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低價買進的基金
常有許多投資朋友說,基金的淨值與過去相較低落,是值得買進的時候。譬如過去基金一股50,投入1000塊,可以買20股,現在一股20,投入1000塊,可買50股。一樣的錢,可以累積更多的單位數,所以值得低價買進。
這個說法,有些需要深思的地方。
基本上來說,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是投資獲利的鐵律。所以願意低價接手,在別人拋售時願意逆眾而行,站在買方,是個有利的狀況。
但問題是,在基金投資,買進與過去相比低價的基金,是否就是所謂的低價買進呢?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這取決於這個”低價”是怎麼造成的。
有兩個狀況的確可以考慮低價買進。一是該基金所代表的資產類別,整體表現不佳,近年來不斷下挫。二是該基金經理人的選股策略,沒對到市場風向,近年來吃鱉連連。在這兩種狀況,低迷的基金淨值的確代表一種因為遠離大多數的選擇而造成的低價。
但另一種會造成基金低價的原因,就是過高的內扣費用。譬如基金投資在一個好幾年都沒賺的市場,同時有著一年5%的內扣費用(5%很多?在台股基金,比比皆是)。過了五年,原先每股10的淨值,就會被內扣費用扣到剩7.7塊,少掉23%。這種低價,絕不是什麼值得買進的機會。投資人買這種基金,只是將自己的資產送給別人刮削。
實際的狀況呢?
投資人不敢買低迷的資產類別。
在2008年全球股市重挫後,投資人尋求債券和現金的保護,而不是積極勇敢的繼續投入或加碼投入股票市場。
投資人離開表現不佳的經理人。
對於基金的瞭解,太多投資人只停留在”績效”這兩個字上。從未深切瞭解他的經理人是根據什麼標準和原則在投資。當市場風向不利於該經理人,產生績效不良的狀況時,這種原本是可以加碼的機會,卻讓大多投資人解讀為經理人不行了。
事實是,從沒有主動經理人,可以在所有不同的市場狀況下吃香喝辣,左右逢源。只會看績效,會讓主動基金投資人產生典型的追逐當紅的行為模式。
投資人不管基金的內扣費用。
“內扣,不需額外繳交”,這真是催眠力十足的一句話。內扣,就不是從你口袋拿出錢嗎?內扣,就等於不用交嗎?我強力建議國稅局,對於所有受薪階級的所得稅,都採內扣方式,而且要多扣。每月發下的薪水,都是扣過稅的餘額。然後每年五月報稅季,改為退稅季。歐,不對,要學保險公司,叫分紅季(把自己的錢退回自己,居然可以叫”分紅”?!金融業的創舉,真是令人刮目相看。)稅收一毛不少,但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會連跳三級。
投資朋友,不要再無視於潛藏的龐大支出。基金內扣費用,是對未來基金績效最有預測性的因子。基金內扣費用,每一分每一毫,都是你稍加注意,就可以留在口袋中的錢。
台灣的基金投資人,處在一個高內扣費用環境。所有值得買進的低價機會,都夾雜有高內扣費用的因子。而且,除非深入研究,你不會知道那個因子的貢獻較大。
在台灣,低價的基金,看起來都像纏繞多重引爆線圈的未爆彈。很難處理。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選基金請用5050,不要4433(Professor Malkiel’s 5050)
良性循環的開始(Virtuous Cycle and Vicious Cycle)
選基金的通用法則(Tips for Choosing Funds)
小的不知不覺( Not-so-trivial Difference)
一個人類學家在原始部落的故事續4---分紅保單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Participating Policy)
Labels: 基金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