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為什麼變得更窮"綠角推薦序


債務的形成,一方貸出,另一方借入,似乎天經地義,沒什麼特別之處。《窮人為什麼變得更窮?》一書的核心觀點,在於它指出了債務的不平等特性,以及在狀況轉趨惡劣時,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譬如有個人買了一間500萬的公寓。100萬自備,400萬貸款。假如房價跌到400萬,那麼他對這棟房產持有的淨價值,將從100萬跌到零。而他仍然背負著400萬的貸款。

但對於將錢借貸給買房者的人來說,他沒有損失,買房者還是欠他400萬。這意味房價下跌的損失,將由買房者全部承擔,債權人則沒有損失。這種差別境遇,就是本書的核心論點。

買房者當初之所以需要貸款,正是因為金融資產不足以支付全部的房屋價款。而可以把錢借給他人使用的人,則握有較多資產。也就是說,房屋貸款的模式,會讓中低資產階級首先受到打擊,而高資產人士損失相對較少。

作者認為這是一個擴大貧富差距的機制。

買房的大筆支出,少有人能一次付清,大多數人仍需要貸款。作者在本書最後雖然提出責任分攤型房貸做為替代方案,但在這種貸款模式被普遍採用之前,我們仍需特別留意,以避免自己在借貸關係中成為弱勢的一方。

最重要的就是要小心貸款的誘惑――也就是太容易就可以貸到,利率誘人的大額貸款。在經濟成長,一切欣欣向榮之際,過多的資本四處找尋投資的管道,資本持有者會變得愈來愈不謹慎,將錢借給條件愈來愈差的貸款者。貸款變得太容易、利率也很低。

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情形就是如此。更多的貸款,可以貸給收入更低、條件更差的人。這種狀況往往會誘使人們借貸高額款項,購置超乎原先預算的房產。

貸款金額比率愈高,愈容易受到房價下跌的打擊。假如房價500萬,自備100萬,貸款400萬,那麼房價要下跌20%,才會讓淨資產變零。但假如房價1000萬,自備100萬,貸款900萬,那麼房價只要下跌10%,就會讓淨資產歸零。

要花多少錢購置房產,應由自身的收入與需求來考量,而不是貸款利率愈低、取得條件愈容易,就買愈貴的房子。即使在買房時無法做到全額付清,但貸款成數較低,至少不是高度負債,就比較不會受到嚴重的負面打擊。

房價下跌引起的淨資產減少,造成家庭財富縮減,於是降低支出。消費力下降,進一步造成經濟衰退。這本書詳細地解釋了2008金融海嘯的脈絡,對於地區性以及經濟體中單一區塊的負面事件,如何如漣漪般擴散開來,影響到全國經濟,書中也有詳細的討論。

借貸,是經濟活動的根本之一,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借貸的普遍存在,也讓大多人對它習以為常,認為本來就是這樣。本書深入地剖析借貸本質,將帶領讀者看到一般人不曾想見之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誰說人是理性的”讀後感---合適的貸款

買車貸款零利率,真的嗎?

什麼是反向抵押貸款(What is Reverse Mortgage?)

談美國次級房貸問題(Subprime Mortgage Mess)

7 comments:

Etfer 提到...

房價下跌時,損失固然是由借貸者承擔;
但如果房價上漲呢?獲利也是由借貸者獨得,借錢給人買房的也只有買房者原來欠他的400萬。
如果無法借貸,窮人根本無法買房,也沒有獲利的機會,
所以原來這種借貸模式,只能說波動比較大,不能說不公平,也不能說這個機制讓窮人變得更窮,因為房價本來就有漲有跌,不能只考慮下跌時的情況。

綠角 提到...

謝謝Etfer的分享

本書作者的考量的確比較偏向貸款遇到房價下跌的負面情況時
對借貸者造成的不良影響

不過他也不是反對貸款
很多人都還是靠貸款才買下人生第一個自己的房子

cemperor 提到...

