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的績效至上(The Single-Minded Focus on Performance)

看到績效數字,唯一的正確態度是,懷疑。

很多投資人奉行所謂”績效至上”原則,崇拜”一切以績效為依歸”的態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

看到績效,第一個懷疑,說出或寫出這個數字的人,他會不會算績效。

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基本上,假如投資人不具備內部投資報酬率概念,他很可能就是不會計算績效的人。本金多少,花多少時間,多少成本,賺賠多少錢?假如這些都無法交代的話,你最好懷疑這個數字的可靠性。

這個問題最常出現在”草莽英雄”身上。就是沒什麼財經背景,業餘研究投資,然後成績好到可以拿出來現,或甚至被訪談、出書的”投資大師”。這些投資成績,假如沒有會計師簽證,你最好都先打個問號。

這問題比較不會出現在公開發行的理財工具上,譬如基金的績效數字,一般是沒有問題的(但不是絕對沒有問題)。這畢竟是金融專業人士算過,還有會計師簽證過的結果。但基金的投資成果,常沒計入買賣時的佣金支出,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不知道提出這點懷疑,一切只看績效,就是造就出Beardstown Ladies這群”金融怪傑”的背景。我相信目前市面上還有許多Beardstown Ladies,沒被戳破罷了。

看到績效數字的第二個懷疑,這數字背後是否代表過高的風險。

很多高報酬的代價是高風險。為了吸引人,往往只有前半部被拿出來說,後半部被藏了起來。冒了高風險拿到高報酬,不代表下次冒高風險就會拿到高報酬。下次高風險的代價可能是高損失。

很多漂亮的績效數字,只是代表這個人敢賭而且運氣好。And nothing more。這根本沒什麼好值得誇耀的。這種投資績效數字,最常出現在高風險就等同於高報酬的牛市。等到投資人被這些高報酬吸引,而去承擔高風險時,高風險的另一面向,高虧損就要顯露頭角了。

投資不是為了跟別人比報酬的高低。投資是為了達成自己的人生階段目標。在可承擔的風險內,做出合理的選擇。

明年要買車的錢,現在用定存存起來。完全正確。就算事後看,假如這筆錢投入股市可以賺更多,放定存仍是對的,因為它幫人達成目標。股市會不會賺,事前,根本不知道。

面對績效的第三個懷疑,這數字代表的是運氣還是技巧。

人們很喜歡直接將好成績歸因為技巧。這會讓事情簡單許多。

對擁有成績的人來說,他可以直接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因為他做了xxx,所以就拿到yyy的報酬。有個”因為,所以”,讓他的成功有跡可尋,讓他成為可以被模仿、被複製的英雄。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直接相信績效即等同於努力、同義於技巧,等於是再正面肯定一次自己對投資所付出的努力。整天說績效至上的投資人,往往就是主動投資人。而且是採用Wishful investing概念的主動投資人。就是相信只要多付出,就會多得到的主動投資人。他們找尋各種正面資料來加強自己的行為。其中最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褒揚拿得出績效的同路人。互相標榜,不問其它。以為相信別人的績效是努力而得到的,自己就可以努力而得取績效。這是一種天真而幼稚的行為。

做一個有判斷能力的投資人,最基本的要求就要能區分運氣和能力。太多的好成績,只是運氣的曇花一現。

只會盲目崇拜績效,卻沒看到背後的運氣成份,造就了像Elaine Garzarelli這個成功”預測”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金融分析師。她日後掌管基金卻績效差到要清算。還有Joe Granville,這個對了幾次就吹噓自己會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技術分析”大師”。這些”怪人”是誰拱出來當”聖人”的?就是整天說績效至上,不問其它的投資人。

面對績效數字,精明的投資人有各種分析工具等著它。面對第一個懷疑,我們有IRR等基本報酬率計算工具。面對第二個懷疑,我們可以計算 Risk-Adjusted Return和進行3-factor analysis。面對第三個懷疑,我們可以算p value,計算這個績效數字中的運氣成份有多重。

