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基本投資原則的投資高手(A Skilled Investor Who Breaks Basic Investment Principles)

今年在看Vanguard ETF的年度報告時,又在一開始看到了Vanguard’s Principles for Investment Success。中文或許可以譯為”Vanguard的投資成功原則”。


在文件一開始就講投資原則,或許Vanguard認為,先把這些原則講清楚,是比解釋基金或ETF今年表現如何,更重要的事情。

當初我看到這四個原則的解釋時,心中有所感觸,寫成了Vanguard的投資成功原則-Goal, Balance, Cost, Discipline這篇文章。

今年看到,卻又有了不一樣的想法。這次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發現,有不少自以為是投資高手的人,他們做的事情,卻是完全違背這四個基本原則。

我們就從”目標”、”平衡”、”成本”與”紀律”這四方面一一剖析。

首先,投資沒有目標。這個問題很常見。譬如最常見的投資目標就是”賺錢”。很抱歉,這不是目標。這種目標根本無法幫助投資人設定一個務實可行的投資計畫。

投資必需針對一個人生財務目標,譬如預計在20年後退休時,有多少退休資產。期限與金額都很明確,這才叫投資目標。

有了這個概念,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其實是在憑空操作。整天就在談,這個策略可以勝過大盤多少,這個交易勝率多少。假如是專業經理人,那這的確是該談的。但一般人應該注意的是,投資能否達成財務目標。

假如以為創造出一些高超的策略,就可以晉身台灣前十大富豪。或是靠投資,就可以從金融市場裡,撈取所有日後生活所需的花費。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目標。

所以這些破壞原則的投資高手,他們的第一個特徵,就是沒有明確的投資目標,或是有著不切實際的目標。

(你只會看到他們在一年或一季之內,勝過市場20%時,出來張揚。他們一年之內落後20%或是破產時,絕不會出現在來宣揚他的”豐功偉業”。這種偏頗報導,常會讓人誤以為投資獲取高超報酬非常容易。)

第二點,Balance,平衡。這代表投資要同時注重風險與報酬。投資組合不是追求報酬就好,也要注意它的風險。而高評等債券在控制風險方面,有顯著的成效。

很多人做不到這點。他就是要100%投資股市,他認為,投資是關於獲利,不是關於風險。任何買進高評等債券的舉動,在他眼中都是捨棄報酬率的行為。

違背平衡原則,全部投入高風險資產,或是使用高風險策略,是這類高手的第二個特徵。

第三,不注意投資成本。兩個緣由。

第一個是他們深信自己所有的買進與賣出都是有好處的,何必省那麼一些些交易手續費,而不去做這些有好處的交易呢?

第二個理由則是,他們心中有遠大的報酬率目標。當你可以一年賺30%時,1%的成本,那又有什麼重要呢?

但事實是,交易不是都是有利的。你知道曾有統計顯示,台灣散戶賣掉的股票,表現比買進的股票要好嗎?

事實是,金融世界也絕沒有每年20%、30%的長期報酬任投資人拿取。全球最佳成績,巴菲特先生1965到2014,年化21.6%的績效,應可視為一個上限。投資人看待這個成績的心態,應該就像看到100公尺九秒多,馬拉松兩小時多的世界紀錄一樣,心裡要明白知道,最可能的狀況是,自己差一大截。

但過度自信和對於投資的美妙幻想,讓這些投資高手不把成本當一回事。

最後則是紀律。

紀律這個特性,大概是所有投機者最喜歡宣稱自己擁有的特質。可是這其中似乎有些微妙之處。因為這些人當中似乎有不少,以為自己當了投機者,就自動會有”紀律”這個特質。或者只要用講的,就會有”紀律”。

看看他們做些什麼事情吧。

投機者因為看好某個市場,用期貨或其它高槓桿的方式重壓做多。結果在之後突如其來的重挫中,嚴重虧損。然後反省說,”就是自己違背了紀律,沒有停損,才會虧那麼慘”。日後一定要再加強”紀律”。

可是問題是出在當初看好單一市場,就用槓桿集中做多的做法。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毫無紀律。這代表這個投資人,心中全被高報酬的幻想佔滿,對負面的可能,過度輕忽或是渾然不覺,他才會去做出這樣的舉動。

這是一個很初階的基本投資錯誤,而且是在一開始就犯錯了。這個投資,就算壓對了,得到很好的成果,還是沒有紀律的行為。

投資行為的本質,有時是不需要用成果判定的。金融世界中,有時候愚蠢的行為會帶來很好的成果。把所有好成果的投資,都直接當成是正確的做法,只用結果論英雄,是常見的投資迷思。

所以,我們就看到完全違背成功投資原則的”高手”出現了。他沒有目標,心中只有賺錢兩個字。他沒有平衡的投資組合,因為他以為去留意風險、穩定投資組合,一定會犧牲報酬。他不在意成本,因為過度自信的以為自己的每筆買賣都將是獲利大於成本。他的投資行為也根本沒有紀律,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投資的紀律,以為只要把”紀律”當”阿彌佗佛”唸,便可被接引至投資極樂世界。

太荒謬了,而這些人,都以為自己很厲害。就像一個違反所有武術基本原理的人,說自己是高手一樣。

衷心建議,把馬步重新打好,腳踏實地的練起吧。

這四個原則,是投資人建構自己投資組合,實行計畫的基本原則。這四個原則,也是面照妖鏡,讓投資人看清,那些人,只是自吹自擂的高手。

後記:
請小心這四個原則的變形。有人會試圖說,只要有其中一兩項,忽略其它沒有關係。譬如高費用基金業者可能會說:”投資最重要的還是紀律,不太需要在意成本”,表面上很有道理,其實是胡說八道。我可以有紀律,同時也注意成本,那不是更好嗎?

