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超愛境外基金,但基金愛台灣人嗎?

近來綠角看到一篇標題為” 台灣人超愛境外基金”的報導。內容有些有意思的地方。

這篇報導中提到,據統計,近兩年境外基金的銷售總額,台灣是亞洲第一名,全球也排名第三,僅次於義大利與瑞士。

台灣在2010與2011的境外基金銷售總額分別是669.7億與514億美金。(以一美金換30塊台幣計算,分別是兩兆與1.5兆台幣。)

相較之下,國內投信在2011募集的新基金,只募到1850億台幣。國內投信基金總額,在2011為1.7兆台幣。還不及2010年,國人新投入境外基金的額度。

這些數字透露出一些有趣的地方。

首先,在台灣,基金是一個主力仰賴進口品的行業。在台灣的基金投資人,主力是使用境外基金,而非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

國內投信基金與境外基金相較之下,沒有競爭力有幾個原因。第一,費用沒有競爭力。就算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會有一些免手續費的優惠,在內扣費用方面,完全與外來者類似。常是股票型基金就要收1.5%的經理費。加上其它零零總總的開銷後,總開銷數字相當可觀。(可參考台股基金績效與費用分析(Higher Cost, Lower Return---Evidence from Taiwan Equity Mutual Funds)系列文章。)

再者,國內投信比較難以培養國際投資人才。分析台股的人才,還比較容易尋得與養成。但是要在台灣本地培養分析拉丁美洲,或是歐洲股票的分析師或經理人,這就困難了。這造成在國際市場投資方面,研究與經理人才仍是不如國際基金公司。推出的產品線,就無法齊全。國內投信在國際基金方面,往往是追逐市場熱門,看是新興市場或是高收益債,那個區塊熱就推出的”即食”產品。(不好意思,是用來讓基金公司吃飽,不是讓你投資人吃飽的。)

第三,國內投信出現過許多次重挫投資人信心的事件。近來我寫了以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所描述的是一個例子,另外,國內投信以法人的身份,居然拿到比散戶還要高的台股交易費用,(可見台股基金過高的股票交易費用)。這些行為在在顯示,許多投信,比較在意的是自己能賺多少(或說得更白一點,可以從投資人身上撈多少),而不是投資人的權益與財富成長。

在這樣的狀況下,費用沒有競爭力,服務沒有競爭力的狀況下,也難怪國內投資人會轉向境外基金了。

下一個問題是,我們選購的國外產品,是否是一個好選擇。

答案恐怕不是很樂觀。

光是基金淨值計算錯誤這件事,就不知要打多少大板了。

再者,這些境外基金內扣費用高昂。股票型光是經理費就是1.5%,債券型0.75%。加上其它費用之後,股票型基金的總費用常是超過2%,債券型基金則會超過1.5%。這都是貴到破表的基金。

特別是債券型基金收費1.5%。現在十年期美國公債的殖利率是1.61%。也就是你假如用境外基金投資美國公債,光是內扣費用,就可以把殖利率吃光光。變成自己去存美金定存還比較划算。投資朋友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債券基金的配息與收益,假如少了這些內扣費用的侵蝕,會有多高嗎?你負擔了多少風險,才有那麼一點多出來的報酬呢?

最後,這些境外基金全都是有佣基金。在免佣與有佣基金並行的世界,台灣投資人只能選有佣基金。這是金融業者替他們篩選的結果。這全是為了他們自己,不是為台灣投資人。

我們可以算一下,2010年,二兆台幣的境外基金銷售可以帶來多少收入。我們間做幾個簡單的假設。假設股票型基金與債券型基金的銷售各佔一半,假設股票型3%、債券型1.5%的手續費,國內投資人平均是拿到五折的折扣。那麼可能算出,在2010,國內基金投資人會花費225億台幣的基金手續費。

225億!

