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3---美國基金投資成本持續降低,台灣人則必需留在當地繼續支持高費用業者?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下圖顯示美國當地的股票與債券基金,從2000到2017年,整體內扣費用率的變化趨勢。
可以看到,綠色長條代表的股票型基金,費用率從2000年的0.99%,降到2017年的0.59%。
紫色長條代表的債券型基金,費用率從2000年的0.76%,降到2017年的0.48%。
台灣呢? 仍是維持股票型基金經理費1.5%,債券型基金經理費0.75%的”公定價”。而且這只是經理費,再加上其它支出後,內扣總開銷超過3%、4%的基金,大有人在。
而且,整體美國基金投資人顯示出偏愛低費用基金的傾向。如下圖:
綠色長條代表整體基金資產投入內扣費用最低的那四分之一基金的比重,黃色長條則是整體基金資產投資在內扣費用較高的那四分之三的的基金的比重。
可以看到,不論是主動或指數型股票基金,美國整體基金投資人將七到八成的資金,都放在費用較低的那四分之一的基金上面。
在美國,賣高內扣費用基金,會很難做生意。
換句話說,美國當地投資人已經注意到費用的問題,也以實際行動執行了。
但假如你就是只能買台灣當地的基金呢?
很抱歉,你沒得選。幾乎全部都是高費用基金。
我贊同使用美國當地的投資工具,理由在於,美國當地有高品質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可以選用。而不是說,美國就是天堂,美國全都是高品質低費用的基金。
美國也有高成本低品質的基金。美國市場的好處在於,它有選擇。它讓在意投資成本,想要為自己取得較好績效的投資人有得選。
台灣的壞處在於,沒得選。你在意內扣費用也沒用,假如你留在台灣當地,你就是會被這種聯合壟斷吃死死。
我看過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批評。說像綠角還有許多投資朋友,這種在評析之後發現台灣當地基金不行,然後就使用外國投資工具的投資人,對台灣投資界是根本沒用,也是不利的。
我的問題是,台灣投資界的主角是誰?是台灣金融業者,還是台灣投資人?
是台灣金融業者該服務台灣投資人?
還是台灣投資人該服務台灣金融業者?
做生意是一種互利的關係。難道台灣這些基金收那麼高的費用,交出那麼差的績效,對我們投資人那麼不利,我們還要去用嗎?
那種發現台灣投資工具不好,還要持續使用台灣當地投資工具的言論。就像是說,發現台灣全部的食品油業者都在做低品質劣油(這不是實情,只是個假想例子),然後還要求全部台灣消費者都要繼續使用台灣業者的爛油。
天啊,到底是誰在服務誰啊?
發現台灣當地基金不好,不用,還是一種罪過耶!
我們要知道這些基金費用高,績效爛,然後再繼續用它,才是支持台灣金融業?
奇怪,金融服務業的意思是投資人要服務它們嗎?
過去台灣這些基金業者靠著民智未開,太多投資人不知道原來有”免佣基金”存在,也不知道有高品質低費用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所以才會受到愚弄,去使用台灣這些金融業者,內扣費用高到沒天理,買進還要手續費的次級爛貨。然後整個基金行銷體系可說是一點專業都沒有,只會找些當前熱門主題,看那家基金業者給的Commission多,就推那支基金。
這種不良系統,再去支持它,它就會繼續沒有長進,繼續把台灣投資人當白癡。假如大家聯合壟斷,販售有佣高內扣費用基金,都能輕鬆賺錢,業者怎會改進?
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投資人就是不會再用這種爛東西,我們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才會進步。
這些過去幫基金業者推銷,現在發現已經講不下去,然後開始拿一些異想天開的說法”教育”投資大眾的媒體,假如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什麼,可以查一下”為虎作倀”這四個字的意思。
邏輯顛倒,黑白不分,繼續把台灣投資人跟讀者當白癡,就是這種人,這種媒體。
每年看美國的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看到他們又往前進一步了,然後看到台灣當地基金業的停滯不前,媒體沒下限的無腦帶風向文章,我只能再次歎息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投資民族主義:”留在台灣,才能給業者機會!”(Don’t be Fooled by Investment Nationalism)
基金內扣費用,美國與台灣的強烈對比(Investors’ Inaction Fuels Expensive Mutual Funds’ Tyranny)
累積退休資產你最不該使用的投資工具(Avoid Active Mutual 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s like the Plague)
201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停滯不前的台灣基金投資環境
沒有競爭,沒有進步(No Competition, No Improvement)
2013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心得1---台灣基金投資成本過高
基金手續費到底是前收,還是後收好?完整分析,正確解答(Front-End or Back-End Load)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業者不希望你知道的事
國民基金、貴族基金,傻傻分不清? (Camouflage for Expensive Funds)
基金稅,你交了嗎?(The Taxing Burden of Expense Ratios)
你還在用過時的投資工具嗎?(Don’t Fight a Modern War with Outdated Weapons)
2018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主動型基金仍是市場主力
2018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2---買高賣低vs.持續投入
Labels: 基金
6 comments:
不能再表示更多贊同了!
有時候我也覺得這種"強迫不理智的在地消費",很像一種情感綁架行為
就像為了救國內觀光,只會要求國人集中消費國內某些觀光地區去救觀光,卻不去思考如何有效地提升觀光品質
之前我也看過幾篇類似的報導,那時只覺得不可思議,到底要有多厚的臉皮才能寫的出這種荒謬的報導
林佳儀
沒錯
的確有一種追求政治正確,情感勒索的感覺
想請問綠角大大現在美元處於高點,現在開美國證券戶,開始投資美國基金是否不是好時機?
抱歉若問題不恰當請見諒
要等到所有狀況都完美再投資
那通常也就不用投資了
再同意也不為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