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風險(The Investor Risk)

投資的時候,我們向外看,看著手上的股票,債券,基金會受到什麼因素影響而產生價格的變化,並將這些因素稱之為”風險”。

譬如,單一公司因素會造成個股的漲跌,這叫做單一公司風險(Specific company risk)。利率改變會影響債券價格,這叫做利率風險(Interest rate risk)。基金大多跟隨著它所投入的市場齊漲齊跌,這叫做市場風險(Market risk)。

但很多投資人忘記向內看,看看自己。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自己,才是最大的風險。這就是投資人風險(Investor risk)。

所謂投資人風險常見於主動投資人,指的是,他們以為知道什麼訊息,並以此為買進的訊號,而其實,這個訊息要不就是不重要,或者是不正確,要不然就是大家都知道,早就已經反應在價格中了。

我們一個個來看。

“不重要”就是這個訊息根本與股價沒有關係。在投資的時候,投資人相信有做總比沒做好,有分析總該勝過沒分析。但他們有時候抓在手上,努力分析半天的東西,是對股價毫無影響力的訊息。市場上訊息眾多,雜音也很多。分不清這兩者的投資人,常常會”拿著雞毛當令箭”,用根本不會影響股價的雜音,做為買賣的理由。

“不正確”指的是這個訊息本身就不對,或是在經過分析解讀後,變成不對的東西。不正確的訊息有些是人造的。有的公司為了財務報表好看,運用會計工程,美化一下。這種看起來漂亮的數字,能真實反應公司的狀況嗎?很多投資人把財務報表當聖經,認為這就是100%正確的東西,然後以這為起點開始分析這家公司的股票值不值得買。假如基礎就是錯的,那麼結論怎會是對的(除非運氣好)。安隆在破產之前,財務報表好得很呢。

“早已經反應在價格中的訊息”指的是再依這個訊息做為買賣的基礎,不會帶來任何超額報酬。也就是說,假如投資人真的抓到一個正確且重要的訊息,而且經過分析,正確的知道它對股價的影響,就算他打算以這做為買賣的基礎,前提要是,其他投資人大多不知道這點。

假如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譬如大家知道這是一個對股價會有負面影響的消息,那麼手上有持股的會賣,手上沒持股的會放空,股價早就會以下跌完全反應這個消息。這時投資人再依據這個消息進行動作,會變得毫無意義。

無法體認並糾正自身帶來的投資人風險,就是散戶的交易大多是無訊息交易(Informationless trades)的主因。

散戶以為自己握有訊息再交易,其實他知道的是不重要、不正確或是早已反應的訊息。他以為自己交易的基礎在於強健的分析結果,其實他的交易立足在空氣上,毫無理由。

就像是無頭蒼蠅,四處亂飛,沒有目標。很多散戶將自己加上一個塑膠模型頭,然後認為自己就不是無頭蒼蠅了。但因為塑膠無法提供思考與正確的方向,所以這個塑膠頭蒼蠅飛起來,還是跟無頭蒼蠅一模一樣。

很多投資人抱著公開可得的訊息,譬如最近的新聞和財務報表之類,然後就著手分析,開始當個努力的投資人,以為努力必將有所獲得。他們似乎很少自問,那麼容易拿到的訊息中,假如有可利用的點,為什麼不會早被利用完。更少問,這些東西是否是正確的訊息。

這種投資人,對他投資最大的危害,就是他自己。所以俗語說”We have met the enemy--- and it’s us.”,在這裡顯得格外貼切。

太多人以為投資是一種向外的探索,重點在對金融世界與經濟體系的分析與瞭解。但投資更重要的是,或至少同等重要的是,向內的探索。有人說過,假如你不知道自己是誰,那麼股市是一個付出昂貴代價後可以知道的地方。為什麼要付出高昂代價呢?因為通常在虧大錢後,投資人才會知道反省自己。

避開這樣的陷阱。與其分析公司與線圖,不如多分析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模式吧。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推薦文章---The Truth about Risk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投資人的遊戲

多準才夠---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讀後感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續

18 comments:

匿名 提到...

我想這就是很多人想利用自己的知識架構追求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但卻沒有內省自己的情緒反應,知識的正確性,決策過程的合理性,反而產生更大的風險,畢竟人都是貪財的,欲小利則大事不成,或許只有巴菲特,索羅斯這般視市場為謎題的理性分析家才能有大報酬吧。

匿名 提到...

版主的投資向內探索角度深得我心,過去靈修強調的向內探索,經過新時代的演驛,向內探索已成為現在人職場、人際關係、志向、目標等等的重要法則。
祝福大家。

Gary 提到...

「安隆在破產之前,財務報表好得很呢。」

請問綠角大,這個論證從哪得來的呢?你怎麼知道安隆財務報表是真的好的很呢?是人云亦云得來的答案?或是自己有親自去觀察?還是只單純的看幾個常見的財務指標就下定論?

