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3---談死差、利差與費差
在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2---談保險營運損益中的例子,很簡單的描述了幾個簡單卻重要的保險概念。
保費由機率和利率決定。這樣說其實有點小語病。正確的說法是,純保費是由機率和利率決定的。保費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純保費和附加保費。像後來族人交的1.1091塊保費,其中0.9091塊就是由利率和機率決定的純保費,而為了營運成本所交的0.2塊,則是附加保費。
下方的圖,可以很簡明的掌握這個概念。(取材自文笙國際金融通訊第18期)
這個例子,也點出了經營保險的主要收益來源,共有三方面:
第一個是,實際死亡比例比預期低。像人類學家的保險,有1000塊的準備,最後因為只有九個人過世,只用到900塊。這多出的100塊,這因為死亡人數較少而得到的收益,叫死差益。反之,假如死亡人數比預期多,那就叫死差損。
第二個是,保費的收益率高過當初的預期。當初估計的一年利率是10%,結果實際利率是15%,讓保費增長到1045塊。就算給付十個人的死亡,也還多45塊。這因為收益率高過原先估計的利率而得的利潤,叫利差益。反之,假如收益比原先估算的利率低,則會形成利差損。
第三個是,經營保險的費用成本比附加保費收入少,則會有費差益。譬如人類學家第二年向每個人收0.2塊,共200塊的附加保費。假如他仍只要負擔請補給商多跑一次的成本100塊,那費用方面就有100塊的費差益。反之,營運成本高過附加保費收入,則形成費差損。
總結來說,保險的經營者要提高賺錢機會的話,那麼他在設計保險時,應選用較高的死亡估計、較低的利率和較高的附加保費。而在這三個條件下,需要保險的人要付出較高的保費。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談保費計算原理(Determination of Net Premium)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1---談保費計算原理 (Determination of Net Premium)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2---談保險營運損益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4---分紅保單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Participating Policy)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5---談分紅保單(Participating Policy)
談年金險(Fixed Annuity、Variable Annuity、Immediate Annuity and Deferred Annuity)
Labels: 保險
5 comments:
好文
謝謝分享
謝謝!
感謝版主無私分享~
那請問綠角大,按照道理來說,現在的死亡率應該是越來越低,照推論保費應該是要調降,可是現在保費卻持續上漲,是否有其他原因呢?
謝謝您的分享。
因為我們還在用過去的生命經驗表
降低的死亡率要反應在保費上
必需要編製與採納新的生命經驗表
而另外兩個因素
利率和費用率
是怎樣變化呢?
你就知道答案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