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8---貨幣市場基金,一定安全?
在美國基金界,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s)是一個龐大的基金類別。它被視為一種跟銀行存款一樣安全的投資。可以保存價值,有利息、可隨時提取,甚至可以開立支票。
2008前,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成長達到四兆美金。
但金融海嘯暴露出的問題,讓人看到貨幣市場基金沒有投資人想像中安全,本身仍是一種風險投資的本質。
首先作者解釋,貨幣市場基金的由來。
在1970年代,美國當地銀行可以給存戶多高的利率,受限於Regualtion Q。該金融法規對於銀行存款與支票帳戶的利息都設下了上限。
這個法規的目的在於避免美國銀行間在利率方面過度競爭。競相給客戶高利率,結果拿這些錢去做高風險投資,反而危及銀行的穩定。
這在當時形成一個非常特異的狀況。譬如1979這年,三個月美國公債利息高達12%,但Regulation Q規定銀行利息最高不能超過6%。也就是銀行家們可以開心的收受存戶存款,輕鬆簡單的賺取6%的利息差距。
於是有人發行一種新形態的基金,目的在於跟銀行存款一樣安全,但可以提供更高的利率。第一支此類基金名叫Primary Fund,這就是貨幣市場基金的雛型。
由於基金是由證券法規管轄,不是銀行法規,所以Regulation Q的利率上限規定對基金不形成限制。
貨幣市場基金雖然提供比銀行高的利率,但與銀行存款仍有本質上的不同。銀行會被要求要有存款準備,貨幣市場基金沒有。銀行有聯邦存款保險,貨幣市場基金沒有。
但是基金業者仍努力的想要帶給投資人,貨幣市場基金跟銀行存款一樣安全的印象。
如何辦到?
首先是在投資組合方面,貨幣市場基金全部買進高評等短天期債券。把利率與信用風險同步壓低。
再來,貨幣市場基金採用特別的會計規則。
所有其它的基金類別,基金淨值都會波動。這合理,因為基金投資的是風險資產。基金持有的證券價格會上下起伏,投資這些證券的基金,每天算出來的基金淨值當然也會跟著上下起伏。
但貨幣市場基金的淨值不會起伏,就是每股一元,每天都是這樣。這個現象來自於基金業者當時跟SEC訴求的成果。
基金業者說,貨幣市場基金的淨值的確也會波動。但由於投資的是相當穩定的債券,淨值每天的波動,可能會是今天1.0,明天0.999、後天1.001。就這樣在很小的範圍內起伏。
為何不乾脆就訂為每天都是一股1.0美金呢?
SEC認為有道理,為貨幣市場基金專設一條Rule 2a-7,規定貨幣市場基金只要持有符合條件的保守資產,就可以採用穩定淨值(Stable NAV),不必每天隨市場起伏計算新的基金淨值(Mark-to-market)。
所以請特別注意,貨幣市場基金每股一塊,很穩定。是一種法規造成的現象,不是它真的那麼穩。
每支貨幣市場基金其實都有一個影子淨值(Shadow NAV),顯示該基金持有的實際資產價格。這個Shadow NAV或說是True NAV,是會波動的。(這個淨值要基金業者才會知道。一般狀況下,投資人不會知道。)
SEC也規定,假如壞事發生,造成貨幣市場基金真實的淨值跟穩定淨值差距超過0.5%,基金業者必需讓投資人知道。
這個穩定淨值的法規對貨幣市場基金非常重要。它終於讓貨幣市場基金具備看似跟銀行存款同等的穩定性。而由於每股淨值就是一元,它也讓貨幣市場基金可以提供開立支票,ATM提款服務。真的就像銀行服務。
更高的利率,類似的安全與便利性,投資人資金開始大舉離開銀行,進入貨幣市場基金。
之前讓銀行坐享獲利的Regualtion Q這時成為致命毒藥。銀行業者無法將利率拉高到可以跟貨幣市場基金競爭的等級,只能看著資金出走。
貨幣市場基金不只是一個投資選擇而已,它對美國公司的運作非常重要。
一家大型的公司每個月可能要發出上千萬美金的薪資,還有其它每月的固定支出。一般來說,公司不會變賣資產來支應這些支出。貨幣市場基金對於短期高評等債券的龐大需求,讓公司可以很方便且便宜的,就借到大量短期資金。
在信用市場取得資金的利率,往往低於公司資產所能產生的報酬。這讓公司的資本可以更有效率的應用。
瞭解這點之後,讀者就會知道為什麼2008金融海嘯的一個危機核心就是貨幣市場基金。
雷曼的信用評等一直到2008九月14日都是AAA。隔天,雷曼提出破產申請。當時它發行的債券中,有7.85億美金是由貨幣市場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持有。
當時該基金有620億美金的規模。所以,就算雷曼這7.85億美金的債券全都歸零好了,對基金來說,也是1.3%的損失而已啊。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問題就出在當初讓貨幣市場基金看起來很安全的穩定淨值機制。
貨幣市場基金虧損1.3%那代表什麼?