這四個原則,要同時都照顧到。絕不是做到幾個就好。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報酬的由來(Most of Your Return Comes from The Market)

荒謬的績效至上(The Single-Minded Focus on Performance)

不該被鼓吹的投機行為(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Financial Media)

5 comments:

匿名 提到...

基金是不錯的工具,但...一直以來,指數型投資還停留在大坌坑文化時期,為何還沒人願意正視呢?

丁克華:基富通…是藍海不是紅海各國共 做大共同基金市場大餅

2015年12月28日 04:10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台灣基金市場 成長空間大

共同基金是很好的投資工具,全球現在愈是已開發國家,愈是鼓勵投資人用共同基金投資,而不是存款。

甚至英日韓等國家都是用租稅減免來鼓勵投資人,都想引導民眾將存款轉成共同基金,因為存款收益率太低了。

依據2013年OECD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平均每戶金融性資產配置於共同基金的比率僅占1.41%,不但落後美國的12.6%、加拿大的16.6%與日本4.7%,甚至韓國也有4.1%,顯示出我國基金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成立基富通公司不是想去爭那原有的1.41%市場,而是想把台灣共同基金市場的餅做得更大,就算初期只能達到日、韓的4%多,台灣未來共同基金規模成長率也相當可觀了。

摘要自:http://goo.gl/ld2hI1

還記得綠角大哥曾說過:至2014年底,美國當地ETF的總數已達1411支標的,管理資產總值幾近2兆美金、美國當地約有4%的家庭有使用ETF投資。但遺憾的是,這些人卻有見樹不見林的毛病:美國人用基金投資的人不少,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用「被動的、追隨指數成長的被動指數型基金或ETF投資」而非請一群黑猩猩來猜趨勢、賭未來!但遺憾的是,台灣人還是不斷的做錯事、搞錯方向但他們還不曾因其績效不斷被超越=而害羞,反倒不斷指責別人畫錯重點,It's a weird thing,isn't it?

匿名 提到...

所謂的投資高手,很可能落入"隨機致富的陷阱"!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基金是有用的投資工具
但高費用的基金不是~
它是嚴重侵蝕資產成長潛力的投資陷阱

匿名 提到...

想要多空都賺、放大獲利,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ETF搭配權證 放大獲利
2016-01-03 00:00:36 經濟日報 藍偉誠

股票市場容易受外界消息而造成巨大波動,行情捉摸不定,選股不易,往往看對了方向卻選錯股票標的,實在很尷尬。「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ETF,就可以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但是「一籃子的股票」漲跌容易互相牽制波動幅度不大,因此可以搭配權證的放大槓桿效果,達到獲利的目標。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8543/1417014

依據Wikipedia權證條目:權證用於投機時,風險遠高於股票的原因如下:權證具有時間性,當權證到期後,沒有行權價值的權證將被註銷,此時權證持有人沒有任何收益。1.權證的交易價格普遍較低,當價格變化1單位時,便會有較大的收益率變動。2.權證的波動率較大,需要隨時關注。3.權証的時間價值會每天減少,故即使股市一個月沒有升跌,相關權証尚有25%-40%的下跌空間。4.實際價格與理論價格仍有差距,能預測股市走勢不等於由理論得出的利潤。所以權證的特性是:看對方向時,獲利無限大,但...看錯方向時可能歸零而血本無歸。致富的美夢還是多麼誘人,但真有這樣好康可以用力賺、拼命賺嗎?恐怕不然!

匿名 提到...

用本金配息 境外基金引發關注

今年最火紅境外基金引發關注 安聯:包含未分配資本利得 通常會在年底發生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堪稱是2015年最火紅的境外基金,其12月的月配息動用到本金,引發關注。安聯投信表示,這是包括未分配的資本利得,通常會在年底時發生。

根據安聯投信公告,該基金12月的AM穩定月收類股(美元)配息率有3.3%來自本金,且該級別基金年化配息率9.9%,為歷史新高。這是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第二度配息動用到本金,2014年11月的配息有15.8%來自本金。

Source:http://goo.gl/iK1E3w

投資人將血汗錢託付給基金公司,結果基金公司用本金配息...這樣的投信還稱得上是「主動投資專家」?而該投信的回應還振振有詞的回應「『本金』則為廣義的本金,包括過去年度已實現未分配之資本利得、股息、債息,未實現資本利得及本金等項目。而包含未分配資本利得,通常會在年底發生,無須擔心。」這樣的基金還是今年最火紅境外基金,台灣的投資人,你們的錢被這些「高級黑猩猩」用成這樣,他們還跟你們收1.5%的經理費就算了,這檔基金的今年以來累積績效為-2.95%,你們豈能不生氣、不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