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的時刻”(The Moment of Lift)讀後感2---性別偏見與投資偏見



“提升的時刻”書中提到許多作者的深入省思與親身經歷。

其中之一,就是手握大量資金進行慈善事業的風險。

”真確”一書的作者羅斯林先生有警告過作者,叫做”美國富豪大撒錢會搞砸一切。”

大量金錢為什麼會成為問題?錢多,不正是代表資源多,更有力量可以推行嗎?

問題就出在,大量金錢可能會扭曲真正有益的作法。

貧窮、童婚、婦女地位低落這些問題。可能早有些當地團體,試著處理。他們雖然錢比較少,但由於是講著相同語言的相同族群,且耕耘已久,比較能知道問題的根本,可能也已經走在正確的路上。

假如這時候突然來了一個富有的外國基金會,說要贊助這個問題,但有另一套外國人的處理方法。

這個外國機構採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對或無效的。但因為有錢,可以把當地的工作人員拉過去。讓大家一同走在錯誤的路上。原本正確的方法反而被放棄。

錢,力量會大到決定甚麼才是對的。

另外作者提到,性別歧視,種族歧視。這些歧視到底是如何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

書中引用漢摩拉比法典:

“人類分成兩個性別和三個階級:上等人,平民和奴隸。女性奴隸價值20個銀幣。男性平民一個眼睛價值60個銀幣。”

法典中另有罰則。上等人對奴隸犯罪,只有小懲罰。奴隸侵犯上等人,則是重罪。

這本法典誰寫的?

奴隸寫的嗎?女性寫的嗎?

不,只要有一點基本常識,你會知道這本法典是上等人寫的,而且最可能就是男性上等人。

讓一個特定族群來制定規則,難免他們就會自封上級。以犧牲他人的權利,來成就自己的高人一等。

其實,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比較偉大的地方。

要預防特定族群塑造特定法條、說法、見解,來妄自尊大,貶抑其他族群,最有力的做法就是多元性。

請男性,女性、大家都一起來形成社會共同的聲音。要消滅偏見,就必須追求多元。

投資世界不也是這樣嗎?

首先,有錢就是正確。

誰有資源拿出大筆金錢,買電視廣告,投放雜誌廣告,買網紅寫業配?

是每年跟你收內扣費用0.03%的超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還是每年光經理費就1.5%的高貴主動型基金業者?

答案明白。

所以,很多名嘴、投資達人、網紅、文章,都在陳述主動投資的好處。述說主動選股才是高明的投資手段、才能高報酬、才能翻身。

這些陳述是事實,還是偏見?(假如不是謊言的話)

而偏見說的夠久,夠全面,居然可以變成真理。

“投資要高報酬就要主動選股”,多少投資人心中有這種既定印象?

事實是,主動選股大多拿到的是落後市場的報酬

這個事實,基金廣告不會跟你講、網紅不會跟你講、記者不會跟你講。你要自行深入閱讀跟思考,你才會知道。

再來,投資界的看法與共識是誰制定的?

很抱歉,就是主動投資人。

於是,我們看到他們制定的共識:

指數化投資就是平庸,低報酬。
指數化投資是懶人投資法
沒時間研究,就指數化。
不會選股,不會看財報,就指數化

把另一個重要的,績效也往往更好的投資作法,講得非常不堪。彷彿是投資界的次等生物。

就像書中提到的落後社會,妻子是不能繼承過世的先生的財產的。

為什麼?

因為妻子就是先生的財產啊。財產怎可以繼承財產?你有聽說過桌子繼承椅子的嗎?

當你覺得這種文化很好笑時,在投資世界,你是否受到一樣強烈的偏見影響呢?

就像女權低落的社會,規則完全是男性主導。當今投資世界,有太多主動投資者制定的氛圍與看法。一位投資人要忍受身上貼著那麼多負面標籤,才能去做指數化投資。這跟性別偏見相比,根本是完全相同的處境。

有時候,偏見會採取相當間接的攻擊形式。

譬如書中提到,研究顯示,當有自信的女性也顯現出造福他人的動機時,她才會得到肯定。但是當她令人覺得她就是為自己考量,缺乏他利時,就會受到壓抑。

投資世界也是這樣。

假如你談論主動投資的好處,你可以大方地講,沒有顧慮的講。

但假如你講指數化投資的優勢,許多人相當害怕,他們必須”中和”自己的看法:

“主動投資也是不錯啦,但是指數化投資可以….”
“我就是比較沒時間,所以用指數化投資。”
“我也沒有完全認同柏格的論點,…..”

