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全委保單與保險全委帳戶,你該知道的事2—拿自己的錢做配息,不是獲利

保險公司委託資產管理公司的全權委託帳戶有個特點,叫做”每月提撥”、”或是每月資產撥回”。

延續上篇文章的例子,國泰人壽委託摩根投信的全權管理帳戶,有以下這樣的說明:

聯博的管理帳戶單張有這樣的說明:

施羅德的多元資產成長增值帳戶近幾個月的撥回則如下表:

大家會看到,不同公司不約而同都是每月每股配0.04167美金。

為什麼是0.04167?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它的由來是這樣:

假如一年要有每股0.5塊的配息,那就是一個月0.04167。(0.5/12)

為什麼要設定每年0.5?

因為淨值每股10元的話,一年配0.5,就是5%的”配息率”。

這造成許多銷售人員在推銷這種保單時,說這種產品保證每年5%的收益率。

請特別注意,這是一種嚴重誤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這種每年固定某個百分比的配出金額,英文叫Payout,不是股票的股息,Dividend。也不是債券的債息,Yield。它不是你持有股票或債券之後所產生的孳息。

Payout,有相當成分來自投資人自己投入的本金。

這些全權管理帳戶的說明單張,其實也講得很清楚。叫”資產撥回”。是把你的資產撥回給你,不是你賺到的錢。

假如帳戶中的投資組合本身一年只有1.5%的自然配息率,那麼不足的3.5%就是來自你的本金。

假如投資組合一年沒有任何現金配息,0%。那麼這一年5%的”配息”就全部來自於你的本金。

我們可以看個假想情景。譬如你把100萬元交給某位有金融專業的鄰居管理。一年後,鄰居這年撥給你5萬,然後你的帳戶價值剩95萬。請問你獲利5%嗎?

不。這年的獲利是0%。

千萬不要以為買一個有每年5% Payout的產品,就是每年有5%的保證配息,或甚至以為是5%的保證獲利。

假如有金融行銷人員這樣跟你講,要不就是代表他不懂這個產品的運作原理,不然就是他以為你不懂。

再來,沒有保證每年都會有一樣金額的配息。

譬如摩根的說明單張有這樣的字樣:

淨值小於每股8美金時,就沒有配息

也就是說,以為買這種產品就可以不論市場起伏,都一樣有穩定配息的人,恐怕會驚恐的發現,在市場大幅下跌時,帳面出現嚴重的資本損失時,這個產品的”配息”也同步停止了。

這種帳戶絕不是不論市場高低起伏,都可以”穩定配息”的全天候產品。

最後,不要推導出一年5%,所以只要滿20年就可以”回本”的結論。

就如之前所說,這種帳戶並沒有保證可以連續給你20年5%的Payout。它更沒有保證,發行保單的保險公司可以安然度過下一個金融危機。

就算你真的花了100萬投入,20年後拿回剛好100萬。在每年3%的通膨下,20年後的100萬只有當初54萬的價值。(100*0.97^20=54)

就算你花了100萬投入這種帳戶,20年市場表現很好,這段期間不僅每年都有5%,帳戶價值還增長,你要想想機會成本。就是上一篇文章提到,你自行用低成本投資工具去參與市場,會拿到更好的成果。

總結來說,保險公司發行連結全委帳戶的類全委保單,等於是在高費用共同基金之外,再成功的加上一層高費用。

保險公司的收費、全權委託帳戶的收費、基金的收費,這三者加總所形成的超高費用負擔,幾乎可以確保帶來落後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成果。

每月配息,一年5%提撥的機制,其實是一種為了行銷的設定。讓比較沒有耐心的投資人,以為每月都有固定進帳,不必再理會市場起伏。甚至以為一年有保證5%的獲利。許多行銷人員也用這作為行銷說詞。錯誤解釋,反而成為慣例說法。

會這樣想的保戶可以想一下,你自己存100萬在銀行,每一年自己提5萬出來,20年後,錢提光了,你這20年的獲利是多少?是不是不論市場漲跌每年都賺5%。

沒有人會這樣愚弄自己。但不少人卻讓行銷人員用這樣的說詞來愚弄自己。

不要付錢給別人幫自己做蠢事。

總結來說,類全委保單是一種獲利機制。

不要搞錯,是保險公司與基金公司的獲利機制。不是你,保戶的獲利機制。

這些層層累加的費用,會確保金融業者賺大錢,同時讓你很難賺錢。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類全委保單與保險全委帳戶,你該知道的事1—幾乎註定的績效低落

“The Ten Commandments of Money”讀後感2—保大不保小

保險話術大破解(Myths about Life Insurance)

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The Value of Life)

8 comments:

Ian 提到...

文章所述, 只是關於投資部分的撥回, 減損及停撥
其實還有另一個部分, 也就是類全委是保險不是一般組合基金
所以當淨值跌到某一個幅度時, 保費會調升,
當跌太多時, 保費調升會超過保單的設算
所以才會有停止撥回的設計

不管怎麼說, 類全委保單當初立意良好, 但執行起來, 對保戶一點都不好
注定是賠錢的投資

Flankkimo 提到...

感謝分享

綠角 提到...

謝謝Ian的分享~

綠角 提到...

learnman
的確如此
假如銀行貸款給民眾買房只能收一點多趴的利息
坐在銀行櫃檯的人
卻在賣客戶"保證每年5%收益"的產品

銀行真的那麼笨嗎?

Ian 提到...

類似的情況, 出現在流行的銀行存股
該存股策略, 有些就是認為跟銀行借錢成本只有1~2%不到
但是存金融股有4~6%的報酬
很像無風險套利
以過去幾年的情況來說, 的確是這樣
但是這種結構, 是合理可以一直存續下去嗎?
銀行業的利差與盈餘, 是怎樣的關係?

另外, 金控業為何有超過十年前的銀行的利潤?
跟十年前銀行相比, 現在銀行多很多手續費收入
跟銀行通路買金融商品的散戶, 是貢獻一些銀行高盈餘的主因之一
投資人又怎能認為透過銀行買保險, 買基金是有利的呢?

terry 提到...

想問綠角大,知道哪裡可以查詢 該配息中所含本金的百分比嗎。我有親屬正是購買了此類的投資型保單,可是無論在保險公司網站 或是 一些基金資料網站,都查不太到 確切的 配息中所含本金的百分比。

綠角 提到...

terry
這我也沒有查到
不透明是這類高收費保單的特點之一

綠角 提到...

Ian
謝謝分享

很多時候
有些人講的"套利"投資機會
不是真的投資良機
反映的是投資人把事情想得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