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gious”《瘋潮行銷》讀後感2——人喜歡談什麼?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舉了個有趣的例子。他有個女同事開一台Minivan。

你猜她幾歲?她是否有小孩?小孩打什麼球?

作者用這個問題問了很多人,答案非常一致。

也就是光從一個人開什麼車,我們就會自動推導出關於這個人的各種資訊。也就是說,形成我們對她的看法。

人講的話就跟他使用的物件一樣,會塑造旁人對他的看法。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談論的東西,讓自己看起來聰明、內行、幽默。

所以一個東西要被人拿出來講,第一個條件就是可以滿足人們對於提升自身形象的需求。假如談這個東西,會讓講的人得到旁人正面的觀感,那這個東西就比較可能被拿出來講。

這叫Social Currency。

這裡我就不禁想到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推動上的根本困難,就在於它們無法提供Social currency。

譬如這個問題:”昨天聯準會決定不升息,你有什麼看法?”

資產配置者:”這不太需要關注,也不用有什麼看法,更不需要為此做什麼操作。”

主動擇時進出者:”雖然沒有升息,但這也代表尚未正式進入降息階段。未來仍有升息可能。特別是假如美國就業市場活絡,經濟升溫,會造成通膨壓力。更有升息的可能。股債投資人仍要小心應對,不宜投入太多。保守為宜。”

哇,那個才是懂投資的人啊?

還有聚餐的時候,聊到投資。有人問:”現在台股到底那些值得買?”

主動選股者:”目前半導體雖然有些供過於求的現象,股價下跌。但未來需求仍會相當強勁,下跌剛好形成值得買進的機會。”

指數化投資者:”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投資的。我就是全市場指數化投資,所有上市公司就靠低成本指數化ETF全包了。”

那個才是精明的投資人啊?

其實這兩個場景,資產配置者很可能才是比較懂投資的人,指數化投資人很可能才是那個精明的人。

但一個投資人不太可能天生就知道這點,對投資比較沒概念的人更不會知道。假如你可以修煉到知道這個事情,很可能你本身就是一個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人了。

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不僅沒有Social currency,反而有許多負面印象。譬如,”不知隨市場狀況變通”、”不會辨別股票好壞”,”只能拿平庸報酬”。

其實,一直看市場大勢主動做出調整,或是主動選股,想要”汰弱留強”,往往才是真正的平庸報酬之路。

但大多人不知道。

所以做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人,在這種談話場合,往往默不做聲。不會拿自己的投資方式出來講,安靜的聽著主動投資者大放厥詞,心中默默想著:”這跟多年前剛開始投資的我好像啊!”

也就是說推廣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是在低處發動一個上坡攻勢,天生不利。

其口碑通常不會發生在多人聚會場所,而是在一對一的接觸。譬如太太跟先生講,兒子跟父親講。往往在面對自己最重視的家人或朋友,而且沒有旁人在場時,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者,才會將這個卓越投資方法的優越性與實際成果,娓娓道出。

也就是說,投資界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假如你真的在意的是金錢上的成果,你應該採用成效更卓著的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

假如你只是希望讓自己看起來更聰明、更內行,在別人面前可以侃侃而談,好像很懂投資,而去擇時進出與主動選股,代價就是要犧牲金錢上的成果。

簡言之,要取得Financial Currency,就要放棄Social Currency。

其實看到書中這些論述時,我心中充滿複雜的情緒。

假如傳遞一個消息、一個概念,人與人之間的實體傳播如此重要,網路相對不是那麼重要的話,那我真的要感謝我的讀者。

也就是說,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假如在台灣有一群不多,但其實有一定數量的實行者的話,並不是因為我在部落格寫了多少文章,也不是因為這些文章有幾千還是幾萬人看過。

而是一個又一個,相信與開始執行這些投資方法的朋友,跟身邊的親友分享這個投資方法。他們說服了身邊的人。然後新採行的人,又再跟更多人分享。

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這些投資方法能得到推廣與認同,主因並不是檯面上的帶動者。而是實行者在檯面下,一個又一個的慢慢傳播造成的。

表面上主動投資被業餘投資人廣泛討論,被基金業者大舉放送廣告來推廣,投資人之間則自己慢慢流傳散布,形成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族群。這十幾年下來,從涓涓細流變成無法忽視的存在。

實際狀況常是:因為被動接受,所以採用主動投資。因為主動研究,所以採用指數化投資。

在有足夠見識投資人的眼中,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才是真有正面意涵的投資方法。

當持有這種看法的投資人夠多時,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不僅有Financial Currency,也會有Social Currency。

後記:本書中文版是《瘋潮行銷》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ontagious”《瘋潮行銷》讀後感1—重點是口碑,不是臉書跟IG

Debunking Some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about Indexing讀後感續—推行不易的指數化投資

資產配置者的沉默(The Silence of Asset Allocator)

2 comments:

紫薰 提到...

還有一個忘了說:投資也跟茶道弓道一樣,大家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社交,很少是為了真的賺錢。

看那麼多綠角推薦的書,應該知道人幾乎都不是為了「單純的那件事」,而是為了附帶的事情。社交就是一個很主要的「副目的」(其實可以說是隱藏的主目的了)。

吃垃圾食物也是一樣(其實是因為不快樂想安慰自己),抽煙是為了放鬆(其實並不喜歡煙的味道)。就連投資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夢想,就像買彩券是為了作夢的快樂(即使明知道會虧錢)。

有誰是真的想要賺錢呢?好好想想這個基本的問題。

就連基金管理人也要想辦法作秀讓投資者覺得自己很努力,他能用指數化投資嗎?多少天才看出2008年股市大崩盤賣空想大賺一筆,都敗在沒辦法說服那些不滿的投資者無法繼續。

更別說一堆沒用的奢侈品、手錶,毫無實際用處,純粹只是為了彰顯地位、想要讓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您推薦的「有錢人都這麼做」的那本書就有道出這一點。

真正的有錢人外表都看不出來。就像真正有真功夫的人都不到處秀到處講,真的是這樣。

唉~~心得良多。我也是上了您的指數化投資課程,看了你幾乎所有推薦的書,才慢慢開竅、找到練功的方法。這條路絕對是對的,但代價卻是沒辦法拿來社交、沒辦法拿來炫耀。

請問有多少人、真的是單純只考慮賺錢、真的是只為了「這件事情」?

綠角 提到...

感謝您的鼓勵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