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看後照鏡?
最近全球股市波動較為劇烈,我們也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首先,在大跌之後(其實也沒跌得多厲害),財經媒體出現像”宜加重債券比例,度過股災”,這類的標題。同樣的財經媒體,就在一月說今年仍是股優於債的一年。這樣的標題,假如在股市下跌前出現,那它可以幫助投資人躲過下跌。現在已經下跌了,再把資產比重從股票轉到債券,那不是在賣低嗎?下跌之後的回漲,往往最為強勁。相信這樣的標題,轉到債券的人,剛好又錯過修正後的回漲。
因為去年股市多頭,所以年初媒體預測今年股市仍會繼續上漲。因為最近股市修正,所以財經媒體猜想修正可能還會維持一陣子。這就是看後照鏡在開車。而相信這種標題的投資人,就是選擇坐上看後照鏡開車的司機的車,會有什麼好結果呢?
財經媒體無法預測未來,它們只能跟隨在市場的脈動之後。台股大漲後,寫買台股基金賺大錢的標題。股市修正後,寫平衡型基金風險較低的文章。之後,之後,在某某之後才能做出反應,剛好趕上台股大回跌,剛好錯過修正後的回漲。這種只是在描述過去的文章,對你的投資的未來收益,有什麼幫助呢?
市場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會讓試圖去猜測它的走向的人看起來像笨蛋一樣,不管這個人是散戶、是財經記者,還是分析師。可能有人會猜對一陣子,只要你猜得夠多夠久,市場一定會讓你覺得自己像傻瓜。這些文章看看就好。假如你的投資目標遠在二三十年之後,股市才下跌5%,原價打95折,其實還是有點貴。來個下跌25%,75折大拍賣,才是最值得高興的。(不過現在的錢,每100萬虧25萬,有幾個人受得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廣告,or not?
空頭與週年慶(Those Lovely Bears)
常見的投資繆思---被誤解的債券(The Misconceptions about Bonds)
無用又無聊的預測—續1(The Prediction that Makes No Sense)
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
常見的投資謬思---看新聞作功課?(News, Not So Fresh)
白紙黑字的理由(Reasons to Buy)
主動投資的困境---跌價等於打折?
財經界的比利時巧克力理論(The Belgian Chocolate Theory)
Labels: 投資概念
4 comments:
執行一貫的投資策略
不受到外在波動的影響
市場短期的涨跌終將回歸基本面
綠角的提醒 讓我堅定原來的想法
Sky
執行一貫的策略 才是真正投資的紀律
的確:
當初2007年
新興市場最熱絡的時候
不少報章媒體不斷的宣染
連明星都成了投資大師 = =
個個都在新聞上說自己賺多少
直到次貸...(個個明星開始認賠殺出)
報章媒體又開始說:債券才是保本的避風港
之後股市反彈
報章媒體又說
當初沒持續加碼股市
又要花更長時間等待股市回春
跟著報章媒體去操作你的資金
等於拿你的錢丟入大海
回歸效率學派
做好資產配置
持續買入 長期持有
別理會報章媒體的宣染
才能長期在証券市場生存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的確是這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