但在投資討論區、在理財媒體上,誰在討論這些?誰看過這些基本工具的報導?不,它們不會出現,投資人不會懂它。人們只願單純(或愚蠢的?)相信績效。

全然相信績效,整天喊績效至上的人,常是手上一件數學工具都沒有的財經文盲。

你知道誰最可能踏進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嗎?就是只看績效、整天喊績效至上,不問緣由的投資人。

一切以績效為依歸,其實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依靠的飄泊。只懂得看績效,其實是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看的無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常見的投資謬思---績效至上(Short-term Performance Proves Nothing)

績效,該比還是不該比(To Compare or Not to Compare)

Wise Investing Made Simpler讀後感1----策略與結果

看績效就不必看費用的荒謬理論(A Ridiculous Theory about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d Expense Ratios)

雙面基金(Time-weighted Return vs. Dollar-weighted Return)

21 comments:

C.S.Yan 提到...

如果投資績效連結著紅利,更會令基金管理者冒更大的風險去投資,只是為了讓淨值極大化。如同選擇權一樣定價模型一樣:Exp(max(V-K,0)),為了讓net value(V)遠遠超過target(K),只好去找最大的波動率(volatility)的組合讓這個期望值(expected value)最大化。

阿青 提到...

我這半年看完了100本以上的理財書,此時我有一個有趣的想法,既然大家都認可以前的績效無法代表未來,舉例來說,綠角先生說選ETF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經理人過去打敗大盤無法意味著未來會打敗大盤,這我同意
但在這以前的績效代表未來前提是"錯"的下
以數學邏輯來講
經理人會打敗大盤
經理人會輸大盤
這兩者都是要成立的

綠角先生是台大的~我想知道綠角先生看法

綠角 提到...

CS Yan說的這個絕對是重點
假如基金投資績效和經理人個人收入有很大的關係
那會改變經理人的行為模式

一個良好的經理人收入模式
絕對是選擇基金公司和經理人的重點

但這又是個太少人想看或知道去看的面向了

綠角 提到...

阿青
你的邏輯可能和我的不太一樣

我不知道為什麼過去績效無法代表未來績效
會引出這兩個結論

阿青 提到...

舉例來說就是說很多人用以前的績效來說ETF是比積極管理型基金好,但卻說以前績效不代表未來

http://philosophy.hku.hk/think/chi/formal.php
參考'→' 與條件句
ETF績效以前比較好->買ETF
但前題本身是錯的
所以ETF績效以前比較好->買ETF
ETF績效以前比較好->不買ETF
都是對的敘述

goowen 提到...

績效,對投資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事。
沒有好的績效的基金經理人就是遜咖。
甚至意味著這種人所管理的基金最好不要出現在投資人的名單中。
投資人可以接受好績效的基金經理人可以得到較好的報酬,而績效爛甚至賠錢的經理人則是應該滾出這個星球。

SUN 提到...

懂投資的人.想必不會困在數學裏面.

showfu 提到...

真羨慕 阿青!!

說來慚愧,這大半年,我才看了2又1/2本的理財書籍,另外,再加上2/3本 巴菲特的《雪球》而已,我讀書的速度真是太慢了,看來得再加把勁才行..囧rz

不過,話說 阿青兄看的那100多本中,可能沒有包含《漫步華爾街》(Burton G. Malkiel)、《柏格談共同基金》(John C. Bogle)、《黑天鵝效應》(N.N.T.)這三本;其實,綠角介紹的很多觀念,在我讀了這2又1/2本之後(《黑天鵝》還有半本有待努力;題外話,這本書真是太棒了,強力推薦!!),都能有頗澄澈的理解呢,有興趣的話,不妨找來讀讀看。

倒是,我也有個異想天開的問題,想請教一下 綠角的想法:

假設,我有一筆閒置資金(不幸賠光了就認了的那種,有賺當然更好= =)定時定額平均投入在股票型共同基金中(指數型應該會是個相對容易的選擇);然後就..八年抗戰、苦守寒窯一十八年,能有多久就撐它多久地長期持有。

那麼,有沒有作資產配置(配置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債權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這個動作,是不是就相對上沒那麼重要了?或是,它(資產配置)仍是個該為的重要措施呢?

