會更容易掌握ETF這個投資工具。
這次就有朋友反應,之後假如看到業者推出新的標的,也能自行判斷。
這正是"ETF關鍵報告"的目的,給方法。一個日後可以自行去運用的ETF挑選與判別方法。
另外,"ETF關鍵報告"討論到的技術性細節不少。我一直擔心剛接觸者會覺得太艱難或是過於繁複。所以在內容順序與解說方法,我都特別留意,希望能簡單同時又清楚的說明。
這次也有朋友反應,雖然自己是新手,但覺得內容充實又易懂。
看來我有達成目的。
很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我會持續透過寫作與講座,推廣ETF投資與指數化投資相關知識。
課後問卷回饋
“1. 在ETF的特性以及原理上解說清楚,澄清了很多對於ETF的誤解。
2. ETF買賣注意事項中有許多實際的提點。” 施小姐
“如何看ETF的各項資料來選出自己的標的物,並解釋各項數據,讓我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會感覺比較踏實,而非聽別人報明牌,例如:選VT啦,因為買一支就投資全世界。但是經過今天課程,我會知道為什麼VT比同類型好,之後如果出現更好的ETF,也能自行判斷。對我這個新手以及對財經觀念是一張白紙的人來說,今天的課程內容充實又易懂。” 李小姐
“利用ETF投資,可確實做好全球分配。” 林先生
“謝謝綠角箭無虛發,紮實上了三節課,收穫良多!之前只有購買美國ETF的經驗,但上完課後,對ETF有更通盤的了解,ETF分析表對實務操作很有用。” 莊小姐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4—中產困境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第一階: 小於一萬
第二階: 一萬到十萬
第三階: 十萬到一百萬
第四階: 一百萬到一千萬
第五階: 一千萬到一億
第六階: 一億以上
(單位:美元)
這六階當中,第三與第四階是中產階級。第四階是比較有錢的中產階。假如想要的話,他有財力可以負擔比較好的車子,出國可以比較常購買商務艙。
達到第四階的人與家庭,通常有不錯的收入與良好儲蓄習慣。他們將部分工作所得持續投入金融市場,累積出有份量的財富。
作者引用美國當地統計資料,64%的第四階家庭,20年過後,仍會在第四階。比起第一到第三階,第四階是最難再往上爬的層級。因為要再往上,需要的策略與方法與之前完全不同。也就是說,帶你達到第四階的想法與做法,很難再帶你往上。
前面幾級的爬升方法相當明確,那就是增進個人能力、賺取較高工作所得,儲蓄然後進行良好投資。
不容易。但基本上,只要你能做到,就會在財富梯級往上攀升。
但要再往上呢?
投資是否可以有效達成呢?
譬如你剛到第四階,持有一百萬(美金)的金融資產。
假如你都不再投入新的資金,從100萬到更高一梯的1000萬美金資產,要多久呢?
假如你的投資部位在扣除通膨之後,有5%的年化報酬。需時47.2年。
請問你爬到第四階花了多少時間?
你在40歲時,爬到第四階嗎?
那47.2年是否是一個可以達成的時間呢?
作者也有計算。假如有再投入自己的錢,需要多久。結論是,即便對於高所得高儲蓄者,第四階要再往上,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第四階的資產,也開始會讓你的工作所得的影響縮小。
資產總價值500萬時,工作所得存下100萬,那就是提升1/5。
但當你有200萬美金,約當6000萬台幣的金融資產價值時,你存下100萬台幣的工作所得,對資產的影響只有1/60。
資產價值愈高,工作所得與儲蓄的影響力相對降低。
而且第四階,資產總值100萬到1000萬美金這個範圍內的進步,會讓人相對無感。
譬如你資產價值從400萬提升到500萬美金。你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品質明顯提升,人生體驗更加美好,消費習慣有所改變嘛?
通常不會。你很可能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
傳統的工作職涯在第四階之前仍是有效策略。但要再往上,需要完全不同的方法。那就是開創事業。
這個事業要運作順暢,有獲利,最後以高價賣給收購者或卦掛牌上市。讓你持有的所有權(也就是股權)變得非常有價值,這才是通往第五階以上的門票。
為何要開創事業?