台灣在2009年發放的消費券總額約是25億美金,約當750億台幣。我們投資人在一年之內,交給銷售機購的手續費,可以讓30%的台灣人再領一次消費券。

這些手續費有為台灣投資人買到比較好的服務嗎?

台灣不僅沒有免佣基金,台灣有的有佣基金,也與美國大不相同。

銷售基金的佣金費用,本義是給金融人員的獎勵。為他的服務領取收入,本是天經地義。但最根本的問題是,這些金融人員是為誰服務?

在美國買到有佣基金,有可能是透過獨立理財顧問,這些顧問的老闆,就是投資人。他們提出對客戶有用的理財建議與財務規劃,所以領取這些佣金。

但在台灣,買到這些有佣境外基金,往往是透過銀行與壽險業者。你以為這些金融人員的老闆是你,投資人嗎?不,是銀行,是壽險業者。

所以台灣這些金融服務人員在賣那些基金呢?在賣這個月公司指定的強打基金,賣基金公司分紅最高的基金、賣當前最火熱、最容易賣的基金。

他們口中喃喃念一些”新興市場一定會繼續成長”、”原物料需求正旺”、”高收益債配息高超”的咒語,聽起來像投資理由,其實都是促銷話語。全都是根據基金個別進行討論,幾乎從未想過這個客戶應該進行怎樣的整體規畫。他們用這些話,將客戶推入2008的金融海嘯震央,然後躲在”投資風險自負”的小字後,安然無事。

台灣投資人付出225億的佣金後,就是這種景況。

為了這些佣金,業者不再為投資人著想。

我就不想再計算,這2兆台幣的錢,會帶給外國基金業者,多少經理費收入了。

曾經,我也是個境外基金投資者。我本以為沒關係的事,後來發現,全都大有關係。這讓我背棄國內的基金銷售管道,走向美國券商。身為國際投資人,我也幾乎可以享有美國當地投資人的高水準待遇。

買基金要手續費?不要笨了,美國券商買ETF,不論金額大小,費用多在10美金,也就是300台幣以下。更不用說,像TD Ameritrade有 101支ETF可以免費交易。怎樣進出市場賺錢我不知道。但我可以100%確定,只要台灣投資人都去選用這些投資工具,省下的225億手續費,絕對是留在自己口袋中的錢。一定會讓資產累積速度更快。

內扣1.5%的經理費?美國有內扣費用萬分之幾與千分之幾的ETF,然後再給你打敗國內多數境外基金的報酬。這才是真正做夢也會笑的事。

國人很愛境外基金,但顯然的,不論是境外基金與境內基金,絕大多數,從它們的收費、服務與銷售方式看起來,都不愛台灣投資人。

我們就不要再單戀這些業者了。這世上,有對我們投資人更好的投資工具與金融環境。

Vote with your money。

然後,我們就會看到改變。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基金公司是否值得您信賴(Trustworthy or not?)

誠意不夠的基金公司(Two Things We Seldom See)

你還在用過時的投資工具嗎?(Don’t Fight a Modern War with Outdated Weapons)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香港Vanguard ETF總整理(Hong Kong Vanguard ETFs)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201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停滯不前的台灣基金投資環境

富國強民的投資之道,觀看2007年台灣境外基金投資資料有感(Avoid Timing and Selection Penalty)

被指數打敗的新興市場基金(Indexing Works in Emerging Markets)

不同的年代,一樣的手法(Tricks of Old Dogs)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與固定股債比ETF投資組合績效比較續(Comparison of Blackrock Global Allocation Fund and an ETF Portfolio)

32 comments:

匿名 提到...

基金非常愛台灣人的"錢"...因為台灣人的錢很好賺(騙)

匿名 提到...

綠角您好,真是感嘆沒有早一點接觸您的部落格。
在此有個問題請問,如果我經過理專人員推薦,加入國外的壽險系統購買基金,如aviva或標準人壽,也是國外投資環境嗎?還是其實也是需要龐大內扣費用的?
謝謝您撥冗解答^^

匿名 提到...

