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不利公司監理與營運的迷思(Indexing Means Active in Corporate Management)
(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貼)
對於指數化投資存在一種批評,不在投資的層面,而是在公司經營與監理方面。
這個論點是說,指數化投資人就是”呆呆”的持有指數中的成份股。譬如投資美國全市場ETF的投資人,就是幾乎買進美國當地全部的上市公司。他們不會積極的參與或介入公司營運。
也就是說,指數化投資人是被動的投資人,也是被動的股東。
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事實上,指數化投資人比起主動投資人,更在意公司經營。
因為你可以想想看,假如你是一位主動選股的投資人。你持有某家公司股票,你對它的營運方針或是經理階層感到不滿。
請問你的處理方式,是賣出這家公司的股票,另尋標的?還是堅持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然後在每年的股東會大聲疾呼,要求他們進步?
你會怎麼做?
應該不會有太多人選第二個選項。
但假如你是一個指數型基金的經理人或管理這類型基金的基金公司。只要這家公司是指數成份股,你就要買進,就是要持有。
當公司的運作不合你的要求,你會怎麼做?
你無法賣出。所以你只好”運用你的影響力”,要求這些公司的經營階層做出改變。
而由於指數化投資吸引了愈來愈多的投資人,指數型基金慢慢的開始持有一些上市公司相當的投票股權,也真的開始有影響公司運作的能力。
當一個投資人幾乎不太可能要求公司在意你的發言時,上萬、上百萬的投資人集結資金形成的指數型基金,卻能產生讓公司經營階層需要考慮的影響力。
柏格先生就曾寫過:
While index funds are passive investors, they are increasingly active owners.
單純的以為指數化投資人不選股,就以為指數化投資也不在意公司經營。是一種太簡單,也不符合事實的想法。
事實是,指數型基金比主動型基金,更在意公司經營。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主動的指數化投資人與被動的主動投資人(Distinction Between Active and Passive Investing)
小資族不適用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迷思(Indexing and Asset Allocation Are Great Investment Choices for Assets Large and Small)
對指數化投資的不實指控(Biased Opinion)
指數化投資無法致富的缺點(Indexing Can’t Make You Rich?)
指數化投資要選對市場?(Indexing in the Right Market?)
超級困難的指數化投資(The Mental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of Indexing)
Labels: 投資概念
4 comments:
Jack Bogle recently wrote an article on the WSJ (Nov.29, 2018) expressing his concerns about the growing concentration of corporate ownership by index fund powerhouses and the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soon-to-be future.
https://www.wsj.com/articles/bogle-sounds-a-warning-on-index-funds-1543504551
謝謝分享~
這在柏格今年的新書Stay the Course書中也有討論
但是一個主動型投資者因為會賣出股票,因此公司可能就必須因為這樣做出能讓股東願意繼續投資的實際作為,但如果是指數型投資,因為不管公司怎麼做你都不會賣出它的股票,你根本對公司沒有任何影響力不是嗎? 畢竟你完全沒有權力不投資?
股票賣得出去 就代表有人接手
一家公司股票只要在市場上還有流動性
公司不必特別做什麼改變
有人賣出 就會有人接手
你這個論點
恐怕有點薄弱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