因為之前財富階梯爬升方法,是單靠一己之力,用工作所得往上爬。創業則是利用他人的人力資本與金錢資本來賺錢,成功的話,會有明顯的乘數效果。
但創業成功的難度遠高於有個成功的職涯。不是走上這條路,就一定走得通。作者引用了特斯拉總裁Elon Musk與NVIDIA創辦者Jensen Haung的說法。前者說,假如你需要鼓勵,那恐怕你根本不適合創業。後者提到,假如當年事先知道會那麼苦的話,自己不會選擇創立一家公司。
作者也討論一些基本原則。創業之前,原本就有工作經驗比較好。有一點財務基礎也比較好。不僅可以提供事業的資金來源,也可以在失敗之後,作為緩衝網。
假如把這六個階層的財富比擬做爬山。第一到第四階,像普通山徑。你有腳力,有耐心,慢慢走,避免途中的陷阱,很有機會看到自己的位階逐漸升高。
但到第四階的高度,再往上看,你會發現再往上的山路完全不同。有厚雪、垂直冰坡、碎石壁面,你需要完全不同的技巧與裝備,才能再往上。
而且第四階之內的進步,較難帶來明顯生活品質的變化。位在這一階,工作所得帶來的進步不大。要靠投資帶來明顯的進步,為時甚久。
這就是第四階的困境。是一個讓人覺得似乎已經小有成就,但又很難進到下一階的處境。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為何你不需那麼在意聯準會與央行動向(Stop Watching the FED)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多年來,我看過許多立足於”央行接下來會怎麼做”的投資決策。最常見的領域就是債券。
2008金融海嘯當時,美國聯準會為了對付危機,把目標利率調到幾乎是零。到了2013已經維持五年的超低利率,看起來接下來一定會升息。所以出現預期升息,所以要撤離債券的說法。
2022,聯準會為了對抗高通膨,連續升息。當時認為2023經濟會衰退,通膨會降溫,所以聯準會接下來降息。於是出現買長債,保證賺。是送分題的說法。
這些做法帶來的成果都很不理想。
近期美國晨星刊出一篇文章,從七個面向分析,為何投資人不需那麼在意央行的目標利率調整方向。
第一個就是債券。債券價格與殖利率是反向關係。這是不少人初入債券世界所學到的第一個重點。但許多人從這個基礎,下一步踏出去,就走錯了,那就是以為”央行目標利率上升,所有債券的價格都會下跌”。(或是以為央行目標利率下降,所有債券都會上漲。”
這是錯誤觀念。像FED調整的目標利率是借貸一天的利率,其它各種天期,各種信用評等債券的殖利率變化都是市場決定。不一定會跟央行目標利率的變化同向。像晨星文中就有一個很好的表格,我將其重新整理如下:
年度 |
FED動作 (+ 升息,- 降息) |
晨星美國核心債券指數 |
2015 |
+0.25% |
0.6% |
2016 |
+0.25% |
2.6% |
2017 |
+0.75% |
3.4% |
2018 |
+1.00% |
0.1% |
2019 |
-0.75% |
8.7% |
2020 |
-1.50% |
7.5% |
2021 |
0 |
-1.6% |
2022 |
+4.25% |
-13.0% |
2023 |
+1.00% |
5.3% |
2024 |
-1.00% |
1.4% |
2025至8/31 |
0 |
4.9% |
2019與2020降息,債券正報酬,符合常見說法。
2021 FED沒動作,債券下跌。
2022升息,債券虧損。符合常見說法。
2023還是升息,但債券正報酬。跟常見說法相反。
2024降息,債券正報酬。符合常見說法。
看了這十年的歷史,你會知道,就算能準確知道聯準會下一次目標利率調整是升息還是降息,也很難正確預知債市走向。
決定債券殖利率,也就是債券價格,有許多因素。央行的目標利率不是說不會影響債券價格,但只是眾多因素的其中之一。
還有很多就單純拿目標利率來做解釋的金融市場現象。
譬如房價。常見說法是央行假如調高目標利率,會拉高借貸壓力,對房市不利。
就跟債券市場的例子一樣,這是一個因素,但房價不是完全由央行目標利率決定。像近幾年的升息,美國房價仍維持在高檔。
還有成長類股。常見說法是,由於成長型類股,公司比較多的現金流是在長遠的未來所賺到的錢。所以當利率提高,折現率同步拉高,會造成成長類股的估值降低。
這在2022連續升息,美國大型成長股表現不佳時,看來的確很有道理。但2023這一年仍是升息,成長類股表現很好。投資人對AI題材的熱衷,完全抵消了高利率的負面影響。
還有像股息類股。當利率拉高,投資人透過相對穩健的債券就能取得比較好的報酬。這時會配發現金股息的公司股票,就變得比較不具吸引力。但在2022升息時,狀況完全不是這樣。
還有其它用FED升降息解釋美元匯率,小型股表現、新興市場起伏的問題。
重點是,很多財經專家或媒體,會很方便的拿FED或各國央行近期的目標利率調整,來解釋這些金融市場現象。觀眾看了,也會覺得很有道理。
但是,去觀看與瞭解更完整與長遠的歷史,投資人會知道,央行利率只是影響這些資產表現的其中一個因素。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有人說:”央行即將升息,快離開債市”。你知道這是一個未必正確的陳述。
或是當你自己在想,”FED升息,美元將更具吸引力,會升值。”你也要提醒自己,這恐怕也是過度簡化的說法。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分析介紹(VWO,2025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美股代號VWO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於2005年三月4日成立。追蹤FTSE Emerging Markets All Cap China A Inclusion Index。