我看過安隆的財報,在他破產的前幾年
ROA、ROE不斷下降且低的可憐,已經顯示他藉由過度擴張導致公司體質出問題。表示公司獲利近幾年來追不上公司資產膨脹的速度。

雖然他藉由將負債隱藏在資產負債表外,且虛增盈餘,導致財務報表失真。

但是沒人規定財務報表只能這樣看,一台汽車性能的好壞能夠只因為看到他的引擎沒問題便說這台汽車沒問題麼?
他有其他的問題在財務報表上以及當時的產業環境上都有顯現出來,怎能隨便斷定他財務報表好得很?再來,盈餘虛增藉由現金流量表就可以得知。


從財務報表上也許無法得知哪家公司即將倒閉,但至少可以知道哪些公司是虛有其表。會計這東西,不管你如何作假總還是會有馬腳。只是看你是細心的查證,還是看看指標就認為自己會看財務報表。當然「盡信財報則不如沒有財報」,只是一個給你參考的企業成績單。


也許有人會辯駁說,當初怎都沒人提警告,或是說會計師怎都沒看出來?

我想也許去找本跟安隆有關的書看看,會讀到你想知道的內幕。
到底是沒人看到還是沒人想說或是沒人想聽。

Gary 提到...

綠角大所說得散戶自以為正確的心理因素,我覺得說得很對,但也不盡然全對。

我覺得投資不是只有技巧不技巧幸運不幸運,或許也要加一個心理因素,就像價值投資得知這家公司是否被低估,買進低估的就賺錢,但真有那麼簡單麼?

就像綠角大在文中所說得:

「假如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譬如大家知道這是一個對股價會有負面影響的消息,那麼手上有持股的會賣,手上沒持股的會放空,股價早就會以下跌完全反應這個消息。這時投資人再依據這個消息進行動作,會變得毫無意義。

散戶以為自己握有訊息再交易,其實他知道的是不重要、不正確或是早已反應的訊息。他以為自己交易的基礎在於強健的分析結果,其實他的交易立足在空氣上,毫無理由。」

但其實,有時候不一定是這樣的,就好像指數形投資,可以讓你擁有接近大盤的報酬,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了,但能作到的還是少,除了想要超越大盤的心理外,還有一個就是心理因素,投資人會因為漲跌左右他們的理性判斷,導致理論與現實相反。

相同的價值投資亦然,以實例來說我在2008~2009年時間,分別以23元左右買進中鋼、46元左買進中碳、47元左右買進中華電信、100元左右買進鴻海、8元左右買進陽明海運。

當時是依據財務報表以及公司的管理階層去作公司的價值判斷,我認為這些公司的價值在當時遭到低估。

但是詭異的是,這些公司很明顯的已經遭到低估,卻還是不斷的被賣出!?

就好像大盤在4000點以下的風險已經很低了,卻還是一堆人呈現悲觀?很明顯未來高於4000點得機率高於繼續跌得機率,但此時的投資人明知道已經遭到低估,仍然沒有理性的賣出,究竟是否有符合綠角大所說得理性決策麼?雖然大家都知道是負面的了,理應要放空卻沒放空,大家都知道這時下跌風險很低了,卻還是要放空?在相對高點時,風險已經比較高了卻是投資人開始追漲得時候,請問這有什麼都反應在價格上麼?還是已經反應過度了呢?


或許有時候其他投資人知不知道不打緊,能不能作到更為重要,就像指數投資一樣。

當大家都用指數投資時,指數投資就失靈了,問題就出在基於人性這很難作到。

Unknown 提到...

看了部分綠角板主的文章,其實還是對被動投資有點疑慮,主要是買賣點的價差當然可以靠著不斷的投資來降低整體成本,但是否一定最後的賣點高於買點呢?如果賣點的過低於整體買點的情況,那不就將所有的利潤侵蝕完了呢?
當然我也不是對買低賣高有絕對的看法,畢竟SP500指數,目前都是緩步成長,如果有走跌的趨勢,那該如何呢?
不好意思,新手發問?
煩請板主解疑!

綠角 提到...

感謝各位朋友的分享

Gary
在當時 很多人看安隆的財報看不出它就要破產

還有
效率市場不否定反應過度
也不否定反應不足的存在
效率市場也不要求投資人理性

Gemini
這點疑慮沒人能解
因為這就是投資的風險

假如有人跟你說有種投資方法
保證日後賣出的價格高於買進價
那麼 他不是白痴 就是騙子

不能接受虧錢的可能
就不要進行股市投資

匿名 提到...

也可以請大家可以到全國碩博士論文裡
搜尋一下這篇中山大學的論文
"資訊交易時機與市場行為/朱榕屏"

給大家參考一下
我想這裡很多觀念在這篇論文裡都有提到

Gary 提到...

