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投機事業讀後感


我是看了投資客日誌版主的讀後心得後,才知道這本書

這本書正如其名,講述歷史上知名的投機事件。從法老、亞歷山大的年代,到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橫跨千年的範圍。

在此我舉出書中一些令人較有感觸的章節與段落。

書中第三章,有一張圖表顯示荷蘭公債價格在1672年荷法戰爭時的走勢。

以戰爭起點時的公債價格當100%的話,在法軍逼近阿姆斯特丹時,價格曾跌落到52%。到1678議和時,債券又漲到80%以上。

假如在法軍逼近荷蘭首都的這個節骨眼上,你是一位當時的投資人,想要買進荷蘭公債,一定會有很多人好心的勸你不要這樣做。因為這個國家連會不會繼續存在都屬未知,那它的債券還會值多少錢呢?

在當時,市場上一定遍布看壞荷蘭公債的消息與態度。

但也正是因為前景有可以那麼糟糕,所以荷蘭公債才會跌到那麼低的價格,也才有日後漲回到80%時的豐厚利潤。

基本上,正是因為前景不佳,相關證券才會跌價,才有更高的期望報酬以吸引投資人。

投資金律中,作者則是以威尼斯公債做為例子。也是一樣的情形。

這個一再出現的歷史教訓,現代投資人卻常是仍然無法掌握其中要義。

很多投資人,把選擇好股票的過程等同於找尋好公司。

前景看好、基本面好、一切大家都看好的公司。這種公司的股票,很多人認為是好股票。

大多投資人也都知道令人安心放心的投資,期望報酬往往很低這個基本投資原理。

他們卻沒有發現自己的選股原則與投資原理的衝突之處。

從古至今,沒有人喜歡買進看壞的標的,大家都喜歡買進看好的證券。

所以書中說道,”一支證券的價格上漲,就是它最好的廣告”。

看到過去績效良好的股票,投資人的心跳就不禁加速了。

同樣的,看到過去績效良好的基金,投資人也往往難以抗拒。

太常的結果是,這些以為單看過去績效就能做好投資的人,變成買在高點或是買在基金表現由好變差的轉折點的投資失敗者。


18世紀初期,英法兩國都出現了以美洲大陸殖民開拓為主題的投機風潮。在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挾著這波熱潮暴起暴落之後,英國的南海公司方興未艾。英國的投資人對於巴黎的狀況不屑一顧,說道”那裡的狀況和這裡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每當事情正熱,一切看好時,投資人總以為這會是個獨特的機會。

90年代末期的網路科技泡沫是這樣,21世紀的新興市場股市熱潮也是這樣。

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前,投資界流行一種說法叫”脫勾”(Decouple)。主要論點就是新興市場將以內需帶動自身的經濟成長,就算已開發國家經濟陷入困境,新興市場也能置身事外。

在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1年歐債危機時,我們就看到了,新興市場到底能否置身事外。而當初滿口”脫勾”的投資專家,現在都絕口不提,很怕大家想起,原來他就是當初講過這些話的人。

當大家覺得事情一切都好、過去的阻礙不再,或許就是該提防的時候了。

這本書中有許多歷史事件,包括Rothschild家族的發展、Nelson Bunker Hunt大手筆的白銀壟斷式投機、鐵路股王的故事,對於想要瞭解過去的金融大事的讀者應是有趣的題材。

書中有句話,”各種建立在發財美夢上的陷阱,愈窮愈想發財的人,愈容易上當。”

致富不是只有投資或投機這條路。

近年理財雜誌上常出現”月薪兩萬,如何累積千萬身價”的標題。

誰最有可能去看呢?剛好就是它的目標族群,收入不高、但又想發財的讀者。

累積個人資產最踏實的方法,恐怕不是照著內頁的投資(或投機)做法,而是設法提高自身的收入。

當你不想投機,各種投資陷阱與投機風潮,就無法傷害到你。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中文書局

Devil Take the Hindmost讀後感1—投機嘉年華

理財的重點(YOU are the Biggest Asset in Your Portfolio)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

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續1---遍布各地的狂漲與暴跌

The Age of Turbulence(我們的新世界)讀後感續3----國際經濟觀


15 comments:

匿名 提到...

理財雜誌根本是在推銷國內昂貴的基金然後設算穩賺(例如:5%)的報酬率去給你複利,這看起來當然很多好像20~30年後就有1000萬,但重點是哪有這麼好,報酬率固定且高,又沒有把高額費率算進去...

Unknown 提到...

感覺內容還不錯,剛到博客來訂了一本,不過因為是2004出版的,剩沒幾本,有意願的朋友手腳要快了!