很多境外基金業者在海外都有"機構投資類別"(也就是同一檔基金、管理費較低),但引進台灣的都不是此類別,加上偏高的手續費,對台灣投資人非常不公平。

但這些錢是否都被境外基金業者收走,這也不盡然,從金管會要求各銀行揭露基金銷售佣金(請看各銀行網站),就會發現很大一筆錢都進到台灣銀行業者手中,因此這是個共犯關係。

假設今天若有境外基金業者取消手續費,且引進管理費較低的機構投資類別基金,是否還有台灣銀行業者願意銷售該基金(沒回扣可以分),我持非常大的懷疑

火鍋 提到...

在還沒有接觸到綠角前,我也是購買所謂的基金平台-hansard,就如aviva一樣,可以買很多的基金,但其實就如國內的投資型保單一樣,基本上就是屬於保單的一種,裏面的基金是屬於高費用基金,或是指數型基金的影子基金,費用不便宜。後來了解到費用的重要性之後,就把保單停扣,把錢轉到指數型基金。

Sam 提到...

最近贖回八年前買的基金,除了內扣金額外,銀行還要加收一個信託管理費,每年0.2%這一來一回就損失了1.6%! 之後我再也不買所謂的基金了,跟本就是吃人不吐骨頭,切身之痛啊

綠角 提到...

匿名先生
透過保單投資是成本最貴的方式

綠角 提到...

謝謝各位投資朋友的分享

基金本質上應該是很好用的投資工具
可是現在
有很大一塊已經變質了

我只能在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上
找到基金投資的初衷

Unknown 提到...

綠角
您好
我是一位大學生
最近有在接觸投資這方面的書籍
也有看到您的網站
我也有去怪老子那邊也有上了他的課

那我的想法很簡單
目前我也只能買國內銀行的基金
也在日前進行扣款
打算長期投資
我知道您對費用以及台灣的有佣基金非常不認同
但我目前的資本不多
對於海外券商實在也無能為力
所以只能將就這現況

我不太敢碰股票
目前只接觸債券
目前是買 匯豐新興市場債券
依我的可用金額也只能買一檔
那想請問綠角對於像我很小額的投資人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非常感謝~

Capital 提到...

很小額的投資人可能要將精力放在本業,年輕人要讓本業收入增加3000元本比較簡單,但要讓投資每個月獲利增加3000元可能很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不足,任何投資方法幫助都不大。
個人認為年輕人比較禁得起風險,將有限的資金放在國內的債券基金,還不如買台灣50,除非真的覺得台灣已經…。

匿名 提到...

謝謝上述大家的意見,我是投資aviva的匿名先生。
當初理專是跟我說保單只是形式,全額全部投入基金的購買,並且每年還會贈送一定比例的投資金額,無提到內扣部分。但跟理專確認後,她說兩年累無法停扣,且資金幾乎無法追回,請問在此狀況下繼續投資似乎比贖回來的好,該如何應對進退。還是只能眼睜睜看幾十萬石沉大海呢?

神樂 提到...

嗯 沒錯.......
接觸這裡之後就只買定期定額買指數型基金(南部薪水低 可運用資金不多只好定期定額當強迫投資)
丟著定期定額 也不太管他 景氣不好
更不去理他 越低越好 累積更多單位數
目前買寶來台加權指數也只小虧幾趴而已
也沒多少.......
反觀身旁朋友手上基金大虧
股市套牢......
很慶幸自己接觸到綠角大大的網站

綠角 提到...

林先生您好
在本金已經不多的狀況下
再去投資高成本基金
更會造成資產累積的困難

除了Capital先生所說的
專注本業與投資0050之外

你也可以考慮先不投資
以存錢為主

綠角 提到...

