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動基金投資人?(Who are Passive Mutual Fund Investors?)
就傳統的定義來看,買進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人被稱為被動型基金的投資人。而其實在投資基金時,誰才是被動的投資人呢?
被動,就是主動的相反,意即不採取動作,或是即使知道有問題,也不願採取行動。很諷刺的是,大多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其實都相當被動。
對基金費用被動。明知道主動型基金收1.5%的經理費還不保證可以贏過指數,仍不願相信這是一個不值得玩的遊戲,持續的將金錢託付給這些資產管理(或搜括?)機構。基金投資人與基金公司都懷抱著賺錢的美夢。這個願望,在前者很難實現,而後者,往往如願以償。
對過去經驗被動。明知道看過去績效挑基金不會有好結果,還是在用績效選基金。假如真要參考過去績效,為何不參考用過去績效選基金的績效?這些投資人心中存有太強烈的希望,希望自己買到下一支麥哲倫基金,但卻看不到由過去經驗與算術鐵律所形成的事實,那就是大多主動型基金都將被指數打敗。
對基金經營被動。明知道基金是投資人的基金,不是經理人的基金也不是基金公司的基金,卻不願在基金治理方面多發表意見。對於過高的費用率沉默、對於基金的合併與出售沉默、對於基金公司推出新基金比麥當勞推出新餐點還要快還要多不表示任何意見。唯有經理人持續的低迷表現,才會引起投資人的躂伐。
與其在事後對結果做出反應,為何不在事前,對於導致這些結果的原因做出反應呢?好的基金治理、低廉的收費,才是高超報酬的溫床。面對高額收費、高周轉率、高經理人汰換率,卻仍悶不做聲的投資人,日後一定有很多低劣報酬讓他抱怨連連。
很多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其實是真正的被動投資人。
而很多選擇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人,其實是主動參與基金事務。
對於主動型基金收取高費用卻無法打敗指數的遊戲感到無聊,也不贊同這種行為,所以選擇離開。對於基金成為基金公司的搜括工具感到痛心,所以不會再去買任何順應風潮推出的新基金。對於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感到本末倒置,所以選擇為投資人所共同持有的基金公司。
這些行動,這些選擇,代表了這些投資人對這些問題的主動參與。他們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以自己的金錢、自己的選擇,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基金投資的主動與被動,不僅是投資方法的分別,也是投資人在面對基金時,態度上的差異。
更好的基金投資環境,需要更多態度積極主動的投資人來參與。
後記:此文靈感來自John C. Bogle所著,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Capitalism ,Page 144, “When we have stong managers, weak direcetors, and passive owners, it’s only a matter of time until the looting begins.”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難以面對的費用率(The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 Expense Ratio)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Labels: 基金
9 comments:
不知道John Bogle這本書還談了什麼? 我看完"夠了"那本書之後對他這本也很感到興趣.
不好意思...我想請問..寶來印度指數基金的保管銀行是台新銀行,那如果我在土地銀行買這支基金,會比在台新銀行買貴嗎?
匿名先生
我才剛開始看而已
而且我還先挑跟基金有關的章節來看
這本看起來主題有點硬
等我看完再寫心得吧
台新和土地銀行
有你要的答案
To 匿名
何不考慮直接在寶來開戶,直接跟寶來買。因為,每多一個中間人,蛋糕就會被多削一層。
謝謝ayz的分享
ayz加強版
何不考慮直接在寶來開戶, 直接跟寶來買, 問他們每年在管理費裡給銀行的佣金, 直接跟寶來買能否退回.
譬如管理費1.5%, 每年給銀行0.5%, 那0.5%是否可以退回, 因為直接跟寶來買沒有經過銀行這道門啊.
Milestone:2010/10/7
Subscribers exceed 8000
voltaire這段話真有意思
假如真如邱顯比教授在他的新書中所說
1.5%的經理費中還有0.5%要分給銀行
那麼沒透過銀行 直接跟投信買基金的投資人
為何還要付這0.5%的費用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