VWO原先追蹤的是FTSE Emerging Markets Index。2015,Vanguard將VWO追蹤的指數更換為目前使用的FTSE Emerging Markets All Cap China A Inclusion Index。
目前VWO投資的前十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
中國 32.8%
印度 20.9%
台灣 20.9%
巴西 4.0%
沙烏地阿拉伯 3.7%
南非 3.6%
墨西哥 2.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
馬來西亞 1.7%
泰國 1.7%
跟去年(2024)相比,中國仍是第一大的新興市場,但比重從26%拉高到32.8%。台灣與印度比重接近,都是20.9%。印尼退出前十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進入。
VWO每年內扣總開銷0.07%。比去年的0.08%下降了0.01%。
VWO資產總值931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810萬股。資產規模比去年分析時的779億美金明顯擴大,但成交量縮小。
2025七月底,VWO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台積電)
Tencent Holdings
Alibaba
HDFC Bank
Xiaomi Corp
Reliance Industrie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ICICI Bank
PDD Holdings
Meituan Dianping
跟去年相比,Infosys與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鴻海)離開前十大持股名單,Xiaomi Corp與ICICI Bank進入。
目前VWO持有5973支股票。其追蹤的指數成份股則是4802支。
VWO可以直接投資當地交易所掛牌的新興市場股票,或投資該公司在美國的ADR(美國存託憑證)。所以會造成VWO總持有的證券數量超過指數成份股數量的情形。
VWO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年度 |
VWO績效 (A) |
對應指數績效 (B) |
ETF與指數落差 (B-A) |
2006 |
29.53% |
29.93% |
0.40% |
2007 |
39.05% |
39.39% |
0.34% |
2008 |
-52.77% |
-53.33% |
-0.56% |
2009 |
76.28% |
78.51% |
2.23% |
2010 |
18.99% |
18.88% |
-0.11% |
2011 |
-18.68% |
-18.42% |
0.26% |
2012 |
18.84% |
18.22% |
-0.62% |
2013 |
-5.00% |
-4.28% |
0.72% |
2014 |
0.6% |
1.24% |
0.64% |
2015 |
-15.35% |
-15.40% |
-0.05% |
2016 |
11.75% |
11.77% |
0.02% |
2017 |
31.38% |
31.06% |
-0.32% |
2018 |
-14.57% |
-14.76% |
-0.19% |
2019 |
20.40% |
20.40% |
0.00% |
2020 |
15.32% |
15.51% |
0.19% |
2021 |
0.96% |
1.47% |
0.51% |
2022 |
-17.72% |
-17.58% |
0.14% |
2023 |
9.27% |
9.55% |
0.28% |
2024 |
11.01% |
11.63% |
0.62% |
2024,VWO落後指數0.62%,是自2015年以來最大的單年落差。希望Vanguard可以很快的回復到更貼近指數的成果。
VWO可以讓投資人用低廉的成本取得全球新興市場股市的報酬。
本篇VWO完成之後,全球股市四大分區標的VTI、VGK、VPL與VWO在2025的分析文章都完成了。
今年到目前為止,這四支ETF的表現如下表:
地區 |
北美 |
歐洲 |
亞太 |
新興 |
代表標的 |
VTI |
VGK |
VPL |
VWO |
今年以來表現 |
9.8% |
23.85% |
21.94% |
16.58% |
歐洲股市上漲最多,今年以來會有近24%的獲利。美國雖也是上漲,但9.8%報酬率是四大地區表現最差的。
“投資全球股市只要買美國就好”,這句話幾乎可以說是近幾年不少投資人的共識。但市場發展有時會跟預期不同。
當實際狀況跟預期完全相反時,像今年到目前的狀況,許多人預期會表現最好的美國,實際上是表現最差。完全只投資單一地區市場,會帶來反效果。
這些全球股市分區標的比較好的應用,是將它們搭配起來組建成一個全球分散的投資組合。
而不是用來這些單一地區ETF來實踐某個地區將表現最好的預期。
所謂投資要考慮風險,就是不能想說”我認為未來會怎樣,所以就一定是這樣”,而是要想到”假如狀況跟我想的很不一樣,要如何事先做好預備與防範”。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