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較基金與ETF的成本差異(ETFs and Mutual Funds Cost Comparison)
對於指數化投資人來說,追蹤同一指數,常常同時存在有基金與ETF兩種投資工具。到底該使用何者,往往需要比較一番。其中一個重要考量要點,就是兩者的成本差異。
一般來說,基金假如是免佣基金的話,買進賣出是都免交任何費用的。但ETF必需透過券商買賣,一般需要手續費(但有例外,請見免費ETF交易的興起一文)。
內扣費用方面,追蹤同一指數的基金與ETF,一般是ETF的費用較低。
一般來說,因為內扣成本較低,所以使用ETF會是較划算的選擇。金額愈大,持有年限愈長,優勢愈明顯。
最近綠角在Vanguard 網站發現一個好用的工具,可以比較基金與ETF的成本差異。以下介紹使用方法:
首先點進這個網頁。
在下拉式選單中,選取你要進行比較的ETF,譬如我們選 Emerging Market ETF,接著就會出現如下畫面:
這畫面會出現該ETF的一些基本資料,譬如最近的價格,Expense ratio等。有一格Commission Cost per transaction,就是每次交易的手續費。譬如我們以海外券商Firstrade 為例,那就是每次交易需6.95,那就填入6.95這個數字。
在下一個Choose a mutual fund,選擇要進行比較的基金種類。基本上就是兩個選項,一個是Investor Share,一是Admiral Share,我們選比較平易近人的Investor Share進行比較。
按下Continue後,來到下一個畫面:
這個頁面填入的是買進型態與投資金額。買進型態,可以是單筆買進、單筆後再定期買進,與定期買進。
一開始的Initial purchase amount,就是第一筆買進的金額。假如都是定期買進,這一格填0即可。接下來要填入你估計的預期報酬(Expected annual return),我們保守一點,可以填入5%。持有期間(Total Holding Period),看投資人要投入多久的時間,自行填入,譬如30Years。
接下來有個Yes-No問題,就是第一筆買進後還有沒有要買。我們假設買月買進100美金。那就是填入$100,然後選Monthly。
接下來就可以看到結果了:
我們可以看到,初始投入3000美金,之後每月投入100美金,為期30年的話,以基金來投入會是成本較低的選擇。使用ETF的話,每月投入的頻率過高,招致較多的交易成本。即使ETF有較低的內扣費用,仍是不敵基金。
可點選Cost comparison,就會出現成本細目列表:
我們可以看到紅框的部分,可以看到ETF雖然Total expense ratio cost比基金少了近1500美金,但在Total transaction cost方面,輸基金2100美金。所以整體來說,ETF的投資成本比基金高600美金。
點進Value comparison,則可以看到這30年間,基金與ETF投資的總值差異。
這個計算有幾點值得深思的地方。
首先,我們計算用的例子,是一開始投入3000美金,之後每月持續投入100美金,為期30年的一個投資決定。這約當於一開始投入10萬台幣,然後每月投入3000台幣。這樣的一個決定事關多少錢呢?使用基金的話,這是一個要花費約4700美金的投資決定。用ETF的話,則是5300美金。
我們用的基金與ETF,是美國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的投資工具,總開銷比分別是0.40%與0.27%。買基金免佣金,買ETF每次6.95的收費。
想想看,這樣一個便宜的投資管道與工具,30年下來,都會讓你花費4700美金至5300美金,約是15到17萬塊之間。請問一下,平常你要買進一個15到17萬之間的物件,譬如一台音響、一輛二手車、一組家庭劇院等,會做多少功課,比較多少銷售管道?
這是美國的基金與ETF。想想看,在台灣販售的基金,那些光經理費就要1.5%的基金(總開銷比可能是2%、3%或是很多很多趴),那些買進還要收手續費的基金,這樣30年下來,會吃掉幾十萬的投資成本?
選擇透過那種投資管道,使用那種投資工具是一個事關重大的投資決定。繼續使用高成本投資管道與工具的投資人,等於是將音響,汽車或甚至是房子,拱手送給金融業者(送多高級的東西,視投資金額而定。通常愈是具有理財貴賓身份的投資人,送給金融業者的東西愈貴。貴賓絕不是當假的。)
再來,在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基金比ETF省下約600美金的費用。但在最後的Value comparison,我們可以看到,終端價值是約2500美金的差異。
也就是說,投資人在費用方面省下一塊錢,他不只省下一塊錢。假如投入的市場有回報,那麼他在費用方面省下的一塊錢,將在市場為他賺取更多的金錢。這也就是600美金的成本節約,到最後會造成2500的終點價值差異的原因。
各位讀者可以想一下,假如拿台灣這些內扣1.5%經理費,買進還要佣金的基金,跟Vanguard的基金或ETF比較一下,最終結果會差多少。(有實作精神的讀者,可以點出Excel來算一下)
投資成本很重要。
說投資成本不重要的人,要不就是裝作不知道,要不就是不懂。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該買ETF還是指數型基金
2013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心得2---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成長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被遺棄的錢(Money Left on the Table)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就是要計較 (Irretrievable Lost)
荒謬的績效至上(The Single-Minded Focus on Performance)
Labels: 基金
33 comments:
版大您好,小弟想投資指數型基金,不過手上好幾支的主動型海外基金漲跌不一,請問小弟該怎麼轉換比較好呢?謝謝~
Dear 綠角,
我又來找碴了,「這約當於一開始投入10萬台幣,然後每月投入3000美金。」應為「這約當於一開始投入10萬台幣,然後每月投入3000台幣。」之誤植?
