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史丹利指數成長與價值類股分類準則概述續(How to Categorize Value and Growth Stocks)

在使用三個價值特性與五個成長特性,將各證券區分為Growth、Value、Value and Growth以及Non-Value and Non-Growth四大區塊後,如何決定成長與價值指數分別要納入那些證券呢?

這時就要計算該證券落點與原點的距離。譬如下圖:


圖中的紅圈與藍圈分別代表一支證券。我們可以知道,紅圈所代表的證券具有較強的價值股特性。因為紅圈與藍圈的落點,其Growth z-score都是-1。但紅圈有+3的Value z score,藍圈只有+1的Value z score。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到,離原點愈遠的點,其價值或成長特性就會愈強。所以計算各證券落點與原點的距離,就可以算出它的價值或成長特性強度。

在建構價值與成長指數時,以距原點最遠的證券開始納入。各證券納入價值或是成長指數的比重,就以它的Value inclusion factor(VIF)與Growth inclusion factor(GIF)決定。

假設離原點最遠的證券,其VIF為1,GIF為0,那麼這支證券就是100%納入價值指數。假設下一支證券,其VIF為0.35,GIF是0.65,那就是35%的市值算在價值指數,65%的市值計入成長指數。(關於VIF與GIF在摩根史丹利指數成長與價值類股分類準則概述(How to Categorize Value and Growth Stocks)有解說)

假如兩支股票與原點的距離相同,那會先納入流通市值較大的股票。

如此一直進行,直到價值與成長指數都趨近50%的目標市場總市值。譬如在建構中型股的價值與成長指數時,目標就是中型價值指數與中型成長指數所分別代表的市值,都約略剛好是整體中型股市值的50%。

對於MSCI大、中、小型股的價值與成長指數,Vanguard也有對應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整理如下表: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摩根史丹利指數成長與價值類股分類準則概述(How to Categorize Value and Growth Stocks)

摩根史丹利美國股市指數編製準則概述(MSCI US Equity Indices Construction Methodology)

3 comments:

Kiwi 提到...

綠角 您好
讀完這篇回想到"投資人宣言"中作者提到的,指數的篩選方式如果容易預測 ,容易被相關投機客所利用 (書中舉的例子好像是某選用-羅素3000的基金)
不知道MSCI的篩選方式對於這樣的投機操作所可能造成的損失,它的"防禦力"如何?

或者說 MSCI已經足夠分散 ,所以要針對追蹤這個指標的基金或ETF(如先鋒公司的產品)作投機操作是比較困難的呢?

PS.第一次發言,怕有點言不及義,也想對綠角表達感激敬佩之意,您辛苦了.

綠角 提到...

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日後假如有機會再寫文章談吧

匿名 提到...

文中說到
「假設離原點最遠的證券,其VIF為1,GIF為0,那麼這支證券就是100%納入價值指數」;而在摩根史丹利指數成長與價值類股分類準則概述圖中的”4a” 區表格中為VIF為1而納入,其代表是不具價值及成長向限,這樣不是很怪嗎?我以為第4區都要去掉在指數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