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一本用膽子寫下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Robert Schiller是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美國財金學界知名學者。
書名Irrational exuberance一詞,為前美國聯準會主席Alan Greenspan在1996年十二月演講中所用的詞彙,中文譯為”非理性繁榮”。這本書以此為名,因為作者相信,寫書的當下,也就是1999年,美國股市正呈現一個價格偏離實質的狀況,就正是一個非理性繁榮。
我必需說,以一個像Schiller教授這樣的成名人物,要寫下對當下市場的評價,並由此評論未來市場會有頗不樂觀的報酬,是一件很有膽識的事。這本書內含對未來市場的長期報酬預測,並且據此對美國散戶、法人、以及國家級政策作出建議。
Schiller教授的膽識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寫書的當下1999年(書在2000年發行),美國股市正經歷科技類股領軍的大好行情。每個人都知道,股市是最好的投資。每個人都看到,股市在過去十年、二十年,怎樣勝過其它資產。在這種時候,教授敢出面當烏鴉,說股市是不好且危險的投資。
再來,出書可是白紙黑字的公開發行。正如我在2009年,書發行九年後,仍可以看到當時寫下的一字一句。這些敘述,假如事後證明是錯的,那對一個成名人物來說,會是一個很難擺脫的污點。這不比容易被忘記的演講或報紙標題。一本書,會是對作者言論的永久記錄。
作者之所以以出書的方式表達他的言論,在於他認為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在書中他有個絕佳比喻。假如一個市場觀察者,看到市場價格已經偏離實質,表現出泡沫的各種症狀,卻因為擔心自己的名聲,而默不出聲的話,就如同一個醫師,明明已經知道並診斷出某人有高血壓,卻想說這個患者可能運氣好,不會有併發症,就不告訴他也不試圖治療一下,都是沒有道德的。所以作者想要一吐為快,寫書發表他對該時美國股市的看法,並請大家小心。
這本書從整體經濟與市場環境分析下手,說明怎樣的狀況會推升股票的價格。
其中有些因素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譬如作者說,美國政府在80年代開始推動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plan,讓所有雇員必需選擇累積退休資產的投資工具,等於是強迫全國大多工作人口,都要去注意投資。而這個退休計畫所提供的投資選項,很多都是投入股市的基金。這比基金公會或是投資顧問公司辦100場或1000場投資說明會都還要有效。全國性政策,讓全國民眾一定要去投資。
而所謂廣告,其實只是形象的再現,不是好處與優點的說明。看看現在的廣告,讀者將更能體會這件事。譬如汽車廣告,現在多不是說這台車有多好多棒,而是以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境,呈現出這台車,讓潛在車主,知道這個選項。當潛在車主,知道這個選項,在買車時,會想到這個選項,廣告的目的就達成了。
而媒體開始大量報導投資相關事宜,或是政府政策讓民眾去接觸投資選項,就某種程度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廣告。
報章雜誌只要討論基金績效排名或表現,將這個選項呈現在民眾面前。或是討論股市表現,吸引民眾的目光。光是這樣,就會有廣告的效果。
而每個工作天都有不同量價表現的金融市場,剛好又可以提供媒體永無止盡的訊息來源。天天報、每天講、時時寫,都不會枯竭。假如你寫過部落格,你就會知道每天一篇文章,在沒題材可寫時,會是種壓力。你也更會知道,每天要寫出一整個版面文章的記者,會面臨多大的壓力。訊息源源不絕的金融市場,剛好是題材的湧泉。體育和財經版面佔了一般報紙很大的篇幅,絕非偶然。
當一般大眾長期暴露在這些訊息的時候,當他們知道資金的另一選擇時,他們投入市場的可能就增加了。
另一個更有意思的論點,一個我在其它地方從沒看過的想法,是作者把金融市場當作一種天然發生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
所謂龐氏騙局,就是以新加入者的錢,支付先加入者,當作”報酬”。08年爆發的美國Madoff騙局是一例,襲捲台灣的鴻源吸金事件,則為另外一例。
當先加入的人,有”實際的報酬”可以展示時,就形成一”鐵證”,證明加入的好處,吸引更多後進者加入。
在龐氏騙局,會有一首腦人物,主導這個騙局的進行。但金融市場,則不需要頭頭。
在金融市場,只要一個正向迴圈就可以帶來龐氏騙局的效果。作者稱其為Feedback loop。也就是當先加入的人,有不錯的正報酬可以展示時,就可以吸引後進者。讓他們樂觀、讓他們期待,讓他們以為投入股市有利可圖,於是他們就加入了。愈多人加入,就再進一步推升股價,結果就讓更多人有好成績可以拿出來說嘴,再吸引更多投資人加入。
股市就是這麼有趣。愈漲,投資人對它的期待愈高。
這種正向迴圈,就可以形成股價泡沫,就是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這真是很有趣,聽起來也很有道理的說法。
