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不夠的基金公司(Two Things We Seldom See)

在2012五月24日,Vanguard發出聲明稿,即日起關閉Vanguard高收益公司債基金(Vanguard High-Yield Corporate Fund),不再接受新的申購。

到2012年四月底,該基金的資產總值是169億美金。是美國業界資產第三大的高收益債券基金。為了保護既有投資人的權利,所以採取此一行動。

基金資產過大時,會傷害原有的基金投資人。但基金資產愈大,基金公司收入也愈多。(基金過大會有怎樣的不利影響,可參考這篇基金的資產膨脹)

兩相權衡之下,為投資人著想的基金公司,應關閉基金。為自己著想的基金公司,會持續開放基金申購。



我們可以想一下,你是否在台灣,聽過那支本土投信或是境外基金,因為資產過大,採行關閉的動作?

國內最有名的高收益債境外基金當屬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這支基金的投資範圍比起Vanguard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要更廣泛,是以全球高收益債為範圍。但全球高收益債券主要市場就是美國。所以該基金也有高達六到七成的資金放在美國高收益債。

根據2012六月的基金月報,目前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的資產總值已經來到200億美金。要到多大的資產總值,基金公司才會覺得太大,而有關閉的需要?我們可以繼續觀察。或者,某些基金公司會覺得永遠無此必要呢?

OK,基金資產變得太大,你不關閉基金那就算了,那資產變大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總該跟投資人分享一下吧。

基金資產規模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以這樣解釋。

有些基金的費用是固定的。譬如基金再大,一支基金還是只請一家會計師做簽證,只請一家法律顧問,通常也還是只聘一個經理人。

假如這些費用總共是1萬,那麼基金資產100萬時,那就是占1%的總開銷(Expense ratio)。

但當基金資產來到1000萬時,1萬的開銷就只占0.1%了。

假如當基金資產來到1000萬,基金還是收1%的費用的話,10萬的收入扣掉1萬的運作費用,多出的9萬就都進基金公司口袋了。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瞭解,當一支基金的資產總值,不論是1000萬美金,還是200億美金,資產管理公司都收1.5%的管理費時,這是一件多麼有誠意的事了。

我們回頭看Vanguard的例子。下表是三支Vanguard的ETF,在2006與2012年公開說明書中列出總開銷。


我們可以看到這三支ETF,隨著資產總值的增長,2012的內扣總開銷都比2006要更低。

內扣總開銷之一的經理費,在2012也都比2006更低。如下表:


譬如VWO,從2006年0.3%的總開銷降到2012的0.2%。表面看起來才降0.1%。但從原本就很低的0.3%,降到0.2%,是足足少了三分之一的總開銷。假如在台灣的境外股票型基金在經理費方面有同等的降幅,我們就會看到它的經理費從1.5%降到1%。這是很大的降幅。

當Vanguard在它旗下的基金例行性的施行資產太大就關閉,資產增長就與投資人分享經濟效益的政策時,我們很少很少在台灣販售的基金看到相同的策略。

那種才是善待投資人的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的誠意在那裡?

從這些許多人可能覺得微不足道的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或許難以”請”基金公司改變它們的政策,但我們可以Vote with our money。

既然業者對我們投資人那麼沒有誠意,我們又何必交付資金給它們呢?選用真正願意好好看待你寶貴資產的基金公司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為什麼基金資產膨脹應調低費用率(Larger Assets, Lower Expense Ratio)

基金費用組成細部分析(Detailed Composition of Fund Expenses)

台灣人超愛境外基金,但基金愛台灣人嗎?

以職務之便,謀取私利(Corrupted Mutual Fund Business)

不同的年代,一樣的手法(Tricks of Old Dogs)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橘越淮而為枳---一家基金公司的故事(Different Pricing Policies of BlackRock)

共同基金的騙局(Investor’s Dilemma)讀後感2---如何挑選比較為投資人著想的資產管理公司

7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冒昧請教一下,為何基金資產過大會傷害原有的基金投資人?

jrmy 提到...

其實國內投信還是有調降經理費的基金,例如統一投信最近才宣布要調降統一強棒基金的經理費

匿名 提到...

資產過大通常出現在因為市場過熱或是比同類型基金冒更多風險取得的超額利潤吸引投資人帶錢湧入. 過多的新資金, 會讓基金經理再冒更多風險投入已經過熱甚至燙手山竽的証券, 此時等待的往往是下跌, 而且因新資金冒的更多風險跌幅往往會超過指數, 這種超過指數的跌幅, 不只新資金受傷, 原有的投資人也會跟著受傷(跌幅超過指數).

威廉伯恩斯坦寫的智慧型資產配置 投資金律和投資人宣言這三本書都各舉一支有名基金當例子, 可以參考.

綠角 提到...

謝謝jeremy的分享
這是很有價值的資訊
這麼做很好

綠角 提到...

感謝匿名先生幫忙回答~

yuji 提到...

謝謝匿名先生的解釋
但這是理論上如此,or實務上也一定會如此?為什麼許多旗艦型的例如富坦全球,好像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了,煩請哪一位先進指教‧

匿名 提到...

理論說是通案
,有通案就會有個案或特例.
就像指數基金會勝過大多數主動基金法則,但也會有少數主動基金會偶爾甚至常常打敗大盤.但是這些少數的特例,並無法打破通則"指數基金會勝過大多數主動基金",的道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