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與原物料市場的淵源(The Origin of ETFs)

美國ETF之父是Nathan Most。他的職業生涯相當特別。他在UCLA學習聲學工程(Acoustic engineering),畢業後在亞洲市場銷售隔音磚。二次大戰時,他在美國海軍的潛艇聲納研發部門工作。戰後,回到隔音磚行業。之後為Pacific Vegetable Oil工作,成為國際原物料交易員。


1970年代,美國證交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簡寫AMEX)決意進入原物料市場,於是在1977聘請Nathan Most成為Director of Commodity Options Development。Most先生時年63歲。

1988他想到一個主意,能否發展一種像倉庫儲存收據的東西,它的價值由背後的股票支持,而這張儲存證明本身就像股票一樣交易。這就是ETF概念的雛型。

這個概念中有很強的原物料市場根源。

原物料和股票、債券很不一樣。股票和債券是金融資產,過去是一張紙,現在大多是電子系統中的一筆記錄。投資人就是直接交換買賣。

但原物料是有實體的東西。石油、天然氣、牛肉,豬肉、玉米,都是實際的東西。難道原物料交易員,要牽著一百頭豬,還是一千桶原油,來到原物料市場上買賣嗎?

不,他們不做這種事。這太麻煩了。他們買賣”倉庫儲存收據”。英文稱Warehouse receipt。

譬如我有一千桶原油,放在某個倉庫中。由該倉庫開立收據,這張收據就證明我真的持有一千桶原油。假如有人跟我買進這些原油,我就把收據所有權轉讓給他。這筆交易就完成了。

所以ETF一開始的初始概念,完全是從原物料市場來的。這跟Nathan Most的職業經歷有關。

這裡有兩個特別的地方。首先,ETF的最早發展很大部分是交易所趨動的。當時AMEX受到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的夾殺,很需要一個標的,為交易所帶來成交量。第二,1988開始發展ETF的概念時,Nathan Most已經74歲了。在大多人已經退休的年紀,他還在努力催生金融界的下一個新生兒。

經過了好幾年的發展,克服所有的技術與法規困難,到了1993年,AMEX才推出了美國第一支成功的ETF,代號SPY的The Standard & Poor’s Depositary Receipt。當時State Street其實是擔任資產保管銀行的角色。

從這支ETF的名稱” Depositary Receipt” (中文稱” 存託憑證”),可以看到Nathan Most實現了他的想法。這的確是一種非常類似倉庫儲存收據的東西。

一單位的標普存託憑證,就代表標普500,每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以市值決定)。

此時,由資產保管銀行擔任倉庫的角色。一單位的標普存託憑證,就代表真的在銀行中,有對應的那麼多的股票。

投資人買賣” Depositary Receipt” ,當跟原物料交易者一樣,收據轉手,就代表所有權轉手。

但和原物料市場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一般投資人不能拿The Standard & Poor’s Depositary Receipt,真的去銀行提領這500家公司的股票。

這種交易,在ETF的世界中,只限合格法人(Authorized participants)執行。合格法人可以拿這些”收據”,直接跟資產保管銀行提領股票。合格法人也可以直接將這500家公司的股票存入銀行,就會換到收據。

這正是ETF的實物交易機制。也正因為有這個實物交易機制,所以ETF可以將市價與淨值維持一致,不至於出現大幅折溢價。(換句話說,出現大幅折溢價的ETF,大多就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實物交易機制無法順利執行)。

知道了ETF背後的概念後,會更加容易理解ETF的特性。

雖然ETF出現了多年之後,才發展出原物料ETF,但ETF本身的概念,其實是源自原物料市場的。





後記:

想看ETF之父Nathan Most與指數化投資之父John Bogle的歷史性會面經過,可參考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2—指數型基金的興起與投機的逆襲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全球第一支ETF的故事(The First ETF in the World)

ETF成功的理由(Why ETF Works)

ETF基本知識與投資入門(ETF Basics)

ETF投資組合(An ETF Portfolio)

台灣ETF與美國ETF的差異(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TFs in Taiwan and U.S.)

ETF

綠角不贊同的ETF(Not All ETFs Are Created Equal)

3 comments:

家榮余 提到...

長知識了~ 謝謝綠角大的分享! ^^ (花蓮讀者 余家榮)

Johnson LIN 提到...

非常謝謝綠角的深入淺出的介紹
最近在看綠角寫中譯版推薦序的 經濟復甦的手段,與意外惡果
美國這幾年的成長 的確不是沒有原因的
除了網路上的創新企業 包括GOOGLE FACEBOOK 也有軟硬體的巨人撐腰 APPLE & MICROSOFT.
在金融業的創新就數ETF是另一個偉大的發明了
雖說華爾街的貪婪及嗜血眾所皆知 但若是沒有他們這群最優秀的人去發揮創意想盡辦法巧取豪奪 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結合性的創新產業出來

綠角 提到...

謝謝各位朋友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