我沒有說可以看出他會不會破產,我意思是說可以看出「它」有問題。

至於當時有沒有人看得出安隆的問題,也許去看安隆的相關回憶書籍可以看到蛛絲馬跡。

應該說我是針對綠角大提出的:

「安隆在破產之前,財務報表好得很呢。」

這一句話提出疑問,究竟這個論述來自哪個論點與證據支撐?可以讓您一句話就把財務報表否決掉?

真相是:安隆「在破產之前財務報表很難看」,「但是沒人看出他會破產」。

至於獲利與體質那麼難看的公司,會不會吸引理性的投資人,就見仁見智了
: )

我文筆不好,也許綠角大有些誤會我前幾篇打了露露長表達的意思。

Gary 提到...

補充一下:

安隆是在2001年底破產的,但是早在01年3月時財星雜誌上的一篇〈Is Enron Overpriced〉,就已經披露安隆「可能有問題」,當時安隆的執行長Jeff Skilling還說什麼是媒體業在競爭,後來在年底果然出問題。

安達信會計師也在事後承認他們早就知道安隆的問題,但選擇隱而不宣,甚至配合作假帳。

有些東西知道了不說是保護自己,在當時有些人是知道但不說有些人是不敢說,有些則是不想說。

話說記憶有點久遠,記得當初好像有看到這麼一個八卦:

在安隆出事前,美國的法人大多數都早就沒有持股安隆,但是卻還是給投資大眾發出買進的建議 XD

綠角 提到...

匿名先生
感謝提供資訊

Gary
感謝你的意見

我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把不及格的公司營運
用美化造假的方式寫到及格(儘管分數仍是難看)
那就是寫太好了

投資人常忘掉一個利益衝突點
會計師的收入是那來的
是公司給的 還是投資人給的
這種利益衝突
就是過去有會計師做假帳
未來還是會有相同狀況發生的根本原因

還有 事後再看
總是會發現有人事前就知道

譬如有人事前就看出次貸 或是就看出安隆有問題
當時 這些都不是市場共識
不是市場共識的見解 錯的會被掩埋
對的 會被拿出來講
不是你的看法與市場不同 你就會對

David358 提到...

To Gary:「以實例來說我在2008~2009年時間,分別以23元左右買進中鋼、46元左買進中碳、47元左右買進中華電信、100元左右買進鴻海、8元左右買進陽明海運。」

下次你若還能那麼神準,在大家住套房之際,有很多頭寸,像巴菲特那樣,口袋很深,能夠低點一直買,相信你會成為下一個巴菲特。

其實,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我買中鋼也是跌一些就買進,一直跌一直買,買到快30元時就沒錢了。

最近我的一個朋友在跟我吹牛他的投資記錄,其實我都不太認同這種人的。誠如綠角所言,這樣作取得成功者會大書特書,但猜錯賭錯的結果如何呢?

綠角 提到...

謝謝David的分享

假如一個人的成功很大一部份來自於運氣
那隨著時間經過
他的成功 也很容易被運氣拿走

假如一個人的成功
跟運氣沒有關係
那不管時運如何 他大多能保有他的成功

匿名 提到...

很認同你的觀點,曾有位教授說過
"如果成功是偶然,將來的失敗就是必然!"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這句話漂亮多了

Gary 提到...

David , 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沒有說我準不準,你去查這些股價也可以知道我不是買在最低點

我只是想舉例這些公司股價「對於我而言」,已經低估了但是對於其他人而言仍然是過高的,於是他們恐慌性的賣,我充其量只是撿便宜。

我也沒打算股價創新低繼續買,我只是認為目標公司財務體質與未來前景可期,且目前股價遭到不合理低估,股價未來再大跌得機率低於未來漲得機率,因此就買進。稱不上準,甚至非常不准因為我常常套牢!一套就是幾年 :) 

(當然我也樂意套牢,也不認為自己能買在絕對低點)

平常我都是好幾年滿手現金,2003年sars時,我也才進場,而後我主觀上認為價格被高估,也就是殖利率低於我要的水平時我就賣出。

至於破產不破產的公司,其實存心要作假帳的很難看出來,但是好公司爛公司倒是不難看出來,即使他有作帳亦然。

最後,就算我以這種方法主動式操作但是不一定能贏指數(甚至可能輸),所以我也沒要炫耀說這樣厲害或怎樣。前所提到的只是以我個人自身例子提及市場效率問題,而綠角大已經解惑,雖然我和我所知道的市場效率解釋有稍微出入,如果造成誤會,在此抱歉。

綠角 提到...

謝謝Gary的分享

匿名 提到...

分析的很清楚
現今媒體有許多"老師"或"大師"
就是利用文中的散戶心理
試著控制散戶行為
或者是讓散戶不安的心理
得到依靠
結果"老師"發財上天堂
散戶虧損住套房

綠角 提到...

正是如此
言之鑿鑿的"大師"言論
往往讓投資人有種可依靠的感覺
卻沒想去驗證他過去的準確度
或是假如那麼準,為什麼他還要賣這些方法維生
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