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


難得看到一本讀了之後覺得頗有共鳴的主動投資書籍,內容寫得相當不錯,讓人有不少領會。(可以讓一位指數化投資人從頭到尾看完的主動投資書籍,我向來是覺得寫得不錯。但請不用問我會不會轉換跑道。)

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的作者是Pat Dorsey。有在看美國晨星網站的投資朋友,對他一定不陌生,因為他就是晨星的證券研究部主任。

這本書的主題,是在談”經濟護城河”。護城河概念向來是晨星評估股票投資價值時的重要考量。它指的是公司獨特的競爭優勢,對手難以倣效或超越,因而形成一長期的利基,為公司帶來持續優異的營收。

公司的基本結構其實很簡單。公司,就是從投資人募得資金,然後將這些資金運用後,將報酬分享給投資人的一個組織。評量公司獲利能力的重點是,獲利能力能持續多久。

我們投資人常常被短期的優異表現與高超成長率吸引。譬如我們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的,某某公司第幾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某年現金股利是歷史新高,某年市佔率維持第一。這些是吸引人的標題沒錯。但我們投資人應該注意的是,這個現象,能否延續。它是這家公司持續的競爭優勢所帶來的,還是對手可以跨進的領域?優異營收的”持續期間”,其實才是重點。

而能否有優異營收,其根本往往就在於公司是否有護城河。

在競爭的自由市場中,假如某個事業可以創造很好的利潤,那麼它必然引起對手仿傚。譬如在某個市鎮,都沒有飲料店。開了第一家之後,大大成功。每天工讀生都忙沒有喘息的時間,回家睡覺還在說”去冰少糖”的夢話,這樣的好成績必然會吸引其它競爭者的進入。當同一條街上,五十公尺之內有五家飲料店時,原先獨占那家還會有好營收嗎?恐怕很難。

護城河的要義,就是讓事業成為這家公司的獨占,讓對手因法令、因專利、因成本、因地緣等種種關係而無法踏進,那這家公司便有了護城河。

作者在切入正題之前,先用一章談”誤判的護城河”。這幾點相當有趣,也的確是很容易讓人以為是競爭優勢的特點。它們就是優異商品、龐大市占率、卓越執行力與傑出管理者。

優異商品,假如競爭對手也能推出的話,那它不會優異太久。熱賣的葡式蛋塔大家都可以做的後果如何,相信大家已經見識過了。領先的市佔率可能只是個暫時現象。過去的柯達,IBM,現在在照像器材業與電腦業的地位,不像以前那麼顯赫了。執行力假如不是基於某種專利流程,那麼終究會被對手模仿。傑出管理者,向來是財經媒體喜歡採用的題材,但他們從來不敢提的是,下一位傑出企業領導者會是誰?為什麼?因為看到圖之後,再說故事,比事前預測要簡單多了。

真正的經濟護城河有以下幾點: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與成本優勢。作者分別以單一章節解釋這些競爭優勢。文字敘述中,會讓讀者覺得對於這些看似易懂的東西,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譬如品牌,是個很容易辨識的無形資產。大多人都以為,知名品牌就是一個競爭優勢。作者則指出,只有當消費者,願意為了這個品牌多付出金錢時,這個品牌才算是護城河。僅是知名,但售價一般,算不上護城河。書中以珠寶商Tiffany為例,讓讀者看到一個品牌可以讓消費者多付出多少金錢。

網絡經濟指的是愈多人使用,便愈有價值的服務。譬如仲介買家與賣家的網路拍賣公司。只要有愈多人使用,有愈多的賣家,它就可以吸引愈多的買家。而因為這個公司有許多的買家,新的賣家也會以該公司為網路拍賣通路的優先考量。如此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並形成競爭者難以跨越的門檻。

在成本優勢這章,作者則指出經濟規模是看相對,不是看絕對的。譬如波音與空中巴士都是大型飛機製造商。兩家公司都大規模的進貨與生產,所以都具有成本優勢?不。因為波音和空中巴士,兩個都是大業者,兩者都可以一樣壓低成本,所以它們兩者相較之下,是誰都沒有成本優勢。重點是,就算是規模較小的公司,只要它比競爭對手大上許多,那就可能有經濟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

待續…


後記: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護城河投資優勢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1---說故事的魅惑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2---沒理由的停損停利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3---投資技巧的護城河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讀後感---防禦投資的兩個層面

巴菲特2015致股東信讀後感1(Buffett’s Letter to Shareholders)—波克夏的雙重本質

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讀後感----科學與工藝

The Little Book of Value Investing讀後感

有錢21招(The Little Book of Main Street Money)讀後感---理財通則指引

坦伯頓投資法則讀後感(Investing the Templeton Way)

歷史上的投機事業讀後感

9 comments:

雷浩斯 提到...

來來來....歡迎加入價值投資者的行列阿~~~~(我是來開玩笑的XD)

Gardener-Sinya 提到...

謝謝您的分享,有機會定會找來看。

Albert Hung 提到...

恭候大駕!!

匿名 提到...

指數投資者看得下去的主動投資書籍,通常不會是什麼「選對飆股」、「XXX 教你技術分析」這類的,而是價值投資的思想。

我後來發現兩種投資哲學有許多相似之處:

(1) 都主張長期持有股票
(2) 比起股價走勢,較重視的是實質經濟 (企業) 的成長
(3) 都認為股價跟實質經濟 (企業) 之間關係密切

最大的差別可能只是在於,認定股價反映內含價值所需要的時間。價值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段時間比較長,所以有機會能掌握,獲得超額報仇;指數投資者認為市場很有效率,股價能在短時間內反映內含價值。

深入來看,其實是兄弟般的投資哲學呢 @@

Unknown 提到...

綠大可能也會喜歡這本書:Value Investing - from 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 Wiley Finance. ISBN 0-471-46339-6. 不曉得有沒有中譯本。這本的英文用字有比較高級一點。

綠角 提到...

hilihist與Albert
謝謝兩位的熱情啦
不過我還是覺得指數化投資比較有魅力
也更有說服力
之後心得的續集
對主動投資批評之重
可能還要請你們包含了

Gardener
謝謝回應


我覺得不只是價值投資
成長投資也很有意思
只是現在大家都認識巴菲特
卻不太知道什麼成長投資的大師
或者不是價值也不是成長投資的方法
我也有興趣(譬如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中的方法)
重點是
要有道理


謝謝phjuang的分享
我們似乎看過不少相同的書


謝謝Tony的指正


謝謝Yung Ching的分享

匿名 提到...

說得很好啊!
於我心有戚戚焉.....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Unknown 提到...

巴菲特其實也算是成長股投資者
他早已經跳脫他老師葛拉漢的
單純價值投資的思想
而是用葛拉漢的思想為基底(安全邊際)
在融合成長股投資的思維
因此他算是價值+成長股投資的綜合體

純成長股投資者的名人就菲利普費雪
或是巴菲特合夥人查理蒙格也是成長股投資者
巴菲特也是因為他
才開始跳出純粹價值投資
更上層樓成為世界第一的投資者
只是孟格雖然常分享他的智慧
但對於如何挑選股票卻少有著墨
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