投資Aviva的朋友
這種保單一簽下去
受傷是一定的

就像中箭一樣
你不拔出來 就繼續爛
拔出來 那一下一定很痛

請參考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我的批評

還有
保單不會送你任何錢
那都是你自己的錢
保險公司不是社會福利機構

綠角 提到...

感謝神樂的分享與支持~

Alex 提到...

投資Aviva的朋友

您可以先找銀行理論

如不行,再找合約,找律師,找金管會。只要一直爭上去,會學到很多事,也能討回一些公道。

當然,您如果怕麻煩,那也只能承認損失。業者(銀行)通常會欺騙人,會拿政府做擋箭牌。我打所打交道政府部門,根本不敢正面回應問題。只要您是自認是對的,就該弄清楚。取回正當的利益。

匿名 提到...

謝謝大家給匿名者的建議。
那我想也許我會是大家很好的負面教材,也許當初就是被CFP這張大執照和好聽的說法給收買了。直至今日已有4年,投資金額也有100萬左右。如今想拔出箭來,我想箭似乎已和身體結合,要動的是大手術了啊!以為自己年輕就懂投資,肯定有好的未來,沒想到災難這麼快就到來;但也發現,一直以來的委託,幾乎完全讓自己沒有太積極去了解內容,或是看到漂亮數據的表象,我懂綠角說的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但單據上的確贈送了一些多於金額,這也很不解是不是一種手法。
最後請問,但保險公司規定就是如此,也還有爭取的機會嗎?

司馬立 提到...

一般投資人還是很難根除掉懶惰的本性, 所以無法下定決心學習怎麼投資或是檢討自己犯過哪些錯, 也因為懶惰, 所以不願意自己去找資料檢視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而是全盤照收...

Alex 提到...

保險規定這是這樣?其實保險契約對保戶是有罰責,但業者沒有罰責。這是我跟業者及金管會保險局打交道發現。

這個保險法是業者跟政府部門、立法部門合力弄出來。所以老百姓很吃虧。

但您可以找其他法令、道理去主張你權利。

您要好好檢討,您是不是被傷害、欺騙而受損?你具体事實為何?你拿什麼理由來主張您權益受損?

再來你怕不怕麻煩?其實部府部門也很怕麻煩。我跟他們打交道,他們很怕我們。但您不向他們主張你權益,那誰也不能代替您。

你可以私下找我討論。我不是律師,不是法官、不是檢查官。我是在一個小集團內上班,上有老母,下有妻小。還要出差啊。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先生與Alex的分享
Alex真是很有行動力的人~

綠角 提到...

也謝謝Edward的分享~

TT 提到...

第一位先生說:『基金非常愛台灣人的"錢"...因為台灣人的錢很好賺(騙)。』我非常同意。

日前,台灣某投信新募集一檔債券基金,基金經理費1.8%、保管費0.25%,合計2.05%。

這麼高貴的費用率,居然還能募集到新台幣30億的規模!

真的是【台灣人的錢很好賺】!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債券基金收1.8%的經理費啊~~~

不知道買的投資人是不是那種覺得Chanel與Tiffany都很便宜的人

還是日常生或省吃儉用 努力省一點錢想投資
卻不知道基金收費有多貴的平實民眾

電玩俠 提到...

綠角大您好,我本身也是有自己工作的一般投資人,在開始工作的前兩年,因為不是很有資產概念,就跟隨保險退休的爸爸以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選擇時也單純分散成爸爸的公司,還有自己薪轉戶銀行的兩筆基金,比較大的問題是薪轉戶銀行的基金後來看了您的網誌才發現都是境外基金,其中一檔一直-1X%的基金還沒看到您的文章我就已經生氣的贖回了,後來轉換工作薪資調漲外加資遣費,有參考您的配置概念做一些規劃,問題就是現在的這兩筆基金已經投資的金額與每月扣款的狀況都跟我新的規劃差異很大,我不知道該如何異動...我爸爸公司的那檔目前損益是正的(國泰中小成長基金),而境外基金那檔 "富達基金-東南亞基金"看起來這幾天都在回漲中,如果漲回到正的損益時是不是先把東南亞這支贖回呢,看起來內扣成本高。另外再問個較無關的問題..資產配置的時候已經是靜態的錢,譬如我的資遣費,我也不應一次到位的照我分析的比例一次買足股票或是債券嗎?