Unknown 提到...

博客來已經沒貨了,金石堂網路書店還有2本,不過有點貴就是了,另外三民網路書店也還有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囉!

大可財經週報 提到...

感謝分享:D

綠角 提到...

感謝各位朋友的留言~

匿名 提到...

VIC:
大家來回味一下1994年的曠世港劇大時代的片段 兩個家族糾纏30年的恩怨最後由期貨來解決 這就是輸的一方的下場: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從交易所頂樓被爸爸扔下去 最後爸爸扔完四個兒子自己還不敢跳 想投機 先掂掂自己的分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UHN8Vkj068

greengoblin 提到...

真的~ 最近市面上常常看到一堆
"月薪22k, 狠賺千萬OOXX"之類的
我有時候會拿起來翻一翻到底是在說甚麼, 內容不外乎就是, 買XXX基金, 定期不定額, 跌的時候加碼, 不停損停利之類的,怎麼看都是給銀行賺手續費用的, 反正基金賠錢經理人也不用負責, 阿投資本來就有風險嘛. 只是手續費還是照樣爽爽的賺就是了

綠角 提到...

感謝分享~

crescent36 提到...

關於您提到的許多投資人的選股原則與投資原理的衝突,我有一點不太明白。

您說的許多投資人的選股原則就是指您在文章中提到的,許多投資人投資前景看好、基本面好的股票。

我不懂的是,這個原則為何與投資原理有衝突呢?

根據您另一篇文章,投資金律再讀後感續2-最要緊的風險中。

您提到,投資是要先控制風險,再談報酬。

將資本有計畫且有效率的暴露在投資人可以接受的風險中,來獲取賺錢的可能。

所以選擇前景看好基本面好的股票,雖然期望報酬不高,可是應該算是可接受的風險。

所以我不太懂您所指的衝突為何?

若您可撥空釋疑,我會非常感激。

綠角 提到...

您的邏輯還蠻清楚的
但許多投資人是希望在這些令人安心的股票上
獲取較高的報酬

匿名 提到...