書中也提到,照學理來說,也可能有負向的泡沫(Negative bubble)。我們通常用泡沫一詞指稱過高的股價,但假如股價低到偏離實質,則可稱負向泡沫。形成機制,也同樣是一個feedback loop。當之前的投資人開始出現慘不忍賭的報酬,投資人會開始害怕而退出市場,因為退出的人變多,價格開始滑落,讓更多人出現負報酬,被”懲罰”,然後也選擇退出市場,如此延續下去,便會形成Negative bubble。
待續…
這本書的中文版是非理性繁榮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續1---遍布各地的狂漲與暴跌
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續2---股市心理戰
Phishing for Fools讀後感1—人性的弱點就是賺錢的機會
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 讀後感---理性動物的非理性面
Long-Term Perspectives on the Current Boom in Home Prices讀後感
費瑪教授對投資界的影響(Eugene Fama, The 2013 Nobe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Laureate)
綠角中文書局
凱因斯的人生哲學(John Maynard Keynes’ Philosophy)
空頭,回頭才看得到
富國強民的投資之道,觀看2007年台灣境外基金投資資料有感(Avoid Timing and Selection Penalty)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15 comments:
建議綠角兄考慮設立一個 「Ask Greenhorn (或綠角) 專欄」,讓讀者們的問題與您的回覆可以按主題歸類在那下面。
因為目前的問答都是跟隨在某個您的文章後面,但是有很多讀者的問題其實不見得是跟隨特定的文章。而且相同的問題經常變成月經文讀者會一問再問。即便讀者有意找同性質的問答來看也不是那麼容易。
如果有您自己可管理,依照討論主題分列的問答集,效果可能更好也說不定。謹供參考。
謝謝你寶貴的建議
如果預測市場是不可為的.
這篇文章是否正是一個反例?
kau
感謝綠角兄的分享,關於作者勇於把見解白紙黑字的表現,這讓我想到一直以來的疑問,許多利用開放空間進行解盤者及預測者(包含部落客甚至各式媒體),若是預測不準(而且經常發生),到底如何因應,我想多半是當沒發生過,那身為資訊接受者的投資大眾又是如何看待,可惜的是,似乎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原諒錯誤的預測,不斷地重蹈覆轍。
他有出一本新的書籍,google一下可以找到,是有關次貸之後,對政府的建議,還有希望能推行哪些政策。。可以看看,最重要的部份在於他後面的推薦政策以及思考邏輯!
kao
不行
這篇文章作者預見的
是以十年計的股市未來
用的方法
是類似拿起你的望遠鏡---股市投資收益評估(How to Estimate Stock Returns)中的方法
而且我們不要忘記還有生存者誤差這件事
我們一般看到的市場預測是在預測什麼呢?
明天 下個月 下三個月的漲跌
這種東西能預測?
這些"預測" 全都是噪音
特卡
發出噪音的音響怎麼處理?
就關掉就好了
你可以自己決定
107
正是
那本書叫The Subprime Solution
如果預測市場用的是
"是以十年計的股市未來用的方法"...便是可為的,
那是否可以與之相比進判斷出現今股市是否超長超跌.進而"逢低""逢高"進出
不是故意找雜. 我也是指數投資者.
只是有些地方還沒想通. 還有困惑.
kau
假如以十年來算 就可以準確預測
那麼 寫這本書也不需要什麼膽子了
vic: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224797.shtml
Robert Shiller教授為201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恭喜Shiller教授得獎
google Shiller教授的名字發現他有一個公開的課程"Financial Markets"
http://oyc.yale.edu/economics/econ-252-11
我看了四堂課覺得非常有趣,在這裡與朋友們分享。
這個課程有點像是入門課,shiller教授很喜歡講一些歷史典故穿插,我想這對提高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但提到數學原理時很多都是點到為止。
另外他還請了幾位guest speaker。
印象深刻的是他請了掌管Yale資產投資的Swenson教授講了一堂課,Swenson教授據說操作績效很高,非常期待他講的內容。
謝謝ajin的分享
2014第三版的中文譯本出版了
--
非理性繁榮:股市。瘋狂。警世預言家(全新增訂第三版)
Irrational Exuberance(Revised and Expanded Third Edition)
作者: 羅伯.席勒
原文作者:Robert J. Shiller
譯者:黃嘉斌
出版社:寰宇
出版日期:2017/07/13
感謝分享喔~
張貼留言