這代表,首先離開的投資人,可以拿回每股一元的價值。
但晚離開的投資人,就不一定了。當基金被一直提領,規模縮小到10億美金。7.85億美金的損失,是78%的損失啊。
最後離開的人,一定拿不到錢。
其它基金類別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其它種類的基金虧損1.3%的話,所有投資人此時贖回,都是少1.3%。
貨幣市場基金的穩定淨值機制代表,愈早逃離愈有利,愈晚走,損失愈大。
於是開始出現金融界最害怕狀況:擠兌。
恐懼沒有侷限在一支貨幣市場基金。投資人開始想,會不會其它貨幣市場基金也持有雷曼債券?會不會其它貨幣市場基金也持有現在看來安全,但明後天就要破產的債券?
恐慌全面曼延。投資人全部要求要持有現金,貨幣市場基金出現龐大擠兌壓力。
這不是一個投資的問題而已,這會影響實體美國企業的運作。之前可以簡單從市場借到幾千萬美金的美國企業,開始擔心下個月需要的現金要從那邊籌錢。面對枯竭的短期借貸市場,美國企業彷彿在一口即將枯乾的水井搶撈著最後一口水。
於是,一家金融業者的經營不善與破產,會造成實際的工作者下個月可能拿不到薪水支票。
其間的”力量傳遞媒介”,就是貨幣市場基金。
美國官方除了當時的聯合搶救措施之外,事後對於貨幣市場基金也下了更嚴格的資產品質規定。債券期限要更短,信評要更高。
但作者指出,把一個本質上有危險的東西,認為它、或是規定它是安全的。它不會因此就真的變安全。它的安全,只是你我的想像。
在危機壓力達到頂點的那天,這些弱點終會破裂開來,露出該資產醜惡的本質。
現在2020年,你有發現市面上有那些資產類別,明明不是美國公債,卻已經開始被投資人認為是同等安全卻有收益更高的投資呢?
不要掉入陷阱。
更高獲利的可能,就是更高風險的反應。
以為自己正在”沒有更多風險的享受更多獲利”?
不要愚弄自己。
總結來說,Empire of the Fund比我想像中好看。這是我第一次看由法界人士寫的投資書籍。雖是不同的出發點,但對基金的本質、利益衝突、歷史案例都有深入的解說。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基金的讀者來說,是本值得一看的書籍。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要用錯誤的方式處理債券的信用風險(Credit Risk is NOT Interest Risk)
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1---基金品質事關重大
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2—美國基金的結構
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3—基金經濟學
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4—資產造假
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5---如何偷錢而不被發現
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6---無孔不入的基金行銷
Empire of the Fund讀後感7---生命週期基金的大問題
《當代財經大師的守錢致富課》(The Little Book of Safe Money) 綠角推薦序—自以為安全不等於真正的安全
美國聯準會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穩定措施(Federal Reserve and Its Stabilizing Measures)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