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1---談保費計算原理 (Determination of Net Premium)
在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談保費計算原理(Determination of Net Premium)中,我用一個很簡單的情景,講述決定保費的兩個因素,機率和利率。
人類學家替族人規劃的例子,是死亡保險。族中的20歲女性,是被保險人(The insured),其生命為保險標的,其死亡為保險給付的條件。人類學家是保險人(Insurer),有在保險條件發生時,進行給付的義務。
保險的給付,是以死亡為條件。要知道人口中死亡事件發生的機率,唯一的方法就是觀察和統計,這個叫經驗機率。這和丟銅板完全不同。丟銅板之前,你就知道正面和反面的機會都是50%,這叫先知機率,你不用實際去做,就可以知道。但人類族群中各個年齡與性別的死亡率,你一定要去觀察才會知道。
所以,要設計死亡保險,你一定要有這群參加保險的人死亡率的資料。這個資料,在台灣叫經驗生命表(Table of Mortality)。
台灣壽險業自民國93年1月1日開始計算保險費率所使用的是民國91年12月30日,財政部核定的第四回經驗生命表。
有第四回,所以有第三回?沒錯。那是較早的資料。人口的死亡率會改變。一般來說,隨著社會進步醫藥發達,死亡率會降低,國民壽命會延長。假如今年,西元2008,是用來30年前的生命表來計算保費,那麼保戶應要大呼不公。因為一樣40歲的人,現在死亡的機會,會比30年前低。較低的事件發生機會,就代表較低的保費。
回頭看原始部落的例子。那1000個20歲女性,一年內的死亡機會是1%。所以可以每個人交一塊,獲取100塊的保障(先忽略利率因素)。
假如,這1000個20歲女性,一年內死亡機會是10%,每個人一樣交1塊。假如人類學家還答應,死亡支付100,那他很可能頭腦壞掉。死亡機會高到10%時,要維持100塊的給付,每個人應該要付10塊才夠(先忽略利率因素)。
所以,一個基本原理,理賠事件發生的機會愈高,要付出的保費就愈多。一定是這樣,鐵定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人老了,要付出的死亡保險保費就愈高。因為人愈老,過世的可能性愈高。假如你看到某個死亡保險計劃,從30歲到60歲都交一樣的保費,沒有愈收愈多。請放心,保險公司沒有算錯。它是把年老時要多收的保費,攤平到年輕時了。
再來看第二個保費決定要素,利率。
保險公司拿了現在的錢,去支付未來的事件所引發的需求。因為現在的一塊,未來沒有一塊的價值。所以,保費的計算中要納入利率因素。
一樣看到原始部落的例子。假如當時人類學家納入考慮的一年期利率不是10%,而是更高的20%,那會如何?
也就是說,他要準備一年後1000塊的保險理賠支出,他只要現在有833.33塊就可以了。現在的833.33,存一年之後,連本帶利就是1000塊。在20%的利率下,那1000個被保險人,只要花0.833塊,就可以買到未來一年100塊的保障。比10%利率下的0.9091塊更少了。
所以,第二個基本原理,保單設計時內定的利率愈高,所需付的保費就愈少。這個內定的利率,正式名稱是保單預定利率。其它條件不變,預定利率愈高,所需保費愈低。
(ps本文中使用的都是非常簡化的例子與計算,有興趣深入瞭解的讀者,請找尋Actuarial Mathematics相關書籍。)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談保費計算原理(Determination of Net Premium)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2---談保險營運損益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3---談死差、利差與費差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4---分紅保單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Participating Policy)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5---談分紅保單(Participating Policy)
Labels: 保險
10 comments:
感謝版主分享~
謝謝綠角大的分享
不過銀行利率越低
保費就提高了
以前利率高
保費低
感謝讀者們的回應
可以請綠角大大有空時分析一下年金險跟投資型保險嗎?
我想知道變額年金險跟投資型保險是不是差不多的東西?
變額年金險是投資型保險的一種
你這個問題是很大的題目
或許我會寫到這方面的文章
請等一陣子
真是太利害了,居然可以想到用故事來說明保費計算原理,
深入淺出,佩服!!
謝謝匿名先生的讚賞
對不起不太了解
"因為現在的一塊,未來沒有一塊的價值。"
是不是應該是
"因為現在的一塊,未來有超過一塊的價值。"
請版主指點,謝謝.
指得應該是通貨膨脹吧,所以未來一塊錢的購買力會遜於現今一塊錢的購買力~
謝謝男爵的解說
正是這個意思
可參考時間就是金錢(The time value of money)一文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