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ons Marathon Method讀後感2---知道自己在練什麼,跑者該知道的基本名詞:最大攝氧量、無氧閥值、有氧閥值(VO2MAX、Anaerobic Threshold, Aerobic Threshold)



Hansons Marathon Method第二章專門解釋跑步運動生理。有幾個很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最大攝氧量,VO2MAX。指的是在最激烈運動的狀況下,每分鐘每公斤體重,可利用與消耗多少氧氣。

譬如60ml/kg/min的VO2MAX指的就是一個人最大攝氧量是每分鐘每公斤體重60ml的氧氣。

這個數值愈高,代表身體利用氧氣的能力愈強大。

訓練會經由一些生理變化增進最大攝氧量。包括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循環改善、心室腔壁變厚、心室容積加大。由於更有效率的心血管系統運作,也會看到心跳速率下降。

馬拉松這類長時間運動相當仰賴有氧代謝系統,因為它比起無氧代謝更加持久。無氧代謝可以提供爆發性力量,譬如跑100公尺,但時間短暫。

但是當有氧系統已經疲勞或是運動強度增加,身體就會開始利用無氧代謝帶來能量。

無氧代謝途徑利用醣類產生能量的話,會產生乳酸。剛開始,身體還能順利地排除這些乳酸。但利用無氧代謝到一個程度以上,身體已經無法完全排除乳酸,造成血流內的乳酸濃度大幅爬升。這個大幅爬升開始的運動強度,就是無氧閾值。

需要留意的是,無氧閾值不是身體開始利用無氧代謝途徑的開始,是身體已經使用無氧代謝用到產生的乳酸在體內迅速累積,濃度大幅爬升的開始。

也有人把這個點稱為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

無氧閾值可能發生在一個人最大攝氧量的60%-90%之間。

無氧閾值被認為是預測長期耐力運動表現最好的指標。一群菁英跑者他們的最大攝氧量可能類似,第一名跟第二十名的差別,最可能就是無氧閾值。
(但一般跑者跟奧運選手,光最大攝氧量就有明顯差別。)

運動訓練對於最大攝氧量只能有些許的改善,但可以大幅改進無氧閾值。

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就算到了無氧閾值發生時,身體仍是有在使用有氧代謝系統提供能量。只是能量不足所需,所以同時利用無氧代謝補足差距。

很多跑步訓練的方式是藉由高強度運動從上面拉高無氧閾值。Hansons的馬拉松訓練法的一個特點是,它從下面推。藉由大量的有氧運動,從下面推高無氧閾值。

理由很明白。因為假如你有一個更有效率,更持久的有氧代謝系統,你自然會更晚、更少去動用到無氧系統。

長途耐力運動首重脂肪利用效率。因為它是油庫,儲存了身體大部分的預備能量。跟醣類相比,同重量的脂肪儲存近兩倍的能量。

問題在於,脂肪燃燒速度比醣類慢很多。

一直到最大攝氧量的50%時,身體大多會主要以脂肪作為運動能量來源。因為這時需要的能量沒那麼多,身體來得及燒脂肪提供能量。

超過某個運動強度之後,身體會發現燒脂肪太慢了,於是轉成以醣類為主要能量來源。這個點,就叫做有氧閾值(Aerobic threshold)。因為脂肪一定要氧氣才能燃燒。醣類同時有有氧與無氧代謝途徑可走。

醣類的問題在於存量低,肝醣大約可以撐兩小時,用完之後,就燒血糖。然後就開始讓跑者出現”撞牆”症狀。

Hansons的馬拉松訓練法希望藉由訓練讓跑者更有效的燃燒脂肪,推高有氧閾值,讓跑者更晚與更少利用醣類作為主要能量來源,希望可以完全避開撞牆的痛苦。

書中還有包括跑步效率(Running economy)與肌纖維分類的討論。都講得很明白易懂,搭配上圖表,可以讓讀者掌握這些概念。

而如何訓練這些系統呢?

Hansons的馬拉松訓練將其分為Easy run與Something of Substance (SOS)。簡單跑與有份量的跑,兩大類別。





這本書的中譯本是漢森馬拉松訓練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Hansons Marathon Method讀後感1---跑馬的理由

Hansons Marathon Method讀後感3---跑步訓練的基本組成

“Jay的跑步筆記”讀後感—跑步生活、人生滋味

“跑步,該怎麼跑"(Pose Method Running)讀後感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讀後感---運動的理由

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讀後感---人人都是跑步高手

“奔跑,跑出人生風景”讀後感

1 comments:

ohhgrip 提到...

鬼滅之刃也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