指數化投資人必須先”利他”,這個”他”就是主動投資。才能講述自己的核心看法。

我自己深受其害。綠角財經筆記明明就是一個倡導指數化投資的部落格。有多少次,有人留言說我的看法偏頗。

不講主動投資的好話,就叫偏頗?

你不自己看看,這個投資世界已經讓主動投資者扭曲成甚麼樣子。

這種認為指數化投資者不講主動投資好話,就是偏頗。反映的正是這些人的偏頗心態。

多元才有平等。贊同與宣揚指數化投資的聲音的興起,讓世上同時有主動投資也有指數化投資的聲音,正是讓投資世界變得更加平等的力量。

指數化投資人無須害怕,你必須有勇氣直接講出自己就是認同指數化投資,覺得這個方法比較好。

書中提到:

“如果我們因為自己的需求而尷尬,不符合我們需求的職場文化就會持續。”

同樣的,假如指數化投資人因為說出自己認同的投資方法而尷尬,主動投資至上的文化就會持續。

你的尷尬,是主動投資者形塑的投資文化造成的。

你的尷尬,會讓你以為自己有問題。其實有問題的,是塑造偏見文化的人。

這就是主動投資優越主義的可怕之處。它不僅可以講自己利害,它還可以讓指數化投資人自覺次人一等。

偏見文化無所不在。因為這是一個取得優越地位的好方法。無須努力,只要形塑看法,出一張嘴,就可以讓自己顯得比他人更高超。

但這是一個低劣做法。壓抑女性,等同壓抑了一半人口的創造力與生產力。壓抑指數化投資人,讓許多投資人在投資上浪費時間,然後拿到更差的報酬。

為了特定族群自以為的優越感,整個社會付出代價。

“提升的時刻”是一本深入討論偏見的根本成因的書。內容感人,論理深入。

這是一本討論重要主題的書。更難得的是,這是一本把重要議題寫得精采好看的書。

不容錯過。





博客來連結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提升的時刻”(The Moment of Lift)讀後感1---現代社會的可怕落後

綠角中文書局

主動投資沙文主義(Chauvinism of Active Investors)

3 comments:

Alex 提到...

谢谢绿角的分享

GH 提到...

這篇看了有感
我自己是香港人
幾年前我就有跟父母提及過用ETF做資產配置的好處
後來我還是有間中跟他們提起這做法
不過他們都是沒有太上心
全部的錢還是押在自行選股和主動型基金身上
而且我也不太好意思去push他們做改變

直到今年因為疫情遇到股災
他們找我「求救」
我翻查了紀錄,發現他們幾年以來的結果還是不意外
即使升市的時候也沒能賺多少
到跌市的時候更加是慘不忍睹了

之後才開始幫他們用ETF做資產配置的做法
但他們還是對這種做法有點半信半疑
就是那種不是不能接受
但又不想一下子100%財富都轉成這做法的情況

結果我這大半年來
倒是像我剛大學畢業初投資的時候
開始研究起那些K線圖、翻看公司年報來
別誤會我是覺得這些方法「有用」
我只是嘗試從這些當中找點「理由」去說服他們賣掉某檔股票
其實心理壓力還不小的

今年差不多到年尾
再翻查一下紀錄
如果年初開始就用ETF做資產配置,例如60/40,績效應該有十多趴
而我父母自行選股的績效是負17趴,可真慘烈
主動型基金的績效好一點,平均還是能賺4至5趴,但也遠遠落後被動型的資產配置
經歷今年一系列的操作,現在有大概一半的資金轉為做資產配置,總算挽回了不少頹勢,但今年以來還是要賠錢,績效是負4趴

還有就是以我父母這個情況
如果不能夠一下子把所有資金轉為做資產配置
主動型基金相對於自行選股,似乎還算是lesser evil
畢竟主動型基金雖然注定了要賠管理費,但還是比較少會好像我父母一樣,自行選股一年績效落後大盤30趴
理論上我應該優先把他們的個別股票賣出
不過我也發現對他們來說
跟他們說「你的基金經理做得不好」,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會比較願意賣出那些主動型的基金
但跟他們說「你選股做得不好」,他們還是不太接受這個現實,或者老是覺得心頭上的持股已經很低殘了或許多待一會反彈才放掉
結果幫他們賣個股跟賣主動型基金的金額還是不相伯仲

綠角 提到...

謝謝Greenhill寶貴的經驗分享
這很重要

自行選股的人往往比主動型基金投資人更難說服改採用指數化投資

因為承認前者的錯誤,那是自己的錯
承認後者的錯誤,那是經理人的錯

成人之後
大多人相信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