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朋友,好東西要自己爭取!(Don’t Deny Yourself Better Investment Options)

今年在看2015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 時,看到底下這張圖時,心中頗有感觸:


這張圖統計的是美國當地投資業界的狀況。從2007年初,到2014年底,指數化投資工具吸收了一兆美金的資產,同期間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流出近6600億美金。

指數化投資工具從1970年代開始發展,從一個被看不起,一個被認為不值得存在的東西,到現在成為大勢所趨。

愈來愈多投資人(包括法人與散戶)都發現,他們不必花大錢請經理人,或是花很多心力自行研究,光是透過指數化投資工具參與市場,就是一個可以擊敗大多主動經理人與主動選股策略的絕佳選擇。

這個選項好到太難抗拒,優勢太明白易懂,於是,美國當地投資人做出的選擇,讓我們看到上面那張圖。

這時我就想到,假如我們比對同期間,台灣指數化投資工具與主動型基金吸收的資產,會是怎樣的情形?

會是像上圖一樣,投資人明顯的轉換陣地,從主動到被動陣營嗎?

恐怕不是。而是主動型基金吸收的資產,遠超過指數化投資工具。

這真是太悲慘了。

我們看個假想例子。

假設美國當地研發出一種新的抗癌藥物,經它治療過的患者,五年與十年存活率都是舊藥的兩倍。而且藥價更便宜。美國民眾與醫師都已經紛紛開始選用這種藥物。

我們台灣醫藥界與民眾會如何看待這種低成本高效能的藥物呢?

我想答案應該很明顯。

那就是,當然要引進!

假如已經出現了一個成效卓著的新藥,台灣卻有醫師和藥廠,在這些擺明的證據前面說:
”啊,這沒什麼啦!你看,舊藥的五年存活率還是有10%啊,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啊,說不定你就是那幸運的10%啊!”

你做何感想?

台灣的基金界就是這樣的情形。

在指數化投資工具擺明的優勢前面,有些業者和”老師”說些像底下這些話:

“指數型基金沒什麼啦。你看,主動型基金還是有10%勝出啊。好好選,你就會是那幸運的10%啊!”

(儘管有時勝出機會其實是0%。)

“你知道指數化投資工具就是給不懂選股的人用的嗎?”

(儘管有很多投資專業法人都選擇指數化投資工具,他們還是會這樣說。這些人看不起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態度,就跟1970年代美國剛出現指數型基金時一樣,大概落後現代四十年的時間。是一個完全落伍,跟不上時代的腐舊觀念。)

最糟最糟的是,居然有投資人附和這種說法。說還是要自己努力,基金表現落後指數不是問題。

我不知道同樣這批人,假如在明明有治癒率80%的藥物存在的狀況下,台灣卻只能用治癒率10%的藥物,他會不會說,”藥差沒關係啦,還是要多靠自己!”

台灣投資人,就是一群在明明有更好投資選項的狀況下,被蒙蔽,被集體大量推銷高費用主動型基金的悲慘族群。

一位初接觸投資的台灣投資人,除非他自行深入研究,不然他第一個接觸到的,通常不會是指數化投資工具。

假如醫師或藥廠為了自身利益,遲遲不願引進成效更好的新藥,大眾會做何感想?(註1)

假如投資業界為了自身利益,遲遲不願引進或發行成效更好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投資人應做何感想?

很多人甘之如飴!

為什麼?

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是被如此對待,他根本不知道更佳選項的存在。

覺醒,是改變的第一步。

期待有愈來愈多的台灣投資人,能知曉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威力。用自身的行動,自行取得成效更好的投資解藥。

因為你認真賺來的每一分錢,應為你工作,而不是成為資產管理公司的獲利工具


註1:台灣引進新藥或新療法的最大障礙,恐怕是健保的過低給付。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5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2—誰在用ETF投資

看績效就不必看費用的荒謬理論(A Ridiculous Theory about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d Expense Ratios)

基金稅,你交了嗎?(The Taxing Burden of Expense Ratios)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10 comments:

匿名 提到...

註1真的太悲情了。 想知道綠角大對這件事怎麼看,這根本令人不敢把自己的晚年寄託在台灣。

匿名 提到...

貼近"The Market" 而不是"Trying to beat the market"才是正道

綠角 提到...

匿名朋友
關於台灣的健保我有寫過一些文章討論
您可以查看一下

綠角 提到...

Learnman
謝謝分享~

綠角 提到...

匿名朋友
正是如此~

匿名 提到...

有感
Trying to beat the market = trying to be beaten by the market! 但如果擇時進出與主觀選股對某些人有娛樂價值 那也沒轍了

匿名 提到...

我覺得綠角財經課程應當納入國民義務教育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朋友的分享

的確 所有打敗市場的嘗試
其實都是冒著落後市場的風險

謝謝匿名朋友對課程的支持

謝謝Learnman的分享

小小 提到...

2006年是我剛開始接觸投資時,當時的我急著吸收很多財經知識,我上網搜尋相關知識,我甚至訂閱了財經雜誌,但所有的媒体、廣告、專欄、投資介紹不是個股就是基金,尤其基金廣告更多,公車看板、捷運看板、報紙、商店街看板、網頁廣告...等都一直重覆出現,當時的我知道的ETF只有台灣50而已(我在證券商工作,我發現很多人不知道美股ETF耶,同事們也是以台灣個股為主要投資標的),直到去年無意間看到綠角在商週財富網的文章,才知道原來美國這個投資環境有這麼多優質的ETF商品可供投資人選擇,算算我晚起步了10年多,這10年間我就是常常追高殺低,或賺個20%、30%就跑了(其實是害怕賺得回吐回去,最重要是對自己的持股沒信心,根本不懂這家公司做什麼),或者說是風險趨避者(被2008吓到了,賺了一點就跑了),回頭看錯失了很多參與市場的報酬,但我想市場永遠都在,現在只要存到一筆錢就會慢慢投入低成本ETF(EX:VTI、VT...),綠大的文章還有盡心推廣被動追蹤指數低成本ETF,讓我茅塞頓開,我想台灣投資人真的很可怜,不是他們不想投資ETF,而是根本不知道有這樣好的商品,也沒機會知道,另一方面則是民智仍未開啊....

綠角 提到...

感謝小小的分享~
這真的是很經典的經驗

鋪天蓋地,全都是主動型基金與主動操作的廣告、報導與書籍
你要有點機緣還有運氣
才會遇到指數化投資的說明

然後你還要動點頭腦
試圖打破人類直覺
才會認同指數化投資

這真的是難上加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