「首先點進這個網頁。」連結似乎不對?
網友分享這個工具之後,我用過幾次,但有時候似乎無法使用,畫面出現錯誤。
不過對目前不能購買Vanguard基金,而只能買ETF的台灣同好來說,略有安慰作用。
小額投資人,因為購入ETF手續費比率過高,可以改採以季投資,以降低手續費百分比。
我經過試算,考慮以每季方式投入ETF。
版大您好,不好意思小弟剛想到一些疑問想請教您。小弟本來以一般型海外基金為主要且唯一的投資工具(那時候對台股沒興趣,感覺投資個股的風險太大),後來接觸了指數型基金,有了轉換跑道的想法,不過一開始礙於匯款成本及開戶、退稅等問題而裹足不前,想說先以台股的台灣50為投資標的,今日有幸在書店看到版大介紹指數型基金的專書,一掃心中的疑慮決定義無反顧的投入。原本小弟心中僅有定期定額一個投資方式,後來小弟發現,原來ETF也可以利用技術分析來決定買賣的時機,這讓小弟有個想法,之前想改買台灣50時,就想以技術分析來操作,既然海外的ETF也可以這樣操作,那何必非買海外的ETF,買台灣50不就好了?不僅開戶方便,也不用擔心匯率的問題,相關資訊也較容易取得,不過缺點也很明顯,選擇太少且沒辦法達到平衡的資產配置,所以想請教版大,這個在國內的「優缺點」如果換成海外ETF,是不是「缺點」遠大於「優點」,所以才會選擇投資海外ETF呢?感謝您~
綠角,好
ETF除0050外,台灣可以買得到較好的標的為何?謝謝
我記得版主有一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 找了一下沒找到.
印象是持續費用越高的優先斬掉.
綠角大:
點選「這個網頁」,他的連結路徑有誤,是空白頁喔!
vanguard的快連結沒接到.
另外, "這個計算有幾點值得深思的地方"的下一段應是每月投入3000台幣.
何小明
不管錢是在有賺的基金裡
還是在賠錢的基金裡
一塊錢也都還是一塊錢
都是你的錢吧
想要轉換
金額又大的話
就慢慢賣出轉換吧
國內ETF?
種類不夠多是最大的缺點
你在台灣找得到投資歐洲股市還是北美股市的ETF嗎?
沒有的話 要怎麼做全球配置?
謝謝Tony還有其它朋友的指正
已經修正幣別與連結這兩個錯誤
謝謝Tony的分享
以季投入是合理的作法
何小明網友的技術分析投入ETF想法,是廣大投資人對投資不夠了解的問題,雖然可能看了幾本指數化的書籍,也看了幾篇綠角的文章,卻只看到了一個點或線,而沒有看到面,我大膽推測,許多已經到美國券商投資的網友,應該也是有類似的問題,但是他們可能並未察覺,這是還有待努力的地方,當然,比起更多連什麼是指數型基金都不知道的投資人而言(相當多),至少這邊的網友是強多了。
PS.技術分析能解釋過去但無法預測未來,一般歸類為主動式投資,與指數型基金或是ETF的被動投資,是兩種剛好相反的思考邏輯。
Jack大的問題正是困擾小弟的問題,其實小弟並不是很想用技術分析作為投入時間點的依據,一是小弟實為初學者,判斷技術爛到一個不行...二是小弟也沒這麼勤奮,能用定期定額當然樂意之至,只是看過一些論文探討定期定額未必是最佳的方式,以及考量小弟為小額投資的每次投資成本,才想以技術分析的方式投入,可能分析後一整年只有1、2個投入的時機,但若堅守某個指標達到才投入,不知道這樣是不是也算免強屏除人為影響呢?還請Jack大指導一二~ 感謝~ ^^
我沒有財經背景
請問一下台灣50的問題
它是股票交易的方式買賣
那是否可能產以現價50元買到
但其對應的50大股票股價真正價值
卻高於或者低於50元呢
台灣50如何解決這可能產生的套利空間?
還有台灣50的配息是如何決定的?
是比照50大股票的配息嗎?
它好像是年底配息
是否也存在套利空間呢
還是藉由自由交易會自然反應在股價呢
版主有篇: ETF的套利機制, 在右上角搜尋可以看到文章.
現價50元? 昨天和今天都低於50元, 買得到的.