1936年的Economist Melchior Palyi就已經研究警告過,一個社會太過鼓勵置產,等於是鼓勵老百姓把自己人生綁在土地房屋上,然後背負著男死承受的置產成本,其實是在扼殺勞力的流動性...

擁有房地產,其實會限制一個人有限人生的許多可能性...
當持有房地產的成本佔據一個人大多數資源,這個人的人生幾乎很難再有其他可能性...

learnman我可以QUOTE您這兩句話嗎?寫的真是一針見血

Allen 提到...

回Etfer:
若以窮人買房為例,就算房價上漲,也不太可能從中獲利,因為窮人買房大部分是要自住的。會獲利的情況應該只有第二間第三間房才有可能,但最終這些房子還是會轉手賣給自住客,自住客通常也就是那些需要貸最多錢買房的人,這樣就造成了不公平。

若借助食物鏈的觀念來看,自住客是一級消費者,完全要花自己的錢買自己的房子;投資客是二級消費者,他們可以藉由賣給自住客從他們手中賺一筆;銀行是三級消費者,他們從自住客和投資客的貸款中各賺一筆。所以可見當一級消費者不足以支撐整個系統的時候,這個體系一定會垮。

Etfer 提到...

Allen大你好:
我要表達的是,"借貸"跟"貧富差距的擴大"並無明顯的關係。
第二、第三間房是屬於投資,窮人本來投資的機會就比較少,跟"借貸"公不公平沒有關係。
窮人如果借貸後變得更窮,最可能的原因是沒有仔細評估借貸的用途和還款能力,而不是借貸這個機制。
窮人買房之後房價上漲,雖然他沒有實際金錢的收入,但他仍然有獲利,因為500萬的房子,他用400萬就買到了,他少付的這100萬可以拿去做其它用途,就這觀點來講仍是獲利。正的一百是一百,負的(負一百)仍然是一百。

Allen 提到...

Etfer 你好:
我認為,"借貸"本身還是會造成不公平。因為手上有錢的人,總想辦法要賺更多,而最簡單方法就是透過借錢取利。因此銀行總是無所不用其極地要吸引人來向他們貸款,放寬貸款條件,不去看那個人是不是真的有能力還,反正利息先收了再說......。如果一個窮人付不出貸款,銀行可以用法律手段逼他還出錢來,就算逼死人,不管怎樣銀行不會虧;但是當很多窮人付不出貸款,銀行可能就倒了,國家可能要出來填補這錢坑,可能餓死很多窮人,但是那些賺了錢的人一毛都不用吐出來。這兩相對照下,當然是不公平。因為借錢的總是想賺更多,但貸款的就是因為他不夠錢才貸,從根本上的立場就是不對稱的,當然不公平。

窮人借貸如果變得更窮,前面提到,銀行亂放款也有責任,不能因為想多賺利息就亂放款,這不是只有窮人自己的責任而已。因為窮人的收入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如果銀行放款給很多最底層的窮人,有一天他們突然失業了,銀行收不到錢,連帶的一些中小企業也會受影響,結果就像骨牌一樣,許多本來在規畫內有能力還款的,因著公司周轉不靈,結果失業,變成還不出來。這就不能說是只有這些人自己的責任了。

窮人買房之後房價上漲,真有獲利嗎?舉例來說,我爸媽年輕的時候努力存錢,用50萬買了一間30坪的公寓,一直住到現在。現在那房子已經價值千萬了,那是否代表我們家獲利千萬呢?不然。有幾個理由:1. 通貨膨脹,當年的月薪大概只有五千~一萬,現在可能有到30K,但房價卻是20~30倍,不成比例 2. 房價是跟著地段在漲的。以自住客來說,把現在住的賣掉,是絕不可能買到比現在居住地點生活機能更好的房子。如果我急著想要現金,那我只能把現在的賣掉再去買一間比較差的,那多出來的錢其實是我用地段換來的,跟當初買它的錢沒有太大關係,這不能算是獲利。所以我強調,只有非自住的房屋,或者因為政策關係附近地段突然暴漲,才有獲利的可能。


綠角 提到...

感謝討論
愈來愈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