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l Take the Hindmost讀後感1—投機嘉年華
這是一本深入剖析金融史上各個重大泡沫事件、當時環境與投資人心態的書。
對於史上重大金融泡沫事件的描述,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這本書較為詳細。但可能會讓讀者覺得有點詳細到過於瑣碎的感覺。
Devil Take the Hindmost這本書拿捏的就很恰到好處。書中描寫會讓讀者知道當時狀況,再加上作者自己的觀點,成為相當值得一看的內容。
第一章, 從為什麼會有投機講起。
投機,源自人類本能。Barter +Divine =投機。
Barter指的是人類交換的天性。互通有無,彼此交換。
Divine指的是對未來價格的猜測。人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人會考慮未來。
想換到未來價格較好、未來比較有用的東西,就是投機的根本心態。
所以遠從羅馬時代到21世紀,千年以來的金融發展,投機從未缺席。因為,它是人類本性。
投機是資本市場的嘉年華。
在嘉年華中,人們暫時脫離禮教束縛。引用書中文字,這是一個Village idiot也可以成為Carnival king的時光。
眾生平等,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投機也是。賭場上,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富翁。
傳統價值被拋棄。你不再需要認真工作、勤儉儲蓄,才能累積財富。
社會階級不復存在。在金融市場中投機,只要你是贏家,你就在他人之上。
這樣一個財富自由的希望之門,逆轉社會階級控制的機會,成為投機迷人之處。
所以我們也不難看到,很多努力從事投機的人,希望利用這個機會的人,就是財富與社經地位排行相對落後的人。
為什麼?
因為假如你本來就已經是King,是Archbishop,你根本不需要嘉年華來成為Carnival King。
同樣的,假如你早已是億萬富翁,坐擁一輩子用不完的錢財(假如不是太揮霍的話),你又有什麼必要去投機呢?
(但是,的確有些富人分不清冒險的必要與冒險的意願。你願意去冒險,不代表你有必要去冒險。有人在年輕時,靠冒險積聚了大量財富。於是就以為,冒險就是成功必經之路。在年老時,繼續冒險。結果時不我予,運勢逆轉,得到一個老來窮的悲慘結果。已經達成目標,最好就不要再冒不必要的風險。10億變20億的快樂,幾乎可以確定一定無法彌補10億變100萬的痛苦。)
比較沒錢沒地位的人,以投機做為追求財富的捷徑,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
一個從事投機的你,與一個腳踏實地,苦做實幹,努力存錢的你,前者在20年過後,真會有比較好的結果嗎?
答案很明顯是不一定。諺語說”吃緊弄破碗”,真有幾分道理。
很多人從事投機,也不是為了那些表面看起來很高尚的理由與動機。
其實就是懶惰和求速成而已。
眼高手低,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得。好高騖遠,想要短時間內迅速獲取大量財富。存有這種心態,投機就會成為一條明顯的出路。
投機致勝,也不是永久保有這些錢財的保證。
就像嘉年華結束後,日常生活回復常軌。歷史上這些重大投機與泡沫事件毀敗之際,金融市場將回到常規制序(雖然常是帶著一道不淺的傷痕)。
華麗過後,Carnival King重回Village idiot的身份。
後記:
這本書相當值得一看,也名列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的投資閱讀書單。
本書中文版是金融投機史。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Devil Take the Hindmost讀後感2—難以脫身的泡沫市場
Devil Take the Hindmost讀後感3—日本泡沫
The Wisdom of Crowds讀後感1—群眾智慧的展現
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2—指數型基金的興起與投機的逆襲
投機的結果---一位市場老手故事的省思
歷史上的投機事業讀後感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讀後感續1—投機與投資的分別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1 comments:
這本跟時報出版的貪婪時代似乎一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69725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