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1—金本位的榮光與弱點


Lords of Finance這本書的背景是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內容以英、美、德、法、四國央行總裁的故事為主題。

Introduction的部份,就對當時的全球金融大勢有扼要的描述。

首先解釋什麼是中央銀行?

央行就是一個國家中獨占貨幣發行權的銀行。需留意的地方,在1914當時,大多央行仍是私有企業,不是國家機構。

而由於央行有供給貨幣的能力,這也給予它調控利率的功能。藉由控制經濟體中流通貨幣的多寡,央行可以控制利率。

當時央行的主要目的,是貨幣價值的穩定。

這也跟目前央行的目的不同,目前大多央行的目標是通膨穩定與充份就業。

而為了要讓貨幣穩定,當時各國央行的通用策略就是”金本位”(The Gold Standard)。

金本位的意思是,貨幣可以兌換特定重量的黃金。譬如當時一美金等於23.22 grains of gold(約當1.5克黃金)。一英鎊等於113 grains of gold(約當7.3克黃金)。

這也代表,採行金本位的貨幣之間,匯率固定。

為了確保央行發行貨幣的權力沒有被濫用,央行發行的紙鈔需有對應的黃金準備量。譬如英國,在超過7500萬英鎊以後的所有貨幣發行,都需要100%對應的黃金準備。

所以金本位代表的是穩定的貨幣價值、穩定的匯率、有節制的政府開支(因為政府不能隨意印鈔)。

當時,能實行金本位被視為一種光榮,一個國家財政很上軌道的標記。

既然一切都那麼美好,那為什麼今天金本位已經被放棄了呢?

答案就在於,金本位其實是一種重大限制。它會讓這個世界上可以使用的金錢數量,完全受限於全球黃金存量。

而什麼時候會發現新的礦脈,黃金增產,這完全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

只有在恰巧的狀況下,黃金產量增加會剛好配合上經濟體增加的資金需求。

央行總裁處理的核心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群眾心理。

投資人,不論是在股市、債券、期貨還是原物料,有時候就是會經歷一個樂觀過度自信瘋狂恐慌的過程。央行就是要在恐慌中穩住陣腳,讓系統還能運行。往往就是在恐慌中,央行會最需要創造貨幣的能力。

假如創造貨幣的能力完全受限於黃金有多少,那麼央行處理危機的能力將會非常受限。

所以,當時的寬鬆與彈性貨幣政策的倡導者美國眾議院議員Williams Jennings Bryan就曾說過:”You shall not crucify mankind upon a cross of gold.”

不要把人類釘在黃金十字架上。

這在現在看起來很理所當然的言論,當時可是不容易得到認同的。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2—美國央行的成立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3—私人央行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4—難解三角債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5—重返金本位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6—重新定義央行任務

Lords of Finance讀後感7—法郎匯率戰

The Power of Gold(黃金的魔力)讀後感

The Money Illusion讀後感1---普遍存在的貨幣幻覺

什麼是倫敦黃金定價(London Gold Fixing)

黃金的價值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