綠角 提到...

我建議拋掉漲到正報酬再贖回的想法

錢假如放在高費用基金不是好選擇的話
不管你帳面上現在是賺還是賠
高費用基金都不是好選擇

Lys 提到...

綠角您好,以前我對基金的了解程度是零,但買了一堆基金,看了您的文章,讓我了解以前的冒失,也讓我對單項基金看得比較全面,於是我今天就打電話去問台灣某銀行問我買的基金資料,所得的結果只有一個感慨。我想在此與大家分享,以下是我和某位在該銀行做了十年的理財顧問的對話精華:

我:您好,我想了解一下我目前持有基金的資料和英文全名,但貴銀行網站上沒這些資料,我無法判定。
理專:您是想了解英文全名嗎﹖
我:是,包含它是A、B 還是 C 股.....
理專插話:他賣的“應該”都是A股,因為B股費用太貴
我:那是Acc, Mdis 還是.....
理專碎碎唸著:Acc, Mdis 是什麼﹖我去查查,再告訴妳。
我:那我買的每個基金的管理費用是多少﹖
理專:喔,銀行信託費是 千分之二趴,所有的銀行都這麼收。
我:那是給銀行的,但是付給基金經理人的費用呢﹖
理專:那個是內扣的,“我們不知道”,不過“投資人看報酬率就好了”,報酬率已將那部份的費用扣掉了……
我:我還是想了解一下成本,可否請您告訴我一下﹖
理專:好,只是“計算”要花一些時間,可能今天沒辦法給您。
我:不用計算,問一下基金公司就好了,但是我要知道的是總開銷費用,還有所有銀行和基金公司收的費用,不單只有管理費喔。
理專:好 (汗好像已經流了好幾滴了),我去問一下再回您。
我:對了,您可不可以也查一下貴銀行有沒有管理費低於 0,5% 的指數型基金﹖
理專:就我所知,沒有。
我:國外早有這樣的產品。
理專:喔,我再查看看,之後急於掛電話……

我的感慨有二:
1. 銀行是經銷商,即賣產品者,應有義務告知投資人產品的明確資料,但台灣的銀行似乎都沒標示清楚,讓人無從查起。我想這跟消費者不在意有關,讓銀行認為寫了也沒用,又浪費人力和成本。
2. 理專的專業知識只停留在要推銷的產品上,了解的只有手續費的折扣和“報酬率”上,在乎的只有他們的業績。實其名,理專應只是個基金推銷員。

大家付那麼多錢讓銀行賺,銀行當然有責任告知應告知之事,但這儘止於給想知道的投資者而已,因為大家都不關心。我想呼龥大家能多向銀行詢問相關資料和正視的問題,讓他們正視消費者權益,等聲音大了,消費者的權益才有機會開始有保障,台灣的銀行或劵商才有可能在台灣賣一些總開銷費用較低廉的基金。

對不起,寫了一篇這麼長的文章,若您覺得合適張貼,您可自由刪減與修改內容。

綠角 提到...

Lys
很謝謝您寶貴經驗的分享

當初我也有相同的感覺

當你跨出那一步
當你看的不只是表面的績效
開始深究基金的重要特點(譬如費用率)

你會發現
你看基金的面向與大多理專會開始出現差異
你也會發現
他們的行為模式
其實非常不適合
也沒有什麼顧問或參考的價值

即使做了十年
搞不清expense ratio的還是大有人在

你說的沒錯
大多理專只是基金推銷員

JACK01 提到...