VIC:
想投資 先好好看看讓你跳下來玩的賭場到底是啥樣的真面目吧 這是一個高盛離職員工 GREG SMITH發表一的一封自白書


今天是我在高盛的最後一天。我在高盛工作了12年,最初在斯坦福讀書時夏季來做實習生,然後在紐約工作了十年,現在在倫敦。我想我在這裏工作了足夠長時間,能夠理解其文化發展軌跡,理解其員工和身份。說實話,現在的環境是我見過的最有毒和最破壞性的。
簡單一點來講就是,高盛的運行模式和賺錢理念把客戶的利益放在次要位置,但高盛是世界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投行之一,它與全球金融的相關性太高,不能夠這樣做。從我大學畢業入職高盛至今,這家投行已經發生了轉變,現在我不能夠問心無愧的說我同意這家投行的立場。
文化曾經是高盛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對公眾來說似乎有點出乎意料。過去高盛的文化一直圍繞著團隊協作、正直、謙遜,以及永遠為客戶的利益考慮。文化是高盛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偉大公司的秘訣,幫助我們在過去的143年一直贏得客戶的信任。過去高盛的文化不僅僅圍繞賺錢,因為這一點不足以使一個公司在這麽長的時期裏屹立不倒。高盛的人一直為公司感到驕傲,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信仰。然而,在過去很多年,我環顧四周,發覺曾經使我熱愛這份工作的文化已不復存在,我不再為它感到驕傲,我不再對自己從事的事業充滿信仰。
但情況並不總是這樣。十幾年來,我面試並招募了一批批新人,悉心指導他們。我和另外9名同事被拍進一段招聘視頻短片,在全球各大高校播放。2006年,我從數千名應聘者中挑選出80名學生同事進入夏季實習計劃,訓練他們買賣和交易。
我知道,當我認識到自己不再能看著學生們的眼睛,告訴他們在這個地方工作有多棒,這時候就該離開了。
當歷史書中描述高盛時,它們可能會顯示,高盛在首席執行官Lloyd C. Blankfein和總裁Gary D. Cohn的管理下,失去了對公司文化的掌控。我的確認為公司道德品行淪落是對高盛長期生存最大的威脅。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有幸為全球兩大對衝基金、美國五大資產經理以及中東和亞洲的三個最具影響力的主權財富基金擔任過咨詢顧問。我的客戶擁有的總資產基礎超過了1萬億美元。我一直以來都以為客戶提供對他們有利的建議為榮,即使有時候這意味著高盛能從中得到的利潤相對較少。然而我的這一觀點在高盛越來越缺少擁護,這也是現在對我來講是時候離開的另一個原因。
高盛是如何走到成今天這個地步的?高盛對領導這個概念的定義已經改變。曾幾何時,領導意味著理念、樹立榜樣以及做正確的事,而現在,如果你能為高盛賺到足夠的錢,你就能夠得到升職,更具影響力。
哪三個方法能迅速在高盛當上領導? 1)揮動公司的“斧子”,這是高盛內部的說法,指的是勸說自己的顧客投資股票或者其他我們自己極力避免購買的產品,因為它們看起來不可能有很高的利潤。 2)“獵象”。在英語中,這個字面意思的實際意義是:讓你的客戶——他們之中有些人胸有城府,有些沒有——進行一切能給高盛帶來最高利潤的交易。 3)為自己找到一個位子。坐在這個位子上,你的工作就是交易所有流動性差的含糊產品,這種產品有一個3個字母的首字母縮略語名稱。
如今,很多高盛領導人的做法讓人覺得,高盛原來的文化已經不復存在。我出席衍生品銷售會議,會上沒有花哪怕一分鐘時間來討論如何幫助客戶,而僅僅討論我們如何能夠從客戶身上賺取最多的利潤。如果您是一位來自火星的外星人並且參與到其中的一個會議,你會感覺到,客戶的成功和進步完全不是會議的議題。
高盛的人在討論如何剝削客戶時麻木不仁,這讓我感到惡心。我見過5名董事總經理將他們的客戶稱作“提線木偶”,有時也會在內部郵件中這麽說。即便是SEC起訴案,CEO說高盛做的是上帝的工作惹來麻煩,滾石雜誌攻擊高盛是吸血烏賊後他們還這樣說。不人道?得了吧。誠信?早就腐爛了。我不敢說那些行為是非法的,但有誰會明知投資不可靠或不符合客戶需求,卻依然將它推薦給客戶呢?
讓我驚訝的是,高盛的高層領導竟忽略了最基本的一點:如果客戶不信任你,他們最終不會選擇跟你做生意,無論你有多麽地聰明。
如今,初級分析師最經常向我提出的問題是“過去我們從這個客戶身上賺了多少錢?”每次我聽到這個問題就感到厭煩,因為這事實上反映了他們從領導身上學到的做事方式。讓我們想象一下10年後的高盛:這些整天被教導如何把客戶當作“提線木偶”、如何抓取眼球、如何賺取報酬的初級分析師,不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公民。
我做分析師的第一年時,我不知道浴室在哪裏也不知道怎麽系鞋帶。我所接受到的知道就是要努力學習,搞清楚什麽是衍生品、學著理解金融、了解客戶和讓他們投資的動因、了解他們如何定義成功以及我們如何做能夠讓他們獲得那種成功。
我生命中最驕傲的時刻——從南非到斯坦福大學求學獲得全額獎學金、被選為羅氏獎學金在美國的最終得獎者、在號稱猶太人奧運會的以色列馬卡比運動會上贏得一枚乒乓球比賽的銅牌——都經過了努力奮鬥,沒有走捷徑。今天的高盛已經變得太借助捷徑,沒有足夠的成就。我再也沒有好感。
我希望我的離開能夠喚醒現在高盛的董事會領導。再把客戶重新擺在你們生意的重點上吧。如果沒有客戶,你們一分錢也賺不到。事實上,沒有客戶,高盛都不能得以存在。把那些道德敗壞的人清理出高盛的大門。不管他們能為這家投行賺多少錢。把高盛的企業文化重新擺正,讓真正的人才有足夠的理由在這裏工作下去,讓那些只關心賺錢的人在這個投行無法立足,讓客戶對這家投行的信任一直堅定下去

綠角 提到...

感謝分享~

這些金融業者注重"我們從客戶身上賺多少"

我們該為這個"新聞"
感到訝異嗎?

它們本來就是這樣運作的~

匿名 提到...

VIC: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fineprint.php?id=21062

這個當然 我們來看一下這間公司"前"亞洲區負責人送給老婆的生子禮物 遊艇一台 這對他們來講好像買台野狼125依樣 沒啥了不起的

Unknown 提到...

到圖書館借這本來看
想說上網查下綠角有沒推薦
沒想到一年多前綠角就已經推薦
想到現在台灣的房市
真有價值嗎
很多店面投報率只有1.2% 更多不到1%
房仲業者還稱"高投報率店面"
這相對於一年期定存1.3%利率
已經是負的風險溢酬了.....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