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2---沒理由的停損停利
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書中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論點,就是第九章”找尋護城河”中提到,在銷售醫藥產品的公司,比在醫院更容易找到具有護城河的公司。因為,服務差異化,比需要多年研發加上FDA核准才能上市的產品還要困難。
投資人常認為在醫藥產業,最難的就是需要多年研發、再通過多層試驗才有可能上市的醫藥新品。但作者這句話真是震聾發聵。這種經由研發找到具有專利產品的難度,還比不上在一個大家都可以做的領域,經由差異化,建立自己獨到競爭優勢的難度。
在最後一章,”何時賣股”,作者有深入的探討。賣股的理由有幾點,我犯錯了、公司營運惡化、出現更好的投資標的、該檔股票佔整體投資的比重過高。
作者強調,沒有一個賣股的理由是因為股價的變化。
最單純的,設定百分比的停損停利,譬如漲20%就賣,跌20%就賣,這不是賣股的理由。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這種機械式(或說是沒大腦式)的賣股規則會為那麼多投資人所接受。基本邏輯保證,這種依據價格變化,漲幾趴就賣、跌幾趴就賣的停損停利,絕不會增大投資人的報酬,也不會減低投資人的風險。它唯一的作用,是增加投資人進出的次數,替金融業者創造更多的報酬。
這種沒大腦的原則,還要”嚴格”執行?這些人,到底是投資人還是賭徒?
買進的股價跟公司的前景有什麼關係?假如某投資人設定漲20%就賣是個正確的決定,那麼每當這個投資人在漲20%之後賣出,跟他交易買進的投資人不就是做錯了嗎?
設定20%就停利,不會讓這個投資人永遠都對,也不會保證它對的時候會比較多。賺20%就跑,有時可能會讓你躲掉之後的下跌,但有時會讓你錯過之後的上漲。你以為只要停利跑掉,因為自己不貪心,所以就有保庇,那麼,請上台領取”最天真爛漫的投資人”獎牌。
20%停利之後,看到那支股票再漲了200%的人。和-30%停損後,看到投資標的再漲回來的人,幾乎都不會在台面上宣揚自己的失敗。但他們,一定存在。
後記: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護城河投資優勢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1---說故事的魅惑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3---投資技巧的護城河
常見的投資謬思---停利(The Fallacy of Locking in Gains)
常見的投資謬思---停損(The Fallacy of Selling at a Loss)
心理與金錢問題(Psychological or Financial Problem?)
投機斷腕(Snake Dancers and Speculators)
問題的根源(The Root Cause)
Value Averaging讀後感----為什麼需要Formula Strategy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5 comments:
醫藥產業在國家健保制度及醫療保險及付制度限制下,加上救人的道德觀念下,都不可能有無限制的投資報酬率,甚至整體經濟不佳時,常是被限制擴張的。所以生化科技假保健之名,不進入國家或世界醫藥管制系統中(如健康食品不進一步研發成藥品),加上可自費買賣、商業行銷,的確成為比新藥研發成功有更大的商業利益,但是對醫學的進步絕對是有些負面影響。
之前有過一個想法:把每次停利、停損當作一個獨立的機率分配,投資人 (投機客?) 有某個機率賠錢,也有某個機率能賺錢。當交易次數累積到一個程度,就會產生中央極限定理的效果,也就是這些交易的累積報酬會趨近於市場報酬,而且隨著交易次數累積越來越多就會越逼近,再扣除交易費用以後,機械式操作投資人 (投機客?) 的預期報酬保證低於市場報酬。
不知道這個想法邏輯上有沒有錯誤?
之前因為聽了別人推薦所以買了些股票,雖然買前有看線型,但其實根本不了解該公司本身及該公司所屬產業的基本面,現在決定停損,然後開始進行長期指數型投資,因為看了您的blog以後,決定投資股票不要再這麼辛苦了,我只想在負擔合理的風險下穩健的獲利而已,祝大家投資都成功。
kittymouse
謝謝分享
隨風
這主要還是要看這個投資人持有什麼股票
假如他只持有一支股票
那麼很有可能拿到與市場平均很不一樣的報酬
可能大賺 也可能大賠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的心路歷程
感謝綠角提醒這個想法的盲點!確實個股的報酬很可能跟指數非常不同,使得這些投機客的預期報酬偏離指數,只能說這樣做的預期報酬還是會輸給長期持有該股票的人,不過我不清楚標準差可以有多大就是了。
據我所知,有不少人用 ETF (EX:寶來台灣五十) 在做機械式買賣,我想這些投資人應該就比較適用於上面的論述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