謝謝匿名先生的解答與Jack的分享
以為用什麼技術分析
或是任何方法
可以判斷出相對高低點進行投入的話
定期定額絕不是你的解答
你需要的是單筆全進全出
想要知道定期定額的原理
可以參見Value Averaging讀後感----為什麼需要Formula Strategy一文
to小明:
你要的答案,在綠角財經筆記裡都有,慢慢看就會找到答案的
綠角大大,我想到一個問題.海外券商現金匯回台灣.使用電匯方式.只要填寫姓名跟銀行帳號等資料.不需填寫身份證字號或護照號碼.如此一來.若有人跟我同名同姓.英文姓名也一樣..那對方不就可以輕易將我的存款電匯至自己的帳戶嗎?
綠角大大(或其他版友)
在下已經開始實行ETF的指數投資
把資金慢慢轉移到美國券商
並買入ETF
但是注意到我買的VT和BWX
似乎管理費用偏高(0.7%和0.5%)
不知是否因為他們是追蹤全球指數的原因
我想如果分散到VTI,VGK,VPL,VWO和SHY,IEI,IEF,TLH等追蹤個不同地區指數的ETF
似乎管理費用會較低
但是相對交易的手續費較高
因為次數較多
還好在下的券商是ZECCO
而我又享有一個月10次免費交易
不知各位是如何分配資金到哪些ETF的
chuliu:
為啥你會說VT的管理費是0.7%?
我怎麼看到是0.3%?
是你打錯還是我看錯?
to chuliu,
我也有買VT,VT 的 expense ratio 是 0.3%,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finance.yahoo.com/q/pr?s=VT
謝謝Jing Chian與男爵的分享
我可能看錯了
我是看鉅亨網的
感謝指正
對ETF與基金比較 想請問綠角大:
ETF雖費用較少 但熱門ETF溢價挺高
像A50 高到15%
這樣豈非反而比基金不划算?
雖然您有提到ETF套利,可讓溢價減少。
但那是大戶才能做的事 她們不做 溢價豈非一直存在 只能等市場機制減少
綠角您好
剛剛依據你上述提供的操作,
發現在最新的VWO內扣費用:0.22%
VEIEX內扣費用:0.35%
ETF和基金在最後終點值上已經差距不大
ETF反而還有200美金的優勢
其實就像您文章所提的一樣
讓我感覺在資金累積的過程中,內扣費用對於
長期投資的我們才是該注意的(最近Vanguard
好像又同步調降好幾支ETF的內扣費用)
在你的網頁學了很多,謝謝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我試著將每一季投資金額提高到300美金,則試算結果ETF反而最後的總報酬較高,是不是ETF以單筆累積一定金額(比如每一季或每半年投入),對投資人會比較划算?
沒錯
ETF對於較大額的投入
會比較合適
綠角,我是ETF的初學者,才在網路上找相關資料就可以在你的部落格學習建立觀念,真的很受用,快速讓我了解ETF,謝謝^_^
也謝謝你的支持~~
請問,若是目前在美國上班,並已開Vanguard帳戶的年輕人(可能會待個十年,也可能更久),打算每個月投入500美元做長期指數投資,成本考量,該選基金,還是ETF?
另,因每月投入金額不多,只選一檔就好,還是四到五檔?
還有,居留美國的時間長短,會影響投入方式的選擇嗎?
還望不吝指引,感恩
板大您好:
想請教一個問題,
看了多篇您探討基金總開銷費用的文章,
完全認同您"相同指數,找最低成本投資工具"的想法!!
但有一點不太了解…
為什麼一般來說ETF的總開銷會比指數型基金來得低呢?? 發行指數型基金對發行公司來講的成本會比較高嗎? 不知其原因為何…
是否能請您解惑一下呢,謝謝!!!
不只是ETF費用比較低
指數型基金的費用一般也比主動型基金低
因為指數化投資工具只需要追蹤指數
不必花大錢請經理人
也不必花大錢養行銷人才與買廣告
(指數型基金不太容易行銷
通常是內行的指數化投資人自行買進
而非被推銷的)
很多資產管理公司厲害的是行銷部門
資產管理其實成績很差~
跟最近的麵包事件
可說是頗有類似之處
hihi 謝謝板大好快速的回應&解答!
只是阿…還是有一點想不太通…
純就ETF與指數型基金來比的話,
若都是follow同一指數,
兩者的開銷不都是來自於經保費、指數授權費、簽證費、律師費等等?
而且ETF一般還要付出給交易所的上市費。
那為什麼是指數型基金的總開銷會比較高呢?
不知是哪個環節中要付比較高的費用…
請問對一個辛苦幾年好不容易存下了三.五十萬的可憐台灣人而言 考慮投資成本的話 應效法綠角大 尋求美券免佣基金好呢? 還是別想太多 買台灣50就好? ~菜鳥請教了 感謝!
有超過一萬美金以上的可投資資產
在使用美國券商時
就已經頗具經濟效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