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的絕對與相對利差(Absolute Yield Spread and Relative Yield Spread)
利差(Yield Spread),指的是兩支債券殖利率的差別。
最常用的利差比較基準,是該國到期年限相同的公債。
譬如在五年後到期的GE公司債,殖利率2.1%。而五年期美國公債的殖利率是1.6%。
這兩支債券的利差就是2.1%減1.6%,等於0.5%,也就是50個基點(Basis points, 一個bp代表0.01%)
這代表投資人去冒GE的AA級公司債的信用風險,可以多得到的補償,就是比美國公債多0.5%的殖利率。
像這樣直接相減所得的利差,就是絕對利差(Absolute yield spread)。這也是最常見的利差表達方式。
但這個方法有個問題,就是絕對利差的大小,會受到當時殖利率環境的影響。
譬如1%的利差,是大還小?
這不一定。假如當時的殖利率環境是10%,那麼差1%,其實沒有差很多。
但假如當時的殖利率環境是1%,那差1%,是很大的差別。
為了修正這個問題,所以有相對利差。
相對利差的計算方式是(債券A殖利率-債券B殖利率)/債券B殖利率
我們延用文章一開始美國GE公司債與美國公債相比的例子。
它們的相對利差是(2.1-1.6)/1.6 = 31.25%
所以這個31.25%就是相對利差。
債券市場的通用看法是,利差愈大,代表風險冒得愈值得,因為市場用更高的殖利率來補償你。
不過在看利差時,最常看的是絕對利差。好像只要這個絕對數字愈大,就是愈值得買進。
近年來全球債市一直處在低利率的狀況下,但當日後遇到殖利率較高的時候,當時50基點的利差,跟現在50基點的利差,代表的差距幅度可能就頗不相同。
所以除了絕對利差之外,相對利差也是一個可以值得參考與計算的資料。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如何查詢美國公債歷史殖利率(How to Find Historical Yield Chart of US Treasury)
適時進出債券市場的妄想(The Illusion of Market Timing in Bond Markets)
預期升息,所以要撤離債券?(The Threat of Rising Interest Rates is Overblown)
債券投資的危險行為(Tightrope Walking in the Bond Market)
面對殖利率上升,單支債券與債券基金的異同(Bonds vs. Bond Funds in A Rising Yield Environment)
Labels: 債券
2 comments:
謝謝分享~
使用GE的例子很簡單易懂,但面對投資債卷基金的投資人,往往只能在月報中看到存續期間,卻沒有到期時間,且到期時間是否為該基金一籃子買入的債卷計算出來的? 有可能單單只看月報中的存續期間回推出來到期時間去計算利差嗎 謝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