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佣基金的成長—續(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這張表則顯示了有佣與免佣基金,從1979到1999年的開銷比變化。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一開始的1979年,免佣基金的開銷比比有佣基金略高外,其餘時間,很明顯的都是有佣基金的Expense ratio較高。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想,原因也不只是SEC報告上所寫的,因為加入12b-1費用之類的因素。

這篇報告還有許多的圖表,分析基金的開銷比與基金種類、基金資產大小、基金成立年期、基金公司大小的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這篇報告最主要的目的,是給美國國會與SEC參考,作為瞭解基金業收費變遷的客觀描述,以利政策的制定與管理。當然,對於有興趣瞭解的投資人,也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SEC從不明白表示,什麼是合理的基金費用。SEC不會說,這支基金開銷比2%,太高,給我降到1.5%,不然不准發售。SEC不會這樣做。他們的立場是,交由市場競爭機制與基金董事會來把關。競爭機制就是,假如低費用的基金可以帶來較好的表現,那麼投資人應學會選低費用的基金,讓高費用的基金沒有市場。董事會這關,則是藉由獨立董事們,在與資產管理公司簽定合約時,替投資人看守荷包,壓低費用。事實證明,這不是很有效的機制。

美國Consumer Federation of America的Travis Plunkett,在美國參議會的一次聽證會中,曾對這個機制提出抨擊。讓市場競爭決定合理的費用,聽起來很合理。可是,當大多數投資人不知道費用對投資的傷害時,當大多數人不是拿費用來比較時,這個競爭就弱了。再來就是,投資人常是買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費用是多少。(或是從來就不曾知道。)那些藏身在公開說明書中的小小數字,有多少投資人在買基金前會注意到,會知道這個小數字的重要性呢?這個數字,沒有在投資人執行買進的決策前就讓他看到,那會有什麼費用競爭呢?

回頭看看台灣。我們看到,在美國至少是官方(SEC)與民間(Consumer Federation of America)都有對基金費用的討論與爭辨。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觀點講話,各自有理,但至少是有討論。在台灣,誰在討論基金的開銷比,在討論基金的佣金?金管會不討論,消基會不討論。放任這些基金,大方的每年收台灣投資人股票型1.5%,債券型0.75%的經理費。還是只有經理費喔!加上其它開銷,這些債券型基金,就要和美國的股票型基金總開銷一樣了。股票型就不知道要和那一型一樣了。(可以參考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一文。)

當大家都注意到中油和台塑價格一樣,是否涉及價格壟斷時,這些國際基金公司一起收1.5%和0.75%的經理費,為什麼沒有人懷疑是壟斷與妨害競爭的行為?為什麼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公司,經理一支股票基金的費用會完全一樣?為什麼同一家基金公司,不論投資區域,只要是股票型的,就都要收1.5%?這明顯的不合理,為什麼沒有人注意到。

因為,注意費用這種小細節賺不了大錢嗎?一般散戶有這種觀念就算了,金管會的財經專家呢?消基會負責金融產品方面的人呢?我們台灣的財金學界呢?居然一點聲音都沒有。為什麼呢?

相對於財經媒體每個月、每天,討論火熱基金標地的熱鬧滾滾,這一片對於費用的寧靜,我想,會讓國內金融業者與國際基金公司,覺得相當輕鬆自在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免佣基金的成長(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不滿足的投資人

11 comments:

micyang 提到...

既得利益者
反正無人提起
何樂而不為?

ingramchen 提到...

我想台灣絕大多數的人不進行長期投資 (20年...),而費用通常長期才看得出很明顯的效果

偏重短期獲利的前提下,自然只追逐明牌了...

yuchi521 提到...

台灣的基金會收這麼貴 完全是通路和基金公司賺走 估計通路(銀行)賺比較多
如果引進美國的etf或是指數基金 呵呵台灣的銀行賺什麼呢? 基本上不太可能引進

最近匯豐和幾家業者 開始變的比較便宜了
但原因不知道是
大量基金被贖回還是有開始注意到面臨威脅了
估計是前者 畢竟台灣要買指數基金 管道很難

綠角 提到...

幾位朋友說的 都頗有道理
謝謝回應

ingramchen 你的網頁還蠻有意思的!

Nikolai 提到...

台灣的銀行已經有部分引進 ETF 了
不過還是把它當作一種東西來賺手續費的而已

例如某家銀行的規矩是這樣的
至少 100 股 (換算回來大概 6000 USD 上下)
買入手續費 1.2% 賣出 0.3%
信託保管費 0.2% 至少 200 USD

被這樣一搞 ETF 一點費用上的誘因都沒有了

trifire 提到...

ingramchen
就是鼎鼎有名的訂便當大大啊 ...
綠角的讀者很廣泛喔 ...

綠角 提到...

silent兄
這是那家銀行的?
這種費用 跟海外券商比起來
沒有競爭力

感謝Trifire的解說
我還是他來這邊留言
才知道訂便當大的

Nikolai 提到...

綠角大..
兆豐..ccc
另前面關於信託管理費的部份有錯字..
是 200NTD 而不是 USD..
說來說去就是台灣金融業不長進..只會賣東西而已

綠角 提到...

感謝silent的分享

匿名 提到...

看完綠角大的這篇文章,讓我在富達的網頁上注意到他們家的這三支基金

富達卓越領航全球組合基金
富達動力領航組合基金
富達台灣成長基金

都是No-load fund但是仔細看了一下,他的經理費也要1.6%跟0.15%的保管費.
這些加一加所收的費用也要1.75%也不算低

綠角 提到...

沒錯!
基金的持續性開銷才是真正的成本所在
假如你買美國
收5%佣金 年開銷比0.5%的基金

跟買台灣
收1.5%佣金 年開銷比2%的基金 比較
持有五年 其實前者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