台灣假如多一些像Lys這樣的投資人就好了,Lys的感受非常正確,金融第一線確實充斥著一堆金融商品推銷員,跟Lys描述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RojarSmith 提到...

我覺得現在金融商品的銷售服務實在太爛了,也許這是一個商機?不知道成立一間顧問公司有何限制。

金融業常常把事情講得很複雜,卻故意忽略的最簡單卻也最重要的東西,也許真的就是等傻瓜上鉤,就好像我一年也會撈到兩三次芭樂價格的金融衍生商品,真不知道誰故意讓我賺這幾筆錢的。

例如,我其實也不太懂債券或基金,只是想用做多美金債券來放空台幣,就跑去券商買了這支:

http://www.moneydj.com/funddj/ya/yp010001.djhtm?a=FLZ29

而我其實只想知道下面的答案:

"跟券商買,所有的成本就是,10萬台幣一筆扣570元台幣,一次性的,贖回則依照一班換匯,這些就是全部成本,每個月配息約180元台幣不固定"(不知道有沒有乎巄我哈)

只是為了得到這個簡單的結論,就問了一個上午,也問了銀行那邊,銀行那邊真的是坑人,購買成本遠超過1100元台幣,和券商差了一倍,還有一筆該死的持有成本,也不敢跟我說跟券商買便宜得多。

其實我根本不想管基金是內涵管理費、信託費等等還是怎樣,那些玩意是金融業的人該去弄,不是投資人,投資人只應該懂三件事情:風險、成本、趨勢,這三件也夠累人了。

當然正如樓主前輩所言,理專只是做好他份內的工作,銷售商品,懶惰不願意付出時間價值的頭豬人,付出更多的現金作為代價,其實還蠻合理的。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做多美金債券放空台幣?
還蠻特別的邏輯~~

還有
現在投資搞得太累人了
一個投資人要不被剝削的投資
居然要自己花多少心力
沒有一個可堪信任的業者?

就像要開刀
患者還要自己搞清楚手術步驟
免得被醫師惡搞
有要這麼累嗎?

這個行業大有問題

ckc 提到...

我跟Lys有過類似遭遇
對象不是銀行理專,而是基金公司客服專員
本想找一支全球債券基金搭配目前0050
基金費用收取是我想知道的重點
於是電話詢問~~~~~~

我:先生你好,我想問一下XXX債券基金。
客服專員:您好!請說

我:我想知道XXX債券基金的年度費用總開銷是多少?
客服專員:喔,基金經理費是0.75%。

我:我在公開說明書上有看到基金經理費是0.75%,但我想知道的是年度總開銷,公開說明書上找不到。
客服專員:手續費是銀行銷售時收的,不是基金公司收取的。

我:我知道銀行會收手續費,我想問的是這支基金每年內扣的總費用是幾%?
客服專員:就是你在公開說明書看到的0.75%經理費啊,我真的不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裡?(很不耐煩的語氣,又重複說著手續費是銀行收的,不是基金公司收的)

我:那我知道了,我沒問題了。

很糟糕的經驗,也讓我打消了買債券基金的想法。(正確答案是1.40%,翻閱綠角的文章在晨星網站上找到了!加上銀行折扣後的手續費將近2%的成本,還沒加上每年的信託管理費喔!)

綠角 提到...

謝謝ckc的分享

該客服專員大概只覺得你這個客戶很煩
卻沒發現 是自己聽不懂問題
程度落後客戶 自己還不知道

匿名 提到...

綠角您好,拜讀您的部落格2個多月,也拜讀您的兩本書籍,非常贊同您的投資見解。在開立海外券商戶頭之前,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1. 若是有美金$200000資金可以投資ETF,請問該分幾季分期投入? 一般似乎都是建議4~6季?

2. 從台灣本人帳戶匯美金到firsttrade 本人帳戶 (不是贈與),每次有金額上限嗎? 每年有累積匯款上限嗎?

謝謝回覆~ 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