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2---詐騙者的百種樣貌


作者在書中用實際的例子說明金融詐騙者的不同形態。

有一種詐騙者作者稱之為”金童”,Golden Boy。他們年輕,畢業於名校(或靠假文憑),充滿熱忱的跟投資人解釋他的投資策略。

這些人往往有一些特定的行為模式。

他們會花大錢、買豪宅開名車。而且很樂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奢華生活。他們花錢贊助慈善,不是因為他們真愛施捨,而是為了買一個好名聲。他們花錢,為的是讓別人留下”他很有錢”的印象。

而由於他剛好在做投資。一些不察的投資人就會自動將”他很有錢”等同於”他很會投資”。

千萬不要上當。

假如你看到你的投資顧問,或是任何潛在的投資機會,不是討論為什麼這樣投資可以成功,而是以執行者本身的奢華生活為賣點。這有很高的機會是金融詐騙。

另外一種可笑或是說有點可悲的金融詐騙,可稱為”無能者”。

無能者如何詐騙別人?

作者舉的例子是有兩個美國人,努力找尋高收益投資機會。努力了許久,他們終於找到了。在歐洲某地有這樣的機會。

他們開始辦理募資,租辦公室、建立電話客服、雇銷售人員。他們辦私募基金,要讓美國投資人也有一起參加的機會。

結果募到百萬美金的資金,匯到歐洲後。完全沒有下文。這兩個人才知道,原來那個號稱有高收益機會的歐洲人,本身就是金融騙子。

這兩個人,等於是幫詐騙者騙錢,自己還不知道。

所以假如當你看到有人銷售的投資方案,其操作跟獲利來源,完全是靠不知道有何關係,遙遠國家的某個不知名人物時,請特別小心。

不要跟著受害者,一起成為受害者。

第三種詐騙者類型,撒謊者。我覺得最難發覺。


因為這些人一開始是正規正常的投資顧問。募集客戶的錢,老實做投資。

問題就出在某年出現比較差的報酬,譬如單年報酬-10%。而這年市場漲20%。這是嚴重落後。

這位顧問就想說,”這不太好耶。假如老實跟客戶說,客戶可能跑走,我就沒有資產可以管理,也就沒有收入了。”

所以他就假造當年的報表,說單年報酬+10%。

他想說,”沒關係,跟真實報酬就差20%而已,就靠之後的正報酬把它補回。”

結果為了取得”更大的正報酬”,他就去冒更大的風險。而更大的風險,有時帶來的是更大的虧損。從此步入無底深淵。一直跟客戶報告假的報酬,成為一位詐騙者。

這種由好變不好,是一個不容易查覺的狀況。身為客戶,你可能還會覺得這個人操作很行。不論市場環境如何,都還可以帶來不錯的報酬。卻不知那些報酬都是謊言。

作者提供一個很好的辨識方法,就是這位投資顧問,他有多仰賴客戶資金所帶來的收入。

假如他有海濱度假小屋,開法拉利、小孩都上貴族學校,你會知道他有很強的動機保住收入,才能維持目前生活品質。他無法接受客戶在某一年表現不好後大舉離開。這種人在這樣的壓力下,比較可能鋌而走險。

重點在於估算一位投資顧問的收入,跟他生活用度間的差距。假如這個人收入少一半,還是可以讓他維持目前的生活,他實在沒什麼必要在績效方面跟客戶說謊。

俗語說,由奢入儉難。

困難到有人為了不要”入儉”,可以選擇不要自尊,放棄專業,成為一位詐騙者。

假如你是一個珍惜財富、生活節制的人,你也應該找一位觀念跟你相近的顧問。

後記:書中還有許多其它的詐騙型態,譬如避險基金詐欺、詐欺受害者資產回復詐欺(你沒看錯沒錯,專門針對受害者,再騙他們一次)、不易看出的債券型龐式騙局等。看到這些人的”創意”,只能說嘆為觀止。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1---別以為自己對金融詐騙完全免疫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3---合法詐騙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4---誠實的負面作用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5---變額年金的重大缺點

“Getting by on $100,000 a Year”讀後感1—金字塔銷售的原型(Pyramid sales scheme)

“How to Smell a Rat”讀後感2—易上鉤的魚

4 comments:

獨行俠 提到...

這本書有中文版
不過已經絕版了

證管會執法官教你識破投資陷阱
The Vigilant Investor
作者: 派特.賀多斯頓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Pat Huddleston
譯者: 吳孟儒
出版社:商周出版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2/08/11

綠角 提到...

謝謝獨行俠的分享~

綠角 提到...

那些在2020二三月說大蕭條即將來臨
請投資人離開市場,賣在低點,錯過之後反彈的人
他們不會道歉,更不會自殺

他們會若無其事的繼續販售他們對市場未來發展的"高明"看法
賺他們的名聲,他們的錢

就如2008之前,推薦能源、拉美、東歐、原物料的業者與"老師"

虧損,是投資人的事

綠角 提到...

號稱等同現金的安全
卻有特高的報酬
最後有一天往往讓人發現
那不是現金
也不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