我只是有點好奇又有點懶,看能不能在想通之前先偷看一下答案,所以就先請教一下 綠角囉。感謝!!

Iris Land 提到...

我的理解,綠角大的意思是說
前提是不確定的,
後二者也是不確定的.
後二者不管哪一個成立,
都最好別wish那個前提有多穩固.
績效也不是主觀祈禱就會成功的.

喜歡綠角大的文章,
充滿一種內觀的洞見與實在的分析.

阿青 提到...

我是窮學生都從圖書館看啦~
漫步華爾街還在借書中(太熱門了)
黑天鵝是一本可以應用在各方面的學問
伯格都在講ETF特點,常看綠角的網誌應該不陌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看過綠角網誌推薦後去看的"投資人最重要的三個問題"
預測?了最近股市結果
(1)空頭18個月
(2)H1N1因為有SARS前車之鑑不會影響股市
還有本益比根本沒用
值得一看!

綠角 提到...

阿青
我買ETF和指數型基金不是看過去績效的
是看內在運作原理的

就算過去十年
指數型基金遜於同類主動型基金
我還是會買指數型基金

(可是這種事發生的機會太低了 為什麼呢? 正因為它的運作原理)

綠角 提到...

Sun 跟你分享一句我一直覺得很對的話

The language of finance is mathematics.

綠角 提到...

showfu
不見得
資產配置是很有效的一個手段
可以減低波動和增加報酬
假如要放棄資產配置
最好有很好的理由

綠角 提到...

Iris Land
謝謝你的分享與支持!

sun 提到...

The language of finance is mathematics.
.........................
對啊!所以我才佩服你啊!
6*12=72(本基金[馬多夫基金]以前的績效.荒謬的僅供參考)
你不是講6不是講12不是講72

綠角大.你是講如何1走到6.1走到12.然後才有72.所以好看.

jj 提到...

版主你好,生手報到,問題有三還望解答,感激不盡
1.投資方法約分三類,一主張危機入市低買高賣(缺點:不知道景氣要低迷多久,考

驗人們的心臟及財庫,畢竟人投資是為了賺錢而不是虧錢,),二主張只購入可安全

承接的景氣佳境階段,三主張兩者兼顧定期定額投資的攤平效果,以上三法都各自

表述,對於月薪五萬的忙錄上班族而言,希望在一年半左右可以回收,哪種方法較

適合我呢?

2.年報的重點如何快速掌握?有文或書可參考嗎?

3.可否推薦教導專有名詞及資料搜集的文或書籍,像是月均量,月均線,成交量,KD

線怎麼看,這些我都一頭霧水啊

綠角 提到...

Sun 感謝你的支持

jj
一年半回收?
我只推薦定存
至於第二和第三點
你只要去找就會有答案

匿名 提到...

我覺得可以看Calmar ratio或Sortino ratio這兩個值來評定績效(越高越好),這是我最喜歡的方法,不知綠角先生有何看法。

綠角 提到...

謝謝
沒有.

匿名 提到...

2016後貝塔時代 主動投資勝被動

市場預期美國12月將結束金融海嘯以來的零利率時代,關注焦點轉向升息後對各類資產的影響,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表示,美國升息看似心無懸念,預示過去寬鬆的流動性盛宴近尾聲,明年投資市場進入「後貝塔時代」,各類資產的市場報酬(Beta貝塔)表現將趨於平庸,投資上應該化被動為主動,以主動式投資爭取超額報酬(Alpha阿發)機會。

Source: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217/614952.htm#ixzz3vbA6v400

話說該投信今天還買下經濟與工商兩大報頭版,宣揚主動投資有多好、主動投資可以賺取超額報酬,但事實真是如此?VT的五年期報酬為8.32%,而這家投信的同類基金的五年期報酬為10.31%(單筆申購(年化)),但遺憾的是:這支基金費用率為1.65%;VT為0.17%,值不值得用比被動投資工具高出1.48%的費用率開支換1.99%的績效?這樣的績效可否持續?我想時間終將做出最終審判!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整體主動投資人扣除投資